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目的:探求电击死者电流通路的推断方法.方法:1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即电击死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电击死组,用220 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实验动物的左后肢与右前肢,通电致死.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空气致死.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左、右后肢股四头肌与左、右前肢肱二头肌中c-f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通电肢体兔骨骼肌c-fos mRNA水平远高于非通电肢体骨骼肌(P<0.05).结论:机体对称部位骨骼肌c-fos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有助于推断电流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击死早期骨骼肌肌肉细胞特异性泛素蛋白连接酶1(muscle-specific RING finger protein 1,MuRF1)-mRNA随时间的变化归律及其在鉴别生前电击死与死后电击中的应用。方法:60只健康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每组20只。电击死组大鼠用220 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右前肢与左后肢,通电90 s致死,于电击死后0、1、3、6 h取材;死后电击组大鼠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分别于0、1、3、6 h电击90 s取材;空白对照组大鼠直接颈椎脱臼法处死,不进行电击,于死后0、1、3、6 h取材。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左后肢腓肠肌、胫骨前肌MuRF1-mRNA表达水平。结果:电击死组大鼠左后肢腓肠肌MuRF1-mRNA表达量于死后即刻升高,1、3 h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6 h低于空白对照组(P=0.925);电击死组大鼠左后肢胫骨前肌MuRF1-mRNA表达量于死后即刻升高,1 h达峰值,3 h开始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死后电击组左后肢腓肠肌、胫骨前肌较空白对照组高,但升高不如电击死组显著;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左后肢胫骨前肌MuRF1-mRNA含量均较腓肠肌高。结论:大鼠电击死6 h内左后肢骨骼肌MuRF1-mRNA在Ⅰ型肌纤维、Ⅱ型肌纤维中的表达量不同,且其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可为电击死早期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还可以作为生前电击死与死后电击鉴别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研究电击死早期骨骼肌MuRF1-mRNA随时间的变化归律及其在鉴别生前电击死与死后电击中的应用。方法 :60只健康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每组20只。电击死组大鼠用220 v交流电的两极分别连接右前肢与左后肢,通电90 s致死,于电击死后0 h、1 h、3 h、6 h取材;死后电击组大鼠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分别于0 h、1 h、3 h、6 h电击90 s取材;空白对照组大鼠直接颈椎脱臼法处死,不进行电击,于死后0 h、1 h、3 h、6 h取材。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左后肢腓肠肌、胫骨前肌MuRF1-mRNA表达水平,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电击死组大鼠左后肢腓肠肌MuRF1-mRNA表达量于死后即刻升高,1 h、3 h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0、P=0.000、P=0.000),6 h低于空白对照组(P=0.925);电击死组大鼠左后肢胫骨前肌MuRF1-mRNA表达量于死后即刻升高,1 h达峰值,3 h开始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0、P=0.000、P=0.000);死后电击组左后肢腓肠肌、胫骨前肌较空白对照组高,但升高不如电击死组显著;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左后肢胫骨前肌MuRF1-mRNA含量均较腓肠肌高。结论 :大鼠电击死6 h左后肢骨骼肌MuRF1-mRNA在Ⅰ型肌纤维、Ⅱ型肌纤维中的表达量不同,且其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可为电击死早期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还可以作为生前电击死与死后电击鉴别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电击死大鼠溶血速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电流斑电击死大鼠的血细胞溶血速度的变化。方法220V交流电直接电击浸湿的大鼠左前肢与右后肢使其致死,建立无明显电流斑电击死动物模型。取电击死大鼠血液,于大鼠死后的0、2、4、6、8、10h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结果电击组大鼠溶血速度加快,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击死大鼠血细胞溶血速度改变,可作为无明显电流斑电击死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胫前肌肌纤维破坏的影响,研究甘草甜素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以阻断股动静脉方式造成右后肢骨骼肌缺血,6 h后恢复供血,治疗组在恢复供血前1 h耳缘静脉注射甘草甜素;假手术组不阻断骨骼肌供血。术后6 h和12 h各组分别测量右后肢小腿中段水平周长,并取兔后肢胫前肌标本制成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肌纤维组织破坏程度。[结果]模型组右后肢小腿中段水平周长减少百分比较假手术组大(P〈0.05),治疗组右后肢小腿中段水平周长减少百分比均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P〈0.05);胫前肌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模型组可见较多量骨骼肌横纹消失,并可见有部分骨骼肌组织纤维素样变性,血管充血,有大量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明显的组织肥大、水肿,治疗组的上述损伤性表现轻微。[结论]甘草甜素能够减弱骨骼肌的坏死变性,对实验性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无电流斑电击死兔的红细胞与血管内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电流斑电击死动物的红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建立两种无明显电流斑电击死动物模型.模型A:用220 V或110 V交流电直接电击浸湿的右前肢与左后肢致死.模型B:用220 V或110 V交流电电击水中兔致死.取电击死兔血液及肺动脉与主动脉,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及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两种电击死动物模型兔的红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均可见穿孔,红细胞穿孔细胞指数最高,其次为肺动脉内皮细胞,主动脉穿孔细胞穿孔指数较肺动脉内皮与红细胞稍低,而对照组则未见穿孔现象.结论 细胞穿孔可以作为无明显电流斑电击死的一个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处理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骨骼肌RAF-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分SCT组(T9横断),和SCT后给予环孢霉素A处理组.脊髓横断组用环孢霉素A处理(1 mg/200 g)7 d后处死动物.取后肢骨骼肌用免疫组化染色(n=5)确定RAF-1 mRNA在后肢骨骼肌的定位分布.RT-PCR技术检测RAF-1 mRNA在损伤脊髓大鼠后肢骨骼肌的表达变化(n=8).结果与手术组比较(0.95±0.13),环孢霉素A处理(0.75±0.14)导致RAF-1 mRNA在损伤脊髓大鼠后肢骨骼肌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RAF-1蛋白产物主要分布在细胞浆.结论环孢霉素A处理能有效下调脊髓损伤大鼠后肢骨骼肌RAF-1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脑外伤导致轴索结构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29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TBI组)进行DTI检查,在工作站上处理获得各向异性(FA)图,测量TBI组和对照组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内囊前肢和后肢及脑桥的FA值。TBI组根据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13分)和中重度组(≤12分),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FA值比较,将TBI组各兴趣区的FA值与临床GCS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TBI组半卵圆中心FA值下降,中重度TBI组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及内囊前肢和后肢的FA值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组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及内囊前肢和后肢的FA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DTI是诊断创伤性轴索损伤的敏感序列。FA值下降能反映神经轴索的损伤及程度,有助于评判TBI的伤情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刘洁  张午艳  孙俊红  徐路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1):868-869,886,887
目的研究电击死大鼠的心脏在HE染色和Alcian blue-核固红染色下的形态学变化,为电击死和电损伤的鉴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自行设计电击系统一套,雄性Wistar大鼠1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电击死组,每组各6只。电击死后取大鼠心脏中性甲醛固定,制成切片后分别进行HE染色和Alcian blue-核固红染色。结果与正常组大鼠心肌染色相比,电击死组光镜下HE染色仅可见心肌纤维明显断裂,间质水肿、出血,而Alcian blue-核固红染色法可见心房和房间隔的特定区域组织蓝染。结论电击前后心脏HE染色与Alcian blue染色差异对电流损伤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电是当代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因电引起的损伤(电击伤)和死亡(电击死)也屡有发生。笔者通过对30例电击死检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电击死的法医学特征及不同性质电击死的鉴别依据,为今后分析、解决此类检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对大鼠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炎性细胞和肌再生细胞(卫星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制备跑台诱导大鼠骨骼肌急性损伤模型,造模24 h后,模型大鼠左侧后肢喷洒云南白药为治疗侧,右侧喷洒等量生理盐水作为非治疗侧,在损伤后2、4、7、10和14d分别取4只大鼠后肢的治疗侧和非治疗侧腓肠肌(快肌)和比目鱼肌(慢肌)做HE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炎性细胞和卫星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学变化。结果:药物治疗侧快肌在损伤后的第2、4、7天炎性细胞较非治疗侧明显减少(P<0.01),肌细胞的坏死程度较轻;云南白药治疗侧慢肌在损伤后的第2天炎性细胞较非治疗侧明显减少(P<0.01)。药物治疗侧的快肌和慢肌在损伤后的第7、10天损伤的肌纤维部分得到修复,卫星细胞的数量较非治疗侧明显增多(P<0.01)。结论:云南白药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对损伤后肌肉组织的破坏作用,缩短炎症反应进程,促进损伤后肌纤维的修复,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后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I/R)骨骼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绀、I/R组和rhEPO后处理组(5000IU/kg),采用25%的乌拉坦4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在I/R组、rhEPO后处理组建立兔左后肢腓肠肌I/R实验模型,4h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12h后切取腓肠肌标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3组细胞凋亡指数,对I/R早期骨骼肌病理标本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rhEPO后处理组细胞凋亡较I/R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及光镜下腓肠肌组织病理改变显示,rhEPO后处理组病变程度明显轻于I/R组。结论rhEPO后处理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改善骨骼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影像技术评价大鼠肌肉组织坏死模型的实验方法,并用病理金标准验证磁共振扫描结果?方法:向6只大鼠左后肢注射0.2 ml无水乙醇,制成骨骼肌坏死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2?4?8?12?14?16 h进行磁共振扫描,分析图像并得出最佳扫描序列及最佳扫描时间?另取20只模型鼠在最佳扫描条件下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后处死行病理检查?对病变区伊文氏蓝染色大体病理图像及T2WI fs图像进行形态比较,并对两者面积比进行分析?结果:T2WI fs时病变范围清晰且排除周围脂肪信号的干扰,为最佳监测序列,12 h为最佳扫描时间?坏死骨骼肌面积在磁共振影像和伊文氏蓝染色大体病理影像上无明显差异?磁共振影像上左后肢坏死骨骼肌面积占可视面积的(7.95 ± 0.18)%,伊文氏蓝染色大体病理影像上左后肢坏死骨骼肌面积占可视面积的(7.91 ± 0.15)%?结论:磁共振影像可作为大鼠骨骼肌坏死模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ionⅡAsilate)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酮组,建立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超微结构改变,利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浆、肺组织、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丹参酮组肺血管扩张、炎性细胞聚集、组织水肿等均减轻,线粒体水肿、空泡变性,内膜下基底膜水肿、内皮细胞肿胀等情况明显减轻;血浆、肺组织、骨骼肌中IL-8、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降低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肺组织、骨骼肌中IL-8、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家兔骨骼肌细胞不可逆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缺血家兔骨骼肌亚微观结构的变化与缺血时间的相关性.方法:设置10个不同温度组即35℃、30℃、25℃、20℃、18℃、15℃、12℃、9℃、6℃和4℃组(每组12只家兔),每个温度组动物每隔1 h取大腿股正中线处一块(0.4 cm×0.4 cm×0.2 cm)肌组织放入2.5%戊二醛液中固定,透射电镜下观察,确定不可逆变性的时限.结果:不同温度组即35℃、30℃、25℃、20℃、18℃、15℃、12℃、9℃、6℃和4℃组缺血家免电镜下骨骼肌细胞出现不可逆变性时间分别为3、4、5、6、7、9、12、16、28和50 h.结论:家兔骨骼肌不可逆变性的温度与时限成幂函数关系:T时限≈100/(X-X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切创创壁肌肉损伤病变及发展过程,为法医学鉴定早期损伤时间提供病理学基础。方法:用手术刀切开Wistar大鼠大腿肌肉,分别于即刻、1分钟、5分钟、15分钟、30分钟、45分钟及60分钟与死后不同时间作对照,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改变。结果:即刻时透射电镜观察肌肉未见异常;损伤1分钟、5分钟和15分钟时透射电镜观察肌肉,线粒体水肿空泡化从无到有,肌原纤维小灶性坏死随时间推移逐渐加重,肌原纤维间隙增宽越来越明显。损伤30分钟、45扮钟和60分钟时,线粒体水肿空泡化更加严重,嵴消失,肌原纤维缩短呈波浪状改变,坏死、断裂并浓缩成块状,肌丝排列紊乱。核异质多,不规则,核周出现空泡,染色质均质化,肌浆见大量不等空泡,肌纤维大量坏死。死后损伤超生反应及波浪状改变以15分钟时段最为明显。结论:提示早期创壁肌肉损伤后不同时间各有其形态学特征,这为早期损伤时间推断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了病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傅氏生化汤提取剂对后肢缺血模型鼠CD3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即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化汤小剂量组(SHTS)、生化汤中剂量组(SHTM)、生化汤大剂量(SHTL)。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切除右侧股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各治疗组给药30 d后取材,对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CD34免疫组化染色光度及微血管密度计数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HT各组平均光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HTM组、SHTL组大鼠骨骼肌组织MVD计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傅氏生化汤对大鼠后肢缺血组织有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死亡状态下巴马小型猪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等分为脑死亡组和对照组.脑死亡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脑死亡状态24 h;对照组维持麻醉24 h,不建立脑死亡模型.分别测定脑死亡后3 h、6 h、12 h、18 h和24 h各组动物血清中ALT、AST水平,并与对照组相应时点比较.观察各时点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脑死亡组12 h、18 h、24 h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点和脑死亡组前一时点(P均<0.05).脑死亡组12 h可见肝细胞轻度浊肿,胞浆疏松化,12 h电镜发现肝细胞内出现轻微线粒体肿胀,24 h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甚至线粒体部分膜溶解、内质网扩张呈池状等改变.对照组光镜及电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脑死亡状态导致肝脏出现功能和形态的损伤性变化,随着脑死亡维持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大鼠慢性损伤骨骼肌中的表达及中药青白散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肿等多种炎症模型,观察青白散的抗炎作用;建立慢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检测大鼠慢性软组织损伤后修复过程中TNF-α和IL-6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青白散可明显抑制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组织增生。(2)模型组骨骼肌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3)青白散组在不同时间点的骨骼肌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云南白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白散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慢性损伤骨骼肌中致炎因子TNF-α和IL-6的含量增高,该作用可能是青白散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家兔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双后肢缺血预处理(IPC)及肝脏缺血预处理(IPC)组家兔肝脏细胞及细胞器形态学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及单纯肝脏缺血再灌注(I/R)组进行比较,结果:双后肢IPC及肝脏IPC组肝细胞在光镜下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变化,电镜观察见细胞及各种细胞器的膜结构完好,线粒体嵴稍模糊,而I/R组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膜部分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线粒体嵴大量减少,有的线粒体髓样变性,有的内膜模糊不清,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结论:双后肢IPC与肝脏IPC具有同样的对抗I/R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