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内窥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  崔群建 《医学信息》2009,22(2):261-261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可分为梗阻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既往多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随着科技进步和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神经内窥镜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经脉络裂人路治疗第三脑室病变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胼胝体和经额中回两种途径达到脉络裂的优劣,为临床医师经脉络裂入路治疗第三脑室病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下分别依照经胼胝体一侧脑室-脉络裂入路和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脉络裂是位于丘脑和穹隆间的自然裂隙,经上述两种人路均可经侧脑室和脉络裂体部打开第三脑室顶部.胼胝体厚度为(7.2±0.8)mm,室间孔前后缘长度为(4.89±1.35)mm,室间孔前缘至静脉角的长度为(11.79±3.43)mm.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人路优于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具有损伤小,术野清晰的优点,是处理第三脑室病变的一个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的第三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8例尸头用断层解剖的方法进行解剖观测,测量确定手术入路各项目的数据。采用相同的方法在300例MRI上进行观测。经统计学处理,得出三脑室手术入路的参考数据。结果:①≤9岁年龄组第三脑室手术入路参数均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是:乳头体前缘与室间孔连线的延长线与头皮的交点(B)、正中线与眦耳线线的交点(A)到正中线与经双侧外耳门的连线在颅顶的交点(C)的距离的比值(BC/AC)值为0-315-0.334;入颅点旁开中线距离(L)为1.93~2.65cm;入颅深度(H)为5.10-6.51cm;内窥镜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a)为21.8°~23.0°。②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各年龄组该入颅参数均值的95%可信区间是:BC/AC的比值分别为0.315-0.340,0.320-0.341,0.322-0.340,0.322-0.340,0.320-0.337,0.325-0.343;入颅点旁开中线距离(L)分别为2.30~2.85,2.40~3.10,2.40-3.00,2.40~3.23,2.40~3.10,2.50~3.10cm;入颅深度(H)分别为5.82~7.30,5.70~7.00,5.80--6.80,6.00-7.10,5.90-6.95,5.70-7.00cm;内窥镜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0)分别为19.5~21.5°,19.0~20.5°,20.0~21.0°,19.5~20.2°,18.9-21.0°,19.0-21.0°。结论:该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第四脑室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第四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治疗提供相应的解剖学参数。方法:对35具甲醛固定的男性成人脑标本的第四脑室及毗邻结构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第四脑室底长为38.7±3.3mm;宽为17.1±3.4mm;蚓锥蚓垂点至第四脑室尖的距离为20.2±1.6mm,延髓前正中裂至绒球外侧缘的距离为28.4±2.2mm,第四脑室底正中沟至绒球外侧缘的距离27.3±1.9mm,由蚓锥蚓垂点至四叠体点的距离为40.9±2.7mm。结论:这些数据的测量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参数,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不损伤重要结构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第三脑室区域临床影像学诊断和肿瘤的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头部的固定标本上,采用MJ—346B型电动带锯每隔0.5cm作第三脑室横断、冠断和矢状断连续切片,观测了第三脑室的形态、大小、位置、毗邻关系和手术入路的径线值等。结果:第三脑室横径为1.9±2.7mm,上下径即穹窿体下缘中点至下丘脑沟中点间距为14.1±2.7mm,前后径即室间孔至中脑水管上口间距为23.9±2.7mm,其外侧壁的表面积为276~677mm2;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长×宽×高约为7mm×7mm×3mm,略偏向左侧。结论:第三脑室前部入路优于后部入路,丘脑所占第三脑室侧壁面积大于下丘脑,下丘脑沟以上术中操作相对安全;第三脑室在三维断面上均能良好显示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下第三脑室手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为神经内窥镜下进行第三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1例成人尸头固定标本进行第三脑室的解剖观察和测量 ,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经室间孔入路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的解剖学观察。结果 :室间孔长径、宽径为 (5 .4± 1.2 )mm、(2 .7± 0 .9)mm ,中间块长径、宽径为 (6.8± 2 .3 )mm、(3 .8± 1.0 )mm ,前后联合间距 (2 1.8± 2 .1)mm ,前、后联合到中间块为 (6.3± 0 .8)mm、(8.8± 1.3 )mm ,前后联合中点处第三脑室高度 (13 .8± 1.4)mm ,室间孔下、后联合前及中间块上、下第三脑室宽度分别为 (6.3±2 .2 )mm、(4 .9± 1.8)mm、(3 .4± 1.6)mm和 (4 .3± 1.8)mm ,中间块上、下最小高度为 (4 .4± 1.3 )mm和(4 .3± 1.3 )mm。内窥镜可较清晰显示第三脑室内结构 ,但中间块可影响显露。结论 :内窥镜下经室间孔入路进行第三脑室手术有一个理想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7.
松果体区脑池和蛛网膜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研究松果体区脑池及其蛛网膜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手术入路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20例尸头松果体区各个脑池的形态、边界、内容物及相关蛛网膜结构。 结果 松果体区的蛛网膜结构包括蛛网膜袖套、环中脑后膜和小脑前中央膜,其中蛛网膜袖套由枕叶底、内侧面及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在幕尖处汇合而成,包裹Galen静脉系统、松果体及松果体上隐窝;环中脑后膜由枕叶底面及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在幕切迹处汇合形成,环绕并附着于中脑背侧;小脑前中央膜由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和蛛网膜袖套汇合处发出,前下方附着于下丘。四叠体池与小脑上池通过小脑前中央膜分隔,与后胼周池通过蛛网膜袖套分隔,与环池后部通过环中脑后膜的升段分隔,环池后部与小脑中脑裂池通过环中脑后膜的水平段分隔。 结论 重新划分了松果体区各个脑池的范围与交通情况,明确了蛛网膜的形态与分布。  相似文献   

8.
由于第三脑室后部肿瘤解剖位置深,周围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显露和切除十分困难,因此该部位肿瘤手术切除率低,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肿瘤的多种分类、治疗困难,使人们对于第三脑室后部肿瘤的治疗持有不同观点,特别是对性质不明的肿瘤。肿瘤多为生殖细胞肿瘤,其中以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多见。现对第三脑室后部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臂丛根部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进一步认识臂丛神经诸根间根部损伤后其病理特点差异的形态学基础,用显微外科解剖及HE,Masson's染色组织病理检查方法对椎管内臂丛神经诸根的显微结构进行观测。结果提示:臂丛神经诸根之间在解剖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造成颈5.6神经根在受到同等暴力作用下较7.8及胸1神经根不易形成根性撕脱。即使颈5.6神经根根性撕脱,亦往往伴有节后损伤。作者认为对于臂丛上干近椎间孔的节后损伤,  相似文献   

10.
结肠造瘘是晚期大肠癌的一种手术方式。结肠造瘘病人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可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4年2月共行腹部造瘘术28例,采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心理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窥镜下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神经内窥镜下侧脑室、第三脑室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特点,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成人尸头和25例脑积水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病人神经内镜下观察侧脑室、三脑室在内镜下的解剖结构,并录象作记录和研究之用。结果:额角入路可以观察到侧脑室额角和侧脑室体部,且可以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室间孔的Y形结构是脑室内观察和定位的重要标志。枕角、三角区和颞角入路分别可观察到侧脑室相应部位和脉络丛。结论:侧脑室额角入路是观察侧脑室和三脑室的最常用入路,观察侧脑室范围最大,也是第三脑室底造瘘的最佳入路,枕角入路便于对侧脑室三角区和侧脑室体后部病变的观察和治疗,三角区和颞角入路很少用到.  相似文献   

12.
金保哲 《医学信息》2006,19(3):90-93
三脑室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根据病变部位有适用于前部病变的经额叶皮质入路、经胼胝体前部入路、经终板入路,主要适用于中部病变的脉络丛下入路、经脉络裂入路和脉络裂下经中央帆入路,主要适用于后部病变的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经胼胝体后部入路及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解剖和临床研究表明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到达三脑室最近、术后并发症少,掌握该入路路径中扣带回、胼周动脉、胼胝体、穹隆、前连合等重要神经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知识,有利于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13.
颈静脉孔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颈静脉孔区病变的手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和10例成人颅骨标本的颈静脉孔区进行显微解剖和观测。结果:静脉孔分成三部,即神经部、岩部、乙状部,岩部为接收岩下窦、舌下神经管静脉、岩斜裂静脉和椎静脉丛分支的静脉窦;乙状部接收乙状窦血流;神经部由位于结缔组织鞘中的舌咽、迷走、副神经所组成。颈静脉孔长(13.4±1.1)mm,颈静脉孔乙状部宽(9.1±1.9)mm,颈静脉孔的乙状部高(7.3±2.2)mm,颈静脉孔的内、外口相距(12.7±1.5)mm。颈静脉球具有下述特点:(1)静脉壁相当薄,不及乙状窦及颈内静脉壁一半的厚度 ;(2)连接多处的引流静脉;(3)完全位于骨质中且位置变异较大;(4)邻近重要结构等。高位颈静脉球出现率为15%。结论:熟悉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14.
Neuroanatomical structures that form the floor of the third ventricle (FTV) and neighboring tissues are important in the context of third ventriculostomy (TV) procedures. Thorough knowledge of the anatomical and histological organization of the region would be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surgical complications. Taking the third ventricle region as a model, we aimed to simulate TV and make measurements of 23 cadaver brains, as well as perform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third ventricular floor on five cadaver brains. During the endoscopic TV, we examined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structures surrounding the FTV were affected by surgical simulation. To make a clinical comparis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enter of the FTV and the basilar apex was measured on cran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MRIs) of 15 subjects with normal ventricular systems and 15 subjects with moderately enlarged ventricle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that the ependymal cells and arachnoid membrane formed the inner and outer surfaces of the third ventricle floor,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stroma was made up of glial cells exclusively. This region was gliotic and avascular. When cadaver brains with normal and hydrocephalic ventricles were compar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enter of the floor and the basilar apex (P < 0.001). On the basis of our study, the optimal site for TV fenestration and balloon inflation is just anterior to the mamillary bodies to avoid injury to neighboring structures. Clin. Anat. 22:916–924, 2009. © 2009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后颅窝手术保护听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0例甲醛固定后的成人头颅 (4 0侧 ) ,游标卡尺和量规测量内淋巴囊壁与表面标志的距离。结果 :内淋巴囊与内听道口后缘的平均距离为 1 1 6± 0 .1 4cm ,与XI神经后缘的距离 1 3 8± 0 .1 7cm ,岩嵴与乙状窦前缘相交点的平均距离为 1 67± 0 .3 5cm ,与岩嵴平均距离为 0 1 6± 0 .2 8cm。结论 :本文结果有助于后颅窝手术定位内淋巴囊 ,保留听力  相似文献   

16.
前臂背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显微解剖、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40例成人前臂背侧皮瓣进行了究研.前臂背侧皮瓣的供血动脉为骨间后动脉,外径为1.5mm,主干长15.4cm,在浅筋膜及深筋膜中有丰富的吻合支.该皮瓣的微血管构筑由五层血管网组成。各层血管网间有丰富的吻合支,互相沟通,共同完成整个皮瓣的血供.该皮瓣具有血管口径粗,位置恒定且浅表不损伤主要血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胸神经后根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胸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提供可靠的后根分束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成人尸体胸神经后根的自然分束和后根问神经纤维联系(CR)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测。结果:1条胸神经后根有4~6条根丝组成,然后形成2~4根神经亚束,最后形成上、下2股神经束。后根问神经纤维联系出现率为55.4%,根据形状可分为5型,根据位置可分为3类。结论:胸神经后根各级神经分束较易分离,神经纤维联系较为简单,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SPR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