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童挥  田军  王诚 《贵州医药》2001,25(1):43-44
80年代以来 ,大量实验研究证明 ,2 8℃~ 35℃的亚低温能减轻颅脑外伤后脑损害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我院从 1997年始对 4 9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GCS≤ 8分 )分组进行亚低温和常规治疗 ,临床表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具有显著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9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 (GCS≤ 8分 ) ,其中男性 39例 ,女性 10例 ;年龄 18~ 4 1岁 ,平均年龄 37 5岁。随机分为两组 ,亚低温治疗组 2 6例 ,其中广泛脑挫裂伤 15例 ,脑内血肿术后 4例 ,原发性脑干伤 7例 ;常规治疗组 2 3例 ,其中广泛脑挫伤 13例 ,脑内血肿 5例 ,原发性脑干…  相似文献   

2.
王永剑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258-1259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49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25例,均于伤后24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为32.0~35.0℃,脑温度为33.0~35.0℃,持续1~7d。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及血糖变化。对照组24例采取常规治疗方法,降温但未使用冬眠疗法。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高ICP、高血糖血症分别显著下降(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大骨瓣开颅手术与亚低温技术联合对外伤后出现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0例外伤后出现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与亚低温技术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前后GC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大骨瓣开颅手术与亚低温技术联合对外伤后出现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能减轻脑水肿、降低 ICP,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4月 ,我们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5 2例 ,现将亚低温治疗期间温度管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男 39例 ,女 13例 ;年龄 2 5~ 6 0岁 ,平均 4 5岁 ;伤后 0 .5~ 10 h入院。入院时 GCS3~ 5分 33例 ,6~ 8分 19例 ,其中脑挫伤、颅内血肿 30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2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 10例 ,一侧脑疝 2 9例 ,双侧脑疝 11例 ,手术 36例。 4 3例病人入院 2 4 h内气管切开 ,输液泵持续推注冬眠肌松合剂 (生理盐水 5 0 ml+氯丙嗪 10 0 mg+异丙嗪 1…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SCP)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10月,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条件下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2~59岁。结果所有病人无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78.6±45.5)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02.6±23.5)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6.4±13.4)min。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脑梗塞1例;经治疗后治愈。全组出院病人随访期间,无晚期死亡或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可成功保障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云南医药》2013,(2):105-106
<正>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院采用亚低温辅佐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35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亚低温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6~58岁,平均34.5岁。全部病例伤后24h入院时GCS,评分均8分及以下,全部病例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结果:脑内血肿7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查正江  吴霞  陈新生 《安徽医药》2008,12(8):706-707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d,平均(65.3±28.2)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明显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全身亚低温治疗脑缺血和脑损伤的疗效已被国内外所公认,对于脑出血的亚低温治疗研究较少,尤其是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2001年1月~2004年10月,我院对4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头部低温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脑出血患者9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19例,年龄44~71岁,平均62·4岁,入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出血部位在基底节或脑叶,出血量35~72ml,均进行颅内血肿抽吸术。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1·2方法对照组在颅内血肿抽吸术…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影响亚低温治疗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39例)和常规治疗组(n=41例)。比较两组的预后,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间窗。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机的原因。结果:伤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56.4%。显著高于对照组39.0%(P〈0.05);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28.1%,明显低于对照组43.9%(P〈0.05)。亚低温治疗组开始治疗时间窗:12小时内16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8例;12时后23例。死亡8例,恢复良好10例。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合并伤、休克、迟发性颅内血肿、亚低温开始时间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实施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亚低温(33~35℃)能减轻外伤后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我院2000-03~2001-08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2例。现将亚低温的实施方法和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文12例病人中,男10例(83.33%),女2例(16.67%)。年龄17~62岁,平均36.4岁,脑挫裂伤6例(50%),颅内血肿6例(50%),入院时呈浅昏迷状态7例(58.33%),深昏迷5例(41.67%)。 2 亚低温治疗方法 12例患者均在入院时给予头颅CT 扫描,根据颅脑损伤类型给予亚低温治疗仪或手术后使用亚低温治疗;行床旁监护仪,连续监测T.P.R.BP.SPO2。降温治…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MildHypothermiaMHT)技术广泛应用于脑外伤,在动物实验方面也证明对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我们采用这一技术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亚低温组为2001年10月至2003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2~74岁(平均63岁),其中大面积脑梗塞7例,脑出血14例,SAH1例。脑出血经手术治疗8例。常温组为未行亚低温治疗的1999年12月至2001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9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44~72岁(平均64岁),…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国内外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结果表明亚低温 (肛温在 2 8℃~ 3 5℃ )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 (GCS评分≤ 8分 )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2 ] 。我科于 1 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从收治的 5 8例重型颅脑伤病例中 ,随机择取 3 0例给予亚低温治疗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将 5 8例重型颅脑伤病例随机分成亚低温治疗组(以下简称亚低温组 )和对照组。其中亚低温组 3 0例 ,对照组 2 8例 ,两组病例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两组病人临床资料项  目亚低温组对照组年龄 38 50± 1 6 2 0 38 0 7± 1 2 0 1男 /女 2 6/ 4 2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低温及Ca^a 拮抗剂对丘脑下部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6例病人,分为亚低温联合Ca^a 拮抗剂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均于伤后24小时内行亚低温及Ca^2 拮抗剂治疗,肛温控制在30~33℃,持续3~l0天,伤后同时给予尼莫同静滴。对照组肛温控制在36.5~37℃,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糖、血气、血电解质。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伤后早期的高血糖显著下降,血气及血电解质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联合Ca^2 拮抗剂治疗丘脑下部伤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脑氧代谢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HI)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脑氧代谢变化规律。方法:对13例SHI患者(GCS≤8分)进行亚低温治疗,同时采用Neurotrend-7^TM多参数监测系统持续监测脑组织氧分压(PbtO2)、二氧化碳分压(PbtCO2)、pH值(pHbt)及脑温(BT),比较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13例患者伤后平均PbtO2 9.69mmHg,PbtCO2 58.08mmHg,pHbt 6.825,在亚低温治疗中PbtO2与pHbt逐渐升高,PbtCO2逐渐降低,达到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2)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未见与监测有关的并发症。(3)SHI后脑氧代谢指标与GCS、GOS均无明显相关,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与GOS呈正相关。结论:脑氧代谢持续监测安全、有效,有利于早期发现SHI后脑组织缺氧及酸中毒。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缓解SHI后的脑组织缺氧及酸中毒,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治疗中脑氧代谢的相对变化与其绝对数值相比,在进行伤情、预后评估及治疗评价方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耿煜  刘利群 《中国药业》2009,18(11):50-51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肛温为32-35℃,持续2-6d,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肾功能、血糖、血气及电解质;对照组控制肛温为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颅内压显著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预后显著改善(P〈0.05),且并发症无增加。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头针对脑瘫患儿发育商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秀莲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7):21-22,24
目的 了解头针配合引导式教育对6个月-4岁脑性瘫痪患儿发育商影响的差异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8例脑性瘫痪患儿按年龄分为〈1岁组、1-2岁组和2-4岁组各为32例、32例和34例.治疗方式:头针治疗+引导式教育+药物治疗。10天一个疗程,隔10天。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发育商(DQ)评价。结果 〈1岁组和1-2岁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分提高了15.10、15,32分,t=2.89、2.35。2~4岁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分提高了7.69分,t=1.97。结论 头针配合引导式教育可提高6个月~4岁脑性瘫痪患儿发育商,但大于2岁患儿的治疗效果不如2岁以内的患儿。  相似文献   

17.
肾脏手术病人术后经常出现腹胀,如句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恢复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随机选择了一组肾脏手术的病人,术中采用局部应用普鲁卡因的方法,结果加快了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效果满意。1.一般资料:1.1用药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13~71岁,平均41.2岁。肾脏手术包括肾结核、肾结石、肾积水、肾肿瘤、肾裂伤。其中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21例,均为硬膜外麻醉。1.2对照组男11例,女8例,;年龄15~70岁,平均40.3岁,急诊手术2例,择期手术17例,均为硬膜外麻醉。2.治疗方法:2.1用药组术中将普鲁卡因1g,直接撒在肾脂肪囊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抑制抗脑抗体产生的机制.方法:将颅脑液压创伤后的兔分成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0、3、7、14、21、28、35 d兔血清抗脑抗体浓度和血白细胞计数并比较.结果:液压创伤后对照组血清抗脑抗体明显升高,亚低温治疗组伤后升高不明显.2组抗脑抗体血清浓度在伤后3 d、7 d、14 d、35 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压创伤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 d、7 d明显升高,亚低温治疗组伤后白细胞计数下降.2组白细胞计数在3 d、7 d、2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免疫功能抑制抗脑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任早亮  石承先 《贵州医药》1998,22(4):297-298
我们对同期(1991-1997年)手术治疗的71例老年和104例非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亚临床资料老年组71例,男25例,女领例,年龄60一时岁,平均67岁;非老年组104例,男41例,女63例,年龄对一59岁,平均43岁。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两组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急性胆囊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术中见胆囊结石67例(94.4%)和99例(95.2%),其中胆囊颈、管结石嵌顿47例(ed.2%)和sl例(77.9%)。继发胆管结石23例(32.4%)和16例(15.4%);破坏型胆囊炎两组对比见表2。术…  相似文献   

20.
四肢骨干新鲜闭合性骨折是一种常见外科损伤,尤以股骨骨折较多见,在煤炭企业更为突出,治疗方活主要为闭合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本文收集了1995-03~1999刀7,在富力矿职工医院外科住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2例股骨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2-61岁,其中ZO~50岁19例,占864%,平均年龄29.6岁,随访2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个月。1.2伤后手术时间7d以内17例,8~14d5例,伤后平均手术时间为65d,其中2例患者因局部有轻度皮肤擦伤,在伤后10d左右(伤面已结痴)行切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