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录的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后出血孕妇200例,对其进行观察,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发生率,同时制定针对性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200例产后出血孕妇中,因胎盘残留发生产后出血有49例(24.5%),因宫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共131例(65.5%),因软产道损伤发生产后出血有12例(6.0%),因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产后出血有8例(4.0%)。结论孕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残留、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针对以上原因,可通过加强产前检查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产前预防、分娩和产后监测、抢救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妇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提高产后出血的治愈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收集我科自2014年10至2015年10月分娩的产妇中产后出血病例203例中大于等于1000ml的病例41例,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是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中宫缩乏力是主要原因,41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不同原因产后出血给予积极处理,配以精心护理,可挽救产妇生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治护理要点.方法 对本院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86例产后出血患者总结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原因前三位分别为宫缩乏力58例,占67.4%;胎盘滞留、残留15例,17.5%;软产道裂伤11例,12.79%.86例产后出血患者,经积极抢救及护理,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采取有效防治护理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催产素不敏感引产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过期妊娠患者行催产素引产后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57例产后出血中宫缩乏力46例,胎盘因素及软产道损伤6例,尿潴留引起出血5例;其中自然分娩21例,剖宫产36例。结论: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以内,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对催产素缺乏敏感性而出现宫缩乏力、宫腔积血、软产道损伤和产后尿潴留也是出血的原因之一,提高对这类病人产后出血的认识,严密观察、及早防范、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产妇产后出血临床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2940例,分析其中产后出血78例患者的常见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抢救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0.51%,胎盘因素占14.10%,软产道损伤占14.10%,凝血功能障碍占1.28%,治愈77例,死亡1例.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由多种因素所致,通过对产前、产中、产后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产后出血患者6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结果:64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47例(73.4%),胎盘因素12例(18.8%),软产道损伤4例(6.3%),凝血功能障碍1例(1.6%).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占比最高。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常见原因,对此类患者应全方位护理,尽快止血,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的28例产后出血达600ml以上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结果 28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中,宫缩乏力者18例,占64.2%;软产道损伤者3例,占10.7%;DIC1例,占3.6%;子宫胎盘卒中者2例,占7.1%;其它因素4例,占14.2%。结论 宫缩乏力性出血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做好护理抢救工作,才能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6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常见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产后出血的常见病因,其中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25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因合并血小板减少,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针对不同原因的产后出血给予及时处理,并配合针对性的精心护理,可挽救产妇的生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黄少兰  郑竞红 《右江医学》2003,31(6):610-611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 ,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对 2 0 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病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机制障碍等 ;其中宫缩乏力又以产妇精神紧张、疲劳为主要原因。结论 通过加强妊娠期产前检查 ,针对病因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并进行相应护理可以预防、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2月~2010年11月82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中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其次是软产道损伤和胎盘因素.结论 一定要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加强产前检查、分娩期管理及产后观察,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孕产妇7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做分析,并采取早期检测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其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有22例患者由于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55%),有10例患者由于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25%),有6例患者由于软产道损伤导致产后出血(15%),有2例患者由于凝血因素导致产后出血(5%)。通过治疗,有1例患者因治疗无效,为其进行次全子宫切除处理,其余39例患者均被治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结论:产妇产后出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产后并发症,因此,做好早期预防,并依据产妇的个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是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抢救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2例产后出血病例的出血原因及抢救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常见原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的护理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重视对产妇临床症状体征的护理观察,密切观察出血量,重点救治出血性休克产妇。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及时识别和处理异常分娩,在休克的救治上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是成功救治产后出血产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叶世敏 《当代医学》2010,16(21):122-12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产后出血53例患者,分析其产后出血情况,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本文患者中,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38例,胎盘因素6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软产道裂伤4例。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给予宫腔填塞纱布、结扎子宫动脉、子宫下段补丁缝合、产道修补等措施,本组5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的预防和护理工作,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后出血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产妇因产后出血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129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金凤 《中外医疗》2009,28(15):23-2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积累经验,为临床诊疗服务。方法选取129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出血原因、出血量等相关因素。结果宫缩乏力为主要原因,出血量500~3800mL,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临床应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95例产后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89例,占93.6%,主要因为子宫收缩乏力(65%),其次为胎盘因素(23),软产道裂伤(9%),凝血功能障碍(2%).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积极做好产前检查,产程监测,加强产后观察,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从而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95例产后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5例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89例,占93.6%,主要因为子宫收缩乏力(65%),其次为胎盘因素(23),软产道裂伤(9%),凝血功能障碍(2%).结论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积极做好产前检查,产程监测,加强产后观察,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从而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产后出血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讨论临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产后出血者80例,统计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以构成比表示,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因素中,宫缩乏力47例(58.75%);胎盘因素16例(20.00%);软产道损伤10例(12.50%);凝血功能障碍5例(6.25%);剖宫产2例(2.50%)。结论:针对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因素,提高警惕,预先做好防范并制定应急处理对策,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金玉姬  梁广霞 《吉林医学》2010,(27):4763-4764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的原因,进一步总结临床经验,为临床处理产后出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例非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并发症的患者,分析其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入选的100例患者中按原因分类结果为宫缩乏力患者58例(58.00%),胎盘因素患者21例(21.00%),软产道患者16例(16.00%),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例(5.00%)。结论:目前产后出血仍以宫缩乏力为主,为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促进患者健康。方法对105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产后出血的致病因素中宫缩乏力占73.3%,胎盘因素占18.1%,软产道损伤占5.7%,凝血功能障碍占1.9%,其他因素占1.0%。结论必须明确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预防为主,提高护理水平,才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施萍 《广西医学》2012,34(5):643-644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缩乏力30例(60.0%),胎盘因素14例(28.0%),软产道裂伤4例(8.0%),凝血功能障碍2例(4.0%).剖宫术后出血率比阴道产高(P<0.01).结论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和最主要原因,剖宫术后出血率比阴道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