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是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最常采用的入路,也称为K-L入路、Gibson入路。该入路由Kocher—Langenbeck首先介绍推荐,并由Gibson进行了推广,因其入路操作简捷,显露充分且不损伤髋关节部臀中肌等外展装置,有利于术后功能的迅速恢复,因此是一个十分理想且实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李鉴铁,吴增城,付茂庆,等.臂丛神经手术入路[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2):235.  相似文献   

3.
肘关节前侧入路在临床上很少采用,主要用于显露肘窝部的血管神经结构,特别用于肱动脉及正中神经前入路探查。肘前区皮肤较薄,存在一三角形凹陷,为肘窝。肘窝的上界为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窝顶为肘前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窝底由肱肌与旋后骨组成,再后方即为肘关节囊。  相似文献   

4.
跟骨后外侧L形入路适用于累及后关节面的跟骨关节内骨折,优点是符合皮肤供血规律对血供影响小(切口上为胫前动脉系统、下为腓动脉系统),皮瓣坏死率低,减少切口并发症;不易损伤腓肠神经及跟外侧动脉;不接触牵开技术可以保护软组织;显露广泛便于复位及置放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5.
6.
王健,李明君,李鉴轶,等.肩关节后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3):447—448.  相似文献   

7.
肘关节后侧入路是临床上施行肘关节手术最常用的手术人路,可以充分显露肘关节的内部结构。肘后关节入路可有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或经肱三头肌腱入路,其中采用肱三头肌舌状瓣切口和经肱三头肌腱劈开切口同样可以充分显露肘关节内部结构,而不需要作尺骨鹰嘴切骨,在临床上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髂腹股沟入路是由Letournel开展的显示髋臼前柱和髂骨体的内侧面的入路.它可由骶髂前面至耻骨联合范围内显露内髂骨的全部和骨盆入口.也可进入髂骨体部的四边形面和上下支.也可进入髂骨外侧面.所有骨盆前面和前柱的骨折均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  相似文献   

9.
李鉴轶,欧新发,徐达传,等.肩关节前上后入路[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5):705—706.  相似文献   

10.
11.
肩关节前侧手术入路主要临床适应证:(1)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术;(2)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修复术;(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4)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修补术;(5)肩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6)肩关节肿瘤活检术或肿瘤切除术;(7)肩关节成形术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8)肩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9月~2004年3月采用膝关节外侧入路手术治疗43例Schatzker分型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功能结果。结果41例患者获12~42个月(平均23.5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75min,出血量平均为300mL。2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时出现局部皮缘浅层坏死,3例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肺栓塞。术后膝关节外侧稳定,未见松弛。按Rasmussen疗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2例,良13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结论膝关节外侧入路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是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骨前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胫骨前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病例。根据CT检查结果,骨折按AO分型为B型和SchatzkerⅡ型。采用膝关节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经过12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均已复位,随访3~6个月时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术后1年患者胫骨平台骨折高度未丢失,按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平均95分。结论胫骨前外侧平台并后外侧骨折手术治疗,采用膝关节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对于患者行骨折直视下复位和固定,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一种改良膝关节前外侧切口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探讨该入路的效果。方法运用此改良手术入路进行胫骨外侧平台手术34例,并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9例随访12~18个月,按Rasmussen评分标准:优2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1%,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于单纯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采用改良膝关节前外侧切口能充分满足手术需要,操作简便,无血管神经损伤风险,膝关节外侧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肘关节镜前外侧入路向前方的变化范围。方法选用10具新鲜上肢标本,在肘关节屈曲90°下,测量近端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与桡神经的距离;测量改良后3个入路前方5mm与桡神经的距离。结果标准入路的近端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与桡神经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12.8mm、8.5 mm、3.8 mm,改良后的近端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与桡神经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4.1mm、2.2mm、-0.5mm。结论肘关节近端前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之间的连线区可向前方5mm进行操作,越靠远端距离桡神经越近;前外侧入路与外侧入路距离桡神经较近,不建议向前方改变入路。  相似文献   

18.
后颅窝远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为后颅窝远外侧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模拟该入路对30例(60侧)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了解剖和测量。结果:处理阻碍术野的乙状窦(SS)、椎动脉(VA)、寰枕关节(AOJ)是关键步骤;结果:SS横、纵径均约10mm,枕髁长约23mm,舌下神经管内口处枕髁深厚约7mm,该内口至AOJ后缘约12mm。结论:马蹄形皮切口、向后下方牵移VA、结扎切断SS、磨除枕髁后1/3(厚度小于7mm)及依病变位置采用不同操作间隙较为安全而实用。  相似文献   

19.
做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有前外侧、后外侧、外侧手术入路,没有哪个入路更具优越性,每个手术入路均有其不同优缺点,每个手术医师也有不同的习惯,当一个医师熟悉了某一个手术人路后,就会觉得这个人路手术很方便。哪一个手术入路能让术者更有把握得到最好的结果,那就应该使用哪个入路。今天我们介绍一下我们采用外侧入路实施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点滴经验,供初学者作为参考。由于每个医师有其个人的经验,我们所提供的点滴经验不一定对哪个医师都适用,不同的医师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无论如何,把手术做好是大家共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髌旁外侧入路外侧单髁置换术(lateral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LUKA)治疗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15例(15膝)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男7例,女8例;年龄51~82岁,平均67.3岁。病程3~15年,平均5.4年。左膝6例,右膝9例。骨关节炎根据Ahlback评级标准,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5例。采用LUKA治疗后,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髋膝踝角,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法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中2例发现前交叉韧带断裂或内侧间室软骨磨损,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失访,其余1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6~45个月,平均32.5个月。获随访的12例患者切口长度为6~8 cm,平均6.9 cm;术中出血量105~250 m L,平均152.2 m L;手术时间90~155 min,平均115.8 min;术后24 h引流量为50~300 m L,平均145.6 m L。除2例切口发生浅表感染外,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膝关节HSS评分为(94.6±2.1)分,较术前(73.4±4.6)分显著提高(t=14.240,P=0.000);获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髋膝踝角由术前外翻(10.08±1.38)°减小至外翻(5.17±0.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26,P=0.000)。膝关节活动度为(123.75±4.09)°,亦较术前(108.67±5.10)°显著提高(t=8.998,P=0.000)。X线片检查示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进展为内侧间室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采用髌旁入路LUKA治疗具有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创伤小的优势,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