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18例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18例病人均拍摄了X线平片,10例做了MRI检查,增强扫描2例:6例做了CT检查:2例手术活检。将X线平片上无明显异常改变,而MRI表现为异常者确定为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上表现为斑点状骨密度增高者,确定为晚期骨梗死。结果:18例病人共累及40个部位,累及股骨远段21个,股骨近段1个,胫骨近段14个,胫骨远段1个,肱骨近段3个。8例病人被认定为早期骨梗死,10例病人认定为晚期骨梗死。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晚期骨梗死,X线平片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骨密度增高影,CT示病变呈不规则多发类圆形高密度病灶。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其中5例T2WI病变中心区可见多发囊样高信号病变。结论: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怀疑骨梗死时,应常规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2.
非潜水性骨梗死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7例患中,平片 CT MRI ECT检查、平片 CT、平片 MRI检查各2例;单纯拍平片1例。结果 7例共累及14骨。早期平片、CT可无异常发现,亦可见病变区密度不均或轻度骨膜反应。MRI示病灶中心T1WI呈等骨髓脂肪信号,边缘呈迂曲的低信号带;该带T2WI可分2层。整个坏死区呈地图样改变。ECT显示为中央放射性缺损,边缘放射性浓聚。晚期平片、CT扫描病灶呈类环形、花边状或条状致密影。MRI、ECT此期表现无特征。结论 对早期病例,MRI是最好的检查手段。晚期病例检查应首选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MRI资料。结果:18例中单关节发病14例,多关节发病4例,共累及24个关节。其中第一跖趾关节8个,膝关节6个,踝关节5个,髋关节2个,肘关节2个,跗骨间关节1个。磁共振表现:滑膜增生(n=18),关节腔或滑膜囊积液(n=16),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n=21),穿凿状或不规则状骨质破坏(n=14),骨髓水肿(n=6),关节间隙狭窄(n=10),关节增生(n=12);14个关节可见痛风结节,其中2个单发,12个多发;共发现痛风结节35个,T1WI呈低信号,T2WI信号强度不同,T2WI上8个病灶呈低信号,17个呈低及稍高混杂信号,10个呈稍高信号,增强后26个病灶呈不均匀强化,以边缘强化为明显,5个强化均匀,4个无强化。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具有多种MRI表现,MRI有利于显示痛风结节及早期病变,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CT、MRI表现,探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9例患者均拍摄了X线平片,7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手术活检。结果: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共累及13个部位,股骨下段7个,胫骨上段4个,胫骨下段2个。其中2个部位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X线平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性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周围环以硬化边;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结论:X线平片可以满足中晚期骨梗死的诊断,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骨梗死的X线、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对10例累及28处骨骼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将骨梗死分为早、中、晚期,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早、中期X线、CT表现为阴性和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晚期X线及CT呈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 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中期骨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优于X线平片和CT;在晚期,X线平片和CT、MRI均有特征性表现,三者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低场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在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初步评价FE T2WI序列在骨挫伤中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100例骨挫伤均行X线平片、SE T1WI、SE T2WI和FE T2WI序列检查,35例另行CT检查。结果MRI检查共有124个骨挫伤病灶,其形态为斑片状或地图状及不规则状改变,信号不均匀。SE T1WI上发现105个病灶(85%),呈低信号;SE T2WI发现48个病灶(39%),呈高信号改变;FE T2WI序列发现120个病灶(97%),呈明显高信号改变;X线平片及CT未发现一个病灶。FE T2WI序列病灶检出率高于SE T1WI(0.025相似文献   

7.
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平片检查阴性患行MRI检查,其中男11例,女7例,场强1.5T,常SE序列T1W成像(TR/TR=700/20)、快速SE序列T2W成像(TR/TE=4700/100)和脂肪抑制(FS)序列。结果:18例患共有22处骨髓信号异常,15处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7处为T1低信号,T2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均为明显高或混杂偏高信号。结论:MRI是早期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方法,T2WI脂肪抑制序列最为准确和敏感。  相似文献   

8.
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仲建全  罗燕  杨超  程广金  唐光才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41-1044
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瘤病(SC)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16例SC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例SC中累及膝关节12例(双膝关节同时累及1例),累及踝关节2例,累及髋关节2例。16例均可见滑膜肥厚、关节内游离体及关节积液;增厚滑膜T1WI、FFE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未钙化游离体T1WI、T2WI均呈中等信号,钙化游离体T1WI、T2WI均呈低信号,骨化游离体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信号。部分病例见骨髓水肿、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MRI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可提高SC的诊断符合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丽  王振常  鲜军舫   《放射学实践》2009,24(8):888-891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为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15例CT、和8例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单骨型10例(占55.6%),多骨型8例(占44.4%);CT表现为“磨玻璃状”6例(占40%)。呈“丝瓜络状”9侧(占60%),病变累及视神经管u例、圆孔6例、卵圆孔2例、翼管5例、眶上裂5例、眶下裂5例;6例(占75%)MRI表现为T1WI、T2wI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2例(占25%)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1低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结论: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MRI可帮助观察病灶周围骨髓腔和软组织情况。  相似文献   

10.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应的病理基础. 资料与方法对14例累及29个骨骼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观察其病理改变. 结果骨梗死病变急性期X线、CT扫描表现为干骺端骨质疏松,MR T1WI呈等至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示梗死灶内出血肿胀,周围见规则低信号环,与正常骨髓间有线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示反应性新骨形成和周围充血水肿;亚急性期X线、CT扫描表现为小的虫噬样改变,伴有斑点状硬化,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周围见低信号带,与正常骨髓间有线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示脂肪坏死、反应性新骨形成、纤维化和充血水肿;慢性期X线、CT扫描呈不规则状、蜿蜒状硬化斑块,MR 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示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替代而发生纤维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或骨化. 结论骨梗死的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应的病理学基础,在急性和亚急性期,MRI优于平片和CT,在慢性期,平片、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无诱因性骨梗死的X线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MRI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X线和MRI资料,分析其表现.所有患者均同期行X线片和MRI检查,二者检查间隔时间<7 d.结果 6例骨梗死累及24个骨骼,包括肱骨2个、股骨14个和胫骨8个.临床上有大量激素应用史9例25灶,在MRI上T1WI和T2WI均表现为环状低信号带围绕的不同信号坏死区,相应X线片上19灶表现正常,6灶表现为地图状或环状骨质硬化.无明显诱因性骨梗死7例7灶,在MRI上T1WI呈不均匀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周围绕环状低信号带,相应X线片上表现为局限性环状或地图状骨质硬化区.结论 有无诱因性骨梗死患者就诊时因所处的骨坏死时期不同,相应X线片和MRI表现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8例均摄了平片 ,6 / 1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10 / 18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 :脊柱 6例 ,颅骨 4例 ,胫骨 2例 ,股骨 2例 ,肱骨、骨盆、距骨、软组织各 1例。骨母细胞瘤以脊柱及长管状骨好发。平片和CT多表现、膨胀性囊状骨破坏 ,病灶内常有钙化、骨化 ,边缘常有轻度硬化缘 ;MRI检查多呈不均匀性长T1、T2 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 ,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性强化 ,部分见液平和软组织肿块 ;一般无骨反应。结论 :CT、MRI对骨母细胞瘤诊断较平片有优势 ,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Charcot关节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harcot关节的MRI表现,评价X线片、CT及MRI对Charcot关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Charcot关节作X线、CT及MR检查,其中6例患有脊髓空洞症,1例为胸髓损伤截瘫患者,1例为糖尿病患者,所有8例均有患肢的痛觉减退或消失。结果 (1)Charcot关节表现为增生和吸收2型。(2)X线及CT特点:3例增生型关节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内见大量块状骨化影;5例吸收型关节以骨质破坏吸收、碎裂为主,骨端消失,其中3例残端平齐如手术切除,周围软组织肿胀,内见多个小而锐利的骨化影。8例中有3例伴有关节半脱位。(3)主要MRI特点:8例均清楚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块影结构,7例分为3层:由内向外为关节囊内积液、关节囊壁及囊壁外其余软组织块影,1例关节囊壁与其外软组织块影分界不清,表现为2层结构。关节囊壁不均匀增厚、松弛及拉长,在关节周围、骨干旁或肌间隙内呈伪足状伸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明显强化,其强化程度常高于外周的软组织块影。关节周围软组织块影的3层结构及关节囊的改变较具特点。结论 X线片是Charcot关节的首选诊断手段,MRI在Charcot关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是X线片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4.
骨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骨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X线、CT及MR表现。结果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13例 ,继发性 7例 ;B细胞源性 18例 ,T细胞源性 1例 ,组织细胞性 1例。 14例侵犯单骨 ,6例侵犯多骨 ,共侵犯 2 9个骨骼 ,其中骨盆 10例次 ( 10 / 2 9) ,股骨 6例次 ( 6/ 2 9) ,脊柱6例次 ( 6/ 2 9)。X线及CT表现为溶骨型 6例 ,浸润型 4例 ,硬化型 1例 ,混合型 7例 ,囊状膨胀型 2例。 6例MRI检查 4例呈长T1、长T2 信号 ,1例呈中等混杂T1、长T2 信号 ,1例呈等T1、混杂T2 信号 ,增强后均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骨皮质广泛破坏及中断 8例 ,筛孔样破坏 4例 ,皮质完整 8例。全部有软组织肿块 ,14例呈环形 ,包绕病骨生长 ,并超越骨病变的范围 ,3例呈梭形 ,3例呈局限性。 7例有骨膜反应 ,5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 :本病最常发生于骨盆、股骨及脊柱 ,多侵犯单骨 ,亦可多骨发病 ,常表现为浸润性、溶骨性及混合性骨破坏。骨破坏范围广泛 ,骨皮质破坏较轻或完整 ,巨大软组织肿块 ,并包绕病骨周围生长是其影像学特点 ,可能与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 ,后者可控制广泛的破骨活性。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分期。方法:13例骨梗死患者行MRI及X线平片检查,均经手术病理和随访证实;并对其临床症状、X线平片和MRI表现进行量化分级,分析其X线平片与MRI表现及其相关的病理学改变。结果:①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双侧发病占61.5%(8/13),亦可累及胫骨下端和距骨。②平片改变与临床症状有较大差异,而MRI分级与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吻合性较好。③根据骨梗死的X线平片和MRI表现及其病理演变过程,亦将骨梗死分为五期:0期,MRI表现正常或轻度骨髓水肿,或呈多发灶状脂肪聚集;Ⅰ期,MRI显示骨梗死灶边缘出现花边状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带,中心信号正常;Ⅱ期,MRI见骨梗死灶边缘出现硬化带,呈典型"地图样"改变,病灶中心信号不均匀;Ⅲ期,MRI见骨梗死累及关节面;Ⅳ期,MRI显示骨梗死区的正常骨髓成分消失,明显骨质增生。结论:平片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MRI是本病最好的检查手段,能完全明确本病的诊断和侵及范围,同时能反映不同时期的病理学变化。MRI分期将为骨梗死的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淋巴瘤骨髓的MRI表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骨淋巴瘤的MRI表现,探讨其MRI诊断的价值。方法:10例骨淋巴瘤,男8例,女2例,年龄11-75岁,平均35.6岁。10例均行MRI检查,原发性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gkin‘s lymphoma,NHL)各1例,继发性B细胞源性NHL8例。结果(1)发病部位:8例继发性者累及腰椎6例次,胸椎5例次,骶尾椎4例次,骨盆3例次,股骨近端、肋骨、颅骨、胸骨各1例次。2例原发性HD和NHL分别累及胸腰椎和胸椎;(2)病灶数目;8例继发性者均多骨多发,2例原发性HD和NHL分别为多骨多发和单骨发病;(3)MRI信号:骨髓异常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软组织肿块表现为等T1、略长T2信号;(4)病灶形态;9例呈多发灶状、斑片状态改变,1例原发生HD呈弥漫性改变;(5)病理性骨折及软组织肿块;3例合并椎体病理性骨折,6例合并软组织肿块,结论:骨淋巴瘤以继发性NHL为主,主要侵犯中轴骨,多呈多局灶性,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MRI检查敏性高,但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骨盆骨巨细胞瘤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诗农  李琦  吴振华 《放射学实践》2008,23(12):1358-1361
目的:分析骨盆骨巨细胞瘤X线平片、CT及MRI征象,探讨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总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9例(包括7例复发)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①X线平片表现:囊状骨质破坏15例,单纯溶骨性破坏8例,"多房性"骨质破坏6例。②CT表现:18例呈囊样膨胀性骨质破坏,11例呈单纯溶骨性破坏,未见骨膨胀扩张征象;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均出现轻度至中度的强化。③MRI表现:6例MRT1WI上均呈等信号、低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等信号、高混杂信号。结论: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学表现为膨胀性溶骨破坏,与长骨巨细胞瘤比较除膨胀更为显著外,余无明显差异;骨盆骨巨细胞瘤诊断需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并与临床表现相结合,且能够提高骨盆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