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经典型多发性硬化(classical multiple sclerosis, CMS)患者β干扰素-1b治疗前后血清尿酸(uric acid, 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复发率、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EDSS)和颅内增强病灶(contrast-enhancing lesions, CELs)数目间的关系。  方法  12例CMS患者(10例女性, 2例男性, 年龄:24~54岁)被纳入至一项为期6个月的疗效观察研究。在疾病缓解期, 给予β干扰素-1b(250 μg, 皮下注射, 隔日1次)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EDSS评分、年复发次数、颅内CELs数目和血清UA水平。  结果  治疗后, 患者年复发次数(0.0比0.9, P=0.011)和颅内CELs数目(0.0比1.5, P=0.007)较治疗前明显减低; EDSS评分有降低趋势(2.0比2.8),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血清UA水平从222.2 μmol/L升高至234.9 μmol/L, 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13)。进一步研究发现, 血清UA水平升高与颅内CELs数目减低显著相关(r=-0.716, P=0.009)。  结论  血清UA水平有可能成为评估CMS患者对β干扰素-1b治疗反应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脊柱侧凸特定性训练(scoliosis specific exercise, SSE)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的矫正效果。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3月, 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开始在物理医学康复科门诊接受SSE矫形治疗的轻度AI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和轴向躯干旋转(axial trunk rotation, ATR)角, 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22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Patient Questionnaire-22, SRS-22)分析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  结果  共3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患者治疗后Cobb角和ATR角均较治疗前减小(Cobb角:16.29°±5.05°比19.23°±2.85°, t=2.955, P=0.006;ATR角:5.97°±2.22°比7.16°±1.66°, t=4.799, P=0.000)。SRS-22量表评分中, 治疗后满意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0(4.0, 5.0)分比3.0(3.0, 3.0)分, Z=0.000, P < 0.05]。  结论  SSE能延缓甚至改善轻度AIS患者的脊柱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短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是否具有提高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儿肌力和运动功能的作用。  方法  纳入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明确诊断的5~10岁DMD患儿。试验采取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泼尼松0.75 mg/(kg·d), 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 0.3 mg/d。治疗时间为3个月, 每隔1个月随访1次, 随访3个月, 评估4次就诊时的肌力、运动功能、肺功能和肌酸激酶。  结果  共31例DMD患儿纳入研究, 其中治疗组17例, 对照组14例。对照组患儿4次就诊的平均肌力评分依次为38.2±7.5、37.0±8.0、36.2±7.6、36.6±7.7, 治疗组为37.7±6.1、39.1±6.4、40.3±5.9、40.0±5.6, 两组治疗1、2、3个月后与治疗前肌力的差值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4, P=0.000, P=0.002)。对照组4次就诊行走9 m的平均时间依次为(7.7±2.5)、(7.6±2.8)、(8.1±2.4)、(7.6±2.8)s, 治疗组为(8.5±3.4)、(7.2±3.3)、(7.6±3.1)、(7.1±2.8)s, 两组治疗2、3个月后与治疗前行走9 m所用时间的差值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 P=0.003)。对照组4次就诊的平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依次为(1.24±0.28)、(1.13±0.26)、(1.21±0.31)、(1.16±0.26)L, 治疗组为(1.14±0.37)、(1.40±0.35)、(1.42±0.36)、(1.52±0.37)L, 两组治疗1、2、3个月后与治疗前FVC的差值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P=0.006, P=0.000)。两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的肌酸激酶的差值比较,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35)。3个月后治疗组激素不良反应仅表现为体重增加, 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短期应用小剂量泼尼松治疗DMD可以增加患儿肌力, 改善患儿运动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modified critical care ultrasonic examination,M-CCUE)方案对非计划入ICU患者的评估价值,并分析其是否会影响医疗行为及预后判断。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非计划收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器官及组织灌注指标和预后评价指标。所有入选患者在入室30 min内完成初始M-CCUE评估,根据M-CCUE评分系统予以评分(M-CCUE score,MCS)。分析MCS与预后的相关性及对治疗策略的影响。  结果  共计272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非计划入ICU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仅3例(1.1%,3/272)患者在M-CCUE评估方案中未发现异常,139例(51.1%,139/272)因评估结果改变了药物治疗方案,81例(29.8%,81/272)进行了有创检查或治疗。MCS与患者28 d死亡率(r=0.432,P=0.020)、48 h死亡率(r=0.594,P=0.008)、机械通气时间(r=0.454,P=0.040)、ICU住院时间(r=0.563,P=0.003)均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MCS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是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年龄、MCS和SOFA是48 h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CCUE能够实现早期床旁心肺功能评估,其量化评估结果可改进临床治疗方案,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出综合医院平台化样本库各分库表现的评价方法, 并对各分库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估, 以期为从事样本库建设的同仁提供参考。  方法  将北京友谊医院2014年10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建立的所有样本分库纳入本研究。采用样本入库、样本应用以及样本质量3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并将上述3项指标赋予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评估(样本入库30%、样本应用30%、样本质量40%)。  结果  77个样本分库中, 项目库22个, 储备库55个。入库评分方面, 项目库和储备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7±30.1比47.6±29.9, P=0.1614);应用评分、样本质量评分以及综合评分方面, 项目库均显著高于储备库[应用评分:30.3(0, 84.2)比0(0, 31.6), P=0.0327;质量评分:100.0±0.0比94.5±22.9, P=0.0444;综合评分:62.5±14.8比57.9±17.9, P=0.0077]。  结论  综合医院院级平台化样本库中项目库的综合表现优于储备库。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胃肠道受累患者腹部CT的特征性病变, 建立CT评分系统并分析其临床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收治的SLE胃肠道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 记录患者CT影像学下的肠壁厚度及肠内外受累部位, 建立CT评分系统, 分析CT评分系统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及实验室观察指标的关系。  结果  共63例SLE胃肠道受累患者纳入本研究, 其中女性60例, 男性3例, 平均年龄(36.7±13.1)岁, SLE病程4(1~8)年; 54例(85.7%, 54/63)患者存在胃肠道病变, 31例(49.2%, 31/63)出现肠外脏器受累, 肠壁厚度平均(7.8±3.7)mm。CT评分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呈正相关(r=0.365, P=0.003);低分组(CT评分≤ 2)与高分组(CT评分>2)相比,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更短[(7.9±6.2)d比(15.8±13.8)d, P=0.006)], 住院天数更短[(17.1±9.0)d比(25.7±20.5)d, P=0.043)], SLEDAI更低[(7.6±4.4)分比(12.2±7.2)分, P=0.004], 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患者数量更少(60.7%比88.6%, P=0.010)。  结论  CT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估SLE胃肠道受累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用于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时, 植入前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NSVT)与植入后ICD恰当治疗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植入ICD用于一级预防的心脏病患者, 患者在住院期间ICD植入前均完善Holter检查。根据Holter检查是否出现NSVT, 将患者分为NSVT组及无NSVT组。门诊或电话随访至2018年8月, 随访事件包括全因死亡、植入后ICD放电治疗及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 ATP)治疗情况。  结果  纳入60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 随访时间37(14~61)个月,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提示, NSVT组与无NSVT组相比, 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108), NSVT组恰当治疗的风险高于无NSVT组(P=0.033), NSV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与ICD恰当治疗独立相关(NSVT:HR=5.099, 95% CI:1.399~18.588, P=0.014;左心室射血分数:HR=1.077, 95% CI:1.013~1.145, P=0.018)。  结论  ICD一级预防患者植入前出现NSVT提示接受ICD恰当治疗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术前儿茶酚胺心肌病的药物调整方案,以期保证手术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整理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伴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儿茶酚胺心肌病治疗方案及治疗前后血、尿儿茶酚胺及代谢物、心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儿茶酚胺心肌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7例患者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轻至中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平均为(42.58±7.35)%,经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至(56.0±7.09)% (t=0.507,P=0.038)。高去甲肾上腺素组及低去甲肾上腺素组的LVEF分别为(43.11±5.79)%和(42.0±9.19)% (t=0.015,P=0.973),药物治疗后两组LVEF分别为(55.2±5.21)%和(56.87±9.07)% (t=-0.145,P=0.7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伴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儿茶酚胺心肌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清肌酐(creatinine, Cr)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7例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根据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水平将患者分为临床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使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患者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分析患者血清Cr、尿素氮、CCr与甲状腺功能以及血清肌酸激酶间的关系。  结果  14.8%的患者血清Cr水平超过正常上限。本组患者血清Cr和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P < 0.001, r=-0.628)、FT4(P=0.016, r=-0.458)间均呈负相关。临床甲减组血清Cr水平明显高于亚临床甲减组[(99.89±28.93)μmol/l比(74.67±8.03)μmol/l, P < 0.01]。而甲状腺激素治疗后, FT4明显升高(P=0.005), 血清Cr明显降低(P=0.001)。Cr和经对数转换的血清肌酸激酶间呈正相关(P=0.032, r=0.596), CCr和FT4呈正相关(P=0.043, r=0.527)。  结论  临床上发现血清Cr水平增高的患者应常规筛查甲状腺功能。血清Cr水平的增高与CCr的下降以及肌肉的破坏均有关。甲状腺功能纠正后, 甲减引起的血清Cr水平的增高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严重大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部收住ICU 24 h内输注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超过20 U的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差异, 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这些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共纳入严重大出血患者141例, 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分别为78例和63例, 住院死亡率44.7%。其中非手术相关大出血78例, 手术相关大出血63例。全部严重大出血患者死亡组ICU输RBC量(P=0.002)、非手术相关大出血患者的比例(P=0.002)以及来自急诊的大出血患者的比例(P=0.010)均显著高于生存组, 而来自手术科室患者的比例低于生存组(P=0.001), 输RBC前凝血功能, 肝、肾功能明显较生存组差(P均 < 0.05)。在非手术相关大出血患者中, 死亡组感染造成大出血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9), 而应激性溃疡导致大出血患者的比例(P=0.048)、输RBC前血小板水平(P=0.003)和采用手术止血措施的患者比例(P=0.039)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在手术相关大出血患者中, 死亡组ICU输RBC量显著多于生存组(P=0.019), 输RBC前基线肝、肾功能受损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凝血功能紊乱(P=0.014, OR=3.594)及入ICU后仍存在活动性大出血(P=0.025, OR=2.680)为全部严重大出血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结论  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入ICU后仍存在活动性大出血是严重大出血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坦度螺酮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老年性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 法将61例老年性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坦度螺酮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戈美拉汀治疗;分别在治疗第2、4周,用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及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 结果两组临床疗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副反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坦度螺酮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老年性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疏肝健脾方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免煎中药疏肝健脾方,护理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2组进行SCL-90、HAMD、HAMA和症状量表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HAMD、HAMA、SCL-90评分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护理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护理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治疗伴轻中度焦虑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伴轻中度焦虑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乌灵胶囊治疗(失访1例).对照组给予美利曲辛治疗(失访4例).疗程均为6w。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水负荷试验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焦虑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58.6%和61.5%,水负荷量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疗效相当.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乌灵胶囊治疗伴有轻、中度焦虑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焦虑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采用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A、HAMD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心理护理干预对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伴发焦虑及抑郁情绪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艾滋病伴发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在4周末、3个月末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效果。结果干预4周末及3个月末干预组HAMA、HAMD评分为(15.30±4.12)分,(13.00±2.51)分,(5.70±2.57)分,(7.50±3.1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70±5.89)分,(18.20±3.27)分,(14.35±4.20)分,(14.55±3.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64,8.817,2.737,5.808;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艾滋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治疗终末期肾病(ERSD)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对74名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对照组各37例,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帕罗西汀组焦虑与抑郁症状的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帕罗西汀能有效减轻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且不良反应小,提高对透析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厌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认知行为疗法对50例厌学中学生进行门诊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自尊量表(SES)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厌学中学生SCL-90中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HAMD的各项因子得分、HAMA的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降低,SES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2.27-14.78,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改变厌学中学生认知行为模式,改善其厌学情绪,构建积极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共病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及不同焦虑水平对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招募的MDD患者及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MDD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并依据是否合并GAD,分为MDD+GAD组、MDD-GAD组。3组均采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评估其执行功能,包括动物流畅性测验(animal fluency test, AFT)、符号编码分测验(brief assessment of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symbolic coding, BACS-SC)、颜色连线测验(color trail test, CTT)、Stroop色词测验(Stroop color word test,SCWT)。比较3组及不同焦虑水平的MDD患者执行功能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HAMA评分与MDD患者执行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共230例MDD患者及77名精神健康对照者入选本研究。其中MDD+GAD组86例、MDD-GAD组144例。MDD+GAD组和MDD-GAD组AFT、BACS-SC、SCWT正确数目均较对照组少,CTT完成时间较对照组长(P均<0.05);MDD+GAD组AFT正确数目多于MDD-GAD组(P<0.05),CTT、BACS-SC、SCWT结果与MDD-GAD组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轻度焦虑患者(7分<HAMA≤14分)AFT、BASC-CS、SCWT正确数目少于中度焦虑(14分<HAMA≤29分)及重度焦虑患者(HAMA>29分)(P均<0.05),中度焦虑与重度焦虑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AMA评分与AFT(rs=0.26, P<0.001)、BASC-CS(rs=0.26, P<0.001)、SCWT(rs=0.27, P<0.001)正确数目呈正相关,与CTT完成时间无线性相关(rs=-0.11, P=0.106)。  结论  共病GAD可能减轻MDD患者词语流畅功能损害;随焦虑程度加重,MDD患者的词语流畅度、信息处理速度、抑制等执行功能受损得到一定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惊恐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惊恐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4周的对照研究,分别实施医院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和医院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在4周心理干预后HAMA评分(7.83±3.12)分,对照组(11.42±4.0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AMD评分(19.45±3.92)分,对照组(18.67±4.3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CL-90评分中焦虑、抑郁,躯体化以及人际关系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改善惊恐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认知及应对方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酞普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22例,给予内科常规加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w。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逐渐下降,减分率逐渐提高,治疗前与治疗8w末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组第4w末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第8w末差异显著(P<0.05)。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治疗后均逐渐增高,治疗前与治疗8w末减分率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组第4w末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第8w末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内科药物治疗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明显优于内科常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