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宇享 《河南中医》1999,19(3):17-18
《内经》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受当时十分活跃的哲学思潮的影响,接受并融合了浓厚的哲学观,形成医哲一体的阴阳观,使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科学价值。1《内经》医哲阴阳观的理论价值《内经》医哲阴阳观,扩大中医观察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形成“上知天文,下...  相似文献   

2.
《内经》五脏阴阳区分的内涵及临床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脏象学说中,总体上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然而,就五脏而言,同样可区分为阴脏阳脏.这种区分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表明脏腑特性之不同,而且对临床五脏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吴成长 《中医药学刊》2004,22(2):314-315
在脏象学说中,总体上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然而,就五脏而言,同样可区分为阴脏阳脏。这种区分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表明脏腑特性之不同,而且对临床五脏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讨论五脏阴阳与阴阳学说之关系,必须对五脏阴阳的基本概念有一个较正确的认识。关于五脏阴阳的概念,目前中医界尚有不同看法,如说“五脏之阴为物质,五脏之阳为功能”,把本来具有不同作用的两类物质说成是一回事,这对初学者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也有碍对脏象本质的探讨。对五脏阴阳概念的认识,首先要确认五脏阴阳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之阴是物质,五脏之阳也是物质,是具有不同作用的两类物质。五脏的形态结构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而五脏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时期《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之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发展完善,至清代而臻于成熟。作为一种有系统理论和诊疗体系的传统医学,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时至今日,西方医学在医疗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学术界对中医学术产生了种种疑惑,中医自身也陷入了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6.
从《黄帝内经》谈阴阳学说与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最早的典籍,它的问世,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由于本书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摄生等作了详尽的论述,因些,本书也是中国养生学较早的理论著作,兹就《黄帝内经》中有关阴阳学说与养生的关系,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调适阴阳是保健养生的基本原则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对立双方的概括。《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道者规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自然界是一个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因此,自然界一切事物无不包含阴  相似文献   

7.
对《内经》五脏藏神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顼祺  李秉英 《山西中医》1995,11(1):42-45
《黄帝内经》强调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有着内在的联系,确立了五脏藏神的理论,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诸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从神由五脏精气生成;神由五脏所主;神的病变与五脏相关;望神志可诊五脏病变;调神可治五脏疾病等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温伟强  战晓农  余卫华 《新中医》2007,39(9):100-100
中医藏象学说是在天人相应的思想指导下建构起来的。《内经》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脏腑、气血、经络深藏于体内,但可显象于外,通过已知的自然现象去推知隐蔽的内脏功能。所谓"藏象"即指藏于内、象于外。根据外在的  相似文献   

9.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开端.阴阳的概念最初源于对自然现象的阐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昼夜、水火等等对立事物的观察总结出的抽象的概念.《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他用阴阳学说阐述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病理现象,对祖国医学的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阴阳思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将这种思维方法与中医理论结合,形成了中医阴阳思维的理论。中医阴阳思维理论,是基于古代哲学、又有别于古代哲学、且有所发展,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阴阳思维,是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方法论,因此,对《黄帝内经》阴阳思维的理论渊源、基本法则和思维模式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阴阳的概念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具有阴阳含义的文字,如“阳日”、“晦月”等。《吕氏春秋.重己》有“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的记载。《说文》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朝向日光者为阳,背向日光者为阴,这是阴阳的最初始的含义。2阴阳的思维阴阳的思维,即用阴阳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揭示自然界万事万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规律的思想方法。阴阳思维,孕育于《易经》,始成于孔子所作的《易传》。《易经》中仅一处提及“阴”字。但其中的阴爻(———)和阳爻(——)的关系及其在卦中的演变过程,已深含阴阳的哲学意义。《易.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具有阴阳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含义。《易.系辞传下》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管子》的阴阳思想及对《内经》阴阳理论的影响,认为《黄帝内经》完全吸收了《管子》的哲学思想,将《管子》的四时阴阳理论及尚阳思想,结合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和医疗实践,建构了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及养生。  相似文献   

12.
《周易》阴阳学说在《内经》中的运用夏惠民(山东省嘉祥县人民医院272400)张莉(河北医学院附属四院05011)《周易》包括易经、易传两部分。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典籍,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五经之首,为古代文人墨客、医家哲人必修之著作。故而其哲学思想很自...  相似文献   

13.
《内经》五脏藏神理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顼祺  李秉英 《山西中医》1995,11(3):32-35
《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的理论对临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从五脏藏神理论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精神疗法等四个方面的应用,作了较为系统的阐发。  相似文献   

14.
陈长龙  崔艳梅 《河南中医》2014,34(2):199-200
《黄帝内经》是以阴阳为基石、以五脏为核心构筑的理论体系,明确指出阳为阳经之卫气,阴为五脏之卫气(即脏气),卫气在阴阳中运行,卫气行于阳则阳气盛,行于阴则阴气盛,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其创立的中医理论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本文阐述了《黄帝内经》阴阳学说对中医眼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魄门即肛门的别称.《黄帝内经》有“魄门亦为五脏使”之说,意即魄门与五脏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这一理论,对于当代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用药,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夏晨 《中医药学刊》2007,25(12):2454-2455
陈意教授的膏方闪烁着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光辉,其渊源在于《内经》的阴阳学说。人的体质虽分寒体、热体,但究其本质实为阳虚、阴虚。虚劳虽有气血阴阳之别,旧疾固可包括曾经患有的各种疾病,但皆可概括成阴证、阳证。陈教授的膏方就是用足量的滋补剂,不足者,补之,或壮水之主,或益水之源,谨守病机,以平为期。故他的膏方能给机体带来阴平阳秘的和谐稳态,臻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19.
叶庆莲 《河南中医》2007,27(3):14-16
十二经脉名称命定与中医阴阳理论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经”、“脉”及十二之数均受阴阳应象思维的启发,又由于经脉“阴阳之气,各有多少”,而分类命之为三阴经与三阳经。十二经脉依表里上下前后的对应定位命名,还体现了人体阴阳的整体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20.
简论五脏精气阴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内经》中有关精、气、阴阳的概念,对现行的五脏气血阴阳理论的不足之处作了评论,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五脏主藏精,精化为气,精与气皆可分阴阳等基本观点,重构了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以较确切地表达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临床证型,为脏腑证型的规范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