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骺板不同部位损伤对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96只,估算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随机分组制备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及外侧边缘区损伤模型,术后不同时间从大体和组织学观察骺板发育情况。结果直径2.0mm、3.0mm和3.5mm组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33±0.42)%、(6.77±0.23)%和(9.05±0.30)%。术后骺板中央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而外侧边缘区损伤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 外侧边缘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髁部发育阻滞及外翻成角畸形。组织学观察发现骺板损伤区骨桥形成,软骨细胞呈“岛状”分布,排列不规则,周围被骨桥包绕。结论骺板发育阻滞与损伤面积百分比有关,中央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短缩畸形,而外侧边缘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成角畸形及骺板横向发育阻滞 骺板损伤后其损害是永久性的 骺板损伤后软骨细胞修复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骨骺损伤:骺板软骨细胞共分为4层,骨骺损伤后骺软骨的结构发生了一系列修复重建性改变,其中骺板软骨增生层和肥大细胞层的细胞增生、分化、代谢活跃。由于肥大细胞层细胞增大,基质稀少,形成了骺板中最薄弱部位,故受到压力时变化最为显著。 骺板厚度变化率:为随着时间延长,骺板厚度逐渐增加,单位时间内骺板厚度增长的比率。主要是指不同时间节点,骺板厚度生长变化情况。用于观察跨骺板钢板内固定一段时间,取出内固定物后骺板厚度的生长变化情况。 背景:临床上儿童干骺端、骺板周围骨折比较常见,跨骺板钢板内固定对稳定骨折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内固定一定周期后取出内固定物,继续观察一定时间骺板的发育恢复情况鲜有报道。 目的:设计骺板周围骨折动物模型,分析跨骺板置入锁定钢板一定周期取出钢板,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骺板的生长抑制情况。 方法:建立32只幼兔右股骨远端骺板上方5 mm骨折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8只。应用相同型号钢板和螺钉,跨骺板周围骨折线行钢板置入内固定。术后2,4,8,12周取出内固定物,继续观察2周处死幼兔。取出股骨标本,测量股骨长度;作病理切片,测量骺板厚度及肥大细胞计数;观察形态学中肥大细胞及骺板厚度变化情况。将骨折模型作为实验组,以左股骨远端骺板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在内固定2周后,取出钢板继续观察2周,股骨长度、骺板厚度、肥大细胞计数等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实验组内固定4,8,12周,取出钢板继续观察2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股骨长度、骺板厚度、肥大细胞计数等指标未能完全恢复至正常,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表明,在内固定物不伤及骺板的前提下,跨骺板钢板内固定初期(≤2周)取出钢板继续观察2周,适当压力作用对骺板生长发育未产生显著影响;④但持续过久压力限制时(≥4周),内固定对骺板压力限制时间过长,虽然也及时取出内固定,但肢体长度、骺板厚度、肥大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未能完全恢复正常,可导致骺板生长部分或者完全阻滞,引起肢体畸形及骺板发育停滞。 ORCID: 0000-0003-2448-9683(崔庆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当儿童四肢骨折涉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折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骺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也较多。但多局限于不同直径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内固定对骺板发育的影响,而钢板置入跨越骺板内固定,对骺板生长发育影响及影响程度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目的:制备幼兔骺板周围骨折模型,观察跨骺板钢板置入内固定以及取出内固定物后对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建立幼年家兔右股骨远端骺板上方5 mm横断骨折模型60只,应用相同型号"L"型钢板和4枚螺钉跨骺板及骺板周围骨折线钢板内固定。造模后2,4,8,12周处死8只,取出股骨标本,测量股骨长度、骺板总厚度及单位柱内肥大细胞计数,观察组织形态学和特殊软骨染色中肥大细胞及骺板厚度的变化;另外7只取出内固定,继续养殖2周后处死,再次观察以上指标。左股骨远端骺板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钢板组在造模后2周上述观察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钢板组在造模后4,8,12周上述观察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01)。造模后2,4周取下钢板,继续观察2周,发现股骨长度、骺板总厚度及单位柱内肥大细胞计数等观察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造模后8,12周取下钢板,继续观察2周,发现股骨长度、骺板总厚度短缩,单位柱内肥大细胞个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跨骺板钢板内固定初期(2周内),在内固定物不伤及骺板的前提下,适当压应力作用对骺板生长发育未见显著影响;但持久过度钢板限制(4周)将导致骺板生长部分或者完全阻滞,主要引起肢体成角畸形及骺板发育阻滞。跨骺板分别固定2,4,8,12周后,取出内固定继续观察2周,发现在第2,4周两个时间点取出内固定后,股骨长度、骺板总厚度、单位柱内肥大细胞计数等观察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或者接近正常值。而在第8,12周两个时间点取出内固定后,继续观察2周,上述观察指标与正常值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增殖层和肥大层软骨细胞细胞核失去分化增殖能力,股骨长度和骺板厚度很难恢复到正常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正> 作者通过兔长骨骺板软骨部分切除后,X线测量长骨远端生长速度慢,解剖测量长骨缩短,组织学观察主要是软骨细胞数量、骺板厚度及闭合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采用离心管技术体外培养骺板细胞的报道已很多。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离心管内培养的骺板细胞生成类骺板组织的影响。 方法:获取3周龄新西兰白兔股骨远端的骺板组织,利用组织块纱巾培养法获得骺板细胞,加入含有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培养液,连续培养4周。 结果与结论:离心管内聚集的骺板细胞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培养液中形成类骺板样组织块。在组织块外周形成类似骺软骨的生发层,中心的骺板细增殖情况良好,向肥大细胞方向分化。类骺板样组织甲苯胺蓝及番红“O”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强阳性。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离心管中的骺板细胞形成富含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类骺板样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6.
陈亚平  王丽 《解剖学杂志》1999,22(3):230-232
目的:探讨骺板胶原纤维受到牵拉后其胶原纤维超微构筑的变化。方法:将经外固定器牵拉分离后儿童胫骨远端及近端骺板制成标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骺板经牵拉后其胶原纤维超微构筑发生了改变,胶原纤维趋向于力的纵轴方向排列。结论:经牵拉后,骺板胶原纤维超微构筑发生了改变,排列具有定向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是对新西兰幼兔股骨远端骨骺进行体内和体外牵张实验.16只兔右股骨经5~10N力每3天一次牵张.4周后的股骨长度值明显大于左侧和0N组.形态学变化是受牵张的骺板增厚,软骨细胞增殖且无骨骺分离骨折.体外骺板抗断裂测试显示夸张后的骺板强度不低于未经牵张的对照侧.8只动物16根股骨于体外接受20~100N力的牵张,其骺板的塑性变形度随牵张力值的增高而增大,抗断裂强度亦不低于未经牵张的骨骺.这些结果表明适量的牵张力和/或低牵张速率是实现“软骨分离”或骨延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背景:寰椎发育演变过程复杂,研究报道较少,CT成像能很好地显示寰椎解剖。明确寰椎正常发育过程、解剖结构、发育变异与畸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利用CT影像解剖展示寰椎正常发育与变异。方法:收集厦门市儿童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内0-14岁患者的寰椎CT资料,最终纳入732例患者的CT资料,观察寰椎前弓及双侧椎弓骨化中心,椎弓、前正中、后正中骺板、横韧带结节及寰椎发育变异或畸形。结果与结论:(1)732例患者中,CT图像显示寰椎正常发育679例(占92.76%);发育畸形或变异53例(占7.24%),其中骨环不完整27例,出现副骨化中心及副骺板23例,寰枕关节畸形3例;(2)寰椎骨化中心3个,包括椎弓侧块2个和前弓1个,2个椎弓出现于胎儿期,1个前弓出现于生后2 d-2岁,中位年龄为6个月,四分位距为4-11个月;(3)寰椎骺板4个,包括椎弓骺板2个、前正中骺板1个、后正中骺板1个,2个椎弓骺板闭合中位年龄是6.2岁,年龄四分位距为4.5-7岁;前正中骺板出现率为37.43%,闭合年龄中位数为4.8岁,年龄四分位距为2.8-6.0岁;后正中骺板闭合年龄中位数为2...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骨延长术提供方向。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幼兔在股骨远端骺软骨两侧安装外固定架和力传感器,半数动物在骺软骨近侧作骨膜环行切除,分别向骺软骨施加不同张力,4周后测量股骨长度,X线摄像,并做骺软骨细胞KS-400图像分析。结果:张应力能使兔股骨明显增长,骺软骨厚度增加,其增殖区和肥大区细胞增加,骨骺与干骺端均未见骨折,与骨膜环行切除与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张应力牵拉骨骺能实现无骨折下肢体延长,骨骺牵张结合干骺端骨膜环形切除并不能更进一步使肢体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成骨不全患儿应用不可延长髓内钉术后,患儿肢体成长后远端再骨折更换可延长髓内钉小切口翻修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0月共收治成骨不全股骨干髓内钉翻修儿童21例,所有患儿均进行股骨干截骨矫形不可延长髓内钉手术固定,现成长肢体于髓内钉远端部位再次出现畸形、骨折,需要进行更换翻修,其中5例再发骨折后即刻来诊.男13例,女8例.21例患儿的21处股骨干接受了手术翻修治疗,根据患儿术前、术中、术后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6~30个月).全部患儿的父母对手术结果及畸形矫正效果满意,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范围较术前有明显改善,10例术前需拐杖辅助行走患儿,随访时可独立行走.结论 Ⅱ次翻修手术应用可延长髓内钉手术,对肢体损伤较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