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gG亚型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gG亚型与新生儿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及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实验室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用德国欧盟公司的亚型试剂盒测定其血清IgG亚型。结果:153例实验室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中检测出IgG1和IgG3亚型的27例,其中24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检出IgG3亚型的全部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且胆红素增高明显。结论:测定新生儿IgG亚型抗体,可有助于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并预测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人血白蛋白对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新生儿264例资料,将其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64例和低蛋白血症组200例;分别采用人血白蛋白后,分析其治疗前后对TBIL、DBIL、IBIL、白蛋白水平以及心功能各指标的影响。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治疗前胆红素测得值为(381.2±49.4)μmol/L,给予人血白蛋白日剂量为(3.8±1.5)g,用药疗程为(1.0±0.5)d后,总胆红素水平降至(126.9±26.1)μmol/L;低蛋白血症者组新生儿用药前白蛋白测得值为(23.3g±4.9)g/L,给予人血白蛋白日剂量为(2.6±1.1)g,用药疗程为(1.3±0.7)d后,白蛋白测得值升至(43.3±4.0)g/L。结论采用人血白蛋白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新生儿,对改善低白蛋白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有着显著的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王向红  张雅芝 《山东医药》2010,50(41):108-10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一般病理性黄疸经及时治疗预后较好,而一旦形成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多危及生命,幸存者常遗留严重而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故早期干预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尤为重要。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茵栀黄颗粒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田明秀 《山东医药》2004,44(34):57-57
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要点,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蓝光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 68例患儿均治愈,无核黄疸发生。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蓝光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在光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儿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8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胆红素指数、退黄时间、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d后和治疗5d后的胆红素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退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依从率91.1%高于对照组66.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低于对照组71.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期间给于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后,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跟踪观察43例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观察治疗后10~12个月时听力、发育及神经运动功能的状况.选取同期未应用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听力、发育及神经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改善患儿听力、发育及神经运动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可以临床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高胆红素血症组,另选择6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生理性黄疸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两组总胆红素(TBIL)和γ-GT水平并作比较。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γ-GT高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组(P<0.05)。结论γ-GT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利用换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25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黄疸恢复时间、蓝光治疗时间相对较短,换血治疗次数更少,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采用换血疗法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换血治疗次数,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监测血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肌酐(Cr)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8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监测CK、CK-MB、cTnI、β_2-MG、Cr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42例患单纯上呼吸道感染或脐炎的新生儿作比较。结果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血CK、CK-MB、cTnI、β_2-MG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致心肾损害,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常规测定血CK、CK-MB、cTnI、血β_2-MG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胱抑素C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损害诊断的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轻度32例、中度30例和重度28例,及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40例进行胱抑素C的检查,分析不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是否有肾功能损伤。结果经统计学分析,高胆红素新生儿中,重度患儿胱抑素C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且高胆红素新生儿的胱抑素C均高于正常新生儿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检测胱抑素C能够判断其肾脏功能是否有损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丽 《山东医药》2007,47(10):45-45
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病并,高胆红素血症是小儿急症,易引起核黄疸。2001年1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G-6-PD缺陷病并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廖亮荣 《内科》2013,8(1):75-76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高,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导致皮肤黏膜黄染。病理性黄疸分为: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和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其中新生儿溶血、红细胞酶缺乏、感染、窒息、缺氧、酸中毒、胆红素肝肠循环及新生儿早期肠道缺乏细菌等,  相似文献   

14.
兰光床(也称冷兰光)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新仪器,相对于传统的兰光箱,具有体积小,副作用少等优点。自 1998年 6月以来,我院采用美国产 Medela兰光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均为我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其中早产儿38例,足月儿14例;男30例,女22例;最大日龄21天,最小日龄4天;最大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放射免疫125I双抗体法测定30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和20例健康新生儿的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功能较完善;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需常规应用激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干听觉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350例无明显症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检测.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BAEP异常率为55.14%,以Ⅲ、Ⅴ波异常较多.结论 无明显症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存在脑干听觉功能损害现象,BAEP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测定64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部分生化指标,并与50名健康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64例病例中首要病因是围产因素(50.0%)。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肌酸激酶(CK)、肌酶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尿酶(UA)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及时干预,减少心肌损伤,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丽萍  陶静 《内科》2013,8(3):264-265,241
目的观察1~1.5倍总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48例为观察组,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量为90~120 ml/kg;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并对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及血生化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2)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换血后血清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P〈0.001),血糖升高(P〈0.001),血钾下降(P〈0.001),尿素氮、肌酐、钠、氯、钙等虽有下降,但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5倍总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减少换血量,缩短换血时间,而且节约用血,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庭的经济负担,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原因为胎儿体内红细胞破裂产生的胆红素过高,该疾病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疾病,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占据新生儿住院疾病谱的第1位。因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发病率、致病因素复杂多样、预后差且容易引发并发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儿科、产科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对近年来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能够及早发现患儿病症并及时给予护理干预与治疗,保障新生儿的正常生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孔丽  李民 《山东医药》2001,41(6):29-30
经皮穴位透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改变了传统的给药途径 ,集药疗、电疗、热疗、穴位治疗于一体 ,具有局部靶器官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全身的优越性 ,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现将去黄贴剂经皮穴位透入治疗新生儿高胆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按 1 994年 4月第 4届全国围产新生儿研究 (第 7次 )学术会议专题组研讨修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含高胆红素血症 )的诊疗建议”[1] 及《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 ,选取 1 998年 1 2月~2 0 0 0年 1 0月住院高胆红素新生儿 1 2 0例。选择标准1足月儿 ;2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