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以持续无排卵、雄激素过多为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月经稀发、甚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伴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等.笔者根据对本病多年来的临床研究,认为:任不通,冲不盛,是PCOS的根本病机所在.因此,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为临床从冲任着手治疗PCOS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月经稀发、甚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伴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等.导师侯丽辉教授根据诊治本病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痰瘀胞宫"新理论,认为肾虚脾弱,痰瘀互结是PCOS排卵障碍的重要病机,肾虚血瘀、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是其临床常见证型,因此,探讨PCOS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临床从痰、瘀论治PcOS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及发病率日趋升高,且治愈率低、并发症多,已成为目前妇科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愈加受到重视。中医在改善症状、调整月经周期、提高妊娠率等方面颇具优势,但对其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未达成统一。刘文峰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上颇有心得,刘教授倡导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着眼于其病位及病因病机,分析疾病的标本、虚实、寒热,并根据其发展变化,分期而治、标本兼顾。文章以刘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为基础,依循刘老的疾病诊疗思路,以PCOS的中医病名“胞宫癥瘕”作为切入点,根据其月经稀发、毛发生长旺盛、出现男性特征及不孕、卵巢多囊改变、肥胖等临床症状,对其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将病因归纳为先天、情志、体质、生活因素四个方面,病机责之于肾阳虚衰,督阳亏损,冲任不通,肾、肝、脾脏腑功能失调,以肾为本,痰湿、瘀血为标,气血失调,共同作用于胞宫而发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期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抛砖引玉,在治疗上发挥中医药的...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后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妊娠后存在先兆流产风险.探讨PCOS患者妊娠后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对安胎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先天禀赋不足、孕后房事不慎、劳倦忧思过度、过食辛燥助阳之品是PCOS患者妊娠后先兆流产的常见病因,肾脾两虚是其根本病机,本虚标实为其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重点从肾气虚弱、瘀血内阻、痰湿阻滞、肝气郁结等方面阐述了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状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将该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重点从肾气虚弱、瘀血内阻、痰湿阻滞、肝气郁结等方面阐述了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状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将该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梳理不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的造模因素和评价指标,分析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筛选体现中医药病因病机的模型。方法:通过收集197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77篇,建立PCOS造模因素(动物种别及鼠龄、造模试剂及剂量等)和评价指标(卵巢形态学、激素水平)的数据库,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国内外建立的PCOS动物模型有雄激素造模法、雄激素联合HCG造模法、孕激素联合HCG造模法、雌激素造模法、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法、胰岛素联合HCG造模法、雄激素联合胰岛素造模法、胰岛素造模法等,常使用鼠龄在3-50天的SD、Wistar大鼠,应用脱氢表雄酮、丙酸睾丸酮、硫酸普拉睾酮钠、双氢睾酮、左旋18-甲基炔诺酮、戊酸雌二醇、来曲唑、胰岛素和HCG等化学试剂进行造模,评价指标为卵巢形态学、各级总卵泡数、性激素类(E2、P、T、FSH、LH)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FINS、FPG、HOMA)等。结论:目前PCOS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尚不能完全模拟临床上PCOS患者发病过程,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宜的造模试剂和评价指标。脱氢表雄酮、双氢睾酮缓释、孕激素联合HCG造模的动物模型更适宜于研究胰岛素抵抗(IR)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肾虚痰湿是肥胖型PCOS根本病因病机,脱氢表雄酮造模、左旋18-甲基炔诺酮联合HCG造模、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比较符合肥胖型PCOS动物模型,评价指标有体质量、血清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以及卵巢形态学等,临床常采用补肾化痰法治疗肥胖型PCOS。 相似文献
9.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肥胖、卵巢多囊样变、内分泌激素异常等一系列症状体征为特征,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关于PCOS的病因病机的研究,各家有不同的看法。其发病机理较复杂,现代医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对PCOS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及痰湿、血瘀密切相关。现代中医文献有关PCOS病因病机的研究大多趋向于以下两大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总结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方法,从名医经验,补肾调周,临证辨证分型治疗等方面探讨该病的中医治疗现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疗效,对临床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降低PCOS血清雄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胰岛素水平,缩小卵巢体积,改善月经情况,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本文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疗法两个方面,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长期无排卵及高雄激素为特征的内分泌综合征。1975年Stein和Leventhal首先报道,故又称Stein-leventhal综合征。本病多发病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妇女,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痤疮、肥胖伴双侧卵巢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史籍对本病无专门记载,但根据其症状可归于“月经后期”、“闭经”、“无子”等范畴。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见的妇科生殖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PCOS临床表现多样,以稀发排卵或无卵、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及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病理特征,可导致无排卵性不孕和排卵障碍性不孕,引起闭经、糖尿病、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危及机体远期健康。中医学并无此病名,依其临床表现,可归属"闭经""不孕症"和"癥瘕"等范畴。相比西医,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见解,认为肝、肾、脾三脏功能的紊乱共同影响此病的发生和发展,且肾虚证为本病的主要证型。查阅文献表明,中医临床上多采用补肾法治疗PCOS,且用药灵活多样、标本兼顾,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补肾药用于男科疾病"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补肾法在PCOS中的应用。鉴于此,本文从肾虚与生殖的关系,PCOS的病因病机,PCOS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等几方面对补肾法治疗PCOS的机理和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补肾法更好地用于PCOS及其他妇科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异质性内分泌紊乱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育龄妇女PCOS的患病率为5%~10%。其主要特征为长期慢性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生殖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和皮肤改变两方面,如月经紊乱、不孕、多毛症、黑棘皮征、痤疮等。近年来PCOS的代谢 相似文献
17.
牟会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5):35-36
目的 探讨利用中医药治疗肾气虚弱与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5月以来,收治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15例,搜集其临床中药治疗方剂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5例患者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补肾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9,(11):2357-236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由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纳入的1059例PCO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比较各证型中PCOS患者临床特征异常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证型相关性。结果:①1059例PCOS患者分为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所占比例分别为41. 45%,28. 99%,10. 29%和19. 26%;②脾虚痰湿证和痰瘀互结证PCOS患者发病年龄主要以 30岁为主,临床特征以腰围、WHR、AND、FPG、FINS、HOMA-IR、TG、TC和LDL水平升高,黑棘皮发生率升高,SHBG和HDL水平下降等为主;肾虚肝郁证和肾虚血瘀证PCOS患者发病年龄主要以20~30岁为主,临床表现以LH/FSH比值升高为主;③脾虚痰湿证与黑棘皮、FPG、HOMA-IR、TC和LDL呈正相关,与多毛、痤疮和HDL呈负相关;肾虚肝郁证与TC和HDL呈正相关,与FPG、FINS、HOMA-IR和TG呈负相关;肾虚血瘀证与痤疮、黑棘皮和HOMA-IR呈正相关,与FINS和TC呈负相关;痰瘀互结证与腰围、多毛、T、FPG、FINS、HOMA-IR、TG、TC和LDL呈正相关,与LH、PRL和SHBG呈负相关。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PCOS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表现,且各证型与临床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