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秦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10-21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依达拉奉组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ET、MMP-9及NSE水平升高,依达拉奉可以降低它们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变化及依达拉奉的治疗效应.方法 发病24 h内的AIS患者108例,随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ET组,58例),常规治疗组(CT组,50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治疗14 d后血清MMP-9含鼍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CT组和ET组治疗前血清MMP-9均高于C组(P<0.01);ET组患者治疗第7天时,血液中MMP-9浓度明显下降(P<0.01),并低于CT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低于CT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AIS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关注患者治疗后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两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共11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二组,对照组共58例,应用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抗血小板制剂及脑细胞保护剂等为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共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地治疗。检测治疗后血清中MMP-3和MMP-9的表达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MMP-3和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佐治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能有效降低血清中MMP-3和MMP-9的表达,有效阻断MMP-3和MMP-9介导的对疾病的促进作用,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盒1(HMG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前瞻性研究。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均n=60)。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bid,对照组给予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疗程为14 d,另设正常对照组(n=130)。于治疗前,治疗后3、7、14 d检测血清HMGB1、MMP-9水平和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治疗后7、14 d,依达拉奉组血清HMGB1和MMP-9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14、21 d,依达拉奉组患者SSS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HMGB1水平与SSS、ADL评分呈负相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且血清MMP-9与血清HMGB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患者血清的MMP-9和HMGB1浓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依达拉奉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MMP-9和HMGB1水平,具有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及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 d),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和14 d患者血清中NSE、hs-CRP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治疗后,依达拉奉组患者血清NSE、hs-CR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SE、hs-CRP含量升高,其含量可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脑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依达拉奉可以降低NSE和hs-CRP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马熙岳  牛忠江  倪磊  尹运佳 《中国药房》2012,(23):2182-218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50例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对照组50例静脉滴注依达拉奉。观察治疗2周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并对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S100β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出血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选择发病24h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d治疗14d,于发病1、3、7、14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中MMP-9、S100β,并在发病后7、14、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MMP-9和S100β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具有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清除自由基、抗脑水肿、保护脑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依达拉奉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方法:选择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各10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7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清hs-CRP浓度和治疗前、治疗后7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依达拉奉组hs-CR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14d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hs-CRP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脑出血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d治疗14d,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MMP2和MMP9,在发病时和2周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测定脑水肿体积。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脑水肿体积MMP2及MMP9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降低脑出血患者MMPS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血评分,减轻脑水肿,是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纳美芬联合依达拉奉对颅内动脉瘤血管栓塞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血管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以及血清NSE、MMP-2、ET-1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分级(GOS)和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水肿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GCS评分、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以及血清NSE、MMP-2、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OS评分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依达拉奉用于颅内动脉瘤行血管栓塞术后患者,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清NSE、MMP-2、ET-1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福生  赵仁亮  董志勇  董翠玲 《河北医药》2010,32(20):2808-28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48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入院时以及发病后第3、5、7、14天时的血清MMP-9浓度,与健康对照者50例结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MMP-9浓度为(260±105)ng/ml较对照组(150±88)n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P〈0.01)。在发病后第3、5、7、14天时分别为(381±128)ng/ml、(300±115)ng/ml、(281±98)ng/ml、(2144-90)ng/ml,呈现先增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以发病后第3天MMP-9浓度升高最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与发病后第3天之血清MMP-9浓度呈直线负相关(r=-0.586,P〈0.01)。预后不良组1周内血清MMP-9浓度各时间点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之后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的高低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病程有关,是判断脑梗死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海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36-36,38
目的探讨MMP-2和MMP-9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MMP-2和MMP-9,同时检测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组血浆MMP-2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生化标志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破裂,临床上检测MMP-2、MMP-9等生化标志物对预测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血清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哮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水平分别为(142.7±32.7)μg/L、(139.2±39.6) μg/L、1.02±0.36及(215.7±36.2) μg/L、(164.1±43.7) μg/L、1.31±0.33,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及PEF值/预计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能下调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王占芬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71-172,186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不同内科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经过治疗,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8%(P〈0.05);观察组患者ADL、N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所致脑出血属于临床急症,致残率高,在临床常规基础上辅以依达拉奉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血清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VEGF和MMP-9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3.3%(χ^2=4.16,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和MMP-9分别为(103.5±22.6) ng/L、(861.4±201.4) ng/L,对照组分别为(196.2±20.2) ng/L、(1 062.1±274.3) ng/L,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MMP-9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 =6.346 2、4.327 4、7.624 4、3.916 2,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t=2.724 6、2.924 4,均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可以通过减少VEGF和MMP-9的表达而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额颞叶脑挫裂伤伴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轻中度额颞叶脑挫裂伤伴血肿形成的9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0.5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治疗14 d后,评定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7%(37/47)比59.6% (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13±6)分比(25±6)分,(16±6)分比(24±5)分,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4 d后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73±18)分比(34±18)分,(61±17)分比(3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肿较治疗前明显缩小[(1.4±0.9)ml比(18.1±9.2)ml,(2.9±1.4)ml比(16.9±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肿体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挫裂伤伴血肿较内科常规方法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惫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2次/d。2组疗程均为15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变)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比较,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术后复发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月经第1天开始1:2服米非司酮片25mg,qd,连用6个月。观察组患者月经来潮后3d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观察两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1)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安全性好。与其能降低血清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