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着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聚居最密集的民族自治区。广西除有丰富的壮瑶医药资源外,还有苗医药等民族医药资源。近年来,广西苗医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掘整理,在苗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较丰富的治病方法,是苗族群众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着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聚居最密集的民族自治区。广西除有丰富的壮瑶医药资源外,还有苗医药等民族医药资源。近年来,广西苗医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掘整理,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苗医药治疗癫、狂、痫35例临床观察湖南省绥宁县楚南苗医药研究所(422601)李金桂,于大坝本所苗医于大坝以祖传秘方加以研究改进,针药结合,治疗癫、狂、痫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癫患者19例,狂患者1l例,痫患者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 相似文献
4.
第一部系统、全面展示中国各地苗族医药的理论专著《中国苗医药》,15日通过专家鉴定。这部长达120多万字、有苗族3大方言语音标注的苗医药理论专著,打破了苗医药理论各地各执其说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田华咏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6):71-73
为加速我国苗族医药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支撑苗医药可持续发展中的五个问题。即加强苗医基础理论研究,是支撑苗医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恢复临床活力,提高临床疗效,是支撑苗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保护好苗药自然环境,是支撑苗医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丰富的苗族药物资源,是支撑苗医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是支撑苗医药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6.
略论广西民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丛山绵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祖国大西南绚丽多彩的天然药库。多年来广西的药物学工作者先后多次进行民族药调查,深入山寨,采集民族药标本8万多份,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知识,对民族药进行鉴定、整理。目前已知广西的药用植物有4022种,动物药570多种,矿物药80多种。其中壮药有2200多种,瑶药977种,侗药478种,他佬药246种,苗药312种,毛南药102种,京药24种,彝药对种。广西是我国民族药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主要的药材有田七、山豆根、红大韩、获术、广防已、肉桂、八角、…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藤类苗药治病的医药规律,通过查阅文献、民间走访,收集藤类苗物97味,选取苗医应用藤类苗药治病的有效验方316首,对所用药物及治疗病症加以整理分析。结果表明,60%的藤类苗药具祛风除湿、通气止痛、活血散瘀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类疾病;32.6%的验方可治疗风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疾病。说明苗医应用藤类苗药治病的规律与藤类药物多具"舒通筋脉,通气散血"功效的认识吻合,为丰富苗医药理论和藤类药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耿晓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6,(6):315-317
苗药药理学是研究苗药用于疾病防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药物的作用及其机理。苗药药理学由药效学和药代学及其他部分构成。苗药药理学的研究与应用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 相似文献
9.
蒙杠嘎久杠(痔疮)一词是近现代文化交融传入苗族地区的外来语,以出血、疼痛、块物脱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为气血功能紊乱,毒邪入侵损伤气血,治疗原则强调先辨冷热两纲,再辨在气在血,药物应用上冷病用热药,热病用冷药。中医药治疗痔病在临床中多取成效,而苗医药对该病的认识未见报道,文章将从苗医药的相关理论体出发,进一步挖掘苗族医药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以期获得更多、更有效的诊疗手段,对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羌医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医学,具有简便易行、治法独特、就近取材、价廉、疗效显著等鲜明的优点。手法治疗是羌族按摩医师和骨科医师施用手为主的各种术式,作用于患者体表不同部位,进行治疗和检查的一种外治法,具有见效快、疗效高、运用方便快捷、成分低等优点,是羌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羌医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是在病人身上作各种有节律的动作。流传至今的基本手法约有30多种,常用的有推、捏、按、揉、摸、摇、空拳捶、刺、点、搓、扣击、钻、抓、提、楸、拨、拉、上牵、背、抖等20种。羌医手法的运用与病人的病情、疾病的部位、以及医师的个人习惯与心得有关,但是运用的目的与原则都是一致的,要求手法柔和、有力、持久,并要求深透到组织间隙的深层部才能起到疗效。 相似文献
11.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我国社会常见且高发的致畸、致残性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膝骨关节炎以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民族医药在缓解这些临床症状、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现有的诊疗方案并未纳入民族医药相关的内容,鉴于此,本共识在分析总结现有诊疗规范的基础上,综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民族组成、地域特色、饮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并基于已有文献报道,代表性地选取了壮医、蒙医、藏医、彝医、傣医、瑶医、维吾尔医7个民族医领域权威单位和专家,由中医专家牵头,共同制定了一份民族医药特色鲜明的膝骨关节炎优势病种专家共识。共识提出了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中医及民族医药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特色治疗技术等方面内容,对现有诊疗方案进行了完善,弥补既往专家共识在普适性方面的不足,适用于指导膝骨关节炎的中医及民族医药诊疗活动。 相似文献
12.
云南苗医药尚处在原始、粗放的发展阶段,针对这一现状,分别从4个方面提出研究开发云南苗医药的构想和建议。通过积极发掘整理云南苗医药资源,构建云南苗医药队伍,借助相关科研平台,建立云南苗医药发展基金,以促进云南苗医药研究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运用苗医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收到了满意效果,受到当地患者的好评,从而显示出苗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特色。1、病因病理 引起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很多,但总的不外乎外伤或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及静坐时间较长以及高枕入睡等慢性静力状态的劳损和重体力扭、闪、挫,用力不当等外来因素,尚有椎段脊柱退行性变,其中就包括椎骨及骨连接附近的韧带、神经,肌肉,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等结构,使受损的部位出现组织水肿、粘连,甚至变性、韧带肥厚变性或松驰断裂,这些病的形成一般认为既有外伤因素,又有内伤因素,但引起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变化是组织变性,椎间盘髓核干涸,纤维环松弛断裂,从而使椎间盘突出或滑出,形成椎间盘突出症。2、治法 苗医学认为椎间盘突出治法应以改善“玛汝务翠”为主。也就是说,以通经络,散瘀滞,调功能,改善损伤的瘀阻现象,恢复纤维环的原有功能。这样松驰断裂的韧带才会得到逐步康复,纤维环及韧带恢复原有功能,那么突出的椎间盘也就自然归复原位,症状也随之消失,这是苗医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策略与方法所在。 组方:桂夺格(苗名,汉名:三百棒)、拉加鲁(苗名,汉名:鸡血藤)、大格采(苗名,汉名:土鳌虫)、各者诺(苗名,汉名:甲珠)、打熟(苗名,汉名:蜈... 相似文献
14.
苗族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苗医药发展领域,建设有高度共享功能的苗医药资源数据库,可为临床及教学提供依据。根据实践需求,将苗医、苗药及苗族外治疗法等信息资源纳入研究。同时,对数据库的开发意义及需考虑的问题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15.
朱朝典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Z1):63-63
苗药加里凯(lab nix khaib),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带称为苕叶细辛.分布于苗岭向阳山处石缝间,土质肥沃处多见.全草入药.
苗岭山寨历年来用加里凯治病广泛,如治风湿关节痛、胃痛、肠炎、痢疾、水肿、腹水;治跌打损伤、湿疹、荨麻疹,内服外敷均可.近几十年来,我们对加里凯进行了持续的开发和研究,发现和印证了加里凯这一苗药的奇特功能.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我州为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据人口普查苗族人口占总人口30%以上,有390万人,主要分布在小寨,以小聚居、十几户建立村寨、村寨分布相隔几座山头为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本民族的健康,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形成了独自的苗医药. 相似文献
18.
陈金甲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5):80-81
苗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曾经创造过许多极为丰富的古代优秀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许多历史资料记载说明,苗族至今保留着极为有价值的古代文化和医药遗产,其中苗医、苗药就是这些遗产中优秀的文化之一,苗族同胞在长期生产和与疾病斗争实践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智慧和结晶,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蒙医称朱日很·道力格苏勒,是赫依、楚斯相搏所致的以心悸怔忡为主的常见病之一。近似于西医的早搏、心律失常。在临床中除明显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外,蒙医药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神经循环性衰弱所致者蒙医药治疗效果更佳。病因病机:蒙医认为是因长期起居违过,如极度惊恐、悲哀、较长时间的思虑过度、劳累过度、恼怒愤恨,或房事过频、遗精或各种原因导致失血过多等,或过多嗜食易致使赫依、希拉和巴达干三素失衡的饮食,如:嗜用烟酒及辛辣食品过度等致使赫依偏盛而窜行于心与中主脉,或希拉偏盛而客于心,或巴达干偏盛侵及心府,并相搏… 相似文献
20.
傣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是祖国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上有一套完整理论体系,结合当代医家观点及现代研究,可以发现傣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确有疗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