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辽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8年和2012年分别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共510份,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510份血清标本麻疹抗体阳性率97.45%,GMT为1∶4 365.16,保护率94.7%。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与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保护率以<1岁组为最低(88.6%),1~2岁组最高(100.0%);城市GMT比农村高;男女间GMT、保护率和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辽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稳定,已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近期不会发生大规模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桑梅  胡筱莛 《卫生软科学》2014,(1):43-44,50
[目的]了解德钦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健康人群360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2013年德钦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总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96.11%、90.00%和2203.10 IU/ml,德钦县不同年龄组、不同免疫史抗体阳性率、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德钦县≥14岁组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较低;升平镇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GMT均为最低;随着免疫剂次的增加,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GMT均增加。[结论]德钦县应在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14岁以上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东营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预测麻疹疫情和制定控制策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疹抗体阳性率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检测360人,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7.78%.GMT为1:1658,男女间、不同年龄组间、城乡间人群抗体阳性率与GM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8岁组麻疹阳性率为100.00%。[结论]东营市近期不会发生麻疹暴发、流行,但存在发病的隐患,应加强青年人和学生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评价麻疹疫苗免疫效果。[方法]2010年9月,在扬州市广陵和维扬2个区,每区分别抽取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175名进行血清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检测350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43%,达保护率为76.86%,几何平均滴度为1∶1 777.07。抗体阳性率、达保护率、几何平均滴度均为<1岁组最低,不同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抗体阳性率和达保护率高于无免疫史者(P<0.01);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保护率、几何平均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州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杜绝外来传染病的入侵 ,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 ,S市 1999年对 6 73名健康人群 (其中 35 5名 0~ 2 9岁当地健康人群及 318名外来民工 )进行麻疹血凝抑制 (HI)抗体测定。结果显示当地健康人群HI抗体阳性率为 86 .2 0 % ,GMT为 1∶4 .6 2 ,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及GMT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外来民工HI抗体阳性率为 72 .96 % ,GMT为 1∶2 .14 ,各年龄组之间 ,抗体阳性率及GMT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调查结果提示 ,有必要对较大年龄组人群进行麻疹再免 ,同时建议对外来民工进行麻疹强化免疫 ,并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张掖市15岁以下健康儿童麻疹IgG抗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张掖市15岁以下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加速控制或消除麻疹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按户口所在居住地调查15岁以下城市和农村儿童;抽取6个年龄组(<1、1~2、3~4、5~6、7~9、10~14岁组)健康儿童,采集静脉血3~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麻疹IgG抗体监测。结果共监测健康儿童1055人,IgG<1∶200的154人,IgG≥1∶200的901人,抗体阳性率85.40%,几何平均滴度(GMT)1∶598;6个年龄组IgG阳性率分别为75.23%、82.50%、87.50%、93.75%、93.75%、82.70%,GMT分别为1∶473、1∶602、1∶637、1∶870、1∶647、1∶444;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及GMT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张掖市15岁以下人群麻疹抗体阳性水平较低,为提高人群抗体水平,加速控制麻疹,应进一步加强MV常规免疫质量。  相似文献   

7.
福州市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市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今后调整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抗体。结果城市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明显高于农村人群,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无显著性,但GMT以6~8岁组最低。结论加强偏远山区计免人员的业务培训,保证计免队伍的稳定性,加强冷链管理,以保证疫苗质量,从而提高健康儿童的免疫保护水平;同时建议在做好7岁年龄组儿童麻疹加强免疫的同时应开展4岁年龄组儿童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人群的麻疹免疫状况 ,为麻疹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 1 998~ 1 999年在山东省青岛市和泰安市对不同年龄组人群采血 ,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麻疹血凝抑制 (HI)抗体。 [结果 ]在沿海 (青岛 )、内陆 (泰安 )两市合计检测 71 1份标本 ,麻疹抗体阳性率为 91 .70 % ,抗体水平 (GMT)为 7.36。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 90 %以上 ,2~ 4岁组的 GMT较高 ;麻疹抗体阳性率与 GMT沿海高于内陆。 [结论 ]山东省麻疹的免疫水平较高 ,但地区间还存在不平衡 ,应继续加强麻疹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兰溪市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针对性麻疹免疫和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2016年3—7月在到兰溪市16个乡镇卫生院和兰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的42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 G抗体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阳性率及保护率。结果 420名研究对象的麻疹抗体GMT为1∶434。Ig G阳性365人,阳性率为86.90%。Ig G抗体滴度达到保护水平209人,保护率为49.76%。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月龄组、3岁~组和7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2.50%、86.67%和78.33%,保护率分别为46.88%、36.67%和13.33%,GMT分别为1∶383、1∶332和1∶207,与其他年龄组比,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结论兰溪市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总体偏低,特别是8月龄、3~5岁及7~15岁三个年龄段人群的麻疹抗体滴度、保护率、阳性率均偏低。  相似文献   

10.
凤山县1~6岁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凤山县1~6岁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对120名2000-2005年出生的儿童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麻疹IgG抗体滴度≥1:200为阳性.结果 麻疹lgG抗体阳性率为86.6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90,男女之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岁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随着年龄组增长而降低,5~6岁组则随年龄组增长而升高;2~6岁组复种儿童与初种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乡镇的MV复种率、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凤山县1~6岁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具有保护力,但免疫屏障仍然薄弱.  相似文献   

11.
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状况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选择本地人口 398人进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监测对象分为 6个年龄组 ,男女比例接近 1∶1;选择 8~ 12月龄婴儿开展麻疹疫苗(MV)免疫成功率及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同时调查 4岁儿童麻疹疫苗再免成功率。结果  2~ 4 1岁人群抗体阳性率 92 7%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996 8,不同年龄组人群GMT水平、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婴儿母传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 2 0 0 %和 1∶5 12 ;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和再免成功率分别为 88 0 %和 78 5 %。结论 为加快惠州市的麻疹控制步伐 ,建议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 ,减少免疫空白人群 ,开展 1~ 14岁人群的MV强化免疫活动及育龄期妇女MV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延安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方法随机抽样确定宝塔区、志丹县健康人群506名,分为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50人,采集血清;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人群麻疹IgG抗体GMT为1∶611.89,阳性率77.27%,1岁最低,GMT为1∶181.16,阳性率44%,1~2岁较高,GMT为1∶910.10,阳性率81.13%,1~6岁随着年龄的增长GMT和阳性率呈下降趋势,7岁以上GMT和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延安市健康人群的麻疹IgG抗体水平比较高;6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易感人群有增加趋势,局部仍有麻疹暴发的可能,关注6岁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必要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3.
东莞市2001年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对企石、黄江和万江三个镇(区)的幼儿园和中小学随机抽取2~4、6~8、13~15岁3个年龄组的人群用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测定法(微孔塑料板法)测定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结果共抽取174人,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28%、93.68%和90.80%,GMT分别为1∶76.88、1∶31.25和1∶18.03,3个年龄组人群的Ⅰ、Ⅱ、Ⅲ型脊灰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镇(区)间Ⅰ型和Ⅱ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1,P<0.05)。结论东莞市健康人群脊灰免疫状况良好,较低年龄组的抗体水平较高,但随着年龄增长,抗体水平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现阶段聊城市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2011年聊城市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结果调查、检测健康人群387人,血清麻疹IgG抗体阳性人数为379人,阳性率为97.93%,IgG抗体GMT为1:1651.98,SD为3.09。不同年龄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岁和20~39岁年龄组麻疹抗体免疫水平偏低;各县(市、区)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聊城市现阶段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2岁和20~39岁年龄组为麻疹防控重点人群;需制定综合性麻疹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健康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麻疹、风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免疫水平,为评价免疫效果,及时制定疫苗针对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随机抽取卧龙区5个街道(乡镇)4个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共363人,进行乙肝、麻疹、风疹、乙脑、流脑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调查363人,乙肝抗-HBs、麻疹IgG抗体、风疹IgG抗体、乙脑抗体、A群流脑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91%、92.29%、84.02%、89.26%、88.15%和85.67%,不同种类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卧龙区6岁以下年龄组乙肝、麻疹、风疹、乙脑、流脑疫苗的抗体阳性率较高,18岁以上年龄组乙肝、麻疹、风疹、乙脑、流脑疫苗的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制定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麻疹。方法 2015年,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两个县区选取<8月、8~月、5~岁、15~岁、25~40岁5个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结果监测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68.5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值为288.78mIU/mL,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及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三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及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镇江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不高,不足以形成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应加强疫情监测,并对重点人群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太原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制措施及为在2012年全市消除麻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方法]2007年4~5月,在太原市辖区内抽取部分3~59岁6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进行麻疹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检测2 648人,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的2 557人,阳性率为96.56%,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 250。抗体阳性率,男性为96.12%,女性为96.98%(P>0.05);抗体GMT,男性为1∶2 034,女性为1∶2 473(P<0.05)。抗体阳性率,3~4岁为95.74%、5~7岁为96.41%、8~15岁为97.75%、16~24岁为95.75%、25~44岁为96.21%、45~59为97.52%(P<0.05);GMT最高为45~59岁(1∶3 169),最低为3~4岁(1∶1 964)和5~7岁(1∶1 589)。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抗体阳性率为96.52%;接种剂次不详者抗体阳性率为96.59%,GMT为1∶2 654(P<0.05)。[结论]太原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但各县区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周淑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88-4690
[目的]为了了解健康人群对麻疹的抵抗力,掌握健康人群的免疫水平。[方法]取受检者耳垂血或指尖血0.2ml分离血清作麻疹血凝抑制试验测其抗体。[结果]受检人群抗体阳性率为93.5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8.90,≥1︰16抗体滴度占80.26%,各年龄组抗体水平分布不同。[结论]通过调查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抗体水平,城乡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种组抗体水平具有城乡差异,提示今后工作应提高有效接种率,重点抓好8月龄~2岁组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建立应对麻疹入侵的免疫屏障,实现控制和消除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1年淮安市楚州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个乡镇中8个年龄组共450名健康人群,采集血清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0.22%,IgG抗体GMT为1∶1381.81,保护率为57.78%。不同性别、年龄组间阳性率、保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增大,麻疹抗体浓度有降低趋势;但接种次数与保护率、麻疹抗体GMT均无关联。结论楚州区健康人群麻疹总体保护水平未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要求,部分年龄组人群抗体水平较低。应在保持高接种率基础上,提高人群保护率,做好重点人群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01年长沙市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城区农村各随机抽取一个乡 (街 ) ,分别在 2~ 5岁、6~ 8岁、12~ 15岁、2 5~ 39岁组人群各抽取 30人 ,采手指血用 EL ISA检测麻疹 Ig G抗体。结果城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 ,GMT均高于农村 ,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但 GMT以 2 5~ 39组为最高 ;麻疹疫苗预防阶段的人群的 GMT与自然感染阶段的人群 GMT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后者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