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阴股沟移植皮瓣的动脉、静脉及神经的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4/09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取成人尸体11具,男性6具,女性5具,均为捐献遗体。模拟临床皮瓣切取方式,对22侧成人尸体阴股沟皮瓣区包含的血管、神经进行观测,并进行深部组织解剖,追溯血管、神经来源并记录。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静脉回流丰富,具有丰富的血管吻合网,位置比较恒定,动脉尤以阴部外动脉最为恒定。神经来源及支配区域较恒定。结论:阴股沟移植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为临床应用此皮瓣提供解剖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udendal-thighflap,micranatom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并且手工检索《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一医药卫生》1998-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途径:分类途径。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的基础及临床试验。②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或综述性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2篇相关文章,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1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尤以阴部外动脉最为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阴股沟皮瓣是位于股内侧上方与会阴部之间的无毛区域,上界平耻骨联合上缘水平,下界为两侧坐骨结节连线,内侧界为阴囊或大阴唇外侧缘,外侧界为股内侧皱襞,自阴囊(唇)外侧缘向大腿内上方延伸约5cm包括的范围。该区动脉血液供应丰富,计有阴部外动脉,闭孔动脉前皮支,阴囊(唇)后动脉的外侧支,旋股内侧动脉的皮支,股内侧的主要动脉支,以及来自阴部内动脉的肛动脉(直肠下动脉)等,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其中尤其以阴部外动脉最为恒定。在阴股沟区,阴囊(唇)后动脉与旋股内动脉、闭孔动脉前支及阴部外动脉的分支存在广泛的吻合并在内收肌内侧以上的深筋膜层形成血管网。进入阴股沟区的多支血管相互吻合成网。阴股沟区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结论: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再造性器官外形及恢复神经感觉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白晋  宋建星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141-144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为临床应用此皮瓣提供解剖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udendal-thigh flap,micranatom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并且手工检索《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一医药卫生)1998-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途径:分类途径。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的基础及临床试验。②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或综述性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2篇相关文章,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1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 资料综合: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尤以阴部外动脉最为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阴股沟皮瓣是位于股内侧上方与会阴部之间的无毛区域,上界平耻骨联合上缘水平,下界为两侧坐骨结节连线,内侧界为阴囊或大阴唇外侧缘,外侧界为股内侧皱襞,自阴囊(唇)外侧缘向大腿内上方延伸约5cm包括的范围。该区动脉血液供应丰富,计有阴部外动脉,闭孔动脉前皮支,阴囊(唇)后动脉的外侧支,旋股内侧动脉的皮支,股内侧的主要动脉支,以及来自阴部内动脉的肛动脉(直肠下动脉)等,并且位置均比较恒定,其中尤其以阴部外动脉最为恒定。在阴股沟区,阴囊(唇)后动脉与旋股内动脉、闭孔动脉前支及阴部外动脉的分支存在广泛的吻合并在内收肌内侧以上的深筋膜层形成血管网。进入阴股沟区的多支血管相互吻合成网。阴股沟区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 结论: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再造性器官外形及恢复神经感觉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显微解剖基础,为临床应用此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15具(30侧)成人尸体的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依据解剖结果针对临床患者合理设计,切取皮瓣。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并且住置均比较恒定。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临床应用阴股沟皮瓣53例,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适合手背侧修复, 然而对于其远端蒂复合皮瓣的系统解剖学特点有待深入研究。目的: 对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观察, 探讨低旋转点的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和复合瓣的解剖学特点。设计: 单一样本观察。单位: 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 实验于2004-10/12 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 30 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 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 。方法: 将成人上肢标本以尺、桡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进行显微解剖。重点解剖: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吻合;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与邻近骨、皮的血供关系。主要观察指标: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邻近骨、皮的血供关系。结果: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 近端来自桡侧副动脉穿皮支 2~6 支, 外径(0.6±0.3) mm; 远端来自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穿皮支 3~5 支, 外径(0.8±0.2) mm; 其他来自骨间后动脉穿皮支 6~9 支, 外径(0.7±0.3) mm。骨间后动脉发外径 0.3~1.0 mm 的肌骨膜支 6~8 支, 分布尺骨骨膜; 骨间后动脉的桡侧骨穿皮支与桡骨中下段裸区的骨膜血管吻合。上述支发出穿皮支、筋膜支、骨膜支和神经营养血管支, 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与邻近骨、皮营养血管同源, 其远端蒂皮瓣、复合瓣的旋转轴点可达腕关节平面, 适宜手背远处的组织缺损的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6.
1992年Masquelet等首先提出皮神经岛状皮瓣的新概念(即利用神经营养血管既营养神经又营养皮肤的特点,制成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并应用于临床获得成功后,人们对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的血供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围绕皮神经血管对皮肤有重要作用[1]。我院自 1999年 4月~ 12月,作者根据林炎生等[2]提供的资料,采用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皮瓣修复膝关节前上与前外侧皮肤缺损,效果满意。1应用解剖1.1膝后区股后皮神经的行程及分布股后皮神经从臀大肌下方的肌间沟穿出,先走在股二…  相似文献   

7.
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大腿前外侧部皮瓣,其供血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系统的肌皮穿支或肌间隔穿支,属于穿支皮瓣的一种.1984年我国学者徐达传等[1]首次报道了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研究,而且提出了用旋股外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轴心血管的游离皮瓣.随后罗力生等[2-3]在临床上首先开展了该皮瓣的应用,并获得了成功.经过多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具解剖恒定,可供吻合的血管粗大,已在手外科和显微外科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目前,该皮瓣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头面颈部[4-5]、四肢[6]等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还用于阴茎再造[7-8]、阴道再造[8]、舌再造[9]等,在临床上被称为“万能皮瓣”.由于此皮瓣诸多的优点,成为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现将该皮瓣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臂后皮肤很适合手背侧修复,但对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远端蒂动脉穿支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研究,临床实际应用起来还较为困难。目的:研究前臂背侧远端的动脉穿支,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的合理设计提出解剖学理论。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5/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33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将33侧经成人上肢标本,以尺、桡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进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指标:①前臂背侧远端的动脉穿支。②前臂后皮神经远端的营养血管。③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的血供关系。结果:①以指总伸肌为中心,前臂背侧远端的动脉穿支主要循其两侧的肌间隙和腱间隙穿出,构成远端外侧与内侧2条纵向的吻合筋膜血管丛:即前臂背外侧血管丛,以外侧肌间隙为轴线,由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外侧终支、桡侧骨皮穿支、骨间后动脉的桡侧骨皮穿支和桡动脉腕背支及其穿支组成;前臂背内侧血管丛:以内侧肌间隙为轴线,由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内侧终支、尺侧骨皮穿支、骨间后动脉的尺侧骨皮穿支和尺动脉腕背支及其穿支组成。②上述动脉穿支发皮支、筋膜支和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骨间后动脉的肌骨膜支分布尺骨骨膜,其桡侧骨穿皮支与桡骨中下段裸区的骨膜血管吻合,是构成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前臂背侧远端的血供具有多源性、明显纵向性和营养血管同源性的解剖学特点,可以设计3种不同供血的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或复合瓣,旋转轴点可达腕关节平面,适宜手背远侧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为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成功率高的修复方法,但其旋转轴点高,对远端蒂血管分布特点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描述,临床实际应用起来还较为困难。目的:研究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为合理设计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提出解剖学理论。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5/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34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将34侧经成人下肢标本,以内踝最凸出点为标志点,在小腿内侧远段进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指标:重点观察:①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②隐神经-大隐静脉远端的营养血管。③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的血供关系。结果:①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有9个来源: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胫前动脉踝上支、腓动脉或胫后动脉骨皮穿支、内踝前动脉内踝支、胫后动脉踝管支、足底内侧动脉内踝支、足底外侧动脉内踝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支和跗内侧动脉内踝支。②上述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筋膜支、骨膜支、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营养血管,形成深筋膜上下血管网、浅筋膜、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和骨膜血管网。动脉穿支构成了小腿内侧远端前、中、后3条纵向的吻合筋膜血管丛: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丛,骨皮穿支的中纵向血管丛,踝管动脉穿支和胫后动脉肌间隙支的后纵向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远端的血供具有多源性、明显纵向性和营养血管同源性的解剖学特点,是构成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内踝前动脉穿支和以踝管区动脉穿支血管蒂的3种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或复合瓣,旋转轴点在内踝平面,适宜小腿远段、踝足部及其远侧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构建,为临床手部损伤修复提供解剖学理论。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94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取90侧标本解剖观测前臂皮神经-浅静脉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血供关系:①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吻合。②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与桡骨、尺骨骨膜血供的关系。另用4侧标本行远端蒂复合瓣摸拟手术设计。结果:取90侧成人上肢标本进入结果分析。前臂皮神经-浅静脉下1/3段为多源性供血,①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穿皮支6~11支,掌浅支穿皮支2~6支,桡骨茎突返支穿皮支一两支,鼻烟壶穿皮支一两支。桡动脉肌间隙骨皮穿支1~3支分布桡骨体部中下段的裸露区。②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的营养血管来自尺动脉穿皮支5~9支。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发骨皮穿支两三支与1~3支,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③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穿皮支2~6支,骨间后动脉尺侧骨穿皮支1~3支,桡侧骨穿皮支一两支,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穿皮支3~5支。骨间后动脉发肌骨膜6~8支,分布尺骨中上段背侧骨膜。上述穿皮支平均外径在0.5~0.8mm,发皮支、筋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前臂下1/3段的皮神经、浅静脉、骨膜、筋膜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3种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创伤修复。  相似文献   

11.
张发惠  郑和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6):79-82,T0004
目的:探讨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构建,为临床手部损伤修复提供解剖学理论。 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94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取90侧标本解剖观测前臂皮神经-浅静脉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血供关系:①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吻合。②前臂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与桡骨、尺骨骨膜血供的关系。另用4侧标本行远端蒂复合瓣摸拟手术设计。 结果:取90侧成人上肢标本进入结果分析。前臂皮神经-浅静脉下1/3段为多源性供血,①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穿皮支6~11支,掌浅支穿皮支2~6支,桡骨茎突返支穿皮支一两支,鼻烟壶穿皮支一两支。桡动脉肌间隙骨皮穿支1~3支分布桡骨体部中下段的裸露区。②前臂内侧皮神经一贵要静脉的营养血管来自尺动脉穿皮支5~9支。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发骨皮穿支两三支与1~3支,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③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穿皮支2~6支,骨间后动脉尺侧骨穿皮支1~3支,桡侧骨穿皮支一两支,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穿皮支3~5支。骨间后动脉发肌骨膜6~8支,分布尺骨中上段背侧骨膜。上述穿皮支平均外径在0.5~0.8mm,发皮支、筋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 结论:前臂下1/3段的皮神经、浅静脉、骨膜、筋膜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3种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创伤修复。  相似文献   

12.
背景: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是一类以皮神经血供为其成活基础的新型皮瓣,皮神经周围的营养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发支营养其周围的筋膜皮肤。此皮瓣可以用最小的副损伤修复骶部压疮,并且皮瓣有感觉。目的:拟通过对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进行应用解剖学分析,为臀上皮神经筋膜移植皮瓣及其旋转点的精确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应用解剖学实验,于2006-03/05在大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及大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对象:选取31侧用红色乳胶灌注、经甲醛固定的中国成人人体臀部标本。方法:解剖成人人体臀部标本臀上动脉的肌皮穿支并测量其外径,解剖臀上皮神经和第4腰动脉后支观察其在深筋膜穿出点的位置,测量臀上皮神经中支的长度及第4腰动脉后支的外径。主要观察指标:臀上皮神经筋膜移植皮瓣的解剖学数据。结果:臀上皮神经中支长度(15.1±1.4)cm(n=31)。臀上皮神经中支支配区有效长度(13.3±1.5)cm(n=31)。臀上皮神经、第4腰动脉后支出肌点距髂嵴上缘距离(8.5±1.1)mm(n=31)。臀上皮神经、第4腰动脉后支出肌点距后正中线距离(7.1±1.6)cm(n=31)。第4腰动脉后支外径(1.0±0.3)mm(n=31)。臀上动脉上支的肌皮穿支外径:第1支(0.52±0.22)mm(n=15),第2支(0.42±0.18)mm(n=10)。结论: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的旋转点设计应距后正中线(7.1±1.6)cm,距髂嵴上缘(8.5±1.1)mm。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宜以长度(13.3±1.5)cm,蒂部宽度3.5cm为宜。  相似文献   

13.
吻合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为尺侧上副动脉肌同隔皮支、肱动脉肌间隔皮支和尺侧下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0mm、0.6mm和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5cm、1.1cm和1.2c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同或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成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背景: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特别适宜手部远端的组织缺损修复,所以了解贵要静脉远端的营养血管及与邻近骨、皮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关系对临床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设计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为前臂尺侧缘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设计提出解剖学理论。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5/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将30侧成人上肢标本,以尺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进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指标:重点观察:①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来源。②动脉穿支与贵要静脉远端的营养血管。③营养血管与邻近骨、皮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关系。④贵要静脉的浅深交通支。结果:①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来自:尺动脉的皮支5~9支,外径(0.7±0.3)mm,尺动脉腕上皮支1~3支,外径(0.6±0.3)mm。在尺骨茎突上方6.0~16.0cm,骨间前动脉发骨皮穿支二三支,骨间后动脉发骨皮穿支1~3支,二者外径在0.4~1.2mm,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及相应区域的皮肤。②上述动脉穿支均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贵要静脉和皮神经营养血管支,形成贵要静脉旁血管链和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尺侧缘远端的动脉穿支是贵要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营养血管与邻近的骨、皮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同源,是设计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的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可达腕关节平面,用于转位修复手部远处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背景: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适合手部修复,但需要远端蒂复合皮瓣的系统解剖学研究的支持。目的:分析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03/08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30侧成人上肢新鲜标本,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经肱动脉内灌注入红色乳胶,直至指端的细小动脉染色,使之充分显示小血管的分支、分布和吻合。方法:以尺骨茎突为观测标志点,重点显微解剖:①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下1/3段的营养血管来源、分支分布、吻合及其与尺骨骨膜血管的关系。②贵要静脉浅深交通支。主要观察指标:①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邻近骨、皮的血供关系。②贵要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①在前臂的下1/3段,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的营养血管来自尺动脉穿皮支5 ̄9支,外径(0.7±0.3)mm;尺动脉腕上支的升支、降支沿途发数皮支营养贵要静脉,外径(0.6±0.3)mm。在尺骨茎突上6.0 ̄16.0cm之间,骨间前动脉发骨皮穿支2 ̄3支,外径(0.7±0.2)mm;骨间后动脉发骨皮穿支1 ̄3支,外径(0.6±0.3)mm。二者分布尺骨中下段骨膜及相应区域的皮肤。上述穿皮支均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支,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和贵要静脉旁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②尺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一粗一细伴行动脉两侧,动脉皮支的伴行静脉汇入。尺动脉腕上皮支的2条伴行静脉,一端汇入尺静脉的尺侧支,另一端与腕上皮支同穿深筋膜入皮下,直接汇入贵要静脉,汇入部位在尺骨茎突上(2.3±0.8)cm,外径(2.8±0.5)mm。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的营养血管与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皮瓣、复合瓣的旋转轴点可达腕关节平面,适用于转位修复手部远处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臂及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16例腕部以远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前臂外侧、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手背支、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最大面积8 cm×6 cm,最小面积3 cm×2 cm。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质地优良。结论:手及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近侧的血供来源于尺侧返动脉混合肌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8mm,穿出筋膜前长度为1.1cm;中段主要来自尺动脉近中段和远中段的粗大皮支,起始处外径均为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1.0cm;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9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2.6cm。其神经旁血管网与神经皮(穿)支及神经内血管广泛吻合组成了皮神经血管轴。结论:可设计成带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手背桡神经浅支营养皮瓣转移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桡神经浅支腕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拇指功能满意。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指神经背侧分支及其伴行血管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指神经背侧分支及其伴行血管的走行与分布为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并临床应用.方法观察30只新鲜手标本的指神经背侧分支及伴行动脉与动脉网的分布,并在35例指端缺损患者手术中应用.结果拇指、示指、中指、环指与小指的近节和中节指背的指神经背侧分支均起自桡神经或尺神经的手背支;而拇指的远节和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的中、远节指背的指神经背侧分支都起自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神经背侧分支,且有动脉伴行,位置较恒定,易于游离,且示指、中指和环指的中节指背有双重背侧分支分布,作为带神经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供区最为理想.临床应用35例,皮瓣面积1.8 cm×1.2 cm~3.0 cm×2.1 cm,皮瓣全部成活.结论皮瓣易成活,手术简单,不影响供区血供,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臂、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血供,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腕部及手背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14例中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小部分坏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前臂及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容易,不牺牲主干动脉,疗效满意。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可满意地修复腕及手背部软组织缺损;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是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