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劳疸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劳疸病名出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篇中把黄疸一分为三;谷疸、酒疸、女劳疸。目前临床上已不再沿用这种分类法,而是以阳黄、阴黄进行辨证论治。谷疸、酒疸病起子湿,虽有湿热与寒湿之别,但以湿热内蕴为多见,此论似无疑义。然女劳疸其病因病机如何?其证候表现、具体治则又怎  相似文献   

2.
“疸”,或云恶病,或云热病,或云黄病。据《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篇所述症状观之,系指以发黄为主的一类疾病。黄疸作为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目黄者曰黄疸”;又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云:“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所以,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病证。黄疸病名虽始见于《内经》,但论述不详。继《内经》之后,《金匮》一书专设《黄疸病脉证并治篇》详细论述了黄疸病的因机证治及预后,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为后世诊治黄疸病奠定了基础: 一、黄疸分类在《金匮》一书中,张仲景把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并对三者的病因、病机、主症做了详尽的论述。原文云:“趺阳脉紧而数,  相似文献   

3.
黄疸治法黄疸(瘅)病名,出自《素问》之《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藏论》,以及《灵枢》之《经脉》篇、《论疾诊尺》篇等。《金匮》则专列一篇论之。就其病因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就其病机,分为湿热发黄,火劫发黄,实热发黄,虚黄等。  相似文献   

4.
黄疸病亦即黄瘅病。一般都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金匮要略》论述黄疸的脉、因、证、治范围相当广泛,讨论了因湿热、寒湿、火劫、燥湿、虚劳等各种不同病因的发黄证候,主要说明黄疸的病原一般是湿热淤郁。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把黄疸病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谷疸是由于“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所致,以食谷即眩,腹  相似文献   

5.
浅谈《金匮》中的女劳疸和黑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匮要略》黄疸篇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后世医家对黄疸病的辨证方法概括为阳黄和阴黄。实践表明:女劳疸与阴黄明显不同,黑疸内容独具。仲景另立女劳疸和黑疸,对临床有实用意义。一女劳疸与阴黄的区别《金匮要略》黄疸篇第2条载:“尺脉浮为伤肾,……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  相似文献   

6.
<正>“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主要特征。“黄疸”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进一步发展、完善。其中《伤寒论》的阳明病篇与太阴病篇均提到了黄疸的治法,《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设有专篇论述,并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仲景在两书中虽未明确提出阳黄、阴黄的分类方法,但却始终抓住“黄疸”之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7.
黄疸属常见的病证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的特点 ,从三焦论治略具心得 ,兹作如下探述。1 黄疸分类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赤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关于其分类 ,《金匮要略·黄疸病》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之分。《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将黄疸分为二十八候 ;《圣济总录·黄疸门》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还都把黄疸的危重证候称为“急黄”。《医门法律》分为外感发黄与内伤发黄二类。《卫生宝鉴》从黄疸的病机、性质区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 ,并将辨证施治系统化。《景岳全书》中认为“五疸之分 ,皆未足以尽之…  相似文献   

8.
“瘀热以行”,语出《金匮·黄疸病》篇一条“……,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它概括了黄疸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无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者的发病,无不与之息息相关。兹表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所论黄疸病包括一切发黄证,发黄的基本病理是脾色外现,引起脾色外现的原因可以是外感也可以是内伤。其病理产物主要为“湿”邪。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者皆可转变为黑疸。女劳疸以肾虚为主,也可兼挟实邪,故可虚实并治。黄疸病预后“当以十八日为期”,基本符合现代医学关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黄疸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如临床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引起的黄疸。1黄疸的源流黄疸病的治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早在《内经》即有关于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金匮要略》又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探讨。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诸病源候论》又将其分为二十八候。而《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都记述了黄疸的危重证候“急黄”,并提到了“阴黄”一证。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进一步把阳黄与阴黄的辨证施治加以系统化,对临床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创制茵陈术附汤,成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景岳全书》提出了“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2黄疸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1.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肝胆疾病。祖国医学认为疸有五种,即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大体上又可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湿热发阳黄,寒湿发阴黄,《内经》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瘁。”指的是阳黄,其实阴黄也不少见,如《寒论论》云:“伤寒汗已,身日为黄,以寒湿在里,不介。”汗多伤阳,以致寒湿内蕴,郁而发黄。黄为中央脾胃之本色,脾失健运,不能胜湿,湿邪如盦面相似,郁而发黄,因此,健脾胃是治疗黄疸的主要法则。颜老根据黄疸病程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论治。初期:湿热郁于表分,黄疸伴有恶寒发热,  相似文献   

12.
<正> 黄疸病1、何谓黄疸?其内容范围如何?黄疸,病证名。是由于感受时邪、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房劳伤肾、火劫发汗等所致,以目黄、溺黄、身黄为主症的病证。疸与瘅通,瘅者,热也。该病以黄为特征,其由多缘于热,故名黄疸。本篇所论黄疸的范围相当广泛,计有湿热、寒湿、火劫、燥结、女劳、虚劳等各种不同病因的发黄证候,还涉及到有关变证、兼证的处理,其中燥结、虚黄(萎黄)不是真正的黄疸,是与黄疸相鉴别的。金匮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类,此是本篇讨论的重点。这与后世罗天益《卫生宝鉴》提出的阴黄、阳黄两大类似不一致,然细究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肝炎为祖国医学黄胆病的一种。以病因来分,金匮有酒疸、谷疸、黄汗、黑疸、女痨疸五种。以病因的性质来分,有内伤、外感之别。以症状来分,有阴黄、阳黄之異。传染性肝炎,似属于谷疸、外感、阴黄的范畴。我们根据此点,在文献中寻求传染性肝炎的治法。内经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瘅”(瘅即黄疸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分析王旭高编著的《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临证医案》《退思集类方歌注》《西溪书屋夜话录》《医门要诀》《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医方歌括》《医门要诀》等医书,总结书中关于黄疸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理论及医案探讨,结果显示黄疸因湿热郁蒸而成,有阴、阳、虚、实、邪、正之分,临床上须分“表邪黄疸”“阳黄”“阴黄”“谷疸”“酒疸”“黑疸”等类型进行辨证论治。该文对清代医家王旭高辨证论治黄疸的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方伟 《中医药通报》2008,7(4):24-25
黄疸病名出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又云:“目黄者曰黄疸。”关于病机,《金匮要略》云:“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将瘀积的湿热转运于体表,就必然发生黄疽。导致黄疸的原因有多种:或食伤或劳伤,或酒伤或瘀血。故仲景将黄疸分为酒疸、谷疸、女痨疸。在《伤寒论》里又涉及外感兼湿热的发黄证、被火发黄证、燥结发黄证等。  相似文献   

16.
1阴黄理论形成的三阶段1·1阴黄理论奠基阶段《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溽暑湿热相薄……,民病黄疸”[1],首先提出炎暑湿热为黄疸的成因。而《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指出:“黄疸……,久逆之所生也”[1],从侧面反映了黄疸病的产生有其慢性病理基础,非一蹴而就,而久病则多属虚  相似文献   

17.
王津慧 《陕西中医》2009,30(1):95-96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始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五类;《伤寒论》中按其病因分为湿热发黄、瘀血发黄、火逆发黄和寒湿发黄四种类型。仲景在治疗时,尽管施用了灵活多样的代表方药,但活血化瘀之法是贯穿始终的,为后世治疗黄疸病树立了典范。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疸之治疗     
黄疸为中医独特病名,早见于《素问》,后世医家分为五疸,即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元代罗天益氏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阳黄类似现代之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阴黄相似于慢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阳黄多因湿热郁蒸熏染肌肤而发黄,阴黄多因寒湿阻遏脾阳不振所致。阳黄热重湿轻,阴黄湿胜于热。阳黄病变在肝胆,阴黄病变在脾(胃)肾。治疗上,阳黄应从疏、清、通、利着手,  相似文献   

19.
"黑疸"病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甦颖 《江苏中医药》2004,25(10):53-54
黑疸之名 ,出自《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中第 7条云 :“酒疸下之 ,久久为黑疸 ,目青面黑 ,心中如啖蒜状 ,大便正黑 ,皮肤爪之不仁 ,其脉浮弱 ,虽黑微黄 ,故知之。”然何谓黑疸 ?其与黄疸的关系如何 ?古今医家见解不一 ,有谓黑疸为五疸 (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 )之一者 ,〔1〕有谓其乃诸疸之转归者 ,如《诸病源候论卷十二·黑疸候》指出 :“是夫黄疸、酒疸、女劳疸 ,久久多变为黑疸” ,〔2〕后世医家多宗巢氏之说 ;而现代则有人认为 ,黑疸是因房事不节或痨、瘤等病 ,使脏气亏损 ,肾气衰败 ,血脉瘀阻所致的以疲乏无…  相似文献   

20.
黄疸病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对于黄疸的含义及该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黄疸的分类、相关证名的理解,争论较大.篇名中的黄疸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黄疸包括狭义的黄疸和发黄证.而篇中的黄疸指狭义的黄疸,有的时候简称为疸.而篇中所指谷疸、酒疸是狭义黄疸病的初期阶段,女劳疸是狭义黄疸病的中后期阶段,黑疸是狭义黄疸病的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