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及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13例确诊为AR合并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患者分组,分别行鼻中隔鼻内镜下矫正术和鼻中隔鼻内镜下矫正术+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观察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 3个月有效率为94.4%,6个月有效率为92.9%,1年有效率为90.3%.结论 对合并有鼻中隔偏曲的AR患者行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雷英  张民  胡玥  姬长友  尹艳丹 《吉林医学》2013,(29):6097-609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常年性AR并鼻中隔偏曲且愿意行手术的87例患者,经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了解鼻腔解剖变异情况后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6个月、1年时随访。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87例AR患者术后短期(6个月)有效率为90.7%,长期(1年)有效率为59.7%。结论:通过常规药物治疗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AR患者,手术矫正鼻中隔,中长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其术前和术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估并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0.69%,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华 《当代医学》2013,(8):37-38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6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62例患者术前及术后症状的评分差异。结果 6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为96.77%,6个月总有效率为82.26%,12个月总有效率为74.91%,3个月与6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与12个月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嗅觉减退、鼻腔黏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迅速改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鼻腔神经末梢的应激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合并鼻中隔偏曲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常年性AR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121例同时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了解鼻腔情况后分成2组,分别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前组筛窦开放术和(或)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随访,根据常年性AR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21例常年性AR患者手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95.04%(115/121),术后1年有效率为90.91%(110/121).结论:对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合并彝中隔偏曲的常年性AR患者,手术矫正鼻中隔,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07-107,11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治疗组有效率93.18%,对照组有效率8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42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全部在常规下行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28例伴中鼻甲和(或)下鼻甲息肉样变,同时行中鼻甲部分切除,并全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短期内症状均停止发作,术后4周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总有效率87.5%.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可以通过去鼻黏膜的部分副交感神经支配及改善鼻腔通气等,以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并与保守疗法比较。方法 40例患者中,治疗组20例,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照组20例,用保守治疗。结果 随访2年,治疗组症状消失,无1例复发;对照组症状减轻,仍反复发作。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保守疗法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并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并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66例,并与同期采用药物治疗的相同疾病患者70例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组显效43例(65.15%),有效16例(24.24%),无效7例(10.61%),总有效率为89.39%;药物组显效8例(11.43%),有效37例(52.86%),无效25例(35.71%),总有效率64.29%。与药物组比较,手术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并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成形及鼻丘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成形及鼻丘划痕术,术后随访2年。结果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7.68%,术后1年有效率为94.48%,术后2年有效率为93.0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下鼻甲成形及鼻丘划痕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好,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1周行预防性的鼻用激素治疗.结果 根据1997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定标准,60例患者术后1年显效45例(75%),有效12例(20%),无效3例(5%),总有效率为95%,2年总有效率为95%.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对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效,术后预防性应用鼻用激素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与低温等离子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80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超声组50例,等离子组30例,两组均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后随访12个月,用记分法分别评定两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2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和12个月超声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84.0%,等离子组分别均为9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组复发率分别为12.0%和24.0%,等离子组均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超声和等离子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当,等离子复发率低,远期疗效更稳固.  相似文献   

13.
张绍良 《大家健康》2016,(12):123-124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半年及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84.3%,对照组治疗半年及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9%、61.4%.观察组两个时间点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效果显著,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可以改正鼻腔的解剖结构,确保呼吸通畅,防止分泌物滞留,对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有很大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朱德姝 《中外医疗》2012,(20):38-38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矫术联合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方法选取112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取鼻中隔偏曲粘膜下矫正术+双侧鼻丘微波治疗术,术前给予常规使用氟替卡松鼻气雾剂,对照组采取传统保守药物治疗,两组均观察治疗后1年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71%,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1年内均无鼻中隔穿孔、血肿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副作用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熊剑丁 《吉林医学》2015,(4):702-70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布地奈德鼻喷剂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观察者36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联合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雷诺考特)治疗,症状重者加服抗组胺药。结果:1年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联合应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布地奈德鼻喷剂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2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手术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对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216例患者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了解鼻腔变异情况后分成4组.分别行单纯鼻中隔黏膜下剥离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下剥离术加前筛开放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前筛开放术和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随访时根据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13例患者(组2加组4)手术短期(3个月)有效率为94.7%(107/113例),长期(2年)有效率为86.7%(98/113例);不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03例患者(组1加组3)手术的短期(3个月)有效率为62.1%(64/103例).长期(2年)有效率为53.4%(55/103例),效果较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13例患者(组2加组4)差(P〈0.01)。结论:对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如合并鼻中隔偏曲,应积极手术矫正中隔;如不合并鼻中隔偏曲,如患者愿意,可行鼻中隔黏膜下剥离术,可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电视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87例.其中单纯偏曲9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20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4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16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论87例鼻中隔全部得到矫正,同时完成鼻功能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电视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手术精确、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鼻中隔矫正术为选择性手术,主要适用于青、中年人。很多变应性鼻炎常伴鼻中隔偏曲,很少采用手术治疗。 我科自1996年开始,对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局麻行鼻中隔矫正术、棘、嵴突凿除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1990年9月乌鲁木齐会议和1997年11月海口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选择、整理5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护理.方法 对68例变应性鼻炎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行鼻中隔矫正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随访1年,68例患者中,显效51例(占75%)、有效14例(占20.5%)、无效3例(占4.4%),总有效率95.5%.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术能显著改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症状,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对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手术疗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