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对不同材料压舌板的体外细胞毒性效应进行评价,旨在为压舌板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3种材料的压舌板分别配制成25%、50%、75%、100%等不同浓度的浸提液作为受试物组,另设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株体外培养24 h,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通过MTT法检测受试物组和对照组的吸光度值进行定量分析,对压舌板的体外细胞毒性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胞内颗粒明显,细胞无溶解,生长状态良好。阳性对照组所有细胞坏死。100%木制压舌板浸提液组几乎所有细胞全部坏死,100%竹制压舌板浸提液组胞内颗粒明显,细胞无溶解,生长状态良好,100%不锈钢压舌板浸提液组圆缩、疏松贴壁及无胞内颗粒的细胞比例小于20%。经MTT法所测D(570)值计算得出100%木制压舌板浸提液的细胞存活率为20.1%;100%竹制压舌板浸提液的细胞存活率为89.1%;100%不锈钢压舌板浸提液的细胞存活率为81.2%。根据细胞毒性判定标准,木制压舌板对L929细胞有潜在细胞毒性。结论: 木制压舌板具有潜在细胞毒性,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桑芪胶囊的一般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评价桑芪胶囊的一般毒性,采用3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评价桑芪胶囊的致突变性,试验方法均按国家标准进行。结果:桑芪胶囊对雌、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20 g/kg;3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最高剂量8.33 g/kg)无异常发现。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桑芪胶囊的一般毒性和致突变性结果均为阴性,可进一步开展桑芪胶囊降血糖等功能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七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参考《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折合剂量为15 g/kg。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设10.00、5.00、2.50 g/kg剂量组,另设溶剂和阳性对照组。Ames试验设2、8、40、200、1 000、5 000 μg/皿剂量组,另设自发回变组、溶剂及阳性对照组。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显示小鼠对三七经口灌胃的最大耐受剂量>15 g/kg。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中,各剂量组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es试验中,在加与不加S9时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为阴性。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三七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属于无毒级,对小鼠体细胞、雄性生殖细胞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均未见潜在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PBS]浸提液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体外遗传毒性。方法:参照GB/T 16886-2005标准制备PBS浸提液。采用MTT试验评价不同浓度(200、100、50、25、12.5、6.25、3.125 mg/mL) PBS浸提液对PBMCs的细胞毒性;并进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评价其体外遗传毒性。同时设溶剂RPMI-1640和医用级左旋聚乳酸(L-polylactide,L-PLA)对照组。结果:PBS浸提液对PBMCs的细胞毒性与溶剂对照和L-PL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 mg/mL PBS浸提液在代谢活化和非代谢活化条件下与PBMCs共培养48 h后染色体畸变均为阴性;200 mg/mL PBS浸提液诱发的微核细胞数与溶剂对照组和L-PL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生物可降解材料PBS浸提液在体外对PBMCs无遗传毒性,其影响与医用级L-PLA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螃蟹脚”水提物的经口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螃蟹脚”水提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大鼠灌胃给予“螃蟹脚”水提物,其半数致死量约为21.5 g/kg,因此“螃蟹脚”水提物属于实际无毒物。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螃蟹脚”水提物属于实际无毒级别,而且未观察到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抗肿瘤创新药血清胸腺因子9肽是否存在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 小鼠、大鼠和Beagle犬一次性注射给予70.0 mg/kg血清胸腺因子9肽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组合进行血清胸腺因子9肽的遗传毒性试验。结果: 一次性注射给药后3种动物精神好、行为正常,均未出现兴奋或抑制体征,均未发现动物急性毒性表现;Ames试验在1~5 000 μg/皿浓度各菌株的平均回变菌落数均与溶剂对照组相似,未见明显增加(P>0.05);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在1 400~5 600 μg/mL剂量范围内染色体畸变率均≤3%,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试验在17.5~70.0 mg/kg剂量组的微核细胞率均<2.0‰,与溶剂对照组(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大鼠和Beagle犬对血清胸腺因子9肽的最大耐受剂量>70.0 mg/kg,按体质量计算相当于临床人拟用量的930倍;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未见血清胸腺因子9肽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枇杷叶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枇杷叶水提物(AEEJL)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哺乳动物骨髓微核试验及体外哺乳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枇杷叶水提物进行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显示枇杷叶水提物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20.00 g/kg。Ames试验在剂量为8~5 000 μg/皿范围内,回变菌落数均未达到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微核试验在剂量为20.0、10.0和5.00 g/kg时微核细胞率均<3.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试验在剂量为625~5 000 μg/mL范围内,畸变细胞率均≤5.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枇杷叶水提物属无毒级物质,未显示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铜连续作用于CHL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应用实时细胞分析仪(RTCA)对不同接种密度(1×105、5×104、2.5×104、1.25×104/mL)的CHL细胞进行140 h连续测定,绘制不同密度CHL细胞的生长曲线。继而对不同剂量(0、2、1、0.5、0.25、0.125、0.0625、0.0313 mg/mL)的纳米氧化铜作用于CHL细胞所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行实时监测,得到不同作用时间的IC50值,绘制连续时间点IC50变化的曲线,以判定纳米氧化铜作用于CHL细胞所产生的毒性效应。结果:4种不同密度CHL细胞接种后,细胞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有所不同,其中5×104/mL密度最适合进行毒性效应试验。不同剂量纳米氧化铜染毒后,毒性作用起始时间为4~5 h,加入受试物后,前6 h的IC50值较高,且波动较大。从6 h以后,IC50值呈现明显下降,作用12、24、36、48 h的IC50值分别为0.1570、0.0511、0.0429和0.0168 mg/mL。结论:使用RTCA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测定纳米材料的细胞毒性具有实用性。在纳米氧化铜对CHL细胞所产生毒性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工作中,对染毒后4~18 h所产生的毒性作用进行研究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对23个药用包装材料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探讨样品浸提液制备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设定样品质量/浸提液体积比值为0.2 g/mL,药用包装材料分别用MEM培养基(37℃、24 h)、氯化钠注射液和去离子水(121℃、1 h)制备浸提液。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培养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样品浸提液100μL培养48 h后,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根据细胞的相对增殖度(RGR)进行细胞毒性反应分级,≤1级为阴性,2级为可疑阳性,≥3级为阳性。结果:23个受试样品的MEM培养基浸提液均为0~1级;氯化钠注射液浸提液检出9个受试样品为2级以上,其中3个为3级以上;用去离子水浸提液复核9个受试样品可疑阳性结果,仅3个为2级以上,其中1个为3级。结论:体外试验在排除渗透压、pH值等的干扰,用最大溶出度浸提液作为溶剂配制培养基进行试验,能够明显增加药用包装材料毒性反应阳性结果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一种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的新型体外人源细胞系替代评价方法──KeratinoSens试验,并探讨其在两种医疗器械致敏性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构建质粒pGL4.17-AKR1C2-ARE-SV40转染人类永生化角质细胞系HaCaT,用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系KeratinoSens(采用此细胞系检测致敏性的方法称为KeratinoSens试验)。采用KeratinoSens试验对已知非致敏物和致敏物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阴性对照组的变异度,测试细胞株的稳定性;将试验结果和已知的致敏性进行对比,得出KeratinoSens试验的致敏预测性。采用KeratinoSens试验测试临床上致敏报道较多的医疗器械医用天然乳胶手套和含镍金属的致敏性。结果: 阴性对照组的变异度为18.6%,符合稳定性要求,KeratinoSens试验的致敏预测性良好;两种医疗器械的KeratinoSens试验结果均呈阴性。结论: KeratinoSens细胞系构建成功,将其初步应用于医疗器械的致敏性检测,可为该方法转化为医疗器械检测方法提供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AIM: To measure the compliance of an Academic Hospital staff with a colorectal cancer (CRC) screening program using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FIT). METHODS: All employees of “Attikon”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aged over 50 years were thoroughly informed by a team of physicians and medical students about the study aims and they were invited to undergo CRC screening using two rounds of FIT (DyoniFOB® Combo H, DyonMed SA, Athens, Greece). The tests were provided for free and subjects tested positive were subsequently referred for colonoscopy. One year after completing the two rounds,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be re-screened by means of the same test. RESULTS: Among our target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211 employees, 59 (27.9%) consented to participate, but only 41 (19.4%) and 24 (11.4%) completed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FIT round, respectively. Female gender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itial participation (P = 0.005) and test completion - first and second round - (P = 0.004 and P = 0.05) rates, respectively. Phy sician’s (13.5% vs 70.2%, P < 0.0001) participation and test completion rates (7.5% vs 57.6%, P < 0.0001 for the first and 2.3% vs 34%, P < 0.0001 for the second roun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administrative/technical staff. Similarly, nurses participated (25.8% vs 70.2%, P = 0.0002) and completed the first test round (19.3% vs 57.6%, P = 0.004) in a significant lower rate than the administrative/technical staff. One test proved false positive. No participant repeated the test one year later. CONCLUSION: Despite the well-organized, guided and supervised provision of the service, the compliance of the Academic Hospital personnel with a FIT-based CRC screening program was suboptimal, especially among physicia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建立树鼩体内微核试验体系,将树鼩作为试验动物模型应用于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法:将30只树鼩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阴性对照组、样品组(胶原蛋白植入剂)和阳性对照组,样品组按照10 mL/kg两次腹腔注射受试物进行诱导。各组树鼩取股骨骨髓细胞检测微核率,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和电解质检测,计算脾、肝、肾的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同时,用小鼠进行试验,作为体系参考。结果:树鼩和小鼠的微核试验中,阴性对照组、供试样品组的微核率均<5%,供试样品组与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P < 0.01),树鼩微核试验结果与小鼠微核试验结果一致。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样品组树鼩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与小鼠比较,树鼩的脏器系数更接近于人类。结论:树鼩可以作为模式动物进行微核试验,有可能将其应用于医疗器械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IONPs)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染色体和DNA损伤及其作用机制的差异。方法:比较相同粒径范围(约5 nm)的胺基表面修饰的纳米氧化铁颗粒(Amine-IONP)和聚乙二醇表面修饰的纳米氧化铁颗粒(PEG-IONP)对A549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高内涵法检测细胞经IONPs处理后的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内质网(ER)状态的变化;采用体外胞质分裂法微核试验和彗星电泳评价IONPs对染色体和DNA完整性的影响。结果:两种纳米氧化铁颗粒处理48 h对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小于20%。相同浓度条件下,PEG-IONP主要表现为对A549细胞G0/G1期阻滞,自20 μg/mL起即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率(P < 0.01),320 μg/mL PEG-IONP处理24 h后可诱导p21与p5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给药48 h时,Amine-IONP作用后细胞ROS、MMP及ER水平显著性改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0、20和80 μg/mL,而PEG-IONP作用后产生显著性改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40、40和160 μg/mL。此外,与PEG-IONP比较,Amine-IONP可在较低浓度条件下诱导微核和彗星拖尾形成(Amine-IONP的起始浓度为20和80 μg/mL;而PEG-IONP则为40和160 μg/mL)。经氧自由基清除剂乙酰半胱氨酸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预处理后,两者导致的胞内ROS含量和尾部DNA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 < 0.05)。结论:带正电荷的Amine-IONP更易于诱导A549细胞氧化应激及与之有关的DNA损伤;相比之下,PEG-IONP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较弱,但除氧化损伤外也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干扰细胞增殖,作为肿瘤诊断试剂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诱导化疗疗效对非高发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同期化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7年间初治的210例Ⅲ-Ⅳ B期(排除T 3-4N 0M 0期)鼻咽癌患者资料,根据不同诱导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65例)和无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棉酚衍生物Apogossypolone(ApoG2)联合神经酰胺体外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 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CCK-8测定不同浓度ApoG2和神经酰胺单药毒性及联合应用对CNE-2细胞的抑制作用, 计算CDI判定药物联合效果。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吖啶橙(AO)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形态学变化, FCM检测凋亡率与自噬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Bcl-2、Beclin1蛋白表达。  结果  CCK-8检测发现ApoG2和神经酰胺单独应用时, 随药物浓度增加, 对CNE-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增加; 低浓度两药联合作用能协同增强单药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细胞生长(CDI < 1)。Hoechst33258染色显示联合用药后出现更多的核固缩和碎裂等凋亡现象; 吖啶橙染色显示联合用药后产生更多的亮红色酸性自噬泡。透射电镜观察到联合用药后细胞内大空泡及膜性双层结构增多。FCM检测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和自噬率均较单独处理组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凋亡=106.72, P凋亡 < 0.001, F自噬=140.77, P自噬 < 0.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联合用药组Bcl-2蛋白表达较单药处理组降低(F=111.071, P < 0.001), Beclin1蛋白表达较单独处理组升高(F=62.271, P < 0.001)。  结论  低浓度ApoG2与神经酰胺联合共同诱导细胞凋亡与自噬, 协同抑制鼻咽癌细胞生长,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上调Beclin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对胸腺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对可能影响胸腺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187例胸腺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139例(MG组),单纯胸腺瘤患者48例(非MG组)。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使组间协变量达到均衡。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总体胸腺瘤术后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匹配前,MG组(n=139)与非MG组(n=48)患者的性别(χ2=4.180,P=0.041)、确诊年龄(χ2=8.590,P=0.003)、WHO组织学分型(χ2=4.764,P=0.029)以及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χ2=5.627,P=0.018)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4%和69.6%,76.9%和65.2%,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经PSM法匹配后,两组共44对患者成功匹配,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8%和67.3%,85.6%和62.5%,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总体胸腺瘤术后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Masaoka分期(HR=0.237,95% CI:0.111~0.504,P<0.001)、切除状态(HR=0.250,95% CI:0.096~0.654,P=0.005)、术后辅助化疗(HR=0.367,95% CI:0.179~0.751,P=0.006)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HR=0.336,95% CI:0.162~0.669,P=0.003)可能与胸腺瘤术后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saoka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317,95% CI:0.140~0.720,P=0.006),合并重症肌无力则为影响胸腺瘤术后患者生存的保护性因素(HR=0.445,95% CI:0.204~0.971,P=0.042)。结论 对于可手术的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较不伴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生存预后更好。Masaoka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体外CHO-K1细胞HGPRT基因突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分析农药哌虫啶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在培养的CHO-K1细胞中,分别加入含阳性物和不同浓度(625.0、312.5、156.3、78.1 μg/mL)哌虫啶的培养液进行染毒(+S9/-S9),并设阴性对照组。染毒后将细胞按低密度分种,进行突变体的选择及集落形成率的测定,同时计算细胞存活率。按每皿2×105个细胞接种,加入6-TG,同时另按每皿200个细胞接种,7 d后计算集落数、存活率和突变频率。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分别设置高(2 500 mg/kg)、中(1 500 mg/kg)、低(625 mg/kg)3个哌虫啶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取股骨做骨髓涂片,观察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中出现微核的细胞数,计数200个嗜多染红细胞数(PCE),同时计数成熟红细胞数(NCE),并计算PCE占红细胞总数(PCE+NCE)的百分比。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哌虫啶625.0 μg/mL可明显降低CHO-K1细胞相对存活率,哌虫啶各剂量组细胞基因突变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对照组细胞基因突变频率明显增加(P < 0.01);哌虫啶各组未成熟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比例均不少于阴性对照组的2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雌雄小鼠微核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而哌虫啶各剂量组雌雄小鼠微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哌虫啶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哺乳动物体内碱性彗星试验,检测两种聚醚醚酮材料的遗传毒性,为医疗器械及其材料的遗传毒性体内碱性彗星试验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SC)和棉籽油(CSO)两种介质制备聚醚醚酮材料的试验液,以SC和CSO作为阴性对照,甲基磺酸甲酯(MMS)作为阳性对照。选取 SD大鼠 70只,雌雄各半,大鼠连续两次(间隔 24 h)染毒,SC组和MMS阳性对照组按照 10 mL/kg的剂量由静脉途径染毒,CSO组按照 5 mL/kg的剂量由腹腔途径染毒,末次染毒后 3 h处死大鼠,称取肝脏和肾脏的质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取肝脏、肾脏和外周血分别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碱性彗星试验,以尾部DNA百分比、尾矩和Olive尾矩为分析指标判断DNA损伤程度。结果:试验组的大鼠肝脏系数、肾脏系数分别与SC和CSO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大鼠的肝脏和肾脏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 SC和 CSO阴性对照组相比,MMS阳性对照组尾部DNA含量百分比、尾矩和Olive尾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聚醚醚酮材料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体内碱性彗星试验的研究方法,在本研究条件下,两种聚醚醚酮材料的试验液不能诱导大鼠肝细胞DNA链断裂,未检测出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