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浅谈傣族医药学中的治则及方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晓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6,(2):13-14
傣医是我国四大民族医之一,是祖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宝藏。据初步考证,已有二千九百多年的历史。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不断吸收古印度医学,积累和总结出防病治病的经验,并记载于《叶子本》(即《贝叶经》)和《皮纸本》(即树皮或其它树皮制成的纸书)中。 相似文献
5.
董发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2):34-34
民间药酒种类配制方法较多,傣族人民多采用冷浸法。即把中草药研制成粗未装瓷器内,密封浸泡在自酿50度以上的纯米酒内。每日摇荡一次,一般10天至30天即可使用。滋补药酒浸泡的时间越长,效果越佳。药量的比例大致为50g药物500g纯酒。服药次数一般早晚各一次,每次二至三匙(约25ml),不善饮酒者可在睡前饮少许。嗜酒的人,服药酒不可过量。如遇感冒、发热、咽痛及气管炎等均应停药。药酒如须久贮,瓶口须用蜡封闭,以免酒精挥发。用酒度数低,防腐力减弱,药物容易发酵和霉坏。 相似文献
6.
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医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促进了傣族地区文字的创造与使用,加速了傣族医药知识的收集、整理、保存与应用。借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相关概念,傣医药为自己构建了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傣族是西南边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片美丽富饶、如诗如画的土地上,傣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随着交通便捷、傣族村寨的开放,傣族风情的魅力也越发夺目的出现在世人眼前。其中,傣族的膳食烹饪也已形成以冷、酸、辣为主要特色具有浓郁民族特 相似文献
8.
9.
丁玲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2):37-39
藏医养生的内容很多,服食补养也是藏医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四部医典·论述本集》第十六章“饮食知情”论述说:“治病调养身体有良方,欲学活命饮食点为纲。食物饮料善用保性命,低剩病变时常把命伤。”精辟阐明了饮食调配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与寿命。饮食调配得当,能增进健康;反之,会导致疾病,缩短寿命。藏医服食补 相似文献
10.
佛教养生是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孙思邈虽然是道教信徒,但他却以博大胸怀将有益于人类健康事业的佛教理念引入到中医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之中,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养生观。他在佛家"好生"好善"思想影响下,结合儒家、道家思想,在全面继承此前中医养生成就的基础上,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开启了中医养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壮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中,蕴含着内容丰富的养生保健习俗,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壮族群众独特的时代、地域以及民族特性。将其进行整理、探讨,对进一步了解壮族习俗的内涵有积极意义。1饮食文化,深含保健之道1.1地理条件优越,多食蔬果素食。广西壮族地区,地处亚... 相似文献
14.
15.
试论佛教对傣,藏,中医药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白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4):191-192
论述了佛教上座部、藏传密宗、显宗对傣、藏、中医药学在基础理论、治疗方法、药物选择、养生、医德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维贵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6,(11):46-46
茶与僧结缘之说古今流传。古诗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佛门也流行一句禅语说:“茶味禅味是一味。”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聚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能够清心提神的茶叶便应运而生,成为佛家信徒们的座上品。同时, 相似文献
17.
3.4 僧医临床治病对象上至帝后,下至众生。有从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来的僧医佛图澄为赵王太子治好其它御医束手无策之病。二十六史医药家传记中《沙门洪蕴传》、《法坚传》、《僧智缘传》等均为当时著名的僧医,甚至为御医,另有道家陶弘景晚年受五大戒,归衣佛门。《孙思邈传》称他“道合古今,学禅数术……深入不二(不二法门),则今之维摩诸耳”。所著《千金翼方》是最早提到《大藏经》的医籍,从“四大”医理、医德,到“万物皆药”的思想均予吸收,多处引用《耆婆医方论》(二十六史未见著录)。有的可能是孙思邈本人发挥,如该书卷33所引“耆婆大士治人五脏六腑内万病及补益长年不老方”,从方名到组成(紫石英、白茯苓、麦门冬、防风、芍药)均为纯中医药,只是冠以耆婆之名,于主治中夸大其辞(“万病皆愈”),涂 相似文献
19.
小乘文化与傣医四塔五蕴学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金才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6,2(2):8-9
本文根据大量的古文献和傣医药资料,对傣医药起源,小乘佛教传入我国傣族地区的具体年代作了详实考证,肯定了古傣文的创制及其最早经书《贝叶经》的成书在佛教传入之后,通过对傣医“四塔五蕴”与佛教“四大”、“五蕴”的对比研究,得出傣医理论源于小乘文化,是在吸收借鉴古印度“四大”、“五蕴”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人体组织、生理病理、精神意识而逐渐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曾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10):46-48
中国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兰纳民族有着同缘的民族关系,在民族语言、习俗、信仰等方面具有许多的相似性与可比性。文章在梳理中国版纳傣族与泰国兰纳民族来源的基础上,探讨他们传统医药发展及历史渊源关系,对开展文化联合比较研究(如:医药学比较研究、民俗比较研究、信仰文化比较研究、铜鼓文化比较研究、语言学方面的比较研究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