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探讨吸烟对中专生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我们对不同专业 2 0 0名学生进行了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 (HbCO )含量测定 ,并调查这 2 0 0名学生的主动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 ,据此来估计吸烟对血液中HbCO含量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驻马店地区卫生学校不同专业学生 2 0 0名 ,其中男生 112人 ,女生 88人。1.2 方法1.2 .1 血液中HbCO的含量测定 :用氢氧化钠法测定血液中HbCO含量 ,加入 10 %氢氧化钠溶液后 ,立即形成草黄色碱性血红质 ,随着血液中HbCO含量的升高 ,变色时间延长。血液中HbCO含量 >10 %者 …  相似文献   

2.
室内CO污染对孕妇COHb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春市冬季不同采暖方式的居室CO污染状况作了调查,并对居住的孕妇血中COHb、唾液溶菌酶和唾液SIgA含量作了检测。结果表明:燃煤组居室空气CO浓度显著高于暖气组;其孕妇血中COHb含量也明显高于暖气组,而唾液溶菌酶和SIgA含量较暖气组明显降低。对同组的孕妇与丈夫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燃煤组孕妇唾液溶菌酶和SIgA明显低于同组丈夫,表明孕妇作为敏感人群,其健康更易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交通警察碳氧血红蛋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州市1646名交通警察碳氧血红蛋白水平、日吸烟量、不同区域及血红蛋白含量等8个因素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bCO%正常者1485人,占90.2%;异常者161人,占9.8%.日吸烟量、不同区域血红蛋白含量3个因素对碳氧血红蛋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随日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认为.日吸烟量、不同区域是碳氧血红蛋白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戒烟和定期适当调换市区、近郊和郊区交通警察是预防CO慢性毒作用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选择不同采暖方式的2所学校进行教室CO污染和学生COHb及唾液溶菌酶和SIgG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燃煤组教室CO浓度显著高于暖气组;其学生血中COHb含量也明显高于暖气组。而唾液溶菌酶和SIgG的含量则明显的低于暖气组。表明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密切,小学生作为敏感人群容易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5.
吸烟与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188例脑卒中病人及188例正常对照的吸烟情况后发现,吸烟与脑卒中有关,其OR=2.13,P<0.001,随着吸烟年限的延长、吸烟量的增加,患脑卒中的危险性也在增加(OR分别为1.02、P<0.001和1.21、P<0.OO1);开始吸烟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OR=1.02,P<0.05。被动吸烟也与脑卒中密切相关(OR=6.56,P<0.001)。经高血压病史调整后,吸烟、被动吸烟仍与脑卒中密切相关。通过病例组与对照组血脂分析发现:病例组中吸烟者TC及HDL-C明显低于非吸烟者;对照组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吸烟对抗氧化类维生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探讨吸烟与抗氧化类维生素及氧自由基的关系,我们检测了871例健康吸烟者和348例健康非吸烟者血浆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过氧化脂质(P-LPO)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结果表明,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P-VC、P-VE、P-β-CAR、E-SOD显著降低,P-LPO显著升高;65例相同年龄男性吸烟者的P-VC、P-VE、P-β-CAR和E-SOD均随吸烟史及吸烟量的增加而降低,P-LPO随吸烟史及吸烟量的增加而升高,并均呈一定程度的直线相关;提示吸烟者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氧自由基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加剧。  相似文献   

7.
CO是一种血液、神经毒物,对中枢神经、血液、心血管系统有明显影响。收集了国内各地室内CO污染情况和非采暧季节不吸烟人群耳静脉血COHb浓度的调查资料,根据室内空气CO浓度与人体COHb的正相关性,以不产生人体生理效应的COHb最大浓度(<2%)做为制订CO标准基准值,借用北京医科大学推荐的相关回归方程式推算出空气CO限量值,再取1/2做安全剂量,即确定CO不超过8mg/m3做为军队营舍空气CO限量值。  相似文献   

8.
吸烟对中老年人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健康中老年人和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进行了观察比较,发现各组间血脂及载脂蛋白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健康人或患病者,吸烟对其血脂及载脂蛋白均有明显影响,健康组吸烟者的TG、CH及APOB100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5);此外,还发现每日吸烟量大于20支的A组TG增高最明显,与每日吸烟量小于20支的B、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人们戒烟无疑是消除危险因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吸烟对人血液抗氧化保护系统功能的影响,选择吸烟者26人(男15人和女11人),年龄25~60岁(47.3±12.1),作为观察组。吸烟者每日吸烟量至少20支,吸烟时间3年以上。以健康志愿者35人(男20人和女15人),年龄25~81岁(55±14.25),作为对照组。对上述研究对象的饮食不做统一要求,但要求不饮酒和不服用任何药物。取血制备血浆和红细胞,分别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红细胞和血浆中脂质过氧化产物(TB…  相似文献   

10.
交警呼出气中一氧化碳的快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交警呼出气一氧化碳(COb) 快速检测结果。方法 采用英国制造的一氧化碳 (CO) 微型监测仪监测2 015 名广州市交通警察COb 水平并调查询问某些相关因素如吸烟和职业暴露等。结果 COb 呈正偏态分布, 浓度范围为3-75 ~53-75 mg/ m 3, 中位数11-25 mg/ m 3, 异常率42-3 % (852/2 015) , COb 浓度随吸烟量、烟龄的增加而增加, 监测前1 小时内吸烟者其浓度较高; 不吸烟男交警, 不同区域、岗位COb 浓度旧市区高于新市区, 定岗指挥交通高于内勤和机动巡逻。结论: 吸烟和接触汽车废气是使交警CO 水平增加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所用CO 监测仪使用方便, 检测快速, 可试用于职业接触CO 人群的预防性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174例肺癌病例按1:2配对调查的结果。吸烟者患肺癌的OR为2.24,其中男性OR为2.47、女性OR为2.05。肺癌组与对照组的OR差别显著,其OR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尤其是大量吸烟(≥20支/天)与<20支/天及不吸烟者之间的差别更显著。开始吸烟年龄组越小者,患肺癌的OR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其OR越大,肺癌与对照的比例也越大,尤其是吸烟年限≥31年与〈30年及不吸烟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别。环境污染因素中,肺癌患者住地环境空气中NO2、SO2的浓度比健康人群高,与生活用煤柴无关。但与通风是否良好有关,说明吸烟是得肺癌的主要因素,环境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姜向阳  陈亚丽 《现代预防医学》1997,24(2):129-130,140
观察高频(频率200 ̄1000kHz)作业人员62名血中LPO、GSH-Px、SOD、CP、IgA、IgG、IgM、cGMP、cAMP的变化,探讨慢性低强度高频辐射对作业人员脂质过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高频作业人员血中LPO、GSH-Px与对照组差异显著,cGMP、cAMP和IgA、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SOD和CP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高频淬火机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3.
低浓度CO作业工人血中HbCO及免疫水平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浓度CO作业工人血中HbCO及免疫水平检测内蒙古包头医学院劳卫教研室(014010)程子英王素华低浓度CO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Hb结合形成HbCO,使血液携氧功能发生障碍,产生缺氧血症及其它变化。为...  相似文献   

14.
吸烟对白细胞数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群职业健康检查者中选择1658 人,进行吸烟与非吸烟对血液中白细胞数影响的调查,结果发现吸烟与非吸烟者,已戒烟与从不吸烟者、每天吸烟量不同的各组间白细胞数有显著差异(P< 0 .001) ,戒烟1 年内与戒烟10 年以上两组间白细胞变化明显(P< 0 .01) ,而戒烟1 ~10 年间白细胞数变化不显著((P> 0 .05) 。确认吸烟能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的事实,并认定随着每天吸烟支数的增加,血中白细胞数也增加。戒烟后血液中白细胞会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研究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本文应用日本SysmexF—800型血细胞计数仪,从健康体检的男性中随机抽样172人,进行红细胞计数(RBC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测定。观察显示92名无症状吸烟者与80名不吸烟者的RBC计数、MCH无明显差异;而无症状吸烟者较不吸烟者的MCV有明显增大,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烟者MCV的增大与吸烟指数量明显正相关,r=0.3619,P<0.001。结果提示长时期大量吸烟者导致MCV的增大,使血液粘稠度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1982年6月开始至1994年末对邹城市3个乡镇29个村的20岁以上男女村民5803人进行前瞻性定群观察吸烟、饮酒与死亡的动态情况。结果表明,男女吸烟者死亡率为37.13/10万人年,不吸烟者为12.38/10万人年,RR=3.0,95%CI为1.51~5.95(χ2=10.90,P=0.00096),AR=3.34/10万人年,AR%=66.66%,PAR=3.34/10万,PAR%=21.25%。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与肺癌死亡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01)。每日吸烟40支以上者的RR值是不吸烟者的7.91倍,吸烟40年以上者的RR值是不吸烟者的5.25~7.67倍。而饮酒与肺癌的死亡无联系(P>0.05)。吸烟与饮酒无协同致肺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口服避孕药(OC)通过影响凝血活性增加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吸烟是血管疾病的另一危险因素,影响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的形成及对血管内皮起作用。吸烟的同时服用OC可进一步啬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危险性大小与OC中乙炔雌二醇(EE)的含量、吸烟量呈正相关,而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孕激素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等自由基对吸烟者损害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检测1255例康康吸烟者和524例健康非吸烟者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活性,并做65对配比实验,结果表明,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P-NO平均含量显著升高(P<0.001),P-VC、P-VE、P-β-CAR平均含量和E-SOD、E-CAT、E-GSH-PX平均活性皆显著降低(P<0.001)。随吸烟时间和吸烟量的增加,其P-NO含量也增高,P-VC、P-VE、P-β-CAR含量和E-SOD、E-CAT、E-GSH-PX活性降低,并均呈一定程度的的直线相关(P<0.001)。提示吸烟者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氧自由基反应明显加剧。  相似文献   

19.
用氢氧化钠法测定血中HbCO确诊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体会广东省茂名市职业病防治院(525011)吴大振为了及早诊断和治疗接触史不明确、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轻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我们曾协助厂矿医务所开展用氢氧化钠法测定血中HbCO含量,先后诊断一氧化碳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第二次全美健康和营养调查资料,了解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之间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在几个不同的年龄--种族--性别组中,吸烟者的维生素C、叶酸盐、纱和维生素A的摄入量低于不吸烟者,而且有随着吸烟量增加其摄入量减少的趋势,尤其是维生素C、纤维素和叶酸盐。而在蔬菜、水果、高纤维素的谷物,低脂肪奶的摄入量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方面吸烟者大都低地不吸烟者,并发现吸烟强度与几类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