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治疗成人急性心脏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因急性心脏功能衰竭接受ECMO联合IABP治疗的成年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单纯CABG 28例,CABG加瓣膜手术6例,CABG加室壁瘤成型6例,CABG加房颤射频消融术2例,CABG加室间隔穿孔修补2例,瓣膜手术8例,心脏移植1例,暴发性心肌炎1例.先行置入IABP后循环仍然不能维持,后放置ECMO辅助的患者39例,先行置入ECMO后因左心室后负荷增加、主动脉瓣开放受限放置IABP辅助的患者15例.52例患者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ECMO,2例经股静脉-升主动脉插管建立ECMO,并经另一侧股动脉插管建立IABP.辅助期间应用肝素全身抗凝.结果 34例(63%)患者成功脱离机械辅助,21例(38.9%)存活出院.主要并发症为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32例、感染23例、氧合器血浆渗漏19例、出血18例、肢体缺血8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结论 体外膜式氧合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可相互协同、作用互补,及时放置并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可以提高急性心脏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瓣膜手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22例瓣膜手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患者,对其基本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其中15例患者脱离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占总比例68.2%,并顺利出院。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肾功能衰竭、氧合器血浆渗漏、肢体缺血等。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瓣膜手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通过争取抢救时间,给予患者最及时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 (ECMO) 在心脏移植术后右心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6年1月—2018年1月完成的31例心脏移植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3例因术后出现右心功能衰竭应用ECMO辅助治疗。3例患者中男2例, 女1例, 年龄分别为52、 38、 67岁。2例术中植入ECMO辅助治疗, 1例术后8 h行ECMO辅助治疗。ECMO辅助经股动脉、 股静脉植入, 选择V-A模式, 辅助流量在3.0 L/min左右。ECMO治疗期间持续呼吸机支持、 低温镇静、 抗感染、 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3例患者经ECMO辅助治疗后右心功能均得到改善, 逐步减低辅助流量后脱离ECMO辅助, 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1例ECMO辅助后出现肾功能衰竭, 予持续床旁血滤治疗 (CRRT), 术后20 d后过渡到规律透析, 术后3个月出院后行规律透析治疗; 2例ECMO辅助期间行CRRT治疗, 拔除ECMO后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为 (168.6±24.6) h, 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为 (31.8±12.5) d, 均无出血及血栓并发症, 术后肺部感染1例, 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 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正常, 2例患者出院后活动自如, 1例透析患者活动轻微受限。结论 ECMO可用于治疗心脏移植术后右心功能衰竭, 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彬  刘玲 《中国医药》2010,5(12):1200-1201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KI)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分析47例心脏手术后应用ECMO支持并发AKI行CRRT治疗患者的护理、治疗时间、治疗结果等资料.结果 47例患者ECMO支持时间为(87±50)h,CRRT辅助时间平均为5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 d.14例患者心肾功能逐渐好转,死亡33例.9例患者在应用CRRT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加快、中心静脉压降低的情况,4例通过对症处理后血压恢复;另外5例调整治疗方案后生命体征未见明显改善,停止CRRT治疗.结论 对于并发AKI的患者行CRRT治疗期间,护士要熟练掌握CRRT的操作程序,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提高对不良反应的预见性,做好医护配合,发挥CRRT的最大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心脏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手术患者的2%-5%,平均病死率达20%-60%。心脏手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尚不稳定,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不宜搬动。因此,床旁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越来越受到心胸外科的重视。我科2005年2月~2008年8月采用CVVH对38例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通过严密监测及正确科学的护理治疗,保证CVVH的有效运转,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间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接受ECMO治疗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对多种可能于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一共20例患儿在心脏术后接受ECMO治疗,患儿年龄2~36个月,平均(9.23±10.85)个月,体质量5~14kg,平均(6.15±3.20)kg。其中4例(20%)术后无法脱离体外循环在手术室安置ECMO。术后因低心排、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恶性心律失常安置ECMO16例(80%)。ECMO辅助时间为4~8d,平均(4.5±3)d。全部患儿中顺利脱机12例(60%),8例(40%)由于不能脱机而死亡。死亡患儿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成活患儿(P<0.05),ECMO辅助时间也明显长于成活患儿(P<0.05)。结论 ECMO辅助对于心脏术后出现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儿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影响其预后存活率的因素主要是动脉乳酸水平和ECMO辅助时间。  相似文献   

7.
李南  冯斯婷  韩静 《中国医药》2013,8(5):602-604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以回顾性方法序贯入选2009--2012年心脏术后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并于ECMO辅助的患者,对其采用统一的监测与管理方法,从而获取数据资料,并采用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比较患者存活与死亡的各项变量。结果在入选的29例患者中,7例患者不能撤离ECMO,占总数的24.1%,而在成功撤离ECMO的22例患者中,仍有5例患者不能存活,占总数的22.7%。死亡患者平均年龄(60±12)岁,存活患者(51±11)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MO辅助24h后的高乳酸水平[死亡组:(6.8±2.7)mmol/L,存活组:(2.3±1.8)mmol/L,P〈0.01]、长时间ECMO辅助[死亡组:(81±52)h,存活组:(61±37)h,P〈0.01]也是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是评估心外手术后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是否能从ECMO获益的独立预测因子,血乳酸水平是ECMO治疗后不良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体外循环术后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实施无肝素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临床效果。方法行体外循环术的患者中选取58例术后心源性休克病例,其中25例为冠心病,10例瓣膜病,8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大血管疾病,2例冠心病伴瓣膜病,4例其他病种,对所有患者实施无肝素ECMO辅助治疗,观察包括脱机率、生存率、并发症情况等在内的治疗效果。结果 ECMO辅助时间为8~335 h,平均时间(84.8±75.6)h,其中20例未脱机死亡(34.48%),38例脱机(65.52%),18例脱机后死亡,20例脱机后生存(34.48%)。结论无肝素ECMO可为体外循环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心脏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救治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行CRRT治疗的心脏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42.6±20.5)岁。通过手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行CRRT治疗,并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护理前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等指标的变化,分析CRRT治疗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住院期间死亡4例,病死率为7.14%,3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患者死于急性呼吸衰竭;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后,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下降明显,前后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RRT是心脏手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可降低病死率,同时加强此类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也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7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humway方法对7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病人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手术前1例伴有严重糖尿病和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1例极度肥胖,体重108kg(身高172cm);5例50岁以上病人,2例高龄(60岁以上)伴肾功能不全和中度肺动脉高压。供体均为脑死亡者,供心保护采用40C改良St.Thomas液;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三联治疗。手术后随访16~41个月(平均31.7个月)。结果 7例均康复出院,1例围手术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连续肾脏替代(CRRT)痊愈。随访期内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病人心功能均恢复正常。l例术后18个月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心内膜活检排除了心脏排异,大量利尿治疗后康复。1例需长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1例高龄病人手术后17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6例均健在。结论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手术后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时机、术中注意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10年6月,该院287例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病例。男性102例,女性185例,年龄(45.89±11.10)岁。两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38年(14.01±8.74)年,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4例,Ⅲ级217例,Ⅳ级56例。其中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32例,二尖瓣+三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201例,三尖瓣置换19例,主动脉瓣置换7例,瓣周漏修补14例。结果全组早期死亡11例,病死率为3.82%,死亡原因包括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术中止血困难1例。生存患者术后心功能大都恢复到Ⅰ~Ⅱ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原因包括: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189例,人工瓣膜心内膜(PVE)13例,机械瓣置换术后功能障碍21例,瓣周漏31例,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其他瓣膜病变33例。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是提高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膜故障再次手术换瓣临床效果,分析故障原因、手术时机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10年5月行再次手术换瓣患者33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置换术3例.治疗前后对患者行心功能评级,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3例再次手术换瓣患者中,死亡1例(3.0%),32例存活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33例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Ⅰ级0例,Ⅱ级13例(39.4%),Ⅲ级15例(45.4%),Ⅳ级5例(15.2%);术后6个月复查,32例患者存活,心功能分级Ⅰ级16例(50.0%),Ⅱ级12例(37.5%),Ⅲ级4例(12.5%),Ⅳ级0例.术后6个月与术前心脏功能相比,Ⅰ、Ⅲ、Ⅳ级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Ⅱ级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膜故障,再次手术置换新瓣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要注意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瓣膜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按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均存在多项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其中单纯左房室瓣替换94例、单纯主动脉瓣替换10例、左房室瓣替换加主动脉瓣替换90例、右房室瓣替换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清除加左房室瓣替换3例,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大部分取得良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25%(50/200),术后早期死亡率7%(14/200)。随访157例中,远期死亡8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卉度症发生率较高,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术前准备、麻醉平稳、术中对病变的纠治合理和注意并发症的预防等,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经二尖瓣置换术(MVR)或二尖瓣修复(MVP)6个月后患者是否有具有生活质量(QOL)的实际改善.方法 随访1993年3月至2013年11月120例[51名男性,平均年龄(42.3±11.2)岁;69名女性,平均年龄(43.3±13.9)岁]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n=82)或二尖瓣修复术(MVP、n=38)病人的QOL状况,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进行问卷调查测定QOL指数,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二尖瓣手术后随访患者的QOL指数平均得分有所改善,各维度QOL指数分值为:①生理功能:术后(58±29)vs.术前(41±26),P=0.000;②生理职能:术后(52±44)vs.术前(25±27),P=0.000;③社交功能:术后(76±36)vs.术前(55±38),P=0.000;④情感职能:术后(70±45)vs.术前(40±40),P=0.000;⑤生命活力:术后(57±33)vs.术前(40±30),P=0.000;⑥精神健康:术后(70±24)vs.术前(61±24),P=0.004;⑦总体健康:术后(65±29)vs.术前(52±26),P=0.0003;⑧身体痛苦:术后(70±30)vs.术前(68±33),P=0.624.MVP患者QOL指数与MVR患者健康维度QOL指数改善相同.射血分数≥50%患者和左心室功能受损患者的QOL指数在7个维度上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 mm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QOL指数在5个维度上显著改善.结论 本次开展的二尖瓣疾病患者手术后6个月随访研究表明,经二尖瓣修复术的患者QOL提高明显,左心室功能受损和左室舒张末期尺寸≥50 mm的患者术后至少在5个维度上QOL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李季  谢晓阳 《中国药业》2009,18(11):48-49
目的总结200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情况,以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选择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病变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20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MVR)16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1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DVR)2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26例;结果患者早期死亡13例(6.50%),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结论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手术操作精细准确、有效预防栓塞和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90例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治疗上的一些体会,探讨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0例,术后入住ICU,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多项指标监测,常规血管活性药物辅助,维持血压在术前水平,控制心室率80~100次/分。结果二次开胸止血患者5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5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例,肺部感染患者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例。术后早期存活患者共85例(存活率94.44%),死亡5例(5/90,5.55%)。结论对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特别是重症患者,提高手术技能、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严密术后治疗的各种环节,及时处理早期并发症是提高患者早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3例患者采用Metronic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全部资料,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123例患者其中死亡1例,消融时间10-1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15)min,体外循环时间(105±35)min,24 h引流量为(455±280)ml,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冠状动脉及食管损伤、脑梗死等并发症,心脏复跳后100例患者为窦性心律、20例为节性心律、3例为房颤心律,术后住院15-20 d,全组均顺利出院,出院后120例获得随访,随访3-36个月,随访率为97.6%,随访期间98例维持窦性心律,占79.7%,房颤标测患者消融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巨大左室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施行巨大心脏瓣膜病手术78例。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26~72岁(41.5±8.7),主要病因为风湿性病变、退行性病变、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先天性瓣膜畸形。主要病理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前心功能在Ⅲ~Ⅳ级(NYHA分级),心胸比(CT)(0.73±0.08),左室舒末径(LVEDD):70~99mm(79±7)mm,左室射血分数(EF):0.34~0.52(0.42±0.06)。术前调整心功能,增加心肌能量储备,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采用间断氧合血性停跳液心肌灌注,加用平行及改良超滤。二尖瓣大部分保留后叶或全瓣结构,术后早期联合应用强心、扩血管药物,ICU停留2~3周,常规复查心脏彩超、胸部X线片及心电图。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3.8%,1例为术后15h心脏骤停,2例为术后低心排。术中心脏复跳困难12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15例,恶性心律失常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二次开胸止血4例,伤口感染清创缝合3例,肺部感染3例。术后2~3周复查LVEDD、EF、C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①巨大左室心脏瓣膜病属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前充分准备非常必要;②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提高体外循环条件设置,尽可能保留二尖瓣部分或全部瓣下结构,对双瓣膜置换要注意二个瓣膜型号的匹配,相差不超过2个为宜,术中心脏复苏要综合方法应用,必要时采用2次阻断法;③术后早期联合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减少心肺做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防治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患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在我院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被分随机为活血化瘀治疗组和长效青霉素对照组。分别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前、术后4-5d、术后6个月、12个月、3年等时间点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瓣口面积。结果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二尖瓣瓣膜面积均有缩小的趋势,对照组更明显,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时,对照组瓣膜面积出现较明显缩小,与治疗组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48)。随访3年,对照组再狭窄9例,治疗组再狭窄2例,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活血化瘀法防治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AF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全组在全麻开胸直视体外循环下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瓣膜置换术。结果70例患者全部存活,术后当天心电图提示:64例患者心律均由AF转为窦性心律,3例结性心律,2例顽固室性心动过速,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40个月无一例死亡,61例维持窦性心律,占87.1%;6例房颤心律,占8.6%;3例房扑心律,占4.3%。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RHD合并AF,可使绝大多数病人恢复窦性心律,是一种安全的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