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与抑郁之间的关联,为预防网络欺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山西省6所大学共3 91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行为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总体报告率为17.4%.男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得分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的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各维度得分高于父母未离异的,母亲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上网时间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抑郁报告率为15.6%,女生抑郁得分高于男生;父母离异的大学生抑郁得分高于父母未离异的;父亲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上网时间大学生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05,6.64,3.91,19.52,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遭受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隐匿身份欺凌均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0,0.36,0.46,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网络伪造欺诈、言语欺凌、隐匿身份网络欺凌形式均是大学生抑郁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89,0.38,0.38,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是抑郁情况严重性增加的危险因素之一.加强互联网使用管理,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学校和家庭积极配合,对减少网络欺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6所大学4,040名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期遭受的虐待中报告率最高的是躯体忽视(36.3%),其次是情感忽视(21.5%)、性虐待(17.2%)、躯体虐待(12.1%)、情感虐待(6.6%)。大学生遭受的网络欺凌各因子均分分别为:隐匿身份(1.79±0.82)分、网络言语欺凌(1.54±0.64)分、网络伪造欺诈(1.49±0.64)分。经t检验,男生遭受的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得分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的学生高于父母未离异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独生子女遭受的网络言语欺凌均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儿童期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及躯体忽视经历是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会对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产生一定的影响,且随着受虐待程度的增加,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严重程度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3.
探讨初中生青春发育时相与各种欺凌行为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安徽省3个城市3所普通初级中学的2 704名15岁以下中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对象躯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发生情况,并自我评价青春期发育状况.结果 初中生各种欺凌行为中被他人言语欺凌报告率最高(53.8%),对他人网络欺凌报告率最低(4.5%);除被他人关系欺凌男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类型欺凌与被欺凌行为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处于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男生,欺凌他人行为中的躯体欺凌、言语欺凌和网络欺凌,被他人欺凌行为中的言语欺凌和网络欺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043,27.015,10.602,8.398,8.118,P<0.05);处于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女生,仅言语欺凌他人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5,P<0.05);男、女生均表现为发育中晚期的同伴欺凌行为报告率高于发育早期.结论 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生随着发育阶段的上升,多种欺凌行为的报告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应加强对青春发育期男生欺凌行为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4.
了解职业学院学生睡眠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5座城市的5所职业学院10 15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网络欺凌、睡眠质量等.结果 学生存在睡眠障碍的有1 417名(13.9%),男生和女生网络欺凌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4.4%,32.7%,均高于无网络欺凌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12.1%,14.6%)(x2值分别为22.516,41.39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学习成绩好、父母管教一般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性别为女性、饮酒、网络欺凌、学习成绩差、隔代家庭结构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职业学院学生中存在睡眠障碍的现象,有网络欺凌、饮酒、学习成绩差和隔代家庭结构的学生应作为睡眠障碍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了解郑州高职院校学生体力活动状况及其与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关联,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郑州市4所高职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年级中抽取6224名大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质量、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 郑州高职院校大学生静态行为、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91.23±56.25) (56.25±40.21) min/d,焦虑和睡眠得分为(37.41±7.72)(7.91±1.77)分.大学生体力活动合格率为22.27%,静态行为合格率为51.83%,焦虑检出率为9.22%,睡眠不良检出率为52.81%.女生静态行为合格、焦虑和睡眠不良的比例均高于男生(x2值分别为7.16,5.93,39.34,P值均<0.05).体力活动合格男生的焦虑和睡眠质量得分均低于不合格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11.25,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均合格者相比,两者均不合格学生发生焦虑情绪和睡眠不良的风险分别为2.45和1.89倍,调整后分别为2.24和1.49倍(P值均<0.01).结论 郑州高职院校学生体力活动不足、静态行为较长问题严重,是导致焦虑、睡眠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应从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和降低静态行为人手提高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探讨河南省中学生校园欺凌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5407名中学生进行校园欺凌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学生总体校园欺凌报告率为2.2%,男生总体被欺凌的报告率(3.3%)高于女生(1.1%),经济较差片区总体被欺凌报告率(2.9%)高于经济中等(2.0%)、较好片区(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66,6.02,P值均<0.05);不同家庭因素、烟酒使用情况以及网络和手机使用情况学生受到6类欺侮以及总体欺凌的报告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家庭暴力(OR=4.76)、饮酒(OR=2.05)、网络成瘾(OR=2.63)的中学生受到校园欺凌风险更高,女生(OR=0.41)受到校园欺凌的风险较低(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存在校园欺凌行为,男生、遭受家庭暴力、饮酒、网络成瘾与学生被欺凌呈正相关,建议结合多部门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讨心理灵活性对高职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为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茂名市某高职院校抽取1 623名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接纳与行动问卷(AAQ-Ⅱ)、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DASS-21)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睡眠质量得分(24.81±5.32)高于男生(23.92±5.91),负性情绪及抑郁得分(32.95±18.28,8.37±7.63)低于男生(36.07±21.89,10.34±9.04);大二学生的抑郁情绪(10.33±8.64)高于大一(8.97±8.30);理工科类学生的经验性回避程度(23.81±8.35)低于文史类学生(24.92±7.59),心理灵活性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8,3.12,4.75,-2.94,2.65,P值均<0.05).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总分及其各维度、AAQ-Ⅱ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38~0.48之间(P值均<0.01);负性情绪在心理灵活性与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7.77%.结论 提高心理灵活性,减少负性情绪,有助于改善高职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了解湘西地区高职院校留守与非留守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贫困地区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欺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湘西地区1 241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人口学基本特征、健康相关行为及遭受校园欺凌情况.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报告率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职院校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报告率为41.82%,其中留守学生的报告率(45.05%)高于非留守学生(3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父母关系好与留守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55,0.47),生源地为农村、5年高职、吸烟、饮酒、游戏成瘾与留守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93,2.57,2.51,3.95,4.73);与母亲关系好与非留守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呈负相关(OR=0.40),吸烟、饮酒、游戏成瘾与非留守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86,2.32,3.81)(P值均<0.05).结论 湘西地区高职院校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不容乐观,留守学生的报告率高于非留守学生,且受不同因素影响.应尽快开展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遭受欺凌的关联及其性别间的差异, 为改善青少年遭受欺凌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 在安徽省合肥市、辽宁省沈阳市、广东省阳江市和重庆市抽取18 9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健康素养水平和遭受欺凌情况, 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遭受欺凌检出率的差异, 并分析健康素养与遭受欺凌的关联及其性别间的差异。  结果  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15.8%和9.1%。男生、初中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少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28.0%, 18.8%, 23.3%和33.6%, 分别高于女生、高中、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多的学生(χ2值分别为225.64, 148.07, 141.13, 143.49, P值均<0.01);男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少的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10.9%, 14.4%和20.1%, 分别高于女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多的学生(χ2值分别为62.96, 112.82, 88.49, 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 除体力活动维度外, 总体及各维度健康素养得分越低的学生越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 且在健康素养各水平组中, 男生均比女生易遭受欺凌(P值均<0.05)。  方法  中学生健康素养和遭受欺凌有关联且存在性别差异, 可通过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改善欺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描述大连市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提出减少和防止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大连市城乡中学生, 共对2 540名中学生进行校园欺凌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大连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报告率为25.11%;男生遭受躯体欺凌(5.99%)、言语欺凌(24.93%)报告率均高于女生(3.66%, 15.87%)(χ2值分别为6.56, 27.94, P值均 < 0.05);初中学生遭受言语欺凌(22.84%)、情感忽视(16.84%)报告率均高于高中学生(16.25%, 13.18%)(χ2值分别为14.21, 5.44, P值均 < 0.05);农村学生遭受躯体欺凌(6.07%)、言语欺凌(24.58%)、情感忽视(18.88%)报告率均高于城镇学生(3.55%, 16.05%, 12.06%)(χ2值分别为7.72, 24.81, 19.64, P值均 < 0.05)。男生、初中生、农村学生较女生、高中生、城市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程度更严重(Z值分别为3.46, 3.75, 5.89, P值均 < 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 学习成绩(路径系数为-0.003)及父亲文化程度(路径系数为-0.004)对校园欺凌行为有直接作用, 母亲文化程度(间接作用系数-0.000 8)、身高(间接作用系数-0.000 3)、父亲文化程度(间接作用系数-0.000 3)、体重(间接作用系数0.000 2)均通过学习成绩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间接作用。  结论  大连市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较高, 农村学生、初中学生、男生较易发生校园欺凌行为, 是重点的防控人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降低校园欺凌行为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11.
了解山西省中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大同和忻州抽取9 560名在校学生,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被试学生中2 255 (23.6%)名有睡眠障碍.男、女生(22.4%,24.5%)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3,P<0.05),高中(36.6%)、初中(12.9%)、职业中学(24.6%)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07,P<0.01).女生PSQI总分、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6,8.38,3.47,P<0.01).不同学段中学生在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7.43,83.69,1 670.07,8.24,26.19,4.20,609.8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段、学习压力、父母婚姻状况、与老师的关系、体育活动、吸烟、饮酒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睡眠问题较为普遍,应从家庭、学校及个人行为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探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关系,为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6所高校的大二和大三共3 850名学生,采用《网络欺凌情况调查问卷》和《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5.22,4.39,7.53),父母离异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各因子报告率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大学生(x2值分别为86.80,134.06,130.18,175.64,118.46);除躯体忽视外,独生子女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等因子报告率均高于非独生子女(x2值分别为9.44,12.44,21.18,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实施网络欺凌网络言语欺凌、隐匿身份、网络伪造欺诈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9.35,5.59,5.83,7.57),独生子女实施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t值分别为2.79,3.74,4.78,4.40),父母离异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学生(t值分别为6.99,6.78,8.04,1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大学生儿童期各虐待因子与实施网络欺凌状况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0,0.11,0.05,10.08,0.06,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会增加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探讨体育锻炼、睡眠质量以及两者交互作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合肥某大学大一至大三4 74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体育锻炼的一般情况、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结果 4 747名大学生中,男生每周有3d及以上体力活动达lh和每周有ld及以上参加强健肌肉训练的报告率(38.0%,56.6%)均高于女生(21.6%,21.9%)(x2值分别为151.201,559.985,P值均<0.01);城市学生参与中等和大运动量人数比例(34.1%)多于农村学生(29.1%) (x2=17.535,P<0.05).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9.8%,男生为9.2%,女生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82,P>0.05);心理病理症状的总检出率为17.3%,男生为18.9%,女生为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2,P<0.05).有睡眠障碍的学生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42.5%)高于无睡眠障碍的学生(14.6%)(x2=226.425,P<0.0l).体育运动量和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无睡眠障碍且运动量越大的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越低(P值均<0.01).结论 有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中,体育运动量越小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越高.对其进行体育锻炼干预或可有助于降低心理病理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高职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及其与述情障碍的关联强度,为干预高职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整群抽选安徽省3所高职学校学生4 147名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网络成瘾量表(IAT)、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分别评定研究对象网络成瘾行为和述情障碍状况。结果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总检出率为8.3%,男生检出率(13.0%)高于女生(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0,P<0.01)。网络成瘾组高职学生的述情障碍总分、缺乏识别感情能力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t值分别为-11.76,-9.17,P值均<0.01)。控制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等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述情障碍症状的高职生发生网络成瘾的风险更高(OR=3.85,95%CI=2.93~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较为普遍,有述情障碍的高职学生应作为网络成瘾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7省(自治区)汉族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特征,为开展中学生校园欺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河南、云南、四川、内蒙古、广西、新疆7个省(自治区)4 457名汉族高中生进行校园欺凌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欺凌现状、形式、行为中的角色构成。结果 4 457名汉族高中生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1.0%,被他人欺凌发生率为22.7%,城乡结合部、男生、父母关系不融洽、同学关系不融洽、有过留守经历的高中生欺凌、被欺凌发生率较高(P值均<0.05)。遭受校园欺凌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言语欺凌(25.9%)、关系欺凌(10.8%)、身体欺凌(6.2%)、网络欺凌(5.0%)、财物欺凌(3.1%);5种校园欺凌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同学关系不融洽者高于融洽者、有留守经历的学生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中生校园欺凌参与角色中,未参与者占61.7%,欺凌者占15.5%,欺凌-被欺凌者占15.5%,被欺凌者占7.3%,不同居住地、年级、性别、父母婚姻、父母关系、同学关系、留守经历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学生校园欺凌参与角色构成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16.
陆森召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2):1835-1839
了解长三角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校园欺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在长三角地区选取8所高校的2 426名大学生进行是否留守经历、健康相关及校园欺凌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长三角地区高校大学生遭受欺凌的发生报告率为41.71%,其中遭受身体、语言、关系、性欺凌的学生分别占13.07%,36.73%,22.79%,21.19%.男生遭受欺凌的比例为39.31%,女生为4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6.12,P<0.05).留守经历大学生身体、语言、关系及总欺凌的比例均高于非留守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父母关系与留守经历大学生校园欺凌呈负相关(P值均<0.05),城乡、吸烟、饮酒、游戏成瘾与留守经历大学生校园欺凌呈正相关(P值均<0.05);父母关系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校园欺凌呈负相关(P值均<0.05),吸烟、饮酒、游戏成瘾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校园欺凌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长三角地区高校大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有留守经历学生的发生率高于非留守学生,且影响因素存在差别.应采取措施进行多方面的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泉州市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和人群龋患程度,为开展龋病防治及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选取泉州市13所学校,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各4所,大学1所;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学校的每个年级至少抽取80名学生进行龋齿患病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龋齿、龋失、龋补的检出率和龋均情况。结果共抽取学生4910人,其中男生2686人,女生2224人。恒牙龋齿、龋失、龋补(DMF)检出率为41.6%,女生(46.9%)高于男生(37.3%),乡村学生(58.1%)高于城市学生(28.1%);乳牙龋齿、龋失、龋补(dmf)检出率为50.5%,男生(52.8%)高于女生(47.7%),乡村学生(55.3%)高于城市学生(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恒牙龋均为(1.30±2.08)颗;其中女生为(1.54±2.21)颗,高于男生的(1.1±1.94)颗;乡村学生为(1.97±2.39)颗,高于城市学生的(0.75±1.58)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乳牙龋均为(2.06±2.89)颗,其中男生(2.2±2.96)颗高于女生的(1.89±2.80)颗,乡村学生(2.58±3.27)颗高于城市学生的(1.49±2.28)颗,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泉州市中小学生龋病流行普遍,患龋程度较严重,各部门和家长、学生应共同努力,减少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父母婚姻状况与中小学生受欺凌情况及自伤行为的关系,为预防中小学生的自伤行为提供干预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阳、安阳和新乡市11 107名中小学生,采用自编中小学生欺凌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中男生的受欺凌报告率(18.1%)高于女生(9.8%),女生的自伤行为报告率(3.9%)高于男生(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5.56,4.64,P值均<0.05);受欺凌程度(r=0.44)和受欺凌种类数(r=0.42)与自伤行为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父母婚姻关系与自伤行为呈负相关(r=-0.11,P<0.01);父母婚姻状况对受欺凌程度(β=-0.01)、种类数(β=-0.05)与自伤行为水平之间的关系均有负向调节作用(P值均<0.01)。结论 父母婚姻质量在中小学生受欺凌影响自伤行为中起调节作用,父母婚姻质量越低,受欺凌子女自伤行为风险越高。应关注受欺凌青少年的父母婚姻质量,从而更好地避免受欺凌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了解北方某城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流行情况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该城市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4 008名,进行欺凌行为匿名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家庭类型等学生欺凌行为报告率差异.结果 该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报告率为12.9%,其中男生为17.6%,女生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38,P<0.01).欺凌他人的报告率为6.5%,被他人欺凌的报告率为10.4%.欺凌行为的报告率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在初中阶段达到峰值,随后出现下降(x2=14.023,P<0.01).职业中学学生通过手机、网络散布谣言的报告率高于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学生(x2值分别为12.003,7.519,P值均<0.01).单亲/重组家庭学生发生欺凌他人和被他人欺凌的报告率均较高(x2值分别为9.785,14.136,P<0.01).住宿生中被殴打、关黑屋,被破坏物品,威胁、强迫和遭受网络欺凌的比例均高于非住宿生(x2值分别为11.802,5.356,11.793,4.881,P值均<0.01).1.0%的学生同时有4种及以上欺凌他人的行为,1.5%的学生同时遭受4种及以上的欺凌.结论 应动员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建设安全校园,预防欺凌行为的发生,并针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20.
了解中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与睡眠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中学生伤害发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沈阳市于洪区3 477名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伤害、睡眠问题等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中学生伤害检出率的差异,利用t检验比较有无伤害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因子得分及总分的差异,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问题及各因子对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7.6%,男生(16.6%)低于女生(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6,P>0.05).中学生过去1 a伤害的报告率为30.2%,男生报告率(34.3%)高于女生(26.8%),初中生(36.2%)高于高中生(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96,48.39,P值均<0.01).伤害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均高于无伤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以及总睡眠问题较高组发生伤害的风险增加(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存在睡眠问题会增加伤害发生的风险,积极改善中学生睡眠状况对伤害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