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减轻反式脂肪酸诱导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反式脂肪酸组、大豆异黄酮组和反式脂肪酸+大豆异黄酮组,用试剂盒分别测量血中TG、HDL、LDL、IL-6和TNF-α的含量;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反式脂肪酸组和反式脂肪酸+大豆异黄酮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内NF-κB的磷酸化,同时检测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与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普通饲料组比较,反式脂肪酸组血TG、LDL、IL-6和TNF-α明显升高(P0.05),HDL显著降低(P0.05)。大豆异黄酮干预后,血中TG、LDL、IL-6和TNF-α均降低(P0.01),HDL显著升高(P0.01)。大豆异黄酮能降低反式脂肪酸诱导的NF-κB磷酸化(P0.01);与对照组比较,大豆异黄酮能使反式脂肪酸诱导的ICAM-1和VCAM-1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减轻反式脂肪酸诱导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IV-1的调节基因Nef对ECV304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从而为分析HIV-1感染引起内皮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变化,以及为阐明Nef参与HIV-1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本实验室已经建立保存的HIV-1Nef基因在内皮细胞的稳定表达细胞株ECV304-Nef和其阴性对照细胞株ECV304 pcDNA 3.1(+),通过RT-PCR、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FCM和细胞黏附试验分析ECV304-Nef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RT-PCR、real-time PCR结果显示ECV304-Nef细胞ICAM-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为对照组的(4.3±0.2)倍;Western blot结果示ECV304-Nef细胞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CM分析显示ECV304-Nef细胞和对照组细胞I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5.3±2.2)%和(12.5±0.8)%(P0.01),两组间ICAM-1表达有显著差异。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到ECV304-Nef细胞黏附的Jurkat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荧光仪定量分析结果显示ECV304-Nef细胞黏附的Jurkat细胞的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本实验证实了HIV-1Nef基因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HIV-1Nef基因对内皮细胞ECV304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途径。方法:选用Nef基因稳定表达细胞株ECV304-Nef和对照细胞株ECV304pcDNA3.1(+),应用Westernblot分析ECV304-Nef细胞ERK的磷酸化水平,利用ERK磷酸化抑制剂通过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分析ECV304-Nef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与信号分子ERK磷酸化的相关性。结果:Westernblot显示ECV304-Nef细胞ICAM-1和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ECV304-Nef细胞和对照组I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5.3±2.2)%和(12.5±0.8)%(P0.01)。加入p-ERK抑制剂PD98059后,ECV304-Nef细胞p-ERK水平被显著抑制,ICAM-1降至对照组水平,ECV304-Nef细胞和对照组细胞I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1.4±1.1)%和(10.4±1.5)%(P0.05)。结论:HIV-1Nef基因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与ERK信号分子磷酸化有关,为HIV-1感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对含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血浆致人内皮细胞株(ECV304)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常规培养ECV304细胞被分成5组:对照组(ECV304+HDL)、oxHDL组(ECV304+ox-HDL)、Que大剂量处理组(ECV304+oxHDL+80μmol/LQue)、Que中剂量处理组(ECV304+oxHDL+60μmol/LQue)及Que小剂量处理组(ECV304+oxHDL+40μmol/LQue),培养24h后平行检测各组ECV304形态、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中、大剂量组ECV304形态较oxHDL组有明显改善,更接近于对照组;与oxHDL组相比,中、大剂量Que处理组ECV304培养液中LDH活性及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小剂量Que处理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Que对oxHDL致ECV304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PPL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用LPS处理心肌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PPL1的表达变化。用过表达APPL1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心肌细胞,经LPS处理后,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效果。MTT测定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心肌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用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心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比色法测定心肌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DCFH-DA法检测心肌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对照心肌细胞比较,LPS处理后心肌细胞中APPL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单纯LPS处理的心肌细胞比较,过表达APPL1重组慢病毒载体可以显著提高LPS条件下心肌细胞中APPL1 mRNA和蛋白水平(P0.05)。LPS处理后的心肌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细胞中MDA水平升高,培养液中LDH水平也升高,细胞SOD活性、GSH-Px活性降低,ROS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APPL1后的心肌细胞经LPS诱导后,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MDA水平降低,培养液中LDH水平降低,细胞中SOD活性、GSH-Px活性升高,ROS水平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APPL1能够降低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具有减轻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是否与PTEN表达升高相关,并探讨PTEN表达升高是否通过活性氧簇(ROS)进行调控。方法:细胞分为5组:恒定低糖组(L组)、恒定高糖组(H组)、葡萄糖波动组(F组)、高糖后低糖组(HL组)及波动后低糖组(FL组)。检测各组ROS水平、细胞凋亡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胰岛素水平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F组较H、L组钙离子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减少,ROS水平升高,PTEN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增多(P0.05)。HL组较H组钙离子浓度、ROS水平、PTEN蛋白表达和凋亡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L组(P0.05)。FL组较F组钙离子浓度、ROS水平、PTEN蛋白表达和凋亡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低糖组(P0.05)。结论:波动性葡萄糖较恒定高糖更易导致胰岛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加重氧化应激促进PTEN表达增加有关。葡萄糖浓度恢复可一定程度解除氧化应激,使PTEN表达减少,细胞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7.
苏可  孙云  周璇  王雪鹏  魏芸  魏蕾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2):15-17,F0004
目的:探讨α-硫辛酸(L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内皮细胞ECV304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CV304)、LA对照组(ECV304+LA)、ox-LDL组(ECV304+ox-LDL)、LA处理组(ECV304+ox-LDL+LA),以0.1g/L浓度的ox-LDL刺激细胞,并加入0.5g/L的LA,孵育24h后,收集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LA处理组较ox-LDL组LDH和MDA含量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A对ox-LDL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源性瘦素(leptin)在细胞氧化应激中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探讨leptin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建立细胞氧化应激模型,设立正常对照、单纯损伤和不同浓度leptin干预组,每组7例,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加入外源性leptin的三组正常ECV-304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变化,但25μg/L leptin组有升高的趋势,100μg/L leptin组有降低的趋势.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加入外源性leptin的三组损伤ECV-304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均<0.05).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加入外源性leptin的三组ECV-304细胞上清液中MDA生成量和LDH释放量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leptin对ECV-304细胞的氧化应激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吡啶盐(MPP~+)作用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MES 23.5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MES 23.5细胞存活率,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MPP~+组、MPP~++L-Dopa组、MPP~++GSH组、MPP~++L-Dopa+GSH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通过DCFH-DA探针检测ROS含量;用比色法,检测MDA水平、CAT活性。结果:GSH可以抑制MPP~+所致的MES 23.5细胞存活率、△ψm及CAT活性水平降低,凋亡率、ROS含量及MDA水平升高(P0.05);GSH与L-Dopa合用,这种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GSH与L-Dopa合用对MPP~+诱导的MES 23.5细胞氧化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线粒体损伤及脂质过氧化,发挥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对ECV304细胞生长和凋亡作用的相关基因表达谱。 方法: 采用MTT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AngⅡ在4 h、12 h和24 h时对ECV304细胞生长率和ROS生成量的影响。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光镜分别检测0.0625和1 μmol/L AngⅡ作用12 h时ECV304细胞生长作用的相关基因表达谱和细胞形态学变化。 结果: 一定浓度的AngⅡ作用12 h时ECV304细胞生长率明显增加(P<0.05);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显示,在0.0625 μmol/L AngⅡ作用ECV304细胞12 h时,与细胞生长相关的ERK、CDK、CCN、PCNA等25个基因普遍上调,而与细胞凋亡相关的DR6、caspase-6、BAK1、PDCD8等12个基因普遍下调,在1 μmol/L AngⅡ作用12 h时,呈相反结果。 结论: AngⅡ是ECV304细胞产生ROS(·OH)的诱导剂,可引起多种与ECV304细胞生长和凋亡的靶基因表达;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可以明显抑制AngⅡ对ECV304细胞的生长作用;ROS(·OH)可能是AngⅡ诱导ECV304细胞生长和凋亡的主要信号转导分子和基因表达调节分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下调lncRNA NEAT1对TNF-α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A549氧化损伤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成Control组、TNF-α组(TNF-α处理)、sh-NC组(转染shRNA control,TNF-α处理)、sh-NEAT1组(转染NEAT1 shRNA,TNF-α处理)、sh-NEAT1+PMA组(转染NEAT1 shRNA,TNF-α和NF-κB信号激活剂PMA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中MDA含量,黄嘌呤氧化法检测细胞中SOD活性,CellROX Green法检测细胞中ROS水平,ELISA检测IL-6、IL-8、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p65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TNF-α组肺泡上皮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DA含量、ROS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细胞分泌IL-6、IL-8、IL-1β增多,细胞中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sh-NC组相比,sh-NEAT1组肺泡上皮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DA含量、ROS水平降低,SOD活性升高,细胞分泌的IL-6、IL-8、IL-1β减少,细胞中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sh-NEAT1组相比,sh-NEAT1+PMA组肺泡上皮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p65蛋白表达增多,MDA含量和ROS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细胞分泌的IL-6、IL-8、IL-1β增多。结论:下调NEAT1通过降低NF-κB信号通路激活水平抑制TNF-α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和炎症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AP1α及突变体T38A、I138A在内皮细胞ECV304内化整合素β1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pAAV-ICAP1α及其突变体pAAV-T38A和pAAV-I138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ECV304.ECV304分为ICAP1α组、T38A组、I138A组、绿色荧光蛋白(GFP)组和未转染组,用NHS-SS-Biotin标记整合素β1,并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以及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β1内化情况.结果:各组细胞转染的质粒均稳定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CAP1α组,T38A组、I138A组、GFP组、未转染组内化的整合素β1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1.07±0.04、0.68±0.06、0.70±0.02、0.87±0.06、0.88±0.04;与GFP组和未转染组比较,ICAP1α组整合素β1内化明显增多(P<0.05);与GFP组、未转染组和ICAP1α组比较,T38A组和I138A组整合素β1内化明显减少(P<0.05),GFP组与未转染组无差别(P>0.05).结论:转染ICAP1α后内皮细胞ECV304表面整合素β1内化增加,而转染T38A和I138A后内皮细胞ECV304表面整合素β1内化减少;ICAP1α可能通过第38位的苏氨酸残基(38Tyr)和第138位的异亮氨酸残基(138Ile)调控整合素β1的内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系H9C2损伤及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心肌细胞分成对照组、H_2O_2处理组和15、30和60μmol/L丙泊酚干预组。MTT检测细胞活力;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胞质和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蛋白水平;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钼酸铵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法检测ROS活性;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_2O_2处理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率和凋亡率升高;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及胞质中cytochrome C水平升高;线粒体cytochrome C水平降低;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MDA及ROS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与H_2O_2处理组比较,15、30和60μmol/L丙泊酚组细胞活性升高;LDH漏出率降低;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降低;胞质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减少;线粒体中cytochrome C水平升高;细胞SOD活性、CAT活性和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和ROS含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减轻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并降低细胞ROS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B3)感染ECV304细胞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e,VCAM-1)的表达变化及海洋放线菌素X2对CVB3感染ECV304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海洋放线菌素X2作用病毒后的抑制情况;采用RT-PCR和FCM分别测定CVB3感染的ECV304细胞在海洋放线菌素X2作用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CAM-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海洋放线菌素X2在病毒吸附前对CVB3的SI为63.88。正常状态下ECV304细胞基本无VCAM-1 mRNA表达,CVB3感染ECV304细胞促进VCAM-1 mRNA表达,感染12 h达到最高峰,6~54 h时VCAM-1 mRNA水平,与细胞对照组相比CVB3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B3感染ECV304细胞后,VCAM-1蛋白表达在12~48 h显著高于正常ECV304细胞对照组(P<0.05)。海洋放线菌素X2干预后,于12~54 h降低ECV304细胞VCAM-1 mRNA的水平,12~24 h降低VCAM-1蛋白的表达,与CVB3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洋放线菌素X2在病毒吸附前对CVB3具有抗病毒作用,并可下调CVB3诱导的ECV304细胞VCAM-1的mRNA水平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牛磺酸调节基因1(TUG1)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为:对照组、ox-LDL组(含有100 g/mL的ox-LDL细胞培养液)、si-NC+干预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和si-TUG1+干预组(转染TUG1 siRNA)。实时定量PCR检测HUVECs中TUG1表达;DCFH-DA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ST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LD-P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ox-LDL组HUVECs中TUG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TUG1 siRNA转染可下调TUG1的表达(P0.05)。ox-LDL组HUVECs中的ROS水平升高(P0.05),SOD活性降低(P0.05),培养液中MDA含量升高(P0.05),LDH活性升高(P0.05),NO含量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中c-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si-TUG1+干预组显著减轻ox-LDL组的上述变化(P0.05)。结论下调TUG1减轻ox-LDL诱导的HUVECs氧化损伤,减少HUVECs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糖时系膜细胞对体外共培养的ECV304细胞产生活性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以及茶多酚的干预作用。 方法: 建立体外ECV304细胞和系膜细胞不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组、茶多酚干预组,并与两种细胞分别单独培养进行比较,培养36 h后,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测定培养ECV304细胞内TGF-β1 mRNA的表达。 结果: 在共培养模型中,高糖抑制SOD活性,促进MDA产生,上调共培养模型中ECV304细胞TGF-β1 mRNA表达,其作用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的ECV304细胞,茶多酚干预可拮抗高糖时ECV304细胞的上述改变。 结论: (1)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和ECV304细胞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促进共培养的ECV304细胞产生活性氧和上调TGF-β1的表达。(2)茶多酚通过干预这种细胞间相互作用,保护ECV304细胞。  相似文献   

17.
脱氢表雄酮对抗LDL和OX-LDL所致ECV304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对抗LDL及OX-LDL所致ECV304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DHEA可能的抗AS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培养的ECV304细胞, 应用硝酸还原酶、放免及SABC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经DHEA预处理及与LDL或OX-LDL混合作用后的细胞培养液中NO2-/NO3-、ET-1水平及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 结果: LDL可明显地减少培养液中NO2-/NO3-的含量,增加细胞ICAM-1的表达,但不影响ET-1的分泌;OX-LDL可明显减少培养液中NO2-/NO3-的含量、升高ET-1的水平,同时上调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 在预处理条件下,DHEA可升高LDL作用后细胞培养液中NO2-/NO3-的含量、下调ICAM-1的表达,但在混合培养条件下无此作用;在预处理及混合培养条件下,DHEA均可升高OX-LDL作用后细胞培养液中NO2-/NO3-的含量、减少细胞ET-1分泌以及下调ICAM-1的表达。 结论: LDL和OX-LDL对ECV304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两者作用机制不尽相同。DHEA可能通过对ECV304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调节或通过其对OX-LDL分子的直接作用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ECV304内皮细胞增殖、黏附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ECV304细胞经TLR4 MIF单克隆抗体(mAb)和脂多糖(LPS)处理后,通过3H-TdR掺入实验、黏附实验和放射免疫分析研究细胞增殖、黏附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LPS(10 mg/L)明显促进ECV304细胞TLR4的表达,而抗MIF mAb(10、50 mg/L)明显抑制其表达。抗MIF(50 mg/L)和抗TLR4mAb(1 mg/L)明显抑制了ECV304细胞的增殖,而LPS(10 mg/L)明显促进增殖。抗MIF mAb明显抑制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ECV304细胞的黏附,而LPS和抗TLR4 mAb对黏附无显著影响。抗MIF、抗TLR4 mAb明显抑制ECV304细胞TNFα的分泌,并呈剂量依赖,而LPS作用相反。与对照组相比,LPS(1 mg/L,48 h)可以促进ECV304细胞IL-8的分泌,抗MIF mAb(50 mg/L,48 h)可以明显抑制IL-8的分泌(P0.05)。但是抗TLR4 mAb(1 mg/L)对ECV304细胞IL-8的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LPS、抗TLR4及抗MIF mAb对血管内皮细胞TLR4表达及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损伤分子-1(KIM-1)在对比剂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给予75 mg/mL的碘海醇(对比剂)处理不同时间,用Western blot检测KIM-1蛋白表达。设计siRNA靶向干扰KIM-1基因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对比剂组(B)、对比剂+空载组(C)、对比剂+KIM-1-siRNA组(D);除对照组,每组给予75 mg/mL碘海醇处理2 h,通过流式细胞计量术以及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评估细胞凋亡;观察各组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评估KIM-1在对比剂导致HK-2细胞损伤中的可能机制。结果 75 mg/mL碘海醇处理HK-2细胞后,KIM-1表达增多,2 h时最明显。当给予碘海醇处理HK-2细胞2 h后,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同时ROS和MCP-1水平上升(P0.05),而SOD和MDA水平下降(P0.05);转染siRNA靶向干扰KIM-1基因表达后,相比较对比剂组,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减轻,同时伴随ROS和MCP-1水平下降,SOD和MDA水平上升(P0.05)。结论碘对比剂可导致HK-2细胞的KIM-1表达增加,而KIM-1可能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参与碘对比剂所致HK-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桦脂酸对 H2O2诱导的 PC12 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PC12 神经细胞分成 Control、 Model (H2O2刺激)、 BA-L (1 μmol / L 的白桦脂酸和 H2O2刺激)、 BA-M (2 μmol / L 的白桦脂酸和 H2O2刺激)、 BA-H (4 μmol / L 的白桦脂酸和 H2O2 刺激)、 BA-H + PMA 组 (1 μmol / L 的白桦脂酸、H2O2 、 NF-κB 信号通路激活剂 PMA 刺激), CCK-8 方法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变化,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水平变化, Western 印迹分析细胞中 Bax、 Bcl-2、 P65 蛋白表达变化, 黄嘌呤氧化法检测 SOD 水平, 比色法检测 GSH-Px 水平、 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 MDA 水平、 CellROX Green 荧光法检测 ROS 水平。 结果与 Control 组比较, Model 组 PC12 神经细胞增殖活性降低, 细胞凋亡率升高, 细胞中 Bax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SOD、 GSH-Px 活性降低, MDA、 ROS 水平升高, P65 蛋白水平升高。 与 Model 组比较,BA-L、 BA-M、 BA-H 组 PC12 神经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升高, 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 细胞中 Bax 蛋白表达逐渐减少, Bcl-2 蛋白表达逐渐增加, SOD、 GSH-Px 活性逐渐升高, MDA、 ROS 水平逐渐降低, P65 蛋白水平逐渐降低。 与 BA-H 组比较, BA-H + PMA 组 C12 神经细胞增殖活性降低, 细胞凋亡率升高, 细胞中 Bax、P65 蛋白表达增多, Bcl-2 蛋白表达减少, SOD、 GSH-Px 活性降低, MDA、 ROS 水平升高。 结论白桦脂酸通过下调 NF-κB 信号抑制 H2O2诱导的 PC12 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