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PICC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按照整改措施实施前后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实施后的是观察组,整改措施实施前的是对照组。比较分析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分等情况。结果: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1例(3.33%)低于对照组的10例(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社会、躯体、环境、心理、综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SDS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较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PICC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可有效降低 PICC 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持续推进医疗护理安全和质量的改进,提升临床上的不良负性心理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根本原因分析法小组,对2017年发生的35例非计划拔管事件进行分析,收集患者非计划拔管的相关资料,采用鱼骨图找出非计划拔管事件的近端原因,确定根本原因,并拟定改进计划。实施1年后,比较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前后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情况。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应用前的1.28%下降至0.46%(P<0.05)。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2)
<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输注安全、保护患者血管、置管留置时间长、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等诸多优势[1]。但若该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引发导管断裂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以及加重经济负担。根本原因分析法(RCA)作为一种对失误进行回溯性分析的方法,能够针对术后发生的不良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成人患者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探讨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及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ICU 2015年5月~2016年12月共发生的9例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上报资料,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找出9例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原因包括患者谵妄不配合或兼有故意拔管倾向;护士对患者约束不当;医护间缺乏沟通、镇静目标不明确,患者风险宣教无效;未及时评估拔管时机;护士不在患者身边;护士自身疲劳;护士未做到动态评估患者病情。结论:应用RCA方法回顾性分析非计划性拔管者的不良事件上报资料,找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并加以实施,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或可为重症护理管理者在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华护理教育》2017,(10)
目的探讨应用根本原因分析行动(root cause analysis and actions,RCA~2)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RCA~2对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问题进行干预,主要包括:组建团队,收集资料;查找直接原因;确认根本原因;拟定改善计划;落实改善计划。比较干预前后ICU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ICU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干预前为2.56%(20/782),干预后为0.41%(3/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5,P<0.001)。结论RCA~2的系统干预有效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和多部门协作有助于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9.
10.
《当代护士》2016,(3)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UEX)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RCA对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个案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制定计划并落实措施,比较应用RCA前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护士重视程度与经验不足是根本原因,患者知识缺乏与依从性差是主要原因,良好的固定方法与材料的使用是防范的前提,合理配置中夜班护理人员是预防非计划拔管的主要手段。应用RCA前后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1.54%下降到0.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A对预防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应根据通过RCA发现的具体原因加强管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及重视程度,提高患者依从性,改良固定方法,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特点,探讨降低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2016年1~12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发生的51例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提出防范对策,并与实施对策后的2017年1~12月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RCA方法后,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9.11%降至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ERCP术后留置鼻胆管患者的风险管理,可有效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降低鼻胆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王楠刘晓英刘慧焦颖玉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303-308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预防PICC非计划拔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CBM、WanfangData、CNKI、VIP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员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篇,合计样本量3463例,其中非计划拔管组233例,对照组3230例,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6.7%。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和药物(高浓度高营养)与PICC非计划拔管有关。结论血栓和药物(高浓度高营养)是导致PICC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在降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成立多学科合作小组,由静脉输液小组成员,放射科、超声科、血管外科及介入科医生,药剂科药师组成,对PICC置管病人实施多学科合作模式。2012年7月—2014年6月实施多学科合作前的置管的491例病人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6年6月实施多学科合作后的置管的684例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13.3%、3.2%,观察组病人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多学科合作可以规范PICC的置管及并发症的处理,降低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对减少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运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寻找PICC非计划拔管中潜在的失效模式,从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被发现的可能性、失效的严重性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估,计算RPN值;风险优先排列;计划优化流程;进行前瞻性的行为干预.应用FMEA前选择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FMEA后选择9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2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2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运用失效模式分析能有效地降低PICC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预防PICC静脉内导管断裂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PICC静脉内导管断裂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细化PICC置管流程、加强PICC维护培训及患者健康教育、实施院外PICC追踪服务等。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PICC静脉内导管断裂未再发生。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可有效预防PICC静脉内导管断裂,是PICC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留置PICC导管的96例肿瘤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针对其原因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留置PICC导管的96例肿瘤患者采取预见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组),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中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9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9)
目的:探讨鱼骨图分析法在防范非计划拔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6月13 994例管道治疗者为对照组,其中非计划性拔管92例,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引起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并在2016年7~12月14 923例管道护理中实施,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引起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管理、护士、患者和其他等4个方面因素,提出并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后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范非计划拔管安全管理中采用鱼骨图分析法,能够准确地分析出引起非计划拔管的真正原因,通过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