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1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股动脉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ampeau等[1] 报道选择桡动脉途径 (TRA)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穿刺部位并发症少 ,术后患者即可恢复活动 ,无体位限制 ,并可缩短住院时间 ,节省费用。我院从 2 0 0 0 - 0 6~ 2 0 0 1- 0 8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同时学习、掌握TRA相应的操作、方法。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 14 2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分为⑴经桡动脉入路组 (试验组 ) 6 5例 ,男 39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6 0 2± 5 9( 4 8~ 79) ]岁。入选标准 ;术前…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非心脏并发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冠心病患者数量的增加 ,与介入有关的非心脏并发症数量也在增加 ,了解这些并发症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避免延误病情。本文总结自 1 998年来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后出现的非心脏并发症 2 0例的诊治经验。1   对象与方法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5月 ,我院共收治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和支架置入术 1 0 2 5例 ,其中男75 0例 ,女 2 75例 ;全部病例经介入治疗后发生各种非心脏并发症 2 0例 ,男 1 3例 ,女 7例 ,年龄 38~ 72( 5 9.1± 9.5 0 )岁。非心脏并发症种类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 (TRA p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86例(男 60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68 9± 1 1 4岁 )发病在 1 2h内需接受 pPCI治疗的老年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46例 ,经股动脉入径 (TFA pPCI)组 40例 ,比较两种入径pPCI各操作时程、疗效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血栓 /栓塞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防处理措施。 结果 两组在处理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程度 ,以及在 pPCI各操作时程、疗效和成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术后TFA pPCI组出血、血栓 /栓塞等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TRA pPCI组 (P <0 0 5)。TRA pPCI组术中有 4 3 %患者出现上肢动脉轻度痉挛 ,但经解痉治疗有效且不需中断PCI操作。术后随访TRA pPCI组Allen’s试验时间较前无明显变化 ,且双侧桡动脉内径及收缩期血流峰速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老年AMI患者 ,两种入径的pP 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 ,但TRA pPCI组出血、血栓 /栓塞等血管并发症少 ,且拔除鞘管时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治疗 ,可作为老年AMI患者PCI治疗时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0年11月~2012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244例,记录和分析介入相关资料、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6个月主要临床事件(全因死亡、心绞痛发作、再发心梗、靶血管重建、出血事件)等.结果 244例老年患者中,共有237例实施了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介入成功率为99.2%,介入相关并发症4例(1.6%),3例为血肿并发症,1例为桡动脉闭塞;住院期间共发生主要临床事件4例(1.6%),2例死亡,2例消化道大出血;随访6个月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增加,共发生26例(9.8%),其中死亡1例,心绞痛23例,心肌梗死1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结论 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经右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 ,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经典手术方式常选用经股动脉穿刺 ,我科从 2 0 0 1年开展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取得成功 ,与经股动脉相比较 ,桡动脉径路有穿刺血管并发症较低 ,避免病人术后卧床 ,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生理上和生活上不便等优点。现将我们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我科行冠脉介入治疗 75例 ,其中经桡动脉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45~ 5 9岁 ,平均年龄 5 5± 6岁。1.2 方法 :所有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三支病变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效果影响较大 ,我们对此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以了解国人冠脉三支病变与易患因素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 997~ 2 0 0 0年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者 ,共 1 4 7例。其中观察组 5 2例 ,男 39例 ,女 1 3例 ,年龄 6 5 .4 0± 7.32 ;对照组 95例 ,男 81例 ,女 1 4例 ,年龄 6 0 .92± 1 0 .4 6。将上述患者按累及的冠脉支数分为 2组 ,即三支病变和对照组 (单支和双支 )。1 .2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参考 1 997年 WHO标准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  相似文献   

8.
黄群英  刘卫华  黄晓明  庞振瑶 《内科》2013,8(3):227-228,232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与晚发冠心病(LCAD)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及观察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主要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总结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PCAD(58例)和LCAD(80例)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病例的冠脉病变特点、支架置入数和长度以及介入治疗并发症、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结果 PCAD组患者冠脉病变多累及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PCAD组介入治疗所需支架总数、长度少于LC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径路并发症、冠脉夹层、冠脉穿孔比例、介入成功率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ACE发生率PCAD组低于LC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D组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少于LCAD患者。结论 PCAD患者冠脉病变多在LCX、RCA,介入治疗MACE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直接支架术在A或B1 型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11例A或B1 型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植入术组 (4 7例 )和球囊预扩后支架植入术组 (常规支架组 ,6 4例 ) ,比较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一般临床资料、靶血管病灶特征、支架植入后即刻效果、并发症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直接支架组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近期心肌梗死明显低于常规支架术组 (4 0 %比 5 3% ,17%比 2 8% ,P <0 .0 5 ) ,直接支架组介入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支架组 (2 1.2± 11.7)比 (31.6± 9.8)min ,P <0 .0 1,直接支架组平均扩张压明显高于常规支架组 (13.3± 2 .7)比 (9.1± 1.7)大气压 ,P <0 .0 1,靶血管分布、参照血管直径、操作成功率、支架散落、支架远端血管撕裂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 (5 .2± 0 .4)个月随访 ,心绞痛、再次PTCA、心肌梗死及再次心肌梗死、心功能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和B1 型病变的冠心病患者 ,直接支架术可缩短介入操作时间 ,即刻效果、并发症及中期临床随访与常规支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 15年中心血管介入诊疗在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类型及各种诊疗方法上的分布比率变化。方法 按时间顺序分为 :A组 (1987~ 1994年 ,4 2 5例 )和B组 (1995~ 2 0 0 1年 ,16 2 3例 ) ,计算不同时期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占该组总数的百分比变化 ,以及各种介入治疗的分布比例。结果  2 0 4 8例患者中A、B两组的年均心导管数量分别为 5 3± 18和2 32± 15 6 (P <0 0 5 ) ,B组超过A组 4 36倍。A、B两组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类心血管介入比率分别为 17 4 %(74 )和 74 0 %(12 0 1) ;2 2 8%(97)和 16 7%(2 71) ;31 1%(132 )和 5 5 %(89) ;2 8 7%(12 2 )和 3 8%(6 2 )。冠心病介入诊疗比例显著增加 ,心律失常的患者增加了近 3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射频消融术 (RF)和起搏器植入术分别占总介入治疗量的 5 6 34%、2 2 4 9%和 17 0 0 %。其他介入治疗仅占 4 17%。结论 PCI、RF和起搏器植入是今后若干年介入治疗发展的方向和中心 ,先天性心脏病和周围血管介入治疗正处于发展阶段 ;风湿性心脏病受发病率影响 ,介入治疗量已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术者身体各部位的剂量当量情况.方法 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95例,其中31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TFA组),164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TRA组),记录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剂量-面积乘积(DAP)和2名术者身体各部位的剂量当量.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TRA组手术时间长于TFA组[(47.01±15.88)min比(40.56±t13.18)min,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曝光时间和DA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A组左腕关节剂量当量为(0.41±0.11)μSv,高于TFA组的(0.37±0.09)μ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者左颞部剂量当量远高于右颞部.结论 术者身体左侧接受了更高剂量的电离辐射,尤其是在TRA组术者左腕关节部位更为显著.应该重视PCI手术的辐射安全,进行有效的放射防护,以降低术者敏感部位的剂量当量.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4月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38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98例冠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6例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97%,股动脉组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高,患者术后体位、活动不受限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行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20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10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P〈0.01),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94%,与股动脉组(9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轻,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脉介入诊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动脉TRA(TRA)与股动脉(TFA)穿刺入路对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诊治的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术225例。根据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对比两组间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LOS)。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危险因素后再次对比两组间的并发症和LOS。结果:(1)本研究中共纳入225例患者,其中男性73.8%(166/225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9.32±9.97)岁。平均住院时间5(2,7)d。桡动脉组占76.4%(172/225例),股动脉组23.6%(53/225例)。(2)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8%(4/225例),桡动脉组2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1例);股动脉组2例,均为穿刺点血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7%vs.1.16%,P=0.209)。上述不良事件经处理后临床好转或痊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调整年龄、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后,筛选出TRA和TFA组各40例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7例经肾动脉造影显示单侧肾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分为两组,肾动脉介入术组25例和药物治疗组22例。所有患者均未行冠脉血运重建术。测定所有病例治疗前及介入组治疗后的双侧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的变化。并对病人的血压、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次数进行半年随访。结果两组患者狭窄侧肾静脉肾素活性明显高于对侧{介入组[狭窄侧:(3.7±0.5)比对侧:(2.1±0.4)]nmol/L.h;药物组[狭窄侧:(3.9±3.1)比对侧:(2.0±1.9)]nmol/L.h,P均<0.01},AngⅡ、Ald亦高于对侧。介入治疗后肾素活性明显降低,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0±0.7)比术前:(3.7±0.5)]nmol/L.h,P<0.05},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术后:(52.5±5.6)比术前:(47.5±5.2)]%,P<0.05},心绞痛发作缓解,从每周(13.2±0.2)次减至(4.6±1.1)次(P<0.05)。结论肾动脉介入治疗能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急诊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2例发病≤ 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组 (2 6例 )和直接PCI组 (2 6例 ) ,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 (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 (LVEF)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前溶栓 +PCI组IRA通畅率 (6 1 5 %)显著高于直接PCI组 (19 2 %) (P <0 0 5 ) ,两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为 10 0 %,其中TIMIⅢ级血流者分别为 96 2 %和 91 5 %(P >0 0 5 ) ;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 ,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 +PCI组为 (6 4 3± 5 6 ) %,明显高于直接PCI组 (5 4 8± 4 9) %(P <0 0 1)。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急诊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再通率高 ,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 ,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晚期肝细胞癌及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 接受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在患者体验、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倾向性方面的差异。探讨TRA在HAIC中是否比TFA有更好的患者体验、依从度, 以及是否更安全。方法该研究是一项纳入了接受HAIC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及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收集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及肝胆内科的共91例接受HAIC治疗的晚期肝恶性肿瘤患者, 患者被分为3组:TRA组(n=20, 仅接受TRA HAIC治疗)、TFA组(n=33, 仅接受TFA HAIC治疗)和交叉组[n=19, 先接受TFA HAIC(Cross-TFA组)治疗, 后接受TRA HAIC(Cross-TRA组)治疗]。同时为了部分结果方便表述, 将接受TRA HAIC的全部患者定义为TRA-HAIC组(n=39, TRA组+Cross-TRA组), 接受TFA HAIC的全部患者定义为TFA-HAIC组(n=52, TFA组+Cross-TFA组)。主要研究指标是关于生活质量的可视化量表(QO...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糖耐量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变化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WHO(1985 )和美国糖尿病学会 (1997)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糖耐量正常 (NGT)〕组12 2例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 (IGT)组 39例 ,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DM)组 32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 (CAG)和口服 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冠脉病变程度应用CAG分析 ,冠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分类标准评价 ,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冠心病合并IGT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5 %vs 35 .1% ,P <0 .0 5 ) ,冠脉狭窄程度 (8.9± 3.6vs 6 .5± 3.9,P <0 .0 5 )及钙化的程度 (6 .3± 3.6vs 3.9± 4 .1,P <0 .0 5 )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40 .8%vs 13.1% ,P<0 .0 5 )。 (2 )冠心病合并IGT组与冠心病合并DM组相比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程度及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3)血脂、胰岛素、血压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与冠心病合并DM患者相似 ,冠心病合并IGT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 ,程度严重。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的血管并发症及舒适度.方法 冠脉介入患者90例,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44例)与股动脉组(46例),观察两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 两组术后血管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焦虑、失眠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0.
2019年11月25日J A C 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发表了“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桡动脉闭塞最佳预防国际共识”,本文对此共识做一解读。自1989年加拿大的Campeau率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transradial access,TRA)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技术,1992年荷兰Kiemeneij报道了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陆续在欧洲(尤其是法国)及亚洲(尤其是中国)逐渐开展起来。目前TRA已是多数国家冠脉介入诊疗中首选的血管穿刺途径。大量临床观察研究及大的随机对照试验揭示:TRA不仅减少穿刺血管部位出血及相关并发症,也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高危患者亚组的死亡率。因此,2017年ESC STEMI指南中建议对于ACS拟行PCI的有桡动脉穿刺经验的术者,TRA优先于经股动脉途径(IA指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