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检测慢性胃炎各阶段黏膜细胞凋亡状况,探讨细胞凋亡在慢性胃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及慢性胃炎(CG)胃黏膜细胞凋亡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ecterpylori)感染、炎症程度、炎症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TUNEL法检测6例正常胃黏膜、5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及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状况,分析黏膜细胞凋亡与胃窦H.pylori感染、黏膜炎症程度及活动度的关系。结果凋亡指数(AI)CSG>CAG>正常胃黏膜(P<0.05),而且炎症黏膜凋亡细胞分布与正常有所不同;在CAG,AI在肠化区<非肠化区。正常、H.pylori(-)CG、H.py~or/(+)CG凋亡指数(AI)依次升高,组间差异均显著;H.py/or/(+)CG AI依炎症轻、中、重度上升,轻、重度之间差异显著;H.pylori(+)CGAI随炎症活动度无、轻、中、重依次升高,差异均显著。Hp(-)CG,AI随炎症程度依次升高,但差异未达显著性;而炎症活动者AI显著高于非活动者。结论细胞凋亡在CAG黏膜萎缩及肠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AG黏膜AI下降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H.pylori是最重要的致胃黏膜细胞凋亡因子;黏膜急性炎症细胞浸润是CG黏膜细胞凋亡的重要介导因素;黏膜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在H.pylori致凋亡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钉螺细胞凋亡的诱导及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种物理或化学诱导条件下钉螺是否发生细胞凋亡现象以及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方法:细胞凋亡诱导剂或紫外线处理离体钉螺细胞以及40℃环境温度或灭螺药处理整体钉螺,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和DNA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钉螺在40℃环境中干放4h的诱导条件下,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检测出凋亡细胞;DNA凝胶电泳检测未成功,结论:首次诱导并观察到钉螺细胞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是发生了坏死还是调亡,一直存有争议。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了凋亡,从而使其数量进行性减少,最后导致帕金森病,而神经元蛋白α-共核素可调节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 (Apoptosis)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 ,是完全不同于坏死的一种死亡形式 ,是在基因调控下的一种主动死亡。一些致病因素可使凋亡基因失控 ,使细胞凋亡增强或减弱而引起疾病[1] 。近年来研究已证实有许多心血管疾病与凋亡有关。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疾病 ,多种心肌病发病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2 ] ,其中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IDC)、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 (ARVD)或称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ARVC)与凋亡关系的研究较多 ,现综述如下。1 细胞凋亡的形态特点、功能与调节机理细胞死亡有两种不…  相似文献   

5.
胃癌细胞Trail表达与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是一种新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 ,由于其具有选择性毒性 ,故倍受临床关注。目前 ,对 Trail的研究多数在体外进行 ,我们检测了胃癌细胞 Trail的表达情况 ,并探讨其与细胞的凋亡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取自 1 7例胃癌患者化疗前的新鲜手术标本 ,其中乳头状腺癌 3例 ,管状腺癌 5例 ,粘液腺癌 4例 ,印戒细胞癌 4例 ,未分化癌 1例。以 1 %戊二醛固定 ,并以其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 ;一抗为鼠抗人 Trail,二抗为异硫氢酸荧光素 (FITC)标记的羊抗鼠 Ig G1;用于免疫阴性对照为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癌癌前状态,研究表明正常胃黏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细胞的DNA含量随病变的进展而逐渐增高。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的DNA含量和增殖活性,探讨两者在慢性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0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DNA含量和增殖活性检测。结果所有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的DNA倍体类型均为二倍体,但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黏膜细胞的增殖指数(PI)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显著增高(P<0.05)。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外,其余慢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患者胃黏膜细胞的PI值均较阴性患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增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黏膜细胞的DNA含量和增殖活性,也许能成为胃癌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病理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细胞凋亡在胰腺癌及其转移不同阶段的作用 ,采用原位 DNA断裂点的 3-羟基末端标记(TUNEL)技术原位观察 5 0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 15例胰腺癌患者转移灶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 ,并与 10例慢性胰腺炎组织 (对照组 )作比较。结果发现 ,细胞凋亡普遍存在于胰腺病变组织中 ,从胰腺良性病变、胰腺癌到胰腺癌转移灶 ,细胞凋亡的发生率 (AI)呈升高趋势 ,P<0 .0 5。随着病情逐渐加重 ,AI亦呈升高的趋势 ;未转移和高分化胰腺癌的 AI较有转移和低分化者低 ,但无显著性差异。认为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血清 NO 含量变化及其对胃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Hp 阳性者36例为研究对象,Hp 阴性者31例作为对照。ELISA 测定血清 NO 含量,TUNEL 法检查胃粘膜细胞凋亡。结果:Hp~ 组血清 NO 含量为85.6±21.4(μmol/L),Hp~-组为69.2±19.3(μmol/L)。两者比较P<0.01;Hp 阳性组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为9.7±2.8,而 Hp 阴性组为8.1±2.2,两者比较P<0.01。结论:Hp 感染患者NO 明显高于非 Hp 感染者,并有显著的细胞凋亡现象,这可能与 Hp 可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细胞凋亡及其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并贯穿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细胞凋亡与肿瘤的产生和消失、微生物的感染和转归以及免疫系统的发生和发育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细胞凋亡的基本规律和基因调节,对于弄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新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患者胃内24小时胆汁监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胆汁反流是导致胃黏膜炎症的重要因素 ,该文研究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胃内胆汁反流情况。方法 分别对 45例慢性胃炎患者 (慢性浅表性胃炎 17例 ,慢性糜烂性胃炎 2 1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7例 )行胃内 2 4h胆汁监测 ,获得胆汁反流指标。分析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胆汁反流次数、胆汁反流 >5min次数和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结果 不同类型慢性胃炎组之间各项胆汁监测指标相差显著。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 (16 .2± 18.0 )和慢性糜烂性胃炎组 (14.2± 12 .1)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5 .3± 14.1,P <0 .0 1)。结论 胆汁反流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肥大细胞是起源于骨髓的多潜能干细胞,广泛分布于肠黏膜及结缔组织中。它是IgE介导的速发性变态反应的效应细胞,也是各种类型炎症过程中的关键细胞。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肥大细胞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肥大细胞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比值(PGR)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确定其在萎缩性胃炎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在我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符合入选研究标准的200例患者,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135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65例)。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定量测定空腹血清PGⅠ、PGⅡ,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分别为(78.55±15.42)μg/L和(130.51±55.23)μg/L,有显著差异(P<0.05)。PGR分别为4.09±2.15和8.95±5.18,显著差异(P<0.05);以PGⅠ≤70μg/L且PGR≤3.0为界值来计算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3%和93.3%。结论检测血清PG及PGR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如有异常,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确诊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用从内镜下取得的胃黏膜标本提取总DNA,随后用16S rDNA的方法进行检测,构建系统进化树。我们共从66个有效序列中发现胃内有5个门的细菌种类,其中H.pylori是最为丰富的细菌种类。在胃内苛刻条件下仍存在除了H.pylori之外的复杂的细菌区系,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慢性胃炎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在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这两种疾病的患者胃液中胃酸的pH值变化及胃液分泌功能的改变,进而正确指导抑酸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胃镜下黏膜观察及活检病理,108例符合条件患者分为三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组(40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纳入患者行胃液pH值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患者胃液pH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胃液pH值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慢性胃炎和FD患者临床治疗中,持续大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6.
报道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42例,并随机设对照组41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总有效率97.7%;对照组痊愈9例,总有效率83.0%。两组治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该方可通过调理脾胃、活血化淤、调节免疫功能、抑制幽门螺旋菌、拮抗胃粘膜攻击因子、调节体内乙酰胆碱、提高胃壁环磷酸腺苷和唾液表面生长因子等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门诊接受胃镜检查的132名患者,描述慢性胃炎红斑、糜烂、出血和萎缩4种内镜表现,按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活动性、幽门螺扦菌感染、异型性、糜烂、充血和出血进行病理评价,分析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经由典型因素共可说明内镜表现总变异量的3.05%,内镜诊断红斑和病理慢性炎有相关性,P=0.005,相关系数为0.178;内镜诊断糜烂与病理诊断的糜烂相关,P=0.014,相关系数为0.025;而内镜出血表现和病理出血诊断有相关趋势,P=0.056,相关系数为0.046。结论 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内镜下红斑和慢性炎症病理诊断相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舒胃消疡胶囊对大鼠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酒精和脱氧胆酸钠联合造模3个月复制大鼠慢性胃炎模型,并设空白对照组。给药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胃液分析,测定血清IL-1β、IL-8及TNF-α的变化,并观察胃的病理组织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舒胃消疡胶囊各组均能减轻胃组织的病理变化;舒胃消疡胶囊能降低胃液pH值,提高胃蛋白酶活性;舒胃消疡胶囊可以降低血清IL-1β、IL-8和TNF-α含量。结论舒胃消疡胶囊对治疗慢性胃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110例患者接受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检查,根据Tahara分型将观察到的胃黏膜细微结构分为0型、Ⅰ型、Ⅱ型、Ⅲ型,并与相应部位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胃黏膜超微结构与胃炎的组织病理五个指标均明显相关,且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从0型到Ⅰ型、Ⅱ型、Ⅲ型,反映了慢性胃炎病变发展由轻到重的一个过程。其中萎缩、肠化主要见于Ⅲ型。结论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胃黏膜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准确识别胃黏膜超微结构将有助于对萎缩、肠化生等常见胃黏膜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