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5):2081-2082
心得安是一种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1964年,心得安作为第一个β受体阻滞剂问世,并用于临床实践,治疗心肌梗死、冠心病等。1975年,瑞典学者Waagstein将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伴有心衰的扩张性心肌病,从而使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功能不全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随着医学的发展,心得安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2008年,  相似文献   

2.
β-受体阻滞剂能缓解甲亢病人的症状 ,但其机理尚未明了 ,以往认为其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滞β1 -受体 ,但临床上却常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先前的研究对β-受体阻滞剂能否降低高代谢病人的氧耗讨论不多 ,且有争议。本研究比较抗甲状腺药物 (他巴唑 )、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倍他乐克 )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心得安 )对女性甲亢病人的整体氧耗水平以及 CO2生成的影响。病人  90名女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人中有 2 8名在充分了解试验的情况下愿意接受手术前的随机药物治疗 (服他巴唑或倍他乐克或心得安 )。年龄为 19~ 4 5岁 ,均有典型…  相似文献   

3.
β受体阻滞剂在控制心率与心血管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率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病死率的关系已引起临床关注,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心率持续增高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衰)有关,是心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猝死和总病死率)的强烈预测因子;控制心率可延长缺血,非缺血性心脏病人及其他病人的寿命。本文重点讨论自主神经对心率的调控和β受体阻滞剂在控制心率与心血管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冠心病心衰,促进心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本文对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入院应用β受体阻滞荆治疗冠心病心衰的19例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患者心率由平均110次/分降至90次/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由平均149ml升至166ml,每搏输出量由平均98ml升至111ml,左室内射血分数由平均0.44升至0.67,心指数由1.0提高至1.8.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荆治疗冠心病心衰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期的荟萃分析评估了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的有效性,但并未发现其降低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作用。有人建议严格控制心率可能会改善预后,但荟萃分析中并未考虑严格的心率控制对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已发表的检索策略,我们检录了所有非心脏手术术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随机研究,共包含10项研究,2176例患者。我们利用这些研究中的数据以发现控制心率与以手术后院内心肌梗死(MI)为主要转归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对心率控制和心肌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荟萃回归分析。结果所有研究的合并结果并未显示β受体阻滞剂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OR=0.76;95%CI=0.4—1.4;P=0.38;异质性:I^2=34%)。然而根据最快心率分组后显示最快心率小于100bpm组,β受体阻滞剂具有心肌保护作用(OR=0.23;95%CI=0.08~0.65;P=0.005),最快心率大于100bpm组则不具有心肌保护作用(OR=1.17;95%CI=0.79~1.80;P=0.43),且无组内异质性。此外,8受体阻滞剂引起的心率变化和手术后心肌梗死的logOR进行荟萃回归分析表明β受体阻滞剂对于平均心率、最大心率、心率变异性的作用与心肌梗死的OR存在线性相关(r^2=0.63;P〈0.001),β受体阻滞剂对心率的影响越大则手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越低。所有研究中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手术后心率的下降(加权平均差:8.6bpm;95%CI=-9.6~-7.6;I^2=85.3%),同时存在很大的异质性。β受体阻滞剂引起心率变化的异质性部分是由于β受体阻滞剂类型不同所致,特别是美托洛尔,也与合用钙通道阻滞剂有关。钙通道阻滞剂与美托洛尔以外的其他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以有效控制心率。心率对?  相似文献   

6.
急性失代偿心功能不全患者出现急性肾脏损害的情况十分常见,被称为Ⅰ型心肾综合征[1],在临床上约1/4的急性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肾衰竭,继而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一项对200例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发现,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住院3 d内发生肾功能减退的患者有47%,住院1周内发生肾功能恶化患者的比例高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促进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剥脱术后心功能恢复。方法 针对33例行心包剥脱术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术后出现的心功能不全甚至急性心力衰竭,以及困难脱机等临床表现,实施精细化管理出入量,合理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及机械装置,保持气道通畅,加强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救护等措施。结果 术后发生右心功能不全12例,低心排综合征10例,再次气管插管4例。本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4~943 h(中位数45 h),ICU停留时间1~42 d(中位数4 d)。31例康复出院,2例因再次心脏手术后并发严重并发症自动转院。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剥脱术后易并发心功能不全,术后全方位综合护理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参与慢性肾脏病(CKD)高血压发生的许多机制例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兴奋,小血管病变以及肾脏水钠潴留所致的容量过多等三大因素已受到重视,而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而参与CKD高血压发生的重要机制尚未得到重视,往往将β-受体阻滞剂(BB)列为三线用药,透析病人使用中枢性交感神经阻滞剂和α、β-受体阻滞剂也不足15%。本文就CKD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原因,对CKD影响和干预治疗策略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8例嗜铬细胞瘤术前2周至术后72h围手术期加强监护,总结了围手术期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心律及血容量的变化,对正确指导术前应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高血压症以及β受体阻滞剂纠正心律失常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可出现较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和)肾功能不全,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高达50%以上。我院近年来积极将透析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合并急性心、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抢救,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围术期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为临床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在围术期可用于防治高血压、控制心律失常、治疗慢性心衰、保护和改善心肌功能,从而增强手术耐受力,提高术后生存率。现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的应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β受体阻滞剂已经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在多个"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被推荐为一线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对继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疗效,但是,一些初步的研究表明阿替洛尔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效果并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收集大量有关阿替洛尔的资料,分析各种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床头卡是置于患者床头,用于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操作及治疗护理时进行查对的一种重要标志,是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发生差错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对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风湿性瓣膜病等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能够第一时间从床头卡上获得患者信息。原有床头卡内容过于简单。鉴此,我院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制作多功能床头卡,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后可出现系统性低血压或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功能异常犤1犦。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可直接造成病人的死亡。近5年来,本院遇到颅脑损伤后心功能不全病人2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8~64岁,平均36岁。2.临床资料:轻中型颅脑损伤6例,重型颅脑损伤22例,均否认心血管疾病史。于颅脑损伤后1~4天出现心功能异常表现,其中血压异常28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18例,左心衰竭8例,全心衰竭2例。3.结果:痊愈25例,死亡3例,其中1例因脑疝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急性心肌缺血后肌细胞膜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及其转导系统中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的变化,β受体上调的可能机制。通过对β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后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提出用β受体拮抗剂预防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β受体阻滞剂与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受体阻滞剂越来越多地在围术期得到预防性应用,现就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现状、作用机制、应用标准、注意事项以及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8岁,6年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手术顺利,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并同时服用α、β受体阻滞剂和ACEI,血压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骨质疏松的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交感神经与骨代谢之间存在相关性,即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导致骨合成代谢下降,分解代谢增加,造成骨量流失和骨结构破坏。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交感神经阻滞剂可能对骨代谢的影响不同,动物实验和人类实验结果也存在差异。啮齿动物中,选择性β2受体阻滞剂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均起到骨保护作用。然而对于人类,研究显示更倾向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更有利于提高骨质量。关于剂量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β受体阻滞剂更有利于抑制骨吸收,减少局部炎症反应,促进骨生成。然而,高剂量β受体阻滞剂对骨代谢可能没有作用,甚至抑制成骨细胞活性,造成骨量流失增加。由此可知,β受体阻滞剂剂量的差异可能对骨骼的代谢产生重要影响。此外,还出现了新型的给药方式如经皮离子电渗普萘洛尔脂质体等。目前,交感神经对骨代谢的影响临床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背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局灶性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对于实验性全脑缺血的效应却不得而知。β-受体阻滞剂对缺血损伤后的易损脑组织是否有效应还未被检测。因此,我们通过大鼠研究了在缺血前或缺血后给予普萘洛尔(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和兰地洛尔(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前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5%异氟炕麻醉,雄性SD大鼠双侧颈动脉阻断合并低血压(35mmHg)8分钟,在缺血前30分钟和后60分钟,静脉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μl·h^-1、普萘洛尔100μg·kg^-1·min^-1、艾司洛尔200μg·kg^-1·min^-1或兰地洛尔50μg·kg^-1·min^-1。所有给药持续至再灌注后5天,此后所有的动物接受神经学和组织学评估。结果应用普萘洛尔、艾司洛尔或兰地洛尔对海马前脑缺血进行预处理不能提供神经保护。用普萘洛尔处理的大鼠运动能力评分更低,并且死亡率增加(达64%),但是与其他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应用艾司洛尔、兰地洛尔而非普萘洛尔进行缺血后处理可以减少前脑缺血的神经损伤。然而,使用任何β-受体阻滞剂或生理盐水进行缺血后处理,各组大鼠之间的运动功能并没有差别。结论应用艾司洛尔、兰地洛尔进行缺血后处理可以对双侧颈动脉阻塞合并出血性休克大鼠的海马提供神经保护作用,而普萘洛尔却未显示有神经保护作用。在休克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非但不能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相反有可能会产生全身抑制而导致脑缺血加重。  相似文献   

20.
多功能床头卡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床头卡是置于患者床头,用于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操作及治疗护理时进行查对的一种重要标志, 是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发生差错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对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风湿性瓣膜病等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能够第一时间从床头卡上获得患者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