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obstructive pul monarydiseases ,COPD)一旦病情恶化或急性发作时 ,往往出现Ⅱ型呼衰 ,个别情况下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变范围相对局限可表现为Ⅰ型呼衰。在采取抗感染、扩支、祛痰、氧疗等保守性治疗措施后 ,如症状无缓解或进行性恶化时 ,则需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做好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直接关系到COPD病人的预后。本文对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本院收治的 2 5例实施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2 0例…  相似文献   

2.
陆炎 《中外医疗》2008,27(13):100-10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60例COPD伴Ⅱ型呼衷患者采取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和全面细致观察和护理,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经无创机械通气后,均有好转,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细致观察和护理,及时进行血气分析,就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口鼻面罩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时,护士给患者提供精心全面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吸痰护理及营养支持,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1例(2.56%)病情加重者转院,38例(97.44%)成功撤机。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效果显著,若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正>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存在许多问题,最值得注意的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常使治疗和撤机过程反复,病情延长,造成呼吸机依赖,加重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或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致其治疗失败。近年来,国内外有学者提出无创序贯通气方法,即在患者病情改善且不满足拔管和撤机的情况下提前拔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COPD急性加重而机械通气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5年随访。结果:急性期死亡3例,9例一次性撤机成功,3例经间断撤机成功,随访12例患者,1年生存9例(75.0%),3年生存7例(58.3%),5年生存4例(33.3%),1年内重复使用呼吸机3例(25.0%)。结论:COPD急性加重机械通气能减低急性期死亡率,但其撤机困难、复发性高、预后差。因此对COPD患者是否行机械通气要从其必要性、可行性、危险性及社会、 经济因素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及撤机的临床实践,探讨了COPD病人机械通气的治疗及其撤机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撤机成功所需达到的呼吸生理指标,认为COPD病人撤机中最重要的是确保试脱机前PaCO2等呼吸生理指标接近病人缓解期水平。  相似文献   

7.
总结2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护理要点.主要是早期发现及处理气胸,正确选择通气模式,做好患者-呼吸机协调的护理,降低肺泡内压,避免肺泡过度扩张.本组29例患者气胸均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术后短期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26例择期行上腹部和胸腔手术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术后呼吸衰竭(PRF)及再插管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5例需再插管,观察组术后48h内均成功脱机,无1例需再插管。结论术后短期预防性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可显著改善呼吸状况及气体交换,降低PRF及再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影响COPD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时呼吸机撤离的相关因素。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23例5~48天顺利撤机,3例撤机失败。④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肯定,但部分患撤机困难;积极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及选择最佳通气方式是顺利撤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良因素、治疗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定时检测、跟踪随访、全面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改善了不良生活习惯,并发症、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护理措施的积极干预,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并发症、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方案,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经治疗后,治愈率为58.75%,好转率为16.25%,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转化率为8.75%,死亡率为16.2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肾损伤发病率较高,属于临床上高危人群,死亡率较高.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肾损伤还容易诱发其他全身个器官的衰竭,从而导致该病死亡率进一步增加.早期发现并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治疗该疾病并降低死亡率,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COPD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和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2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并发VAP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等.结果:COPD并发VAP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混合细菌感染以及合并真菌感染占较高比例,感染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VAP的发生率为55.8%,营养状况、合并症、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与VAP的发生有关.结论:COPD并发VAP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感染病原菌复杂、耐药率高、耐药谱广.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VAP.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强 《医学文选》2004,23(2):135-136
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总结43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36例患者脱机成功(83.7%),5例死亡(11.6%),2例放弃治疗出院,相关并发症12例。结论 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小潮气量通气,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加强气道管理是提高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黄映华  陈雪云  郭粉莲 《海南医学》2011,22(15):140-14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0月到2010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30例给予制定、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对COPD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对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梁安平  李岸芳 《海南医学》2014,25(2):188-190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梧州市工人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ICU需要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仅给予咪达唑仑,观察组31例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联合镇静,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镇静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镇静效果好于对照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循环与呼吸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两组镇静前与镇静后循环与呼吸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用于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可提高镇静效果,同时可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是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早拔管和晚拔管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呼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呼吸监护病房 32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于肺部感染控制后 (表现为痰液量减少 ,体温下降 ,白细胞计数降低 ,X线胸片上支气管 -肺部感染影消退 )即拔管 (早拔管组 ) ,另一组使用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进行撤机的传统方法拔管 (晚拔管组 )。两组插管前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血气分析结果均类似。观察两组的临床经过、预后。结果 :好转出院率早拔管组高于晚拔管组 (70 .6 %vs4 6 .7% ,P <0 .0 1) ,死亡率早拔管组低于晚拔管组 (2 9.4 %vs5 3.3% ,P <0 .0 1) ,气管切开率早拔管组低于晚拔管组 (11.8%vs80 .0 % ,P <0 .0 1)。结论 :早期拔管的方法 ,病人耐受性好 ,撤机成功率高 ,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李金来  李振 《中原医刊》2011,(16):50-5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去除人工气道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COPD并发呼吸衰竭并采用序贯性机械通气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以观测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3±2.2)d和(13.7±6.3)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4±3.2)d和(18.2±4.4)d(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分别为14.71%和38.24%(P〈0.01);住ICU时间分别为(14.3±2.1)d和(22.3±3.6)d(P〈0.01)。治疗组血气分析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使肺部感染控制窗提早出现,有利于提高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COPD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焦虑和抑郁评分、日常生活得分、社交活动得分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括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在内的全程、系统性干预护理可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治疗效果.方法 3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rhGH组(17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营养支持,rhGH组除营养支持外,还从上机第1日始每日皮下注射rhGH 8U,至顺利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的变化,观察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存活率.结果 rhGH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rhGH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hGH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进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给予rhGH能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有助于脱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27-3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序贯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水平、免疫指标水平、机械通气时间、脱机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PaO_2、SpO_2表达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aCO_2水平较前下降,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FCV、PEF水平比治疗前均有上升,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T淋巴细胞、NK细胞比治疗前均有上升,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序贯机械通气,能够明显调节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及免疫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率及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