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相关实验表明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物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与肾移植受者移植后免疫变化的相关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7-09/2008-07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其实验室完成。 参试者:52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治疗。 方法:肾移植后患者均服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所有患者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以及感染均按照相应指南诊断及治疗。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1,2,4,8,12周以及发生排斥反应和感染时抽血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按其免疫力恢复情况分为正常组26例,排斥反应组17例,感染组9例。 主要观察指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排斥反应组CD4^+CD25^highFoxP3/CD4^+的比值降低(P〈0.05),而感染组显著增高(P〈0.01)。与感染组比较:排斥反应组CD4^+CD25^highFoxP3/CD4^+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 结论:肾移植后受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受者免疫状态密切相关。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可以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的变化,其升高或降低可以作为预测肾移植受者移植后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内ADA活性和单克隆抗体技术测定了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结核病患者外周血LADA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体周血淋巴细胞CD4,CD8及CD4/CD8比值亦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LADA活性与CD4/CD8比值呈高度相关(P<0.01)。结论;结核病患者淋巴细胞内ADA活性升高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超声治疗对荷瘤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HIU)治疗移植性子宫内膜VX2肿瘤对荷瘤兔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子宫内膜移植肿瘤后4天随机分为3组:HIU组、手术组和假照组实验兔各10只,于治疗后4周MTT法测定各组兔外周血淋巴细胞毒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HIU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毒性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和假照组(P<0.01)。结论:HIU治疗可增加荷瘤兔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定对住院的乙型肝炎(乙肝)病人进行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以了解其免疫功能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人组:36例,男用树,女8例,年龄19~72岁,对照组:正常人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3~65岁。1.2方法中国科学院血液届研究所免疫组提供隼克隆抗体(McAb)致敏SPA花环试剂进行检测.2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见附表。3讨论检测结果显示:乙肝病人总T细胞(CD3)正常,辅助性T细胞(CO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抑制性T细胞(CD4)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CD4/CD8…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生物制剂参与的免疫诱导治疗逐渐成为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不同生物制剂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对机体免疫状态及移植肾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应用生物免疫诱导治疗情况分组,单克隆抗体组(n=35)肾移植受者接受巴昔利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克隆抗体组(n=43)肾移植受者接受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n=32)肾移植受者未接受生物制剂免疫诱导治疗。对比分析3组受者在肾移植后1,4,12周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并评价移植后12周内移植肾功能状态和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单克隆抗体组、多克隆抗体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克隆抗体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克隆抗体组、对照组(P〈0.05)。单克隆抗体组、多克隆抗体组移植后1,4,12周淋巴细胞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克隆抗体组移植后1,4,12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低于单克隆抗体组、对照组(P〈0.05)。表明生物制剂参与的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方案可有效抑制移植受者活化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降低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背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是新近发现的共刺激分子,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研究较多,在肾移植领域缺少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纳入肾移植患者50例,根据移植后肾功能分为2组,急性排斥组20例,移植肾功能稳定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对象血清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水平。 结果与结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0.0081,P=0.0000)。肾功能稳定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0),急性排斥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0),急性排斥组显著低于肾功能稳定组(P=0.0000)。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组、肾功能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8656,P=0.1617)。提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在肾移植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时血清中表达减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免疫反应在病毒性心肌炎(VMC)、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30例VMC患者、40例DCM患者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IL-8)水平;ABC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30例正常从(NC)对照。结果:VMC组、DCM组血清TNF、sIL-2R、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1-0.001),T细胞亚群中CD4、CD8显著低于NC组(P<0.05-0.01),CD4/CD8显著高于NC组(P<0.001)。结论:一系列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网络功能的失衡在VMC、DC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致敏肾移植受者的增加已是目前肾移植成功的重大影响因素。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及新型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对预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应,寻找提高移植物存活率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2003—01/2005—08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396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分组:①预致敏组(n=32):即术前致敏患者。采用诱导治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00mg/d,3~7d)+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方案(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②对照组(n=364):未致敏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用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及移植肾,患者1年存活率,同时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39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果去除患者死亡因素的影响,两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预致敏组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相配率高于对照组(P〈0.05)。预致敏组中氨基酸残基配型3-4错配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0-2错配患者(P〈0.01),高度致敏患者(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抗体〉5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度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抗体10%-20%)(P〈0.01)。结论:供受者之间良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分型及采用新型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方案,对预防及减轻致敏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疗效确切,并可以缩短致敏患者等待移植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后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的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gG抗体水平及其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莱姆德抗原板和混合抗原板通过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85例患者的抗HLA特异性IgG 抗体。结果:685例肾移植受者中HLA-IgG抗体阳性者占12%,致敏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而移植物存活率则显著低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移植后HLA-IgG抗体水平升高组,其排斥发生率和移植物丢失率分别为82%和77%,均显著高于HLA-IgG抗体无变化组(P<0.01),而排斥逆转率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HLA-IgG抗体是预测受者HLA免疫致敏的一个敏感指标;动态监测HLA-IgG抗体水平的变化对临床筛选合适供者,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严重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表达CD2s的变化情况,以了解其对烧伤免疫的影响。方法:对比观察正常大鼠,严重烫伤大鼠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和常规治疗组伤后第1、5、9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CD25和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后CD25的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严重烫伤大鼠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25的表达及脾脏T淋巴细胞经活化后CD25的表达较正常组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2)休克期切痂组与常规治疗组相同时相点比较CD25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1)严重烫伤大鼠免疫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2)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可以促进烫伤大鼠外周血和脾脏经活化后T淋巴细胞CD25表达的恢复,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未孕妇女进行对照,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T细胞比值在子痫前期及正常孕妇中的变化。结果:子痫前期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子痫前期患者总T淋巴细胞无显著变化,CD^4+T淋巴细胞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CD8^+T淋巴细胞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与未孕妇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痫前期患者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569,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及相互间的平衡失调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免疫状态,观察T细胞亚群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在不同肝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共147例肝病患者血中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各病例组CD3+及CD4+细胞数减少,CD8+细胞数则高(P<0.05),使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其中,肝硬化上PHC组变化更为明显,PHC组的上述指标甚至与慢性乙直炎组之间也存在着差异(P<0.0)。同时PHC组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甚至低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P<0.05),但其他三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虱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其检验结果,对了解肝病患者的免疫状态态,指导肝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互相调节、交叉作用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原始Th细胞向Th1或Th2细胞分化受转录因子T—bet和GATA结合蛋白3的表达所调控。 目的:在前期实验基础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大鼠移植肺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结合蛋白3的mRNA表达,初步分析转录因子T-bet和GATA结合蛋白3在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8/2008-04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胸外科实验室和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纳入LBNFI大鼠10只和Lewis大鼠30只,以建立大鼠左侧原位肺移植模型。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以肺移植后3,5d作为观察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点:①空白对照组(n=5):取正常Lewis大鼠左肺组织。②冷缺血对照组(n=5):冷低钾右旋糖酐液灌注后取Lewis大鼠右侧肺组织。③同系移植组(n=5):Lewis-Lewis大鼠肺移植后5d,取移植左肺组织。④同种异体移植3d组(n=4):LBNF1-Lewis大鼠肺移植后3d,取移植左肺组织。⑤同种异体移植5d组(n=6):LBNF1-Lewis大鼠肺移植后5d,取移植左肺组织。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结合蛋白3的表达。 结果:①T—bet在同种异体移植5d组中的表达有所增高,但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GATA结合蛋白3在同种异体移植5d组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冷缺血对照组及同系移植组(P〈0.05)。③同种异体移植5d组中T-bet/GATA结合蛋白3比值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移植肺组织中GATA结合蛋白3比T-bet的改变更敏感.起主导作用;T—bet/GATA结合蛋白3比值可作为评价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在动物实验中已有大量免疫学方面的研究,但由于临床只是早期的探索,对其临床免疫学研究需要进一步积累。目的:动态分析异体手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学状态的变化。设计: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和检验科。对象:实验组纳入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两例单侧异体手移植的患者.观察时间1999—09/2000—03。健康对照组为同期本院体检者20人,男12人,女8人.年龄20~45岁,均为自愿者,无活动性免疫性和感染性疾病。方法:2例手移植患者手术前1和3d各采外周血1次,术后第1周采血1次/d,2-4周采血3次/周,5~8周采血2次/周,9~16周采血1次/周,5~6个月采血2次/月。①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用ELISA法检测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酶动力法检测血清肌酸肌酶。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以丝裂霉素C处理的供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作刺激细胞,^3H—TDR掺入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供体移植抗原的增生反应(阴性:刺激指数的均值与1无显著性差异,反之为阳性)。以自体相同处理过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代替供体刺激细胞作为对照,计算每一标本的刺激指数(刺激指数=实验cpm/对照cpm)作为比较指标。健康对照组20人均采外周血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C反应蛋白和肌酸肌酶;20人随机分为10组,互为供受体,行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主要观察指标: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②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③C反应蛋白。④肌酸肌酶。⑤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①术后1周内CD3^+,CD4^+,CD8^+T细胞明显下降,1周后除CD8^+细胞比术前升高外均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CD3^+:(66.43&;#177;4.56);CD4^+:(30.55&;#177;3.94);CD8^+:(33.45&;#177;2.69)]。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②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为0~10%,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③血清C-反应蛋白为0-0.359mg/L,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④血清肌酸肌酶肌酸肌酶为25-170mmol/L,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⑤移植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为阴性,5个月后转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阳性。结论:T细胞亚群的短期的变化与长期的再分布与免疫抑制剂密切相关,说明免疫抑制剂对异体手移植术后T细胞亚群有明显的影响。免疫诱导方案使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有效地避免了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但患者还未达到特异性耐受,还需要免疫抑制剂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肾移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动态变化与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目的: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动态监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分析其与移植后机体感染、免疫抑制剂中毒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4—06/2005—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64例,根据移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生化指标、X射线、B超、肾穿刺组织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稳定组36例,感染组9例,免疫抑制剂中毒组6例,急性排斥反应组13例。 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行连续血常规检测,结合手工血涂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析,同时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检测患者肝功能和肾功能。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形态学变化及肝、肾功能变化。 结果:①稳定组和免疫抑制剂中毒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感染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白细胞计数高于稳定组(P〈0.05)。②XE-2100出现多种白细胞形态异常提示信号:白细胞散射图异常、出现原始粒细胞、出现未成熟粒细胞、核左移、不典型淋巴细胞等,手工血涂片显微镜检亦发现白细胞形态有明显改变。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学改变有明显差异。③各组患者肝功能均正常,稳定组和感染组肾功能正常,免疫抑制剂中毒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高于稳定组(P〈0.05)。 结论:肾移植后出现不同并发症的患者,其外周血白细胞形态改变各有特点,借助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上特有的Q—Flag报警系统提供的信息,有助于移植后炎症感染、药物中毒及排斥反应的早期筛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肾侈植术后急性排斥受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CD95定量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集肾移植受者不同时间段的抗凝静脉血与相应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反应,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T淋巴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量,同时分析健康对照组CD95的定量表达。结果健康成人T淋巴细胞表面CD95的表达量为(6226.5±2162.3)分子/细咆,无性别及年龄差异(P〉0.05);肾移植术后稳定组受者CD95的表达量为(7323.4±1769.8)分子/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受者在术后出现急性排斥时CD9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3107.4±10517.7)分子/细胞],免疫冲击治疗后呈下降趋势.至治疗2个月后CD95的表达水平与稳定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95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过程,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肾移植术后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辅助诊断指标,且在评估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下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方法:AnnexinV联合PI染色定量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了3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后凋亡发生率,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蛋白表达以及疾病活动性与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在体外培养作用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1),而静止期则明显升高(P<0.05),疾病活动性与体外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P<0.01)。bcl-2表达活动期SLE较正常人显著性升高(P<0.01),静止期明显升高(P<0.05)。Fas表达活动期和静止期SLE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01)。结论:LN患者外周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凋亡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表明LN存在体内凋亡或凋亡相关性免疫机制失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激活素A、激活素结合蛋白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在脑血管病患者疾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2005在吉林大学免疫学教研室进行。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健康对照组(n=20)及脑出血(n=20)和脑梗死患者(n=20)治疗前后外周血激活素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健康对照组及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①外周血激活素A:脑出血患者和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外周血激活素结合蛋白:脑出血患者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③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脑出血患者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①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经过治疗症状好转时趋于正常;脑梗死患者只有外周血激活素A水.平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趋于正常。②脑出血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活性的降低,可能与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激活素A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补体致敏酵母菌血凝法及直接SPA菌体花环法分别测定5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豁免疫功能,并与31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肺心病组RBC-C3bRR、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RBC-ICR、CD3、CD4也明显降低(P<0.05).提示肺心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均下降.上述指标有助于肺心病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移植肾排斥反应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对98例移植肾患者和53例正常人的肾脏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肾功能稳定期,四级肾动脉血流参数与正常人相似(P>0.5);(2)急性排斥反应期,各级肾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变化不大(P>0.05),而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平均血流速度(Vmean)减低,阻力指数(RI)及脉动指数(PI)增高(P<0.05);(3)慢性排斥反应期,主肾动脉和段动脉V,Vmin,Mmean,RI及PI增高(P<0.05),叶间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很低甚至无频谱信号,弓型动脉几乎没有频谱或仅见少许脉冲样频谱,叶间动脉和能测到的弓型动脉血流速度均较降低(P<0.01),RI,PI显著增高(P<0.05);(4)急性排斥及慢性排斥反应期,给予有效治疗后,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所改善。结论:超声测定移植肾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对早期诊断排斥反应很有价值,对临床治疗和监测排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