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治疗1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血管踝臂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因子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较单用西洛他唑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宋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37-137
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患者的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次,1次/d,14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中眼底病变改善和稳定者多于对照组,眼底病变恶化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眼底检查和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1个月,对照组64例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眼底改善情况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D-二聚体含量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眼底病变改善和稳定者多于对照组,眼底病变恶化者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逆转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采用疏血通注配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21例中,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21例中,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花明目胶囊对单纯型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4例,在降糖基础上用阿司匹林、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202例,在降糖和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以青花明目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整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7.3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达91.09%,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花明目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花明目胶囊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是治疗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博锋 《广西医学》2009,31(6):847-848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HA法测定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1.56±0.28)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41±0.1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2.32±0.35)mg/L,高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1.05±0.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凝和纤溶活性增高;血浆D-二聚体是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血凝和纤溶状态的良好指标,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欧玉玲 《广西医学》2013,(12):1681-1683
目的观察甲钴胺、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用甲钴胺、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对照组用甲钴胺与前列地尔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5.6%,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的程度更显著(P〈0.01)。结论甲钴胺、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能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老年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老年糖尿病中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90例老年2型糖尿病血浆D-二聚体(DD)及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变化,观察合并血管病变与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血浆DD、ⅧR:Ag和Fbg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和无血管场变组(P〈0.01);经治疗后血浆DD、ⅧR:Ag和Fb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血浆D-二聚体等含量增高,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老年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彭云华 《现代医学》2014,(8):946-94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治疗组、疏血通对照组和前列地尔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和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疏血通对照组31例,单纯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前列地尔对照组31例,单独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3组均可降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但治疗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慢性肾脏病具有叠加效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38例(甲钴胺),两组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治疗组予前列地尔20ug静脉滴注,同时予甲钴胺1mg静脉推注,1次/日。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只予甲钴胺1mg静脉推注,1次/日。连续治疗20天。观察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及副反应。结果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47.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明显,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调整血糖到较满意水平基础上,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0.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钠液10mL中静脉推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应用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2.2%,总有效率9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钻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5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8例,无视网膜病变组27例,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指标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视网膜病变组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变之前已有广泛的内皮功能受损,内皮素与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40例输注葛根素加前列地尔,对照组38例输注前列地尔。观察两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差异性。结果:联合组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21例。联合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前列地尔联合苦碟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苦碟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年来住院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同时加用前列地尔(10μg,qd)和苦碟子(40mL,qd),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记录症状、体征和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苦碟子治疗DPN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NCV。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住院的122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其中微血管病变65例为A组,无微血管病变57例为B组)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被测定并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内A组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指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以便于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秀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18-211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4)仅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n=34)给予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间歇性跛行、麻木等症状改善状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arterialdisease,LEAD)的疗效和经济性。方法40例LEAD患者分成前列地尔组和巴曲酶组。巴曲酶组: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前列地尔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前列地尔组和巴曲酶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改善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左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右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在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但两组间左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右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列地尔组(总费用:2030元)比巴曲酶组(总费用:4350元)经济实惠。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LEAD疗效可靠,也相对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8.
崔旭红  陈新 《当代医学》2009,15(31):141-142
目的评价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前列地尔,其他治疗方案相同,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8%)明显高于对照组(45%)(P〈0.05),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用伊贝沙坦及伊贝沙坦联合前列地尔(PGE1)治疗早期糖尿病贤病(DN)的疗效。方法:早期DN患者24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单用伊贝沙坦治疗,治疗组伊贝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NS100mL中静脉滴注,共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二组用药均可使早期DN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升高(P〈0.01),血压下降(P〈0.01),但治疗组在降低尿白蛋白的排泄,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作用更明显(P〈0.01)。结论:对于早期DN患者,联合应用伊贝沙坦和前列地尔,比单用伊贝沙坦更有效减少早期DN白蛋白尿,延缓DN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评估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2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人(观察组)人院第1、10、2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人院第1天及治疗第10、20天,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全结肠病变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病变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病变范围较广的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病变范围较少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