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粉尘螨致敏哮喘小鼠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哮喘组小鼠于第0、7和14天每鼠腹腔注射200μl致敏液[含粉尘螨粗浸液提取物50μg,Al(OH)32 mg]致敏。末次免疫后1周采用粉尘螨粗浸液提取物连续进行滴鼻激发,每天1次,每次50μg,激发7次,健康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PBS[含Al(OH)32 mg]处理。末次激发后24 h内处死小鼠,取血清和肺泡灌洗液,无菌取脾脏。ELISA检测血清中Ig G1、Ig E和肺泡灌洗液中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Th17细胞百分率。结果哮喘组小鼠血清中Ig G1和Ig E水平分别为(0.10±0.01)pg/ml和(1.15±0.10)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6±0.01)pg/ml和(0.04±0.01)pg/ml(P0.05);哮喘组小鼠肺泡灌洗液IL-17水平(85.13±2.36)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48.27±4.14)pg/ml(P0.01);哮喘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百分率(5.19±0.68)%高于健康对照组(0.95±0.19)%(P0.01),且脾脏Th17细胞百分率与肺泡灌洗液中IL-17水平呈正相关(r=0.851,P0.01)。结论粉尘螨致敏哮喘小鼠较健康小鼠肺泡灌洗液IL-17水平和脾脏Th17细胞数量均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雷公藤甲素对哮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L-10)、辅助性T17(Th17)细胞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雷公藤甲素组、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致敏与激发,哮喘组给予卵清蛋白(OVA)致敏及激发,雷公藤甲素组在每次激发前给予40μg/(kg·d)雷公藤甲素腹腔注射干预,地塞米松组在每次激发前给予1 mg/(kg·d)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干预。最后一次激发24 h后收集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0、外周血CD4+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评估小鼠气道炎症的变化。结果:哮喘组小鼠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气道周围炎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1)。雷公藤甲素组及地塞米松组IL-10浓度较哮喘组明显升高,Th17细胞比例较哮喘组明显下降,且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气道周围炎症评分明显低于哮喘组(均P 0. 05),而雷公藤甲素组及地塞米松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IL-10对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减轻气道周围炎症,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虫草多糖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和Ig E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60只,给予50μg卵清蛋白(OVA)+150μl氢氧化铝干粉+50μ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20只,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成功过后,将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虫草组30只。虫草组大鼠予150 mg/kg虫草多糖每日一次灌胃,连续14 d;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灌胃,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对比实验前后各组大鼠血清IL-17和Ig E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总细胞数。结果 1实验组大鼠的血清IL-17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虫草组大鼠血清IL-17含量与模型组(13.01±1.65)比较明显较低(P0.05);2实验组大鼠血清Ig E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虫草组大鼠血清Ig E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3实验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虫草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4大鼠血清IL-17与Ig E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963,P0.01)。结论虫草多糖能够明显降低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L-17和Ig E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南蛇藤素对小鼠哮喘模型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介导的气道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4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哮喘组、甲强龙组及南蛇藤素组分别予OVA致敏,然后腹腔注射等体积药物(分别为生理盐水、甲强龙及南蛇藤素),再予以雾化吸入1%OVA激发。对照组使用等剂量生理盐水。末次激发24h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Ig E及TSLP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L-13水平,HE染色肺组织病理学检测炎症浸润。结果南蛇藤素组小鼠哮喘表现较哮喘组明显改善;其血清总Ig E、TSLP含量及BALF中IL-4、IL-13水平均低于哮喘组(P0.05);且小鼠肺组织气道炎症明显减轻,但与甲强龙组无异(P0.05)。结论南蛇藤素组可以通过抑制哮喘小鼠TSLP介导的Th2优势免疫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对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甘草次酸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0只。通过向哮喘模型组、甘草次酸组大鼠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凝胶致敏,并采用OVA雾化吸入激发形成哮喘模型。每次激发前2 h给予甘草次酸组大鼠10 mg/100 mg甘草次酸灌胃,哮喘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0.1 ml/100 mg灌胃。最后一次激发完成后24 h内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三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白细胞介素(IL)-13、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收集三组BALF对细胞沉渣进行瑞氏染色,并按照白细胞种类进行计数。结果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检查结果判定哮喘模型组、甘草次酸组造模成功;甘草次酸组较哮喘模型组中性粒细胞表达相对上升,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而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较哮喘模型组相对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均P0.05);哮喘模型组血清Ig E、IL-13、TNF-α表达水平最高,甘草次酸组居中,正常对照组最低(P0.05),而正常对照组IL-18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甘草次酸组,哮喘模型组最低(P0.05)。结论甘草次酸通过选择性诱导成熟T淋巴细胞凋亡,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产生,抑制Ig E、IL-13、TNF-α炎症因子表达,有效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产生,发挥平喘功效。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OVA诱导的小鼠过敏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蠕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影响。方法将15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Ⅰ组为血吸虫感染后OVA致敏组,Ⅱ组为单纯OVA致敏组,Ⅲ组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小鼠首先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于感染后第57~84d,与Ⅱ组小鼠一起以OVA(卵清白蛋白)诱导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第85d剖杀全部小鼠,收集脾脏、肺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制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以计数其中各类细胞;制备肺组织切片以检查肺部病理变化;培养脾细胞以检测培养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另外,还要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小鼠肺部嗜酸粒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肺部炎症明显减轻(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和IL-5水平均降低(P<0.05),而IFN-γ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对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抗IL-5抗体(Anti-IL-5 Ab)联合抗IL-13抗体(Anti-IL-13 Ab)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哮喘组、Anti-IL-5 Ab治疗组、Anti-IL-13 Ab治疗组和Anti-IL-5 Ab联合Anti-IL-13Ab治疗组.以清洁级Balb/c小鼠构建哮喘模型,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和氢氧化铝混悬液处理动物.采用瑞氏染色对哮喘小鼠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分类及计数,应用小鼠肺功能仪检测气道阻力的变化.结果 ①Anti-IL-5 Ab联合Anti-IL-13 Ab治疗组小鼠症状较哮喘组及其他治疗组明显减轻;②Anti-IL-5 Ab联合Anti-IL-13 Ab治疗组可有效降低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水平,与Anti-IL-5 Ab治疗组及Anti-IL-13 Ab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nti-IL-5 Ab联合 Anti-IL-13 Ab治疗组可有效降低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与Anti-lL-5 Ab治疗组及Anti-IL-13 Ab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ti-IL-5 Ab联合Anti-IL-13 Ab 治疗组不但可抑制哮喘小鼠肺部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还可以抑制哮喘迟发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为治疗哮喘提供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一定浓度的咪喹莫特( imiquimod)对哮喘小鼠模型Toll样受体7(TLR7)的表达及Th细胞因子ID12、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咪喹莫特组(C组),每组10只.建立哮喘模型,干预组在吸入鸡卵白蛋白(OVA)前1h雾化吸入1.5 g/L咪喹莫特混悬液30 min,持续7天.OVA雾化结束后24h,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2和IL-13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肺组织TLR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哮喘组小鼠HE染色可见其小气道管壁增厚,分泌物增多,上皮细胞脱落,排列紊乱,黏膜下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咪喹莫特组炎症程度较哮喘组减轻.②哮喘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各种炎症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咪喹莫特治疗组的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哮喘组显著减少(P<0.05).③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IL-12水平较正常组降低,咪喹莫特组较哮喘组升高(P<0.05);而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IL-13水平较正常组增加,咪喹莫特治疗组较哮喘组降低,较正常组增加(P<0.05).④哮喘组小鼠肺组织TLR7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减少,咪喹莫特组较哮喘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雾化吸入咪喹莫特能上调TLR7 mRNA的表达,使IL-1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从而达到防治哮喘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卵白蛋白(OVA)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观察IL-17+ T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参与情况。方法 30只BALB/c雌性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和哮喘模型组(n=15);分离小鼠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BALF中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分离外周血的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从而测定小鼠中IL-17+ T淋巴细胞的含量。结果哮喘模型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观察可见哮喘模型组小鼠的气道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对照组无此变化。哮喘模型组外周血中IL-17+ T淋巴细胞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IL-17+ T淋巴细胞参与了哮喘发病过程,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气道炎症中扮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TRPC)6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对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组织TRPC6与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①哮喘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WBC)总数和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均明显增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②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哮喘小鼠肺组织TRPC6、NF-κB、ICAM-1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细胞分布定位具有一致性,主要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③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鼠肺组织中TRPC6蛋白表达与NF-κB、ICAM-1表达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WBC总数、EOS%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 TRPC6可能与哮喘小鼠肺组织气道炎症有关,从而参与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急性期和慢性期哮喘小鼠模型在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方面的差异,明确在哮喘致病过程中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 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其中急性组包括正常对照组(A1组)和急性哮喘组(A2组),慢性组包括正常对照组(B1组)和慢性哮喘组(B2组).OVA致敏和激发方法分别构建急性早期哮喘模型和慢性期哮喘模型后,测定气道阻力,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4、IL-5、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AB-PAS和Masson染色测定气道重塑.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A2组和B2组小鼠气道阻力均明显升高,但B2组小鼠气道阻力在基础值即发生明显改变.相比于慢性组哮喘小鼠,急性组哮喘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数,IL-4、IL-5和IFN-γ水平,肺组织气道血管周围炎症细胞聚集,以及气道黏液分泌水平等炎症性改变更为明显.相比于A2组,B2组哮喘小鼠BALF中TGF-β1和VEGF水平,气道平滑肌增厚,上皮下胶原沉积,上皮下纤维化等改变更为显著.结论 在急性早期哮喘中主要是以炎症性改变为主,但在哮喘早期即开始出现轻度的重塑性改变;而在慢性期哮喘中虽然存在炎症性改变,但影响哮喘症状的因素却主要以器质性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factor-1,HSF-1)的表达及其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32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急性哮喘组I(A组)、急性哮喘组Ⅱ(B组)、慢性哮喘组(C组)4组,每组8只。用10%鸡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1%OVA激发小鼠建立哮喘模型。HE染色鉴定模型;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法分析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SF-I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colarlavagefluid,BALF)分析提示哮喘组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及分类计数较N组皆有显著增高(Pd0.05);HE染色提示哮喘组与N组相比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增多、纤毛脱失、黏液栓形成等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SF-1在哮喘模型各组小鼠表达呈阳性结果,主要定位在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肺泡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中,B组表达阳性信号最强,而在N组中表达较弱;Westernblot检测发现HSF-1在哮喘模型组表达量较对照组为高,灰度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的表达量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0.05)。结论HSF-1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小鼠的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肺泡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HSF-1在哮喘中表达增高,且表达量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毅  杜永成  许建英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9):1441-1445
目的 研究香烟烟雾暴露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肺组织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特异性标记蛋白OX-62、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介素12(IL-12)表达的影响,探讨吸烟加重哮喘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暴露组;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和哮喘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同种同型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模拟并观察肺移植手术早期移植气管的病理学改变和固有γδT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雄性C57BL/6小鼠(n=45),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30),各组又随机分为1天、3天、5天三个亚组。对实验组小鼠建立原位气管移植模型,术后第1,3,5天对两组小鼠行肺功能检查、肺泡灌洗液行总细胞计数及分类、移植气管组织病理学检查,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气管引流淋巴结中γδT细胞的比例,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移植气管组织中IL-17A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第3,5天的肺总阻力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计数均显著增加(P<0.05),且以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实验组术后气管黏膜下层水肿;实验组术后第1,3天小鼠气管引流淋巴结中γδ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天:(2.66±0.19)vs.(1.82±0.13)%;3天:(2.33±0.07)vs.(1.82±0.16)%];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所有亚组IL-17A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同种同型小鼠气管移植手术创伤,可激活γδT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其中γδT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7A进一步募集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加剧移植术后的炎性反应,导致移植气管黏膜下层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IL-5可溶性受体(sIL-5Ra)及IL-4突变体(IL-4mutant,IL-4MT)对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AHR)及IgE、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50只BALB/c雌性小鼠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IL-4MT治疗组、sIL-5Ra治疗组和IL-4MT联合sIL-5Ra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ovalbumin,OVA)与氢氧化铝混悬液对小鼠进行致敏,卵蛋白雾化,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其中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雾化前30rain,IL-4MT治疗组、sIL-5Ra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IL-4MT100μg、sIL-5Ra100μg、IL-4MT和sIL~5Ra各100μg,正常对照组与哮喘组用生理盐水替代。末次激发24h后,用不同浓度的氯化乙酰胆碱激发各组小鼠,测定其肺阻力,ELISA法观察比较各组血清及BALFIgE、IFN-γ水平变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肺阻力显著增加(P〈0.01);与哮喘组相比,IL-4MT组和联合治疗组肺阻力显著降低(P〈O.05),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sIL-5Ra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肺阻力显著降低(P〈O.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血清及BALF中IgE含量显著升高,IFN-γ含量显著下降(P〈O.01);与哮喘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清及BALF中IgE含量显著下降,IFN-γ含量显著升高(P〈O.01);与单独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清及BALF中IgE含量显著下降,IFN-γ含量显著升高(Pd0.05)。与哮喘组比,单独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肺组织炎症细胞渗出、浸润及对气道上皮的炎性损伤明显减轻,联合治疗组减轻更明显。结论联合应用sIL-5Ra与IL-4MT可以明显减轻哮喘小鼠AHR,降低血清及BALF中IgE含量,同时升高IFN-γ含量,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鼻滴人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表达Muc5ac黏蛋白的影响,探讨IL-17与哮喘黏液分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哮喘组、IL-17组及抗IL-17组肺组织黏蛋白Muc5ac的表达及应用AB-PAS染色观察支气管壁杯状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 Muc5ac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均主要位于气道上皮,细胞胞浆呈棕黄色.与哮喘组相比,IL-17组黏蛋白Muc5ac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抗IL-17组表达显著减少(P<0.01).AB-PAS染色结果同上.结论 IL-17具有增强哮喘小鼠气道黏液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鼻滴人白介索17(interleukin-17,IL-17)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表达Muc5ac黏蛋白的影响,探讨IL17与哮喘黏液分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哮喘组、IL-17组及抗IL-17组肺组织黏蛋白Muc5ac的表达及应用AB-PAS染色观察支气管壁杯状细胞数量的差异。结果MucSac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均主要位于气道上皮,细胞胞浆呈棕黄色。与哮喘组相比,IL-17组黏蛋白Muc5ac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抗IL-17组表达显著减少(P〈0.01)。AB-PAS染色结果同上。结论IL—17具有增强哮喘小鼠气道黏液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研究BALF IL-8、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tactor-α,TNF-α)在PM2.5干预下COPD大鼠(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模型中水平变化,研究其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个组,即正常组(A组),COPD组(B组),每组24只,采用气管滴注的染毒方式,对A组、B组大鼠气管滴注无菌生理盐水及PM2.5染毒,每天染毒1次,连续3d,在最后一次染毒24 h后处死动物,分析BALF中IL-8、IL-17、TNF-α的含量.结果 ①与气管滴人生理盐水的A组相比,气管滴入PM2.5的B组BALF中IL-8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大鼠染毒剂量增加,BALF中IL-8水平亦有所增加,呈正相关;③气管滴入PM2.5的B组BALF中IL 17、TNF-a水平亦有升高,高于气管滴人生理盐水A组大鼠IL-17、TNF-α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IL-17、TNF α可能参与了COPD气道及系统炎症,但IL-8可能是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炎症因子,并且在PM2.5干预下IL-8、IL-17、TNF-α相互作用贯穿与COPD的发生、发展,对评估COPD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被动吸烟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吸烟模型组和氨溴索干预组。采用吸香烟法建立大鼠支气管炎模型。氨溴索干预组自模型开始建立时给予氨溴索片40mg-1.kg-1.d-1,分2次喂食。2个月后,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气道的超微结特点,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瑞氏染色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模型组大鼠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明显脱失、减少、紊乱、倒伏、扭曲及粘连,杯状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上皮细胞萎缩,断裂甚或脱失,炎性细胞浸润。氨溴索干预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仍具有病理改变。但镜下改变较吸烟模型组明显减轻;吸烟模型组与氨溴索干预组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但吸烟模型组与氨溴索干预组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吸烟模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ALF中IL-8和TNF-α的水平显著增高(P<0.01),氨溴索干预组BALF中IL-8和TNF-α的水平与吸烟模型组比较降低(P<0.01)。结论:吸烟引起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明显脱失,杯状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炎性细胞浸润,BALF中IL-8、TNF-α、细胞计数增多,应用氨溴索的大鼠气道炎症减轻,氨溴索对吸烟引起的大鼠气道支气管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