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行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46例。结果全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大出血,无胆管损伤。术后无胆漏,5例T管造影有胆道残余结石,用胆道镜取尽。结论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可行性的方法,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郭一闽  王忱 《中国医药》2009,4(12):1026-1027
近20年来,腹腔镜技术在外科、妇科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得到迅猛发展。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y surgery,LS)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优势在于术后疼痛轻微,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与传统的开腹手术(open surgery,OS)相比能更好地保留全身免疫功能,但气腹的应用却可显著抑制腹腔局部免疫。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就15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多项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10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联...  相似文献   

4.
夏莉  李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1):116-1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4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并总结经验。结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各引流管固定通畅,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确保手术前后护理成功的关键。49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中T管引流术35例,一期缝合术10例。结果45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其中24例合并胆囊结石,12例合并胆囊息肉。手术时间为80~140min,平均110min,住院时间为7~14d。3例术后胆漏,保守治愈。5例胆道残余结石,术后胆道镜取净。2例ERCP+EST取石。结论LC+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疾病是安全、可行、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刘智文  李勇 《江西医药》2010,45(11):1084-108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09年6月~2010年7月实施的67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期缝合组26例与T管引流组41例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一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46例因肝外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观察同期48例腹腔镜下探查+T管引流。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取石成功率)、术后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所有病例不含肝内胆管结石,术中经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排除胆道残石及狭窄,腔镜下一期缝合后小网膜孔常规放置多孔引流管。结果腹腔镜下一期缝合术后7例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特殊处理。术后平均住院日8.5d。所有病例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内复查B超和CT,未发现胆道残石,亦无一例发现肝外胆管狭窄。结论对经过严格选择的肝外胆管结石病例,经术中精细操作和术中胆道镜检查排除残石及下端狭窄后,腹腔镜下一期缝合可作为另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指证及技术要点。方法对我院5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手术成功,并发胆漏3例(发生率6%),2例少许胆漏,引流2~3天愈合,1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愈合。随访3个月~1年,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应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应掌握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胆漏。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中取石技术及胆管缝合技术。方法对71例诊断明确或疑有胆总管结石(CBDS)的患者实施了LCBDE。术中均用枪式取石钳直接取石、连续缝合胆总管切口、缝线两端用钛夹固定而避免打结等技术,并联合使用胆道镜检查。结果 LCBDE获得成功62例(87.3%)。其中,行胆道一期缝合无T管引流32例。手术时间109~450(182±66)min,术中出血10~400(72±72)ml,术后住院3~28(10±5)d。并发胆漏6例(9.7%)、残留胆管结石2例(3.2%)。结论改进技术后,LCBDE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由于腹腔镜微创技术有着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势特点,故其在外科、妇科等领域得到迅速推广应用。而针对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影响研究亦不断增多,特别是其对机体免疫及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腹腔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1腹腔镜手术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柳长明等[1]研究表明腹腔镜组术后IL-6和C反应蛋白低于开腹组。Leung等[2]发现腹腔镜手术后IL-1β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McHoney等[3]研究发现IL-1受体拮抗剂在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放手术组都明显增加,传统开放手术组有增加更明显的趋势。曹其彬等[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3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同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胆石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经胆囊管探查6例,14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术,12例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技术上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开腹器械在3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中应用开腹器械取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LCBDE取石的临床资料。胆总管切开后以纤维胆道镜检查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及数量,以常规开腹胆道取石器械进行胆道取石,并与同期36例开腹手术进行比较。结果LCBDE组3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常规于术后4周行T管造影,34例示结石取净;胆道残余结石2例,均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愈。在手术时间上,LCBDE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留置T管,均无胆瘘、胆管狭窄或出血病例,均痊愈出院。LCBDE组36例随访6~48个月均无异常。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应用开腹器械进行腹腔镜胆道取石安全有效、操作容易、成本低、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薛宏威 《中国医药科学》2014,(3):188-189,192
目的:评价分析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有效率,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优于对照组为98.00%(49/50),两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临床优异性显著,且减轻患者术中损伤,改善预后,简化手术步骤,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探讨改进手术技巧、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将在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施行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42例患者作为Ⅰ组,同时选取近期42例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作为Ⅱ组,对手术过程、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Ⅰ组平均手术时间(220±58)min,明显长于Ⅱ组(130±45)min(P〈0.05)。Ⅰ组术中出血量为(30±10)ml,Ⅱ组术中出血量为(75±21)ml(P〉0.05)。Ⅰ组术后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1.5±7.5)h和(7.5±2.5)d,明显短于Ⅱ组(49.7±14.3)h(P〈0.05)和(13.3±5.2)d(P〈0.05)。Ⅰ组术后胆瘘发生率为9.5%(4/42),与Ⅱ组4.8%(2/42)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结石残留率为19.0%(8/42),与Ⅱ组14.3%(6/4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行,取石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者,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 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46例采用右肋缘下切口切除胆囊,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不放置“T”管,Winslow孔放置引流管1根。结果 46例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此术式安全可靠,解决了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者给外科医师术中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2月本院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残留结石、胆管狭窄发生,胆汁漏3例,经腹腔引流后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安全可行,可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统计胆总管多发结石中的应用。方法统计和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2011年9月临床手术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78例,将B超、普通断层CT及螺旋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胆总管上段B超、普通CT及螺旋CT检出结石分别为75枚、72枚、83枚;胆总管下段B超、普通CT及螺旋CT检出结石分别为76枚、89枚、98枚。B超与普通断层CT在胆总管上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与普通断层CT在胆总管下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胆管上段及胆总管下段与B超及普通断层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微创胆总管取石术手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对2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明确诊断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采用Dormia取石网篮、气囊导管取石,较大结石先用BML机械碎石后再行取石。结果:298例患者中,ERCP插管成功282例,成功率94.6%,其中175例直接应用乳头切开刀插管成功,25例应用普通造影导管插管成功,25例先用针型切开刀预切开(乳头开窗术)后插管成功;4例因硬化性乳头炎、1例因巨大乳头旁憩室而插管失败。29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EST,一次性取净结石291例(97.7%),另2例行第二次内镜下取石成功,其中有28例先行BML碎石后成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 分别为术中出血、术后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囊炎。结论:ERCP结合EST取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该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及适应证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胆总管结石患者10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CBDE组和LCBDE组,各52例.OCBDE组采用OCBDE治疗,LCBDE组采用LCBD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5天时的血清Cor、C-P、FT3及外周血CD3+、CD4+、CD8+含量及CD4+/CD8+比值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胆瘘、腹腔脓肿、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第1天,血清Cor、C-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达峰值,术后第3、5天逐渐降低(P<0.05),术后第1天血清FT3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第3、5天逐渐升高(均P< 0.05);OCBDE组在术后第5天时,血清Cor、C-P水平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血清FT3水平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LCBDE组术后第1、3、5天时的血清Cor、C-P水平均明显低于OCBDE组,血清FT3水平明显高于OCBDE组(均P<0.05).术后第1天时,两组CD4+含量、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而LCBDE组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OCBDE组(均P<0.05);术后第3天时,两组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术前,而LCBDE组的CD3+、CD4+含量明显高于OCBDE组(均P<0.05);术后第5天时,两组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均比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85%,明显低于OCBDE组的9.62% (P<0.05).结论 LCBOE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所引起的应激反应较轻,细胞免疫功能较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总结并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35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无中转开腹,其中T管引流术28例,一期缝合术7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5例有残余结石者术后2个月经"T"管瘘管行胆道镜取石(1~3次)取净.2例术后并发胆漏,经腹腔引流3~7 d痊愈.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技术,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