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家庭亲子关系量表和自拟相关问题,对吉林省长春市2所中学53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更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不良状态;(2)离异家庭的学生更易产生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适应不良的心理问题;(3)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4)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之间的关系。结论家庭的主客观因素均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发展有影响,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家庭环境质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 1 4 9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1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较高 ,达到1 8.1 3% ,在各类心理卫生问题中 ,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抑郁较多见 ;2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家庭环境质量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 ,学生心理卫生状况除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人际关系以及学校风气等有关外 ,与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家庭环境质量、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学习不良初中学生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学习不良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环境量表(FE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6名学习不良初中生和102名学习一般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学习不良学生存在一定的抑郁症状,且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父母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结论 学习不良学生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应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庆市某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将重庆市某区2360名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8.9%,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55.0%)、强迫(53.0%)、学习压力(49.3%)、焦虑(46.7%)、人际关系紧张敏感(46.0%)。小学高年级学生(15.9%)、初中生(45.3%)、高中生(47.5%)心理问题检出率依次增加。调查对象MMHI-60总均分及其各分量表均分(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分别为(1.93±0.58)分、(2.06±0.63)分、(1.86±0.69)分、(1.80±0.76)分、(1.97±0.70)分、(1.88±0.72)分、(2.03±0.84)分、(2.10±0.87)分、(1.85±0.67)分、(2.13±0.74)分、(1.64±0.63)分。在性别特征上,女生的MMHI-60总均分及强迫、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分量表均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在学段特征上,高中生、初中生的MMHI-60总均分及其各分量表均分显著高于小学生,高中生的适应不良、抑郁、学习压力、焦虑分量表均分显著高于初中生;在高中班级类型特征上,普通班学生的MMHI-60总均分及其各分量表均分显著高于重点班学生(P0.05);在家庭结构特征上,跟随父母单方或祖父母生活的学生其MMHI-60总均分及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抑郁、偏执、心理不平衡分量表均分都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的学生(P0.05),跟随父母单方生活的学生其学习压力、敌对、焦虑分量表均分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学生(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学段(OR=4.15)、高中学段(OR=4.78)、单亲家庭(OR=1.46)、普通班(OR=2.04)是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群体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段、班级类型、家庭结构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一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eck抑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家庭功能调查表(FAD)等工具对上海市普陀区某二所中学新入学2个月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933份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928份,有效率99.46%。经Beck抑郁问卷自评,928份问卷中存在抑郁情绪者517例,占55.7%;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生、一般自我效能低、家庭功能不良、感到学习压力大等是抑郁情绪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高一新生抑郁情绪发生率总体偏高,其中一般自我效能低、家庭功能不良的女生更易产生抑郁情绪。学校和家庭应重视高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训练,使其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相似文献   

6.
鲍丽俊  范佳丽 《中国校医》2010,24(7):494-49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安徽省宣城市某普通中学八年级116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结果核心家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单亲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学生;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时,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较少;而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时,易出现如焦虑、抑郁、敌对情绪及人际冲突等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心理健康量表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的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经济情况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宜昌市城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家庭功能和应激感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21年9月抽取宜昌市城区5所中学4 674名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家庭关怀度指数、应激感受量表(P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24.22%(1 132/4 674),女生MSSMHS除心理不平衡外,其他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中生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因子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2.13、2.21,P<0.05)。单亲家庭、非父母抚养学生的总评分及各因子分亦均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父母抚养者(P<0.01)。Pearson分析显示,MSSMHS总评分及各因子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与家庭关怀指数呈负相关(r=-0.51~-0.37,P<0.01),而与应激感受呈正相关(r=0.41~0.5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是否单亲家庭、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应激感受得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β=0.112、-0.400、-0.385、0.400,P<0.01)。结论 宜昌市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家庭功能与环境、应激感受、性别、年级均对其有影响。需学校、家庭、学生三方联动,坚持家校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济南市某校初中生2 385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etraffande Uppfostran, EMBU)、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进行评估。 结果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为15.4%,性别、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偏爱被试项,心理健康不良组与健康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父亲职业、父亲健康状况、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所在地社会风气、父母是否经常吵架及单亲情况(P值均<0.05)。 结论 济南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并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初中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素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天津市13个区在校初中一年级学生家长为目标人群,于2016年4-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初中生家长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以及焦虑3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采用SAS 9.3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初中生家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11 689名初中生家长进入研究。初中生家长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以及焦虑3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22.64%、15.95%和9.82%。年龄增加(人际关系敏感:OR=1.017;抑郁:OR=1.282;焦虑:OR=1.201),父母离异(人际关系敏感:OR=1.303;抑郁:OR=1.366;焦虑:OR=1.384)为初中生家长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的可能危险因素。家长职业为公务员(人际关系敏感:OR=1.473;抑郁:OR=1.622)为初中生家长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男性(人际关系敏感:OR=1.120;抑郁:OR=0.779)为初中生家长人际关系敏感的可能危险因素,抑郁的可能保护因素。家长教育水平为高中和本科(人际关系敏感:高中OR=0.717,本科OR=0.494;抑郁:高中OR=0.581,本科OR=0.455;焦虑:高中OR=0.640,本科OR=0.426)为初中生家长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的可能保护因素。同时家长教育水平为初中(OR=0.815)也为初中生家长抑郁的可能保护因素。结论初中生家长心理健康问题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以预防改善初中生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生家庭影响因素,为开展高职护理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于2018-10/2019-01对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以及采用ENRICH问卷对其父母婚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有效调查968人,18.18%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心理症状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亲子关系、父母婚姻满意度是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专业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应重视家庭教育,形成教育,以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为防治青少年"网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和SCL-90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主要为家庭干预和学校干预两个方面。结果:两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网瘾"者有较多的偏执、敌对倾向,主要表现出高焦虑、抑郁情绪,往往存在人际关系敏感。干预后"网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改善,尤其是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有显著性下降。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成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漯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 ,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 54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健康总均分达到2分及以上的中学生为40.10%,各因子异常发生率最高为强迫(57.75%),其次为学习压力(56.00%)。男生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在适应不良分量表的得分(2.04±0.69)高于女生(1.95±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在抑郁分量表的得分(1.89±0.65)高于男生(1.82±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宿生在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适应不良4个分量表方面的得分高于非住宿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生活环境非常不快乐、不快乐的中学生10个分量表因子得分都要高于家庭生活环境比较快乐、非常快乐的中学生,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有40.1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男生较女生容易产生适应不良,女生较男生容易产生抑郁。住宿生较非住宿生容易产生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家庭生活环境快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面好于家庭生活环境不快乐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人格、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研究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应对方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7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有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征,自责应对方式,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结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干预时既要采取综合措施,又要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少年对自我分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以540例13-18岁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分化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价青少年的自我分化水平和心理健康情况;结合青少年家庭情况分析青少年自我分化的影响因素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家庭功能,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自我分化水平及受教育程度水平与青少年自我分化水平有关(OR值分别为1.558,1.775,1.535,1.518,1.634和1.567);Pearson相关分析青少年自我分化水平与症状自评量表评测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躯体化和总分呈负相关(-0.672,-0.683,-0.664,-0.624,-0.632和-0.636);与敌对,偏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0和-0.224,虽然P<0.05,但无临床实际意义.结论 青少年自我分化水平受家庭中多种因素影响,应注重从不同方面提升青少年自我分化水平,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开展针对性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社会适应不良量表(SOC)、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及自编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安徽某县农村初中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共58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组SOC得分低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组,经常参加团体活动的留守初中生SOC得分较低,与父母联系频率高的留守初中生SOC得分较低。SOC量表得分与SASC、DSRSC量表总分正相关。七年级SASC得分低于八年级,非留守初中生DSRSC得分低于留守初中生。[结论]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其社会适应能力与情绪水平、团体活动参加情况、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密切相关。抑郁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同受留守方式影响,在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开展心理干预时应注意对抑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定西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针对定西一中高中1 158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乐观。居前6位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依次为学习压力7.89%、情绪不平衡6.95%、适应不良6.75%、焦虑5.98%、强迫症状5.57%、人际关系紧张或敏感5.32%。男女生在强迫症状、敌对和情绪不稳3个因子的表现倾向比较一致,在偏执、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心里不平衡7个因子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不一样。结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定西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职业学校特殊家庭(指父母离异、再婚、丧失的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大学生人格问卷。结果: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结论:应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中生对自杀态度的取向以及其自杀意念的水平,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Beck抑郁问卷,对上海市1 69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由学生自评后统一回收问卷并进行评分。结果 41.18%的学生轻度抑郁,19.17%的学生中度抑郁,13.75%的学生重度抑郁,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母亲的惩罚严厉、父亲的过度保护均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1.08,1.12;而家庭的情感温暖,学习成绩好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4和1.38。结论应采用综合性措施从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对本科护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量表(PSQI)、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自编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调查问卷,调查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311名本科护生睡眠情况。结果本科护生PSQI总分(8.65±3.49),56.91%本科护生的睡眠质量差。影响本科护生睡眠质量生活事件为学习考试压力、家庭矛盾、恋爱问题、人际关系、本人/家属疾病困扰,就业压力;影响本科护生睡眠质量的心理健康因子有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差、适应力差、情绪失调、焦虑、抑郁、敌对、偏执、躯体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躯体化、人际关系、学习考试压力、心理承受力差可解释睡眠质量变化的37%。结论本科护生的睡眠质量较差,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较多,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并给予正确指导,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健康教育及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六地区3600名中学生,进行匿名式自填问卷和SCL-90量表现场调查.结果: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总体良好,但在不同学校、不同居住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寄宿学校间存在差异.SCL-90量表分析表明,中学生心理症状的总体阳性率为20%,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抑郁是阳性检出率较高的因子.结论:目前部分中学生存在着社会适应不良和心理疾病状态,学校应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