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痛泻要方”源于《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取名曰“白术芍药散”,因主治痛泻,《医方考》称之为“痛泻要方”。该方的主治证是什么呢?三版、四版、1985年版大专函授教材《方剂学》,均认为是肝郁脾虚证:一版、二版、五版教材虽未提及证型而只写症状,但对病机的分析也认为是脾虚木乘。历版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沿袭《医方考》”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来归纳分析该方的治证和病机。对此笔者认为。该方主治以不提脾虚、归纳为  相似文献   

2.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景岳全书·泄泻》中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病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是泄泻致病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肠鸣腹痛,大便泄泻,伴腹痛,或泻后痛缓,伴见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等,辨证当责之肝脾不和.吴昆在《医方考》中指出:“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盖木失条达,横逆犯脾,则气机失调;脾失健运,清气不升,故痛泻并作.  相似文献   

3.
肝泄,大多起自情志不遂,肝木肆张,横克脾土,《内经》所谓“肝所生病为飧泄”。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迁延不已,调治颇难。其证以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脉弦苔薄,每因郁怒而症情加剧为特征。《医方考》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肝实  相似文献   

4.
痛泻要方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泻要方临证举隅翟光,龚伟民痛泻要方最早载于《丹溪心法·卷二泄泻》篇、书中虽无方名,但所列药味(防风、白芍、白术、陈皮)与痛泻要方完全一致,并标明“治痛泻”字样。其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抑木扶土”,大凡肝强脾弱为患用之即效。笔者验之临床,感受颇深,今...  相似文献   

5.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因张景岳称其为“治痛泻要方”而有今名。该方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功具泻肝补脾、调和气机。前人运用此方,强调必以“腹痛泄泻,泻后痛不止”为据,但笔者在临床中谨守病机,  相似文献   

6.
痛泻要方最早见于《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其药味组成十分简单,原方由炒白芍二钱,土炒自术三钱,炒陈皮一钱半,防风二钱组成,属于调和肝脾之剂,主治痛泻证,故以痛泻要方命名。中医的痛泻证是指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其辨证要点是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7.
痛泻要方与乙酰胆碱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泻要方出自《景岳全书》,由白术、白芍、陈皮和防风组成,功效为疏肝利脾,是治痛泻证的主方。临床医家在应用本方时多主要是围绕着“痛、泻”为主证而加减应用。肠易激综合征(IBS)即是以“痛、泻”为主要临床表现,故本方是中医治疗IBS最常用的基本方。有文献报道,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白术芍药散又名痛泻要方。由炒白术三两、炒白芍三两、炒陈皮两半、防风二两组成。关于本方之出处,历来均言出自《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但实际出于《丹溪心法·卷二·泄泻》。书中引述的药味与本方一致,虽无方名,但指明“治痛泻”。书言“治痛泻用炒白术三两、炒白芍二两、防风一两、炒陈皮两半,久泻加升麻六钱。”可见《丹溪心法》所载与刘草窗方之药味相同,剂量除防风一味外亦均相等。白术芍药散主治肝郁脾虚,肝木乘脾土,脾失健运所致肠鸣腹泻,即“士虎木贼”之证。  相似文献   

9.
痛泻要方为《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组成,临床多用于治疗肝郁脾虚所致泄泻之证。方中白术健脾燥湿,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配伍芳香之陈皮和中化湿,助白术健脾祛湿,理气醒脾,并用味辛性温、归肝入脾之防风,散肝疏脾。四药相伍,补中寓疏,泻肝补脾,调和气机,实为抑肝扶脾之良方。笔者据其方意,用于妇科疾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痛泻要方”乃肝脾不和所致腹痛泄泻常用之良方。功能补脾泻肝。其主治之证,历代方书记载大同,多以痛泻二症为其辨证要旨。然据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所得,认为其适应症候  相似文献   

11.
痛泻要方对兔离体小肠蠕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痛泻要方(又名白术芍药散)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四味中药组成。该方具有疏肝补脾缓急止痛、调气和中的作用,主治肝旺脾虚。主证是:肤胀腹痛,腹痛即泻,泻物不多,泻后舒畅而痛减,脉弦而缓,疗效尚称满意。近年来有些单位利用痛泻要方治疗肠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痛泻要方,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动物实验研究的报道。本文仅就痛泻要方及其中各药对兔离体小肠蠕动的影响做初步报告,以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痛泻要方为中医调和肝脾主治痛泻证之要方,文章通过对痛泻要方组方原则的分析,初步探讨痛泻的病因病机及临证特点,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本方有补脾泻肝、缓急止痛、燥湿止泻之功效,土虚木乘、肝脾失调为痛泻要方的病机要点,临床运用上,痛泻要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为临证要点,广泛运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等具有痛泻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3.
痛泻要方首见于朱震亨的《丹溪心法》。有补脾泻肝,缓急止痛之效,用以治疗肝实脾虚所致的腹痛、腹泻。共整理了94例应用痛泻要方的验案,通过对其中主要诊断依据进行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总结出痛泻要方的主症:腹痛、腹泻、腹胀、大便性状改变、泻后痛减;兼症(或然症):血便、排便不尽感、烦躁易怒;舌脉:舌红、苔薄白,弦脉及其复合脉象。  相似文献   

14.
痛泻要方是治疗肝脾不和"痛泻"的经典方剂,武维屏通过探究痛泻要方的组方特征,拓展痛泻要方的适应症,将其应用于肺系病咳、喘、哮之证,凡咳、喘、哮辨证属于肝脾不和、肺失宣降者,均可应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亦体现其"从肝治肺"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5.
痛泻要方是治疗肝脾不和之痛泻的经典方剂,方中防风具有引经作用。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以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同时测定大鼠灌胃不同配伍痛泻要方后血浆和组织中4种活性成分,比较不同配伍之间4种活性成分药动学和组织分布差异,探讨防风对痛泻要方主要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防风可提高芍药苷、橙皮苷的C_(max),AUC_(0-t),AUC_(0-∞),增加肝、脾、脑和小肠中白术内酯Ⅰ、芍药苷、橙皮苷的分布浓度,减少肺中白术内酯Ⅰ和没食子酸的分布;通过计算组织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比发现,防风可显著提高白术内酯Ⅰ、芍药苷、橙皮苷的脑/血浆比,降低白术内酯Ⅰ、芍药苷的肺/血浆比和芍药苷的脾/血浆比,推测防风可能通过增加痛泻要方有效成分的脑分布发挥引经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痛泻要方又名白术芍药散,首见于《丹溪心法》,出自《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为中药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功效,主治脾虚肝旺之泄泻。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笔者在多年的临床  相似文献   

17.
痛泻要方,中医知名方剂名称。此方具有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肝旺脾虚病证。痛泻要方最早记载于中医典籍《丹溪心法》,因主治痛泻被普遍认为是治疗肝脾不和证泄泻的经典方剂。但对痛泻要方证的治疗机制的注解,历代医家存在不同的认识。开阖枢理论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文章另辟蹊径,从《黄帝内经》的“开阖枢”理论来探究痛泻要方证的病因、病机、组方机制,以三阴三阳“开阖枢”对痛泻要方病证进行解读,以期进一步挖掘痛泻要方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防风味辛甘、性温 ,归肝入脾经 ,临床多用于治疗风湿之邪所致的各种疾病 ,以其能疏风、解表、祛湿。“白术芍药散”(痛泻要方 )中独取防风疏肝理脾之性 ,治疗木郁乘脾致肝脾不和形成肠鸣、腹痛之泄泻 ,实为匠心独运。笔者取其辛散之性治疗肝郁证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兹将临床所用 ,略陈一二。例 1:杨某某 ,女 ,6 1岁 ,农民 ,胃脘胀闷、灼热、口干苦、两目干涩、耳鸣、右耳痒、流黄水、大便秘、小便调、舌质红、苔略黄厚、脉弦滑。自述服龙胆泻肝丸半月余罔效。思其肝胆火炽为气郁所致 ,龙胆泻肝丸虽能泻肝胆实火 ,清三焦湿热 ,火热之邪虽清…  相似文献   

19.
在明代医家江罐编纂的《名医类案·泻》中记述了一个极不引人注目的简单医案。原文载;“有人患脾泻,诸治不瘥,服太山老李炙肝散而愈。乃白芷(升胃)、白术、白芍(平肝)、桔梗四味也”。十多年前,阅读是书,不禁为案中“太山老李炙肝散”的奇特方名所吸引,且该方药仅四味而配伍精当,实令人神思不已。案曰该方治疗脾泻而诸治不瘥  相似文献   

20.
徐景藩教授擅治脾胃疾病。所录其所治泄泻疑难证 2例 ,一为便下白色粘冻之“痰泻”,用平胃二陈汤运脾温中、化湿化痰而奏效 ;一为久泻肝脾失调 ,以痛泻要方、甘麦大枣合方加味调理肝气为主而建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