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拇、示指动脉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拇指、示指的血供来源进行分型,为手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8例手部动脉铸型标本上观察拇指、示指主要动脉的来源。结果:根据拇指、示指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将其分为3型:Ⅰ型(拇主要动脉型)主要由拇主要动脉分支营养拇指、示指。根据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的来源,又将其分为3个亚型(掌浅弓型、掌深弓型、掌浅、深弓型),掌浅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从掌浅弓发出,占总数的52.56%(41例,左22例,右19例);掌深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从掌深弓发出,占总数的30.77%(24例,左8例,右16例);掌浅、深弓型: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由掌浅弓和掌深弓共同发出,占总数的5.13%(4例,左3例,右1例)。Ⅱ型(桡动脉掌浅支型)主要由桡动脉掌浅支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占总数的8.97%(7例,左5例,右2例)。Ⅲ型(指掌侧总动脉型)主要由指掌侧总动脉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占总数的2.56%(2例,右2例)。结论:根据拇指、示指血液供应来源不同分为拇主要动脉型、桡动脉掌浅支型和指掌侧总动脉型。其中拇主要动脉型又分为掌浅弓型、掌深弓型和掌浅、深弓型三种亚型。  相似文献   

2.
在制作一成人左上肢血管神经标本过程中,发现拇主要动脉变异合并掌浅弓异常,现报道如下. 异常拇主要动脉由桡动脉的腕背支在鼻烟窝处穿入第1骨间背侧肌的同时发出,走行于第1骨间背侧肌浅面,在第一掌指关节处发出3个分支,分别形成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和1支与掌浅弓汇合的动脉,其直径依次为1.78mm、 1.80mm、 1.02mm,由变异拇主要动脉发出的1支动脉绕过虎口在拇收肌浅面与掌浅弓汇合,全长4.38cm.  相似文献   

3.
左手动脉异常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分布于手的动脉来源于尺、桡动脉的分支:桡动脉发出掌浅支与尺动脉的终末支吻合形成掌浅弓,掌浅弓发出小指掌侧动脉和三条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总动脉分别发出两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布于2~5指相对缘;桡动脉穿第一掌骨间隙处发出拇主要动脉(其分三支分布于拇指两侧和示指桡侧  相似文献   

4.
张冬初 《解剖与临床》1998,3(2):106-106
双侧掌浅支粗大合并行程异常及分支变异者比较少见。作者在解剖一例成年男尸时发现双侧桡动脉掌浅支粗大合并行程异常同时伴有分支变异。 左侧桡动脉的掌浅支自桡骨茎突上方0.85cm处发出(见附图)。发支后的桡动脉干外径为2.00mm。掌浅支起始部外径1.92mm,该支贴鱼际肌表面的筋膜下行达手掌与尺动脉终支吻合成掌浅弓。掌浅弓属桡尺动脉型,位置正常,弓之最细处外径为1.58mm。掌浅弓在拇短屈肌下缘发出一长为0.50cm,外径为1.54mm的短支,即拇主要动脉。该动脉随即分为两支:一支为拇指桡掌侧动脉,走行于拇指掌面的桡侧缘;另一支是拇指尺掌侧动脉和示指桡掌侧动脉的共干支,继行2.00cm后,于拇收肌下缘处即分为上述两支。分别至拇、示指掌面的相对缘。另外。桡侧两条指掌侧总动脉共干发自掌浅弓。  相似文献   

5.
<正>在制作一成人左上肢血管神经标本时,发现其掌浅弓、掌深弓异常,并有多处手掌动脉呈现Z型异常扭曲,现报道如下。该标本桡动脉在桡腕关节处未发出掌浅支,而是以单干转至手背,在桡骨茎突下入鼻咽窝发出变异的拇主要动脉,终支构成掌深弓。变异的拇主要动脉穿拇收肌后在其浅面发出拇指桡侧固有动脉,其外径为1.16 mm。分支后外径为1.44  相似文献   

6.
在制作1成年男性右上肢血管神经标本时,发现变异拇主要动脉吻合掌浅弓1例.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该标本中桡动脉在腕掌侧桡腕关节处未发出掌浅支,而是以单干斜向内下走行,在距桡骨茎突0.97 cm处入鼻烟窝并走行2.87 cm穿出,然后继续走行0.83 cm,至第1骨间背侧肌两头之间,穿人手掌参与构成掌深弓.其在穿人手掌前发出1分支称为变异支即拇主要动脉,其外径为1.56 mm,分支前后桡动脉外径分别为2.14 mm和1.90 mm.变异支在第1骨间背侧肌浅面走行5.02 cm至第1掌指关节内侧、第1骨间背侧肌下缘,发出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其外径为0.94 mm,分支前后变异支外径分别为1.44 mm和1.40 mm.变异支绕向手掌走行0.86 cm至第1掌指关节手掌侧,发出拇指尺侧固有动脉,其外径为1.24 mm,分支前后变异支外径分别为1.30 mm和1.26 mm.  相似文献   

7.
拇指指背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拇指动脉损毁或断指再植失败的病例提供第二条血供通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手标本40个,分别进行血管ABS灌注,血管造影,透明标本,显微解剖观察.结果拇指背动脉来自桡动脉的腕背段,起始处外径(0.7±0.2)mm(0.5~1.2mm),部位恒定,出现率为80%.在拇指掌指关节处发出2~3个分支,与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及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之间在拇指近节指腹近侧形成环状吻合.结论拇指指背动脉可应用于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和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损毁或断指再植失败的病例,为它们提供第二条血供通路,解决血管危象.  相似文献   

8.
对66侧(左31,右35)成人手的血管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平第三掌骨处掌浅弓外径1.79±0.5(1.0—2.7)mm;掌深弓1.4±0.29(0.9—1.9)mm。掌浅弓分支的变异观以小指尺侧动脉起端多见。掌深弓除传统介绍外尚见到由桡动脉和小指尺侧动脉分支所形成。并就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局部位置及其有关变异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国人掌浅弓类型及其顶点的表面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观察400侧(成人200,儿童200)国人掌浅弓的解剖资料,根据直接由浅部入掌的各动脉来源、组合以及发育配布的状况,而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其中桡尺动脉型占总侧数47.25±2.50%,尺动脉型占46.25±2.49%,正中尺动脉型占6.00±1.19%,桡正中尺动脉型占0.50±0.35%。二、按照上述各类型中掌浅部动脉的吻接分离状况,发现其中呈弓形吻合者占总侧数81.25%,非弓形吻合者(即本文所谓借线形细支连接者)占6.75%,其余完全独立或互相分离者占12%。三、调查上述国人资料的指掌侧动脉的起源情况,其结果由浅弓分支构成小指尺掌侧动脉者为96.25%,构成各指掌侧总动脉者均在96%以上,构成食指桡掌侧动脉者为39%,分支供给拇指尺侧和桡侧者各为31%及12.75%。概言之,尺侧3(1/2)指主要由浅弓分支参予供给,桡侧1(1/2)指则大部分为深弓分支供给。四、讨论了各类型及各指掌侧动脉起源等问题的种族差别情况,并分析不同作者研究国人资料的结果,根据t值测验,证明戴蘅茹文献中尺动脉型弓和桡尺动脉型弓的出现率并无显著差异,故认为戴氏所谓国人掌浅弓中,尺动脉型弓占最多数,而应列为正常型的肯定性结论,尚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五、选取各型掌浅弓中成弓形吻合者114侧(成人14,儿童100),作为浅弓顶点表面投影定位的研究。结果得出顶点的自然分布境界,基本局限在掌正中线中点桡侧0.6厘米,尺侧0.5厘米,远侧0.45厘米,近侧0.35厘米所形成的长方形范围之内,并有89.96%的顶点集中在以中点为圆心,以0.35厘米为半径所绘成的圆内。尚未发现一例顶点平及头线或超出其远侧。除据此与国外书刊中不同说法对照讨论外,并分析我们所得结果基本适于代表我国成人和儿童的概况,谅可供作国人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尸体20只手逐层解剖观察手背侧动脉、静脉、神经走行方向及分布。结果:拇指尺侧指背动脉起点外径为(0.37±0.05)mm,示指桡侧指背动脉的起点外径为(0.40±0.07)mm,示指尺侧、中指两侧、环指两侧、小指桡侧指背动脉的起点外径为(0.32±0.06)mm,1~5指两侧指背静脉于近侧指间关节处外径为(0.51±0.07)mm。平掌指关节处拇指尺侧指背神经横径为(0.41±0.06)mm;示指桡侧指背神经横径为(0.38±0.07)mm。结论:以指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管走行恒定,血运丰富,是修复手指邻近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1.
对68侧手解剖学鼻烟窝的血管等有关结构的局部解剖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发现如下规律有参考意义。1.桡动脉手背行程变异主要表现在鼻烟窝,且多出现在左侧,右侧少见。2.拇主要动脉的虎口浅支的解剖学特点是:位置浅,外径在0.7~1.7mm 之间,出现率为14.7±4.29%,且多与掌浅弓有吻合。处理虎口有关结构宜注意。3.拇主要动脉在手背的走向与拇长伸肌腱大致相同,故可作为拇主要动脉在手背的表面位置;在掌侧拇主要动脉两个终支与拇长屈肌腱的局部关系较恒定,可作为在掌侧寻找桡侧支和尺侧支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血管造影CT扫描的方法了解大鱼际部的动脉血管分布情况。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对临床20例手部外伤的患者实施血管造影,同时用CT三维成像技术获取大鱼际部血管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其动脉血管分布情况。结果:20例患者的拇指背侧动脉在第一掌骨桡背侧恒定出现,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来源不恒定:25%(5/20)单独由掌浅支或掌浅弓发出,55%(11/20)由掌浅支与拇主要动脉在掌指关节附近汇合而成,20%(4/20)直接由拇主要动脉发出。结论:拇指背侧动脉多数位置恒定,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来源不恒定,用后者设计大鱼际部逆行皮瓣时应考虑血管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虎口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虎口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方法:解剖30侧成尸手标本,观测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结果:拇指尺侧指背动脉起点外径(1.0±0.3)mm,走行于拇长伸肌腱尺侧,其来源有3种类型:①第1掌背动脉型,即拇指尺侧指背动脉来源于第1掌背动脉43.3%;②拇主要动脉型,即拇指尺侧指背动脉来源于拇主要动脉46.7%;③混合型,即第1掌背动脉与拇主要动脉吻合后发出拇指尺侧指背动脉10.0%.结论:虎口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便、质地良好、外形美观、血供可靠,是修复拇指及第2掌指关节处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类型、分支及吻合,为临床手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8例手的铸型标本上观察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支及吻合.结果:(1)掌浅弓分5型:Ⅰ.尺动脉型由尺动脉的终支构成,其分支直接到示指、拇指,不与其它动脉的分支吻合,占19.2%(15例).Ⅱ.桡尺动脉型由桡动脉分支与尺动脉构成,占51.3%(40例).Ⅲ.尺动脉掌深弓型由尺动脉的终支和掌深弓构成,占15.4%(12例).Ⅳ.桡正中尺动脉型由桡动脉、正中动脉和尺动脉构成,占10.3%(8例).Ⅴ.无弓型没有掌浅弓,桡动脉掌浅支分支营养拇指、示指及中指桡侧半,尺动脉分支营养中指尺侧半、无名指、小指,占3.8%(3例).(2)掌深弓分2型:Ⅰ.完伞型掌深弓由桡动脉的终支与尺动脉或其它分支构成,占93.6%(73例).Ⅱ.非完全型掌深弓是桡动脉的终支不与其它分支吻合.占6.4%(5例).掌浅弓、掌深弓互相吻合且发出许多分支.结论:掌浅弓、掌深弓分支众多,吻合丰富,变异大,临床手术时应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5.
手掌侧浅层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181例(成人73,儿童108)手掌侧浅层动脉。掌浅弓类型:尺动脉型(36.5%)、桡尺动脉型(50.8%)、正中尺动脉型(10.5%)、桡正中尺动脉型(2.2%)。前二者具有非常显著的年龄差异,成人尺动脉型为儿童的2倍以上,桡尺动脉型则反之。作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大鱼际处受压所致。男性尺动脉型多于女性,也可能是该原因。掌浅弓的分支可为2~6支,其中4支者占53.0%、5支者占30.9%;按分支的排列形式,有并列型(61.3%)、共干型(26.0%)、间隔型(8.3%)和混合型(4.4%)。共干多出现在尺侧分支,而间隔多出现在桡侧大鱼际处。我们认为,后者可能也与该处易受压有关。掌浅弓分支在手指的分布率,从尺侧向桡侧递减。  相似文献   

16.
<正>桡动脉在桡骨茎突水平发出掌浅支,经舟骨结节尺缘穿鱼际肌实质或沿其表面下行至手掌中远端与尺动脉吻合形成掌浅弓,弓的凸侧发出指总动脉[1]至各手指。作者在临床手术中发现一桡动脉掌浅支变异,报道如下。,患者,女性,42岁,右手拇指开放性损伤致皮肤缺损,拟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术中见桡动脉于桡骨茎突水平尺侧发出掌浅支直径为1.1mm,有两伴行静脉,直径约0.7mm、0.8mm,行向舟骨结节远侧缘,穿拇短展肌实质深部约1mm,于肌肉内向远尺侧走行,行程1.5 cm即拐向尺侧与尺动脉分支吻合,在手掌根部形成弓状血管吻合,血管弓动脉,,  相似文献   

17.
<正> 作者观察了118例手标本,取7例行小指或第5掌骨离断,带血管蒂模拟转位。其结果是:①尺动脉末段和掌浅弓:外径和分支起点至豌豆骨距离诸数据可供显微外科使用。②小指尺掌侧动脉。起源各异,其外径和长度亦可供使用。③小指离断带血管蒂向桡侧转位可达拇指处。提示,尺动脉末段和掌浅弓尺侧分支可供转位或移植用。作者据  相似文献   

18.
以拇指桡侧筋膜血管为蒂第1掌骨背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以拇指桡掌侧动脉掌指关节周围分支为蒂的第1掌骨背侧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尸体手标本32个,分别进行血管染料灌注、血管造影、透明标本、显微解剖观察。结果:①拇指桡掌侧动脉掌指关节周围分支在第1掌指关节桡背侧与拇指桡侧指背动脉吻合,并在第1掌骨背侧区域形成筋膜、皮下血管网;②第1掌骨背侧有2条同行浅静脉干,其位于拇短伸指肌腱两侧,并存在静脉瓣膜。结论:以拇指桡掌侧动脉第1掌指关节周围支为主要血供来源,经拇指背静脉交通至头静脉为主要回流途径的血管筋膜蒂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供区创伤较小,临床上可用于修复拇、示、中、环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桡动脉掌浅支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桡动脉在其转向手背时发出掌浅支 ,通常穿鱼际肌实质或沿其表面下行 ,与尺动脉吻合形成掌浅弓。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其左手桡动脉掌浅支变异 ,此类变异较少见 ,现报道如下。桡动脉平豌豆骨上方 2 .9cm处发出掌浅支 ,直径为 1.34mm ;穿拇短展肌实质 ,行程 1.1cm ,后穿出行于皮下 ,该支未与尺动脉吻合 ,距豌豆骨 6 .5cm处分两终末支 (附图 ) ,其中一支营养拇指桡侧半 ,直径 0 .8mm ;另一支在距分支 1.9cm处与拇主要动脉吻合后发出示指桡掌侧动脉 ,直径为 0 .5 6mm。附图 桡动脉掌浅支变异桡动脉掌浅支变异1例@马新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形态学特征,为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手标本,通过巨微解剖、血管铸型等方法,重点观测:①虎口背侧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布;②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与虎口背侧血管的吻合特点。另1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虎口背侧血供属多源性,由虎口掌侧动脉(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和虎口背侧动脉(第1掌背动脉)分支供养。①第1掌背动脉恒定起自桡动脉,走行于第1掌骨间隙,分出桡侧、尺侧和中间3个终支,有桡神经浅支发出的同名指背皮神经伴行;②虎口掌侧动脉向虎口背侧发出尺侧、中间和桡侧穿支,与第1掌背动脉分支形成恒定的吻合,营养虎口背侧皮肤。 结论 以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为蒂,可形成跨区域供血虎口背侧皮瓣转位修复示指近侧段、鱼际部和拇指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