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 1 男 ,2 1岁。突然头痛、恶心、呕吐 ,双上肢屈曲样抽搐、项强二横指 ,克氏征阳性。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检查(DSA)示右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的起始部有一约 0 3cm× 0 5cm大小的梭形动脉瘤影。例 2 男 ,33岁。以头痛、恶心、呕吐一个月内反复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项强、腰穿为血性 ,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DSA检查示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中部可见 0 4cm× 0 5cm大小动脉瘤影。 2例患者均为翼点入路、术中探查前交通动脉存在无变异 ,通血良好 ,采用阻断A1段主干夹闭梭形动脉瘤两端 ,术后收到… 相似文献
2.
3.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o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病.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本病检出率越来越高.发病原因为动脉硬化和变性改变,导致动脉中膜梭形扩张.患者男性,68岁,主冈头晕伴视物不清2月于2008年11月4日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间有走路不稳,无明显头痛、恶心呕吐,伴有视物模糊,但无明显复视;无明显感觉、运动障碍.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考虑右侧桥小脑角占位.遂到我院求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血压控制尚可.查体:血压160/95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初测智能正常. 相似文献
4.
5.
大脑后动脉第2段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对本院1990年以来治疗的11例大脑后动脉第2段(P2段)动脉瘤的临床和手术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11例患者中,1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经颞下入路、4例经翼点入路.5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或塑形夹闭并保留载瘤动脉通畅,5例巨大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切除术;另l例行血管内弹簧栓栓塞术.结果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8例术后恢复良好;其中包括5例动脉瘤夹闭者以及3例动脉瘤孤立者,另外2例动脉瘤孤立术后发生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梗死,出现暂时性轻偏瘫和同向性偏盲.l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恢复良好.结论 P2段动脉瘤多见于年轻人,有形成巨大动脉瘤的倾向.手术以经翼点入路和颞下入路显露为主,对必需行动脉瘤孤立者可行载瘤动脉重建以避免出现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行动脉瘤夹闭,5例行动脉瘤夹闭并瘤体切除,2例行动脉瘤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4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6月~10年,12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11例行瘤颈夹闭者DSA或CTA检查示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2例仍有不全象限性偏离,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结论对于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注意保护神经及穿支血管,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57岁女性,因突发右眼睑下垂伴视物重影3 d于2021年4月22日入院。3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眼睑下垂伴视物重影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进一下行DSA检查示示双侧大脑后动脉P2段夹层动脉瘤,前交通段小动脉瘤。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颈抵抗阴性;左眼视力1.0,右眼视力0.6;右眼睑完全下垂,右侧瞳孔直径约4 mm,直、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瞳孔直径约3 mm,直、间接对光射正常;右眼球固定外展位,向上、下、内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大脑中动脉远端梭形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大脑中动脉远端梭形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多发1例,单发3例。巨大血栓性动脉瘤2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2例。均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取颞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行动脉瘤远近端动脉和移植血管的端侧或端端吻合。吻合成功后行动脉瘤孤立或切除术。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术中脑缺血。结果动脉瘤切除2例,孤立2例。影像学复查显示无脑梗死,搭桥血管通畅。术后发生一过性口角抽搐1例,治疗后消失;双侧动眼神经麻痹1例,与手术牵拉有关。随访8~14个月,均恢复,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颅内动脉搭桥手术难度较大,术前精确评估动脉瘤及其周围血管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可有效的治疗巨大难治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的3例患者共3枚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多个关键词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有2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3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未发生手术相关永久并发症;7~12个月的临床随访,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临床症状加重。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共得到1篇相关文献,报道了1例患者采用了血管内治疗技术,未发生任何技术相关永久并发症。结论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颈内动脉闭塞关系密切,其血管内治疗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于大宗病例的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载瘤动脉闭塞治疗的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3例.动脉瘤均位于大脑后动脉P2段或以远部位.临床随访应用GOS评分.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器械相关的并发症.其中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再出血1例,轻偏瘫1例,偏盲2例.载瘤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完全闭塞.行姑息性闭塞治疗的5例中,1例死于术后再出血,其余4例随访DSA均显示动脉瘤有增大或复发.结论 载瘤动脉闭塞术对于大脑后动脉P2段及以远的夹层动脉瘤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发性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复发性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第1次复发采用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术,第2次复发采用弹簧圈栓塞。结果随访半年,复查DSA示瘤体再次少量造影剂充盈,病人放弃治疗。结论血管内介入是大脑后动脉远端夹层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弹簧圈栓塞治疗复发动脉瘤的效果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8例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1例;动脉瘤位于P1段1例,P2段5例,P3段2例;动脉瘤直径4 ~10 mm.行载瘤动脉及动脉瘤栓塞术5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均为致密栓塞.除1例出现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均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8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其中7例未见动脉瘤复发;1例初次治疗后动脉瘤复发的患者,再次行载瘤动脉及动脉瘤闭塞治疗后6个月,DSA提示载瘤动脉再通,再次置入2枚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6个月后动脉瘤再次复发.1年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0分7例,1分1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夹层动脉瘤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PCA)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PCA动脉瘤14例,其中经翼点入路手术2例,颞下入路手术11例,Poppen入路手术1例。10例动脉瘤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例梭形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术,3例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术后1周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偏瘫及动眼神经麻痹4例,无明显并发症8例;术后1周至6月,6例行DSA复查,5例行CT血管造影复查,其中7例动脉瘤完全夹闭,2例瘤颈仍残留;1例动脉瘤夹位置移位。12例病人成功随访2~9年,7例恢复良好,3例肢体偏瘫,1例动眼神经仍麻痹,1例术后昏迷卧床3年发生肺部感染后死亡。结论 PCA动脉瘤发病率较低,手术入路的选择与动脉瘤的位置密切相关,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脑干、大脑后动脉的穿支及动眼神经等颅内重要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女,25岁。因月经紊乱3个月入院。查体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术前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内分泌激素等指标均正常。头颅MRI显示鞍区占位,垂体瘤可能性大(图1A)。全麻插管下行右单鼻孔经蝶入路肿瘤全切除术,手术顺利,鞍隔塌陷良好,有针孔大小破损,伴脑脊液流出,使用明胶海绵、人工脑膜及EC耳脑胶重建鞍底,双侧鼻腔海绵填塞。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椎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和总结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梭形动脉瘤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颅内梭形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 基底动脉处4例,椎动脉远端7例,11例全部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7例造影随访3-12个月,无复发及狭窄。结论 在栓塞颅内梭形动脉瘤时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提高了颅内梭形动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脑后动脉远端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 10例动脉瘤,P2段6例(囊状2例、梭形2例、夹层2例)、P2-P3交界处1例(夹层)、P3段3例(夹层).对于囊状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并保留载瘤动脉的方法;梭形动脉瘤采用支架重建瘤腔的方法;P2段及P2-P3交界夹层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并闭塞载瘤动脉的方法;P3段夹层动脉瘤采用Glubran胶栓塞并闭塞载瘤动脉的方法.结果 随访半年至1年,预后良好.DSA复查9例,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对于大脑后动脉远端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类型及部位采用不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短期随访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在颅内所有动脉瘤中仅占0.7%-2.3%。由于大脑后动脉迂曲的走行以及周围复杂的解剖关系,外科手术治疗此类动脉瘤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改善,这类动脉瘤越来越多经由血管内途径治疗。国内外文献报道,血管内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急诊开颅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急诊开颅手术治疗2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死亡1例,出现大面积脑梗死3例,二次出血3例,术后因颅内压增高行扩大骨窗手术1例,其余病人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有其相应的临床特点,术中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手术入路的选择、轻柔的显微外科操作以及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都影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大脑后动脉动脉瘤临床上非常少见,仅占颅内动脉瘤的0.7%~2.3%,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和特殊的临床表现。由于所处位置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因此治疗比较困难。大脑后动脉临床上可以分为四段,根据动脉瘤所处的不同节段及形态特点,可以选择采取开颅手术或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20.
血管移植治疗颅内巨大蛇形动脉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gal等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巨大蛇形动脉瘤(giant serpentine aneurysm GSA)”这一概念,它构成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亚型,因其特殊的临床特征而不同于囊性和梭形动脉瘤。南方医院成功收治的1例右颈内动脉GSA,复习相关文献,就其诊断及血管搭桥治疗等方面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