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林亿等在整理《金匮要略》时,“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但历代不少医家对这些附方认为非仲景之方,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这些方剂的内容、来源、属性、价值等诸方面进行探讨,可知其确系张仲景原书之内容,对其研究,可全面领会仲景诊病治疗、辨证用药的宗旨,亦可与现存仲景之书对勘,甄别讹误。  相似文献   

2.
经方一词虽源自后汉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但后世所称经方多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伤寒论》载方112首,《金匮要略》载方253首(含附方28首),去除重复方剂29首,两书共载方336首。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方书,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而言。此二书载方三百一十八首(即《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金匮要略》二百零五方),用附子、乌头、天雄配方者,达三十七方之多,附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本文拟就个人所学浅见,将仲景方书用附子作如下浅析:一、附子气壮功宏,用途面广,是仲师喜用此药的原因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谓有七种。言“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  相似文献   

4.
<正> 人参有“神草”之称,古代善用人参者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人参的运用共有55条35方(重复、附方除外)。学习和研究这些方剂中人参的功用及其配伍,对于进一步认识人参的功效,正确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和探讨仲景学术思想,仍是很有裨益的。一、人参的功用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脾补肺,为补虚扶正之要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关于人参的功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浅析《金匮要略》妇科血证治法蒙阴县人民医院(276200)张家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250011)刘金星关键词金匮要略妇科血证辨证论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设三篇具体论述了妇科病的证治,载病近30种,列方35首(不包括附方和重复运用的方剂),理...  相似文献   

6.
对通关散等四首古方方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通关散等四首古方方源作一探讨。认为通关散一方始见于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一书;失笑散之名录在宋代《苏沈良方》一书已有收载;良附丸一方原为宋《百一选方》和《医说》等书先加引录;人参胡桃汤乃是《医说》引《夷坚志》方。  相似文献   

7.
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文献考察(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配伍禁忌药物之方例中医方药,浩若烟海,要一一查考,颇为困难。仅就有代表性的几部方书来看,有关十八反、十九畏的处方就有不少。为便于深入研究,今录散载于历代医籍中属于配伍禁忌的处方如下。限于篇幅,所据版本及处方组成不一一标注。1.十八反方例(1)乌头与半夏同用如《金匮要略》之赤丸方,《张氏医通》之冷哮丸,《和剂局方》之青州白丸子、如圣饼子、如神止泻丸,《证治准绳》之白附饮等。(2)川乌、草乌与半夏同用如《和剂局方》之骨碎补丸,《普济本事方》之星附散、定风饼子等。  相似文献   

8.
试论仲景对方剂的命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福田 《河南中医》2005,25(8):11-12
张仲景撰著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经过历史的变迁,年移代革,渐被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记其方数,《伤寒论》载方114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两书共319方。通观其方之命名规律,可分为几类。笔者不揣鄙陋,将管窥之见奉于同道,以冀斧正。  相似文献   

9.
《祖剂》一书,是明代(1640)江苏松江医家施沛编著.作者将用药相近的方剂,以类相从,归纳在一起,是方剂学发展史上一部首创的类方参考书.今就其学术特色,略陈管见.一、寻宗究祖,溯流追源"祖剂"是指历代医家传下来的方剂,溯流追源,有其祖宗可以考证.该书作者以《内经》、《汤液》之方为宗,《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为祖,将后世之方剂凡用药相近者,同类相附,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配用细辛方剂说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兴武 《四川中医》1997,15(8):12-14
细辛味辛性温。功专祛风散寒、除痹止痛、温通血脉、温化水饮和止咳逆上气,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张仲景在其所撰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方剂中,配用细辛者计17方,前书5方,后书12方(与前重复者不计人张氏将这些方剂广泛地用于伤寒、杂病。其配伍严谨精恰,用量独重。被后世医家视为制方遣药的规矩准绳,影响极为深远。兹择其要者说之。1.祛寒邪[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二两,去书,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该方系科散兼施之剂,主治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原书指征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相似文献   

11.
芎归胶艾汤临床应用体会曹素芳(沧州市人民医院061000)芎归胶艾汤始见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全方由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白芍、生地黄所组成。为治疗妇人下血之要方。《金匮要略》云:“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而不止者...  相似文献   

12.
韩奕 《北京中医》1991,(5):50-51
《金匮要略》做为内科杂病辨证论治诸书的鼻祖,早已为世人奉为圭臬,而其对妇科临床的指导价值,往往被医者所忽视。本人运用书中妇人三篇所列之方治疗妇科病,每获满意效果,体会颇深,在此略举三方之例案,以资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肾气丸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书中凡五见,用以治疗脚气、虚劳、消渴、痰饮及妇人转胞的疾患。肾气丸方之治脚气,见于书中《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内,系附方,方名“崔氏八味丸”。或有因此而疑本方非仲景首用者。查《外台秘要·卷十八脚气不随门》所载崔氏方五首的第四首,有“又若脚气上入少腹,少腹不仁,即服张仲景八味丸方”者,由此段记载看来,肾气丸必是先见于仲景著作中,而崔氏(崔知悌)则是后来加以引用的。  相似文献   

14.
柯梦笔 《四川中医》1993,11(12):5-7
人参有“神草”之称,古代善用人参者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人参的运用共有55条35方(重复、附方除外),配伍灵活,组合精当,实为后世运用人参的规范。学习和研究这些方剂中人参的配伍特点,对于进一步认识人参的功效,掌握其使用规律,正确地运用于临床和探讨仲景学术思想,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脾胃病证是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病证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所载方剂中 ,有不少治疗脾胃病证的方剂。这些方剂不仅临床疗效卓著 ,而且配伍用药简练。本文仅就其脾胃寒证、热证方剂的用药思路作初步探讨。1 脾胃寒证脾胃病证方面 ,寒与虚常相兼而生 ,寒则致阳气不足 ,虚则使寒从中生。寒是病之标 ,虚是病之本。《伤寒论》论述的太阴病 ,所谓之里虚寒证 ,即是此道理。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 ,治疗脾胃寒证最主要的代表方剂是理中丸和吴茱萸汤。理中丸以治太阴病下利为主 ,并用于寒证霍乱吐泻和大病瘥后 ,喜唾 ,久不了…  相似文献   

16.
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设三篇具体论述了妇科病的证治。载有病证近30种,列方35首(不包括附方和重叠运用的方剂)。理法方药俱全,治疗方法丰富,乃我国最早对妇科病辨证论治的专著,目前仍有着极重要的实用价值,大有认真研讨之必要。爱就其大旨试述如下,供医林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附子一药应用于临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医家中,善用附子者,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附子的运用共有55条32方(重复、附方除外),遍及伤寒、杂病,为附子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些方剂中附子的功用及其配伍、炮制、用量等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附子的功效,正确地掌握运用,是很有裨益的。一、附子的功用附子辛热有毒,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燥湿止痛,为温里扶阳之要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附子的功用,归纳起来约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经方新释     
方剂是辨证论治的工具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经方和时方之分。就经方而言,《辞海》云:“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方相对而言。”《中医大辞典》又云:“汉以前的方剂称经方。其说有三:①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②指《素问》、《灵枢》和《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⑧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一般所说的经方,多指第三说”。由此可见,现有文献均称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剂为经方。但笔者认为:经方,不仅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之方,而且应包括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衍生的确具经典、经验、经济之意涵和特色的方剂,前者为狭义之经方,后者为广义之经方。诚如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所说:“经方是中医经典配方的简称,是数千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得以延续至今的临床技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附桂八味丸的临床应用,继我国后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日本的《类聚方》、《众方规矩》、《牛山方考》、《知新堂方选》等古典医书亦均有记载,至今尚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及文献报导。本文把周内外近几年来应用该方药的临床进展综述如下: 一、附桂八味丸的主证我国的附桂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与日本常用的八味丸处方相类似。本方药味即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为补阳法的代表方,既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又有化气行水之功。因为补阳之药多有辛燥,容易燥伤肾阴,所以甘温补肾阳之药,往往与甘润补肾阴的药物同用,才能阴阳相互为用。而该方虽以温补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为祖国医学的古典匮籍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证治的专书,是中医内科学的基础,在祖国医药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关《金匮要略》中的条文、方剂和药物的统计数字,各个注家说法不一。以近代一些注家为例,秦伯未的《金匮要略简释》认为仲景用药,包括《伤寒沦》和《金匮》在交,共163种;《伤寒论》有113方,《金匮》有265方,然《金匮》中除去杂疗方、治中毒方和附方等88方外,见于各篇的实为177方。南京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