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坦克实弹射击对乘员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因素,探讨干预调控措施,为装甲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探索新途径。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hinese Military Men-tal Health Scale,CMMHS)采集实弹射击前后坦克乘员心理数据,采集血液检测血糖(glucose,GLU)、血乳酸(lacticacid,LA)、急性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皮质醇浓度和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生化指标,利用DS-100A Durasensor生命体征检测仪监测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舒张压等生理指标。干预组采用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的综合心理行为训练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调控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126名坦克乘员实弹射击前后SCL-90各因子分值除强迫因子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生化指标GLU、LA、CRP、MDA、WBC、5-HT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HR、SaO2、舒张压等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弹射击后,干预组SCL-90总分及其躯体化、抑郁、偏执和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MMHS得分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坦克实弹射击对乘员心理生理均产生一定影响,对其进行科学干预和调控,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心理生理反应发生率,进而提高训练效能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坦克训练对坦克乘员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04名坦克乘员分别在训练前及坦克训练即刻取血,测定钾、钠、氯、镁、血糖(blood glucose,GLU)、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及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结果坦克训练即刻和坦克训练前相比,坦克乘员血清钾离子和镁离子下降,氯离子和钠离子升高;ALT、AST及SCr明显升高(P〈0.01);GLU、BUN、CK、CKMB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克训练可引起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与坦克乘员应激反应和疲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期暴露于坦克舱室有害因素对乘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某坦克部队选取196名职业性坦克乘员作为坦克乘员组,并在同一部队选取基本情况相似的156名非坦克作业战士作为非坦克乘员组,采用CHESTGRAPH HI-101型肺功能仪对2组人员进行肺功能检查,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F),最高呼气流量(PEF),用力呼出25%、50%、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25、FEFS0、FEF75).结果 与非坦克乘员组比较,坦克乘员组肺功能指标FEV1、MMF、FEF50显著降低(P<0.05,P<0.01);坦克乘员组FVC、FEV1和FEF25异常率及肺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坦克乘员组(P<0.05,P<0.01).与菲坦克乘员组比较,不同军龄段坦克乘员中>2 ~5年组FEV1显著降低(P<0.01);>5~8年组FEV1、MMF、FEF50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坦克作业岗位的乘员中,车长组肺功能指标中的FVC、FEV1显著低于非坦克乘员组(P<0.01);炮长组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MMF、FEF75显著低于非坦克乘员组(P<0.05,P<0.01);驾驶员组肺功能指标中FVC、FEV1显著低于非坦克乘员组(P<0.05,P<0.01).结论 坦克乘员肺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以>5 ~8年军龄的车长及炮长损伤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坦克舱室有害因素对乘员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汉化第3版计算机化神经行为评价系统(NES-C3)对某坦克部队109名坦克乘员(观察组)及112名该部队不接触坦克作业环境的后勤保障分队战士(对照组)的神经行为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观察组系列加减能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视简单反应时耗时最小值、听简单反应时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数字筛选正确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曲线吻合外,其他4项能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听简单反应时、目标追踪、数字筛选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坦克舱室有害因素长期暴露影响乘员的神经行为功能,降低坦克乘员的智力、学习与记忆能力、感知、心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驻舰焦虑军人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海军某水面舰艇有焦虑情绪的军人140名(50≤SAS标准分<70,不符合DSM-IV的焦虑症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人。干预组给予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照组不进行放松训练,自然安静状态下监测生理指标,即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指标的低频成分(LF)和高频成分(HF)的标准单位(nu),1次/d,每次持续30 min,连续10 d ,共10次。结果每次干预后干预组军人心率都低于干预前,且在第7、8、9、10次自身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每次干预后心率呈下降趋势,但对每次干预前的心率进行方差分析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对照组自身配对比较及不同干预次数干预前的心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干预组每次干预后军人的lnLF(nu)值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在第8、9、10次自身配对比较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干预次数增多,lnLF(nu)呈逐步下降趋势,但干预前不同试验次数之间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每次干预后军人的lnLF(nu)值均较前升高,但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及干预前不同试验次数之间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每次干预后军人的lnHF(nu)值都高于干预前,且在第8、9、10次自身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干预次数增多,lnHF(nu)呈逐步上升趋势,但干预前不同实验次数之间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每次干预后lnHF(nu)值均较前下降,但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及干预前不同试验次数之间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试验前后HR和HRV的基线期值比较:第1次与第10次基线期的HR, lnLF(nu), lnHF(nu)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提高军人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迷走神经活动,表明其能够提高军人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缓解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驻舰焦虑军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海军某水面舰艇有焦虑情绪的军人140名(50≤SAS标准分<70,不符合DSM-IV的焦虑症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人。干预组给予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照组不进行放松训练,自然安静状态下监测生理指标,即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指标的低频成分(LF)和高频成分(HF)的标准单位(nu),1次/d,每次持续30 min,连续10 d ,共10次。 结果  每次干预后干预组军人心率都低于干预前,且在第7、8、9、10次自身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每次干预后心率呈下降趋势,但对每次干预前的心率进行方差分析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自身配对比较及不同干预次数干预前的心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每次干预后军人的lnLF(nu)值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在第8、9、10次自身配对比较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干预次数增多,lnLF(nu)呈逐步下降趋势,但干预前不同试验次数之间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每次干预后军人的lnLF(nu)值均较前升高,但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及干预前不同试验次数之间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每次干预后军人的lnHF(nu)值都高于干预前,且在第8、9、10次自身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干预次数增多,lnHF(nu)呈逐步上升趋势,但干预前不同实验次数之间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每次干预后lnHF(nu)值均较前下降,但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及干预前不同试验次数之间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前后HR和HRV的基线期值比较:第1次与第10次基线期的HR, lnLF(nu), lnHF(nu)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提高军人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迷走神经活动,表明其能够提高军人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缓解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生物反馈(HRVB)在心身疾病和一些器质性疾病的治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补充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对这些疾病的发生、转归有指导作用.就HRVB的发生机制及主要在抑郁、焦虑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振荡的影响.方法 将86例AMI患者分为倍他乐克组和对照组各43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测量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心率振荡的两个参数:振荡初始(TO)和振荡斜率(TS).结果 两组治疗后TO明显降低,而TS则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患者在应用尿激酶溶栓后对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影响。方法选择MI后接受溶栓治疗的40例(治疗组)及未采取溶栓治疗的23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振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数据,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TO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S明显升高(P〈0.05)。结论溶栓治疗后患者的HRT现象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患者在应用尿激酶溶栓后对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影响。方法选择MI后溶栓治疗40例及23例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振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2组之间的差别。结果溶栓治疗组TO较保守组明显降低(P〈0.05),TS明显升高(P〈0.05)。结论溶栓治疗后患者的HRT现象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1.
已证实在充血性心衰和心梗患者中,心率变异(HRV)减少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减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HRV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而心率振荡(HRT)被认为是反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HRT参数TO(振荡起始)及TS(振荡斜率)与HRV参数显著相关,研究表明HRT参数被认为既反映了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又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13.
冯军霞  王红宇 《医学综述》2008,14(11):1685-1687
心率震荡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又一新的心电生理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预后的预测。有关其在高血压中的研究甚少,但已有的结果均证实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尤其是伴左心室体积扩大、恶性室性期前收缩以及脉压增大的患者,提示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心率震荡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预后不良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震荡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和单纯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室性早搏的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A组)、单纯心肌梗死患者(B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C组)各30例,分别手工测量反映HRT的两项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对三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B、C组TO值分别为(0.0078±0.0123)、(0.0120±0.0225)、(0.0312±0.0337)。TS值分别为(4.5182±2.3321)、(8.1430±5.7362)、(13.4520±7.5310);A、B组的TO、TS值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的TO、TS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结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纯心肌梗死患者的HRT值变化更明显,提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HRT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寞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组(100例)服用培哚普利前后窦性心率震荡指标(TO、TS)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O、T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培哚普利治疗后血压下降的同时心率震荡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从而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窦性心律震荡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CAG)和CCU监护的患者68例,其中A组(CAG阴性组)23例,B组(CAG阳性组)45例,包括单支病变组21例,多支病变组(≥2支)24例,测量反映HRT的两项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B组(CAG阳性组)中两亚组患者震荡初始(TO)值较A组(CAG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阴性、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TO值分别为0.101±1.843、0.115±3.121、0.131±2.733,P〉0.05;而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震荡斜率(TS)值显著低于A组(CAG阴性)P〈0.05,3组TS值分别为16.780±8.130、10.312±5.525、5.703±4.534,且TS值与冠脉病变程度有显著相关(TS相关r值0.54,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有HRT受损,且随冠脉病变程度增加其受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慢性心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回顾性分析窦性心率震荡现象(HRT)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月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250例,其中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上能记录到室性期前收缩,且能随访到的有126例。将此126例患者分为死亡组(41例)和存活组(85例),记录各组病例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尿酸升高、器质性心脏病种类、心衰发生的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均采用面积长轴法)、心衰的用药(ACEI、Aspirin、Statin、β-Blockor等)以及HRT分类。HRT0为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0并且窦性心率震荡斜率(TS)>2.5ms/RRI(RR Interval);HRT1为TO≥0或者TS≤2.5ms/RRI;HRT2为TO≥0并且TS≤2.5ms/RRI。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及χ2检验。结果126例患者平均随访(21.0±13.5)个月,共死亡41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心功能衰竭死亡与HRT分类、心衰发生的时间、高龄(≥70岁)显著相关,其危险度相关系数分别为42.618(P<0.001)、39.657(P<0.001)及10.320(P<0.05)。结论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是慢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率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预后评判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组(HCM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群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值及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患者TO及TS的平均值。结果HCM组的TO及T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检测无异常,不能预测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率变异性非线性特征,探讨其与中医虚实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分成中医虚证组50例,中医实证组50例,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参数。结果比较两组关联维数、近似熵、HRV复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达峰时间、抵谷时间及峰谷值,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虚证组峰值和谷值均小于实证组,虚证组每次达峰及抵谷时间均比实证早1-3h,研究冠心病心率变异性非线性特征可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