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瑞霞  郭英蕾 《护理研究》2007,21(6):519-519
保留灌肠是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通过将药物灌入结肠内,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但据临床观察,用常用的肛管做保留灌肠,效果欠佳,许多病人有强烈便意感,且插入的深度不够,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较短,不能够很好的达到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注射器乳头与一次性肛管衔接不好,易造成药液外漏,污染被服。为此,我科采用一次性烟斗型接头吸痰管进行保留灌肠,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和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大量不保留灌肠的临床效果,提高灌肠质量。方法 2009年2月-10月选择我科术前需要肠道准备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组采用头低臀高左侧屈膝位,肛管插入20cm以上,开始时减慢灌入速度,并对两组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初次便意量、每次灌入总量、灌入时间、保留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灌肠质量主要取决于每次灌入的总量,每次灌入的总量主要取决于灌肠方法、灌肠的体位、肛管插入的深度及灌肠的滴速等。  相似文献   

3.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外用中药煎剂灌入结肠1h,以达到局部及全身治疗的目的。普外科急慢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病人除常规治疗外,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即用中药煎剂(主要成分为大黄、厚朴)保留灌肠。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灌肠筒连接一次性肛管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存在药物在肠道保留时间短、滴数不好控制、灌肠液液面观察不方便等缺陷。也有直接采用输液器(需将输液器针头端剪掉)行保留灌肠,但此导管较软,不易插入肛门,  相似文献   

4.
撰写结构式摘要须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婴幼儿腹泻等下消化道疾病的方法之一。灌肠法中 14~ 16号肛管不适于婴幼儿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 ,因此 ,我科改用输氧管代替传统的肛管 ,并进行了两组效果观察。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在药液保留持续时间、平均药液损失量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证明采用输氧管作为保留灌肠用具 ,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或肛管灌肠法。  相似文献   

5.
袋装灌肠液的制做和简单灌肠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8年把以往现配现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保留灌肠液 (成分有锡类散、氟哌酸等 )改为袋装 ,命名为结肠炎灵灌肠液 ,在使用和效果两方面 ,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备容量约为 10 0ml左右的无菌袋 ,把灌肠液按比例配制好 ,每 10 0ml药液灌装在一个塑料袋内 ,密封尾端后高压灭菌。灌肠时手拿袋装灌肠液尾端细管 ,放入约 80℃的水中1pm左右 ,药液温度可达 39℃~ 41℃ ,然后稍剪去尾端 ,插入肛管 15~ 2 0cm后 ,把灌肠液尾端细管和肛管直接相连缓慢挤进药液即可。2 优点每 10 0ml灌肠液独立包装后 ,既方便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应用于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将60例需行保留灌肠的II—III级肝性脑病患者按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放式袋状灌肠器保留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在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情况、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患者的耐受性、舒适度及每次灌肠前后静脉血氨浓度。结果两组在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发生率、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患者的耐受性、舒适度及静脉血氨浓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带气囊肛管的滴液式灌肠器保留灌肠可延长药物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明显减少灌肠过程中药液外溢,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完全截瘫病人两种灌肠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曾利辉  田永明  宁宁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107-1108
目的比较采用氟罗氏尿管与传统硅橡胶肛管对完全性截瘫病人灌肠的对比效果。方法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26#硅橡胶肛管进行灌肠,而试验组则采用18#氟罗氏双腔气囊尿管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液溢出时的灌入量、溢出总量及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结果试验组在灌肠过程中从肛门溢出的灌肠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学意义。结论使用氟罗氏尿管替代硅橡胶肛管灌肠可减轻肛管对肛门、直肠的机械性损伤,减少溢出量,延长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提高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8.
诊疗技术     
950412直肠滴人法保留灌肠妓果观察/薛萍…//护理学杂志一1994,9(2)一79 保留灌肠常规方法有注射器缓慢灌注法(传统法)和直肠滴入法(新法)。笔者取24例遵长期医嘱行保留灌肠的病人,行自身对照,两种方法各60例次。结果同一液量时直肠滴入法灌肠时间明显长于传统法。从保留时间来看,新法6。例次中13例次保留时间>4小时,且患者易于耐受。而传统法60例次中7例次在灌肠过程中难以忍受,灌肠毕即排便,9例次未完成医嘱量即排便。两法比较:新法在单位时间内灌入液量,流入肛管速度慢,压力低,病人耐受时间长,灌肠液在肠内存留时间相应增加.药物作用可充…  相似文献   

9.
在外科中,小儿肠道感染引起的腹痛是比较常见的,保留灌肠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是将少量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于治疗肠道感染.传统的保留灌肠一般用灌肠筒接一次性肛管,灌肠的药液剂量少,一次性肛管比较硬,而且较粗,操作比较困难,小儿不易接受[1].我科于2005年1月,用扬州江扬特种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医用橡胶导管代替肛管接注射器给小儿做保留灌肠,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婴幼儿腹泻等下消化道疾病的方法之一.灌肠法中14~16号肛管不适于婴幼儿,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我科改用输氧管代替传统的肛管,并进行了两组效果观察.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药液保留持续时间、平均药液损失量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证明采用输氧管作为保留灌肠用具,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或肛管灌肠法.  相似文献   

11.
保留灌肠是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现临床上灌肠筒为瓶装灌肠液,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肛管。我科灌肠液大部分为中药(大黄、芒硝等),用一次性输液器,液体容易堵塞,一次灌肠需要更换几次输液器。因此,我科采用一次性输血器代替一次性输液器来灌肠,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保留灌肠是指自肛门灌入药液,并在直肠或结肠内保留足够时间,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肛门括约肌松弛常见于年老体弱患者、脊柱神经损伤患者,也可见于药物原因引起的患者。2014年2月我科室收治一例破伤风患者,因长时间使用维库溴铵后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护士在执行保留灌肠医嘱时采用传统肛管灌肠遇到了困难,后通过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替代肛管灌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取材备18号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一根(贝朗上海公司出品)、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们为慢性痢疾患者作药物保留灌腸前均先行清潔灌腸。經临床观察,發現有半数以上的病人保留不好,有的十几分钟后就將药物排出,有的剛灌入就有便意;更不好的是由于肛管的多次刺激而使肛門周圍紅腫,插管时往往引起疼痛,易使病人产生推脫治疗的情緒。我們对此进行了研究,寻找原因,認为清潔灌腸有下述缺点: 一、由于大量液体的多次刺激腸粘膜易發生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药液灌入后不易保留和吸收。二、此类病人的腸粘膜由于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敏感度增高。大量液体灌入后易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探讨改进。[方法]对12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注射器接尿管(代肛管)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巧用吸痰管     
王晓红  李鹏 《护理研究》2007,21(7):1962-1962
由于传统的保留灌肠与不保留灌肠一样,使用灌肠筒(工或一次性灌肠器)、肛管等,利用重力作用进行灌肠,保留灌肠时使用传统灌肠器存在许多弊端:一是肛管插入深度不够,且肛管的型号与硬度都取决其不易插入或插入时会给病人带来相对较大的痛苦;二是小量保留灌肠灌入量较小,再加上插入相对较深,单靠重力不能便为液充分灌入肠内。现就此将吸痰管的巧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保留灌肠法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常用于镇静、催眠、治疗肝性脑病或肠道内感染等.传统的保留灌肠法存在以下缺点,限制了其临床治疗效果:①无法使药液匀速地灌入肠腔;②药液保留时间过短;③易出现药液外渗和肛管滑脱;④灌肠过程中病人常有异物感、疼痛甚至出血等不适反应.为避免上述不足,我院消化科自行设计了一种一次性保留灌肠装置,经2年多的临床应用,认为采用此装置进行保留灌肠,操作简便,病人不适反应减少,有效延长药液在肠腔的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善华 《护理研究》2006,20(10):2793-2793
目前,各医院使用的灌肠药液没有适当的加热保温措施,常以手感掌握温度,缺乏精确性,有时甚至不加温直接灌入病人体内。给病人带来不适感且影响治疗效果.我科护理人员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小型电热开水器做适当的改良,制成灌肠药液加热保温装置,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代替灌肠筒,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控制药液灌入速度、增加插管的深度综合改进方法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可防止药液外溢,确保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促进药物吸收,有效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增加肛管插入深度延长小儿灌肠药液保留时间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增加肛管插入深度对小儿灌肠药液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77例腹泻病患儿均使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将灌肠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1例次灌肠,肛管插入深度为7~12 cm,观察组231例次灌肠,肛管插入深度为17~22 cm.观察、记录两组药液保留时间,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95.18±38.16)min,对照组(18.18±11.87)min,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 增加肛管插入深度可有效延长小儿灌肠的药液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20.
王双珠  王娇娇  商姗  吴畏   《护理与康复》2020,19(4):10-13+19
目的观察优化保留灌肠方法在标准化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招募30名护士作为标准化病人,将其随机编号为1至30号,单号先实施传统保留灌肠方法,5 d后实施优化保留灌肠方法,双号先实施优化保留灌肠方法,5 d后实施传统保留灌肠方法。比较两种保留灌肠方法插肛管时的疼痛程度、便意感、黏膜出血情况及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结果优化保留灌肠组插肛管时无痛14例、轻度疼痛16例,传统保留灌肠组无痛4例、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17例,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保留灌肠组插管时便意感评分为(2.76±0.71)分,传统保留灌肠组为(3.46±0.90)分,两组便意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保留灌肠组药液保留时间为(70.43±19.34)min,传统保留灌肠组为(37.34±16.53)min,两组药液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保留灌肠组肠黏膜出血2例次,传统保留灌肠组肠黏膜出血8例次,两组肠黏膜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保留灌肠方法可减轻患者插肛管时的疼痛程度和便意感,延长药液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