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都市儿童青少年富含蛋白质食物摄入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2029名7~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富含蛋白质食物摄入信息,利用现场测量了解体成分状况并计算体成分指标[体脂百分含量(BF%)、脂肪体质指数(FMI)及去脂体质指数(FFMI)],通过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析二者关系。结果成都市男生红肉低摄入量组BF%最高(P<0.05);红肉、白肉高摄入量组FFMI最高,蛋类及奶类则为低摄入量组FFMI最高(P<0.05)。女生豆类、水产品、蛋类及奶类均为低摄入量组BF%及FMI最高(P<0.05);FFMI随红肉摄入量升高而增加,蛋类及奶类则为低摄入量组FFMI最高(P<0.05)。结论成都市儿童青少年红肉摄入较多者身体非脂肪组织较多;女孩豆类、水产品、蛋类及奶类摄入较多者身体脂肪组织较少;性别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体膳食质量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549名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过去一年各类食物摄入及饮食行为情况,按照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评分体系评价其总体膳食质量。同时采用现场观测和询问法收集调查对象的青春期发育情况。结果被调查人群男、女生膳食指数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7.57±11.32分和59.73±11.50分。在男生中,高膳食质量组的初遗和变声的发生率最低;在女生中,高膳食质量组乳房发育处于B1期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初潮发生率最低;发育程度越高,男、女生的膳食指数得分越低。结论儿童青少年的膳食总体质量与青春期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且膳食质量对女孩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作用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3.
了解成都市7~16岁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为分析影响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的膳食行为因素提供初步线索.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成都市1 656名7~16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测的方法调查饮食行为和青春期发育状况.结果 已首次遗精(简称首遗)的男生摄入零食和含糖饮料的频率分别为2.70和1.46次/d,高于未首遗男生的2.00和0.87次/d(H值分别为5.58,5.61,P值均<0.01);已月经初潮(简称初潮)的女生摄入油炸食品、零食和含糖饮料的频率分别为1.53,2.89和1.29次/d,高于未初潮女生的1.24,2.44和0.86次/d(H值分别为2.62,3.66,5.77,P值均<0.01).男、女生中,未发育组经常吃早餐的所占比例均高于发育早期组和发育晚期组(x2值分别为7.83,26.66,P值均<0.05);随青春期发育程度的升高,零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频率逐渐增高(男生H值分别为43.97,44.27,女生H值分别为29.47,42.90,P值均<0.01).结论 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习惯可能与青春期发育相关,但仍需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含植物雌激素(PEs)食物的摄入与女生青春期发育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郑州、重庆和广州市共8所中学在校初一、初二年级1 601名女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和青春期发育评估。结果 1 601名女生中有232人乳房发育提前,检出率为14.5%,219人乳房发育延迟,检出率为13.7%;不同年龄、父母文化程度、体质指数(BMI)、膳食摄入豆制品类和油类水平的女生乳房发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膳食摄入豆制品类(OR=0.48,95%CI=0.31~0.74)是女生乳房发育提前的保护因素。结论膳食摄入一定量富含PEs的食物是女生乳房发育提前的保护因素,这可能反映传统的以植物性为主的膳食结构代表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发育时间受到遗传、环境、膳食和自身行为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表面的相关性上,对于生理、分子等机制的确证较少。本文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对影响青春期发育的因素进行综述,为制定预防和改善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调查成都市7 ~16岁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现状并分析影响其发育的相关家庭因素,为了解其生长发育长期趋势及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 810名7~ 16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青春期发育状况及相关家庭因素信息.结果 成都市男孩睾丸发育启动中位年龄为11.90岁,阴毛发育为12.80岁,初次遗精(以下简称“初遗”)中位年龄为13.00岁;女孩乳房发育启动中位年龄为10.74岁,阴毛发育为11.60岁,初潮中位年龄为12.23岁.相比已初遗组男孩,未初遗组男孩父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父母亲职业为务农者所占比例较大(x2值分别为16.30,29.65,P值均<0.05);女孩初潮情况与父母亲受教育水平及职业的关系与男孩初遗情况相似(P值均<0.05);相反,乳房发育程度较高的女孩父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父母亲职业为务农者所占比例较高(x2值分别为31.81,43.02,P值均<0.05).综合青春期不同阶段指标,男女生中均发现,相比未发育组及发育早期组儿童,发育晚期组儿童父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男孩父母低受教育水平的比例分别为18.58%和24.26%,女孩分别为23.21%和27.05%),父母亲职业为务农者所占比例较大(男孩分别为16.84%和19.78%,女孩分别为23.97%和26.45%)(P值均<0.05).结论 相比我国东、中部城市和欧美国家,成都市儿童青少年睾丸、乳房开始发育较晚,发生初遗初潮较早.影响其青春期发育的主要家庭因素为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及职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谷、薯类食物摄入情况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902名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食物频率调查表和现场观测收集膳食和青春期发育的数据。结果被调查男生发生初遗的平均年龄为12.8岁,女生发生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3岁。已发生初遗男生比未发生初遗者谷类的摄入量高(P<0.0001),而已发生初潮女生较未发生初潮者谷类的摄入量低(P<0.01)。男生的谷类摄入量随青春期发育程度升高而逐渐增加(P<0.0001);发育早期组女生谷类的摄入量最高,女生的薯类摄入量随青春期发育程度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结论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谷、薯类食物的摄入可能与青春期发育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包头市蒙族儿童青春期各项形态、机能、第二性征、皮脂厚度及骨龄进行了全面观察,阐明了蒙族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坐高等形态指标的青春期突增高峰年龄。机能指标男生高于女生,青春期差别非常显著。骨龄在男女间存在两次交叉,交叉时间较形态指标提前。皮下脂肪发育男女规律不同,女生青春期突增明显,且显著高于男生。第二性征发育总趋势男生以阴毛、变声开始较早,女生以乳房发育开始最早。女生平均初潮年龄13.09岁,平均初潮骨龄14.22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山东省青少年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及性征发育等状况,探讨青春期发育特点和规律。方法分层整群抽取4030名青少年学生采用问卷自评法进行青春期发育调查。结果青少年身高、体质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体质量高于正常者占11.7%,其中体质量超标8.6%,肥胖3.1%;体质量低于正常者占4.7%,其中消瘦3.9%,严重消瘦0.8%。男孩高于正常体质量者占16.8%,女孩高于正常体质量者占7.0%。性征发育方面,女孩发育早于男孩(χ2=129.27,P<0.01);女孩第二性征始于7~12岁,单项发育顺序为乳房、月经、体毛及皮肤改变(如粉刺、暗疮),10岁女孩68.0%开始或者已经开始乳房发育;男孩第二性征发育单项顺序不明显。结论青少年青春期发育遵循一定规律,家庭、学校及教育者可遵循规律做好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成都市儿童青少年静态生活方式及体格现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成都市2164名7~15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体重等的测量,同时使用自行设计体力活动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儿童青少年的静态生活方式。结果男生看电视、使用电脑及做家庭作业时间均长于女生。分年龄组比较后发现,男生中,13~15岁年龄组看电视、使用电脑及做家庭作业三种静态生活方式的时间均长于10~12岁及7~9岁。女生中表现出相同趋势。体质指数z评分(BMI z-scores)和体脂百分比(BF%)均为女生大于男生。分年龄组比较后,男生BMI z评分表现为随年龄增加而降低,BF%为10~12岁年龄组最高。女生BF%则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01)。将3种静态生活方式分别分组比较后发现,女生10~12岁组看电视和做家庭作业时间越长,其BF%值越高;13~15岁组中则表现为看电视时间越长其BMI z评分值越高(P=0.0459)。男生中不同静态生活方式组其体格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都儿童青少年看电视、使用电脑及做家庭作业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女生静态生活方式可能与体质指数和体脂百分比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并使用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评价成都市中小学生的膳食质量,分析膳食整体质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以当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为依据,结合我国儿童饮食特点,选择12个元素构成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参照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摄入量,对成都市l 997名7~15岁儿童青少年膳食摄入状况进行评分.同时比较不同膳食质量水平的调查对象间身体成分指标——体脂百分比(PBF)、脂肪组织指数(FMI)和去脂组织指数(FFMI)的差异.结果 调查人群平均膳食指数得分为(59.36±11.50)分,其中13 ~ 15岁年龄组膳食整体质量最差.比较不同膳食质量水平组的身体成分指标,以7~9岁儿童中等膳食质量水平组的PBF最高(P=0.04),10~12岁儿童高膳食质量水平组的FFMI最低(P=0.002).结论 建立的膳食指数评价体系能反映儿童青少年膳食质量水平,成都市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状况有待提高;膳食整体质量与超重/肥胖存在一定程度相关,但尚需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成都市高新区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8—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成都市高新区202所学校82 024名4~18岁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及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高新区儿童青少年总近视患病率为40.42%,不同性别(男38.76%vs女42.21%,χ2=101.529,P<0.001)、不同学龄段之间近视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1%、34.44%、79.73%、83.25%,χ2=22099.288,P<0.001)。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90%、1.25%、9.04%、17.20%、31.22%、42.10%、55.79%、65.15%、73.43%、79.95%、84.44%、84.45%、83.25%、81.95%、77.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均近视、初次使用电子产品年龄≤3岁、节假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长、阅读学习用眼持续时间≥30 min、有不良用眼习惯、户外活动及睡眠时间不足等是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成都高新区儿童青少年学龄初期近视患病率增长速度快,其影响因素可能与遗传及个人习惯等多个方面有关,早期筛查及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都市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状况,探讨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7~15岁中小学生2179名,使用自行设计的食物频率问卷获得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状况。同时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测量,判断其超重肥胖情况,并计算体脂百分比(PBF)和BMI Z-评分。结果女生中,肥胖组每周摄入含糖饮料的次数低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组(P=0.0406),超重肥胖合并组每周摄入零食的次数低于体重正常组(P=0.0304)。按照每周摄入食物次数的三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摄入频率低、中、高3组后发现,男生摄入零食的频率越高,其BMI Z-评分值越低(P=0.0278)。经常同父母共进晚餐的男生,其PBF和BMI Z-评分值均较高(P=0.0010和P=0.0339)。经常加餐的男生的PBF高于不常加餐的男生(P=0.0108)。而在女生中,经常吃早餐和经常同父母共进晚餐的女生,其PBF均较低(P=0.0004和P<0.0001)。结论不良饮食行为如常喝含糖饮料、不常吃早餐、不常同父母共进晚餐可能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涪城区城区儿童青少年近年来生长发育趋势及现状,为制定本地区针对性健康促进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抽取该城区7所中小学共计4 854名9~18岁学生的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采用身高、体重、超重率等指标反应生长发育状况。结果 2016—2018年间该城区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三年整体水平持平;与全国身高发育水平比较,各年龄段男女均处于全国中等或中上等水平;三年间的超重率、肥胖率、营养不良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2018年资料显示,总体超重率12.73%,肥胖率6.36%,合计为营养过剩率19.09%,远大于营养不良率(6.90%)。其中男生超重率、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4.48%、9.12%;女生超重率、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1.02%、4.74%,均为男生明显大于女生(P<0.05),肥胖率男女无明显差别;分年龄段比较营养状况,低年龄组超重率明显高于高年龄组(P<0.05)、肥胖率明显高于中、高年龄组(P<0.05);高年龄组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中年龄组(P<0.05)。结论 该地区儿童青少年存在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双重问题,近年来无改善的趋势,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超重率、肥胖率、营养不良率有明显差异,提示在制定健康促进策略与措施时应把握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9年钟楼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为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钟楼区9所学校共2 511名儿童青少年,开展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结果 检出近视学生1 559人,总体近视率达62.09%,女生近视率(66.75%)高于男生近视率(57.50%)(χ2=22.782,P<0.01);不同学段之间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8,P<0.01);随着年级升高,近视率呈升高趋势(χ2趋势=31.82,P=0.007);轻度近视构成比随着年级增高而降低,中重度近视构成比随着年级增高而增高;近视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13岁之后趋于平稳。结论 钟楼区近视率处于较高水平,应根据发病特点,关注近视重点对象和关键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