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灾难性突发事件中,面临紧急救援任务的压力和各种异常情境的刺激,救援军人的人格特质、认知模式、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利用度、成长史等因素会影响其心理危机反应程度。应结合部队的实际,通过社会支持干预、认知模式干预、应对方式干预、心理自助成长干预等方法对易感官兵进行心理影响,尽量降低和避免军人在灾难性危机救援中的心理创伤,提高其危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对一例汶川大地震救援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该救援者因看到地震灾区某场景而突发焦虑、紧张、无助,难以自缓,主动前来接受心理辅导。在对该救援者倾听、共情、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引导出"我很没用"的核心信念,运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知矫正与重建、教授放松技能、建立支持系统、讨论自我关照等策略,对该救援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干预后其焦虑情绪、负性认知和社会功能获得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网络心理危机干预的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中的应用价值和具体实施方法,以期减轻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其积极投入到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团体授课与个体心理干预相结合对临退伍期军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作用,探讨改善临退伍军人情绪状况的有效干预模式,为降低临退伍军人情绪障碍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 退伍前半年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军区服役期军人3000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期为6个月.研究组采用团体授课与个体干预相结合,对照组无心理干预.在退伍前半年(服役期)和退伍前两周(临退伍期)对其中确定退伍的军人(研究组416人,对照组396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分别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SCL-90抑郁、焦虑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研究组干预后抑郁、焦虑因子得分降低(P<0.01),对照组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升高(P<0.01);干预后,研究组抑郁、焦虑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积极应对得分增高(P<0.01),消极应对得分降低(P<0.01);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较干预前增高(P<0.01);情绪障碍发生率(0.5%)较干预前(2.4%)降低(P<0.05);干预后,对照组临退伍军人情绪障碍发生率(4.8%)高于干预组(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团体授课与个体干预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可明显降低临退伍期军人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且对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退伍期军人中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抗震救灾一线救援军人任务完成6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目前美国PTSD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工具,按整群分层抽样原则对1125名汶川抗震救灾现场救援军人PTS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PTSD诊断采用Davidson创伤量表(DTS)症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总分≥40分标准确定,并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复查,使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资料和DTS诊断结果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实际调查1056人;DTS诊断PTSD 69例,患病率6.53%;DSM-Ⅳ复查符合诊断63例,患病率5.97%;独生子女、服役满意度低、吸烟、创伤暴露阶段未进行心理干预及有饮酒习惯者PTSD患病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人群(P<0.05);地震经历暴露程度高(P<0.01,OR=6.258)、创伤暴露阶段未进行心理干预(P=0.019,OR=3.106)是抗震救灾现场救援军人PTSD的显著危险因素,而独生子女是PTSD潜在的危险因素(P=0.057,OR=2.235).结论 PTSD是抗震救灾现场军人常见的心理障碍,加强创伤暴露者的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当个体经历危机事件而无法应对时容易导致心理危机,了解心理危机才能更好的进行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本文围绕心理危机的定义,心理危机的种类、心理危机反应的阶段和远程心理干预进行简单综述,以帮助从业人员更好的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7.
当个体经历危机事件而无法应对时容易导致心理危机,此时需要进行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本文围绕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型进行简单综述,以帮助从业人员更好的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8.
一、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的概念心理危机是Capland于1964年提出的概念,即当个体面临困境时,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即心理危机[1].危机干预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帮助和心理支持的技术[1].当代危机干预往往采用Gilliland和James提出的六个步骤:明确问题、确保安全、提供支持、提出并验证变通的应对方法、制定计划、获得承诺[1].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包括为患者提供支持、有效的信息、心理社会干预以及康复治疗。中国的研究者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药物治疗领域进行着各项研究,而国外研究数据一致显示心理社会干预可以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尽管缓解症状仍然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工作、学习,独:立生活及社会化方面的功能损伤往往也是患者及其家属关注的重点。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有可能从着重于减轻残疾的干预中获益。本文对中外有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心理社会干预进行综述,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社会技能训练、家庭干预、认知纠正、心理教育、职业训练、危机干预及综合心理治疗;同时就中外心理社会干预的差异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对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自评量表(SCL-90)对参加抗震救灾的258名官兵进行心理测试,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干预后2周复测SCL-90。结果干预前有心理障碍者为35人(13.6%),干预后为12人(4.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3,P〈0.01);干预前救援官兵SCL-90大部分因子分、总分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0.05);干预后除敌对外的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0.05);干预后除忧郁、恐怖因子分略高于常模外,其他因子分均比常模低,且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阳性项目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影响救援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其次是职务、民族、文化程度等(均P〈0.01)。结论参加抗震救灾造成救援官兵心理健康不同程度损害,经针对性心理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企业员工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及应对效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问卷和应对效能量表对上海市松江区204名以制造、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的员工进行测查.将企业员工按工号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企业平时常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每两周1次共4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1周对所有入组的企业员工再次进行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和应对效能量表的测量.结果 两组员工在干预前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与应对效能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总分、自我认知、社会成见、信任性及应对效能总分、胜任力、认知水平、自信程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高于组内干预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及应对效能.  相似文献   

12.
危机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危机和危机干预的概念危机(Crisis)的界限有三:①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和决定(Chaplin,1968);②引起急性情绪扰乱、认知、躯体不适和行为改变,但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③其时当事人用寻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付。危机一般不持久且为自限性,如果未得到及时解决可导致精神疾病、物质依赖、自杀或攻击他人等不幸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模式照护干预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改变痴呆患者的照护模式,从而提高痴呆患者智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建立痴呆患者的健康档案。50例患者接受定期随访,接受安全行为、生理、心理、常识的宣教及康复等方面的照护干预。结果干预后,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活力(vitality,VT)等5个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认知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多模式照护干预对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不明显,但有助于改善痴呆患者的照顾行为,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对社会及家庭的负担,提高了家庭和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人们逐渐认识到“精神分裂症”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组异原性障碍,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个体易患倾向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在其认知过程方面。这种易患倾向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个人生活中会受到各种生活事件的影响,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作者主张按照这种相互作用模式对病人的各个层次进行综合性干预,即包含个别心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精神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负面情绪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S、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WCST中的总时间、错误思考时间低于对照组,概念化水平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其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生活技能训练是心理社会干预范畴的一种行为认知干预模式,在西方国家已得到普遍运用和发展,本文就此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为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和总结灾后心理援助成果,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委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联合举办,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等单位承办的全国心理危机干预大会与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大会于2018年6月8日-10日在四川省  相似文献   

18.
儿童虐待的发生率高,不但影响了短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调节功能,还影响成人期的心理认知和冲动行为控制。对儿童虐待的研究有助于预防发生和及时干预,尽可能减少其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认知重构为主的心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肠造口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认知重构为主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SAS评分、应对方式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自责、退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问题解决、求助、合理化评分及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认知重构为主的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肠造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有效改善其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及应激应对因素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筛查方法,并建立应激诱发心理危机和应对缓解心理危机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调查”(SLSI)、“抑郁发作诊断指标”(DEP)和“危机应对方式”(WCW)检测大学生13154例,对样本作多元层次筛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4层次筛查检出具有“高生活应激、严重障碍、抑郁发作和自杀倾向”核心因素的大学生心理危机38例(0.3%),并筛出无此4项核心因素的1835例(14.0%)为对照组;大学生生活应激源(挫折、压力、变化)和应激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是诱发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5);危机应对积极方式(处理问题、控制情绪)是缓解心理危机的保护因素(P〈0.01),应对消极方式(期望、逃避)则是处理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心理危机4项核心因素是多元筛查的主要鉴别依据;大学生生活应激或应对方式对心理危机具有诱发或缓解效应;本预测模型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检测筛查和预测干预提供了研究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