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渴感减退糖尿病患者饮水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 :3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口渴多饮史 17例 ,无明显口渴多饮史 18例。对患者进行高渗盐水试验及渴感程度测试 ,按渴感程度分为渴感正常组 (A组 ) 2 0例 ,渴感减退组 (B组 ) 15例。对B组患者按尿量多少进行饮水指导治疗 ,观察B组患者指导治疗前后血钠、血浆渗透浓度的变化。结果 :有口渴多饮史的 17例均渴感正常 ,无口渴多饮史的 18例 3例渴感正常 ,15例渴感减退。B组患者饮水指导治疗前血钠 14 5 81± 4 78mmol/L ,血浆渗透浓度 2 98 87± 7 14mmol/L ,治疗后血钠 137 16± 3 87mmol/L ,血浆渗透浓度 2 84 2 3± 6 95mmol/L (P <0 0 0 1)。结论 :无口渴多饮史的糖尿病患者应进行饮水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SIADH )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例SIADH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组病人血钠均 <13 0mmol/L ,血浆渗透压 <2 70mmol/L ,2 4h尿钠 >2 3 0mmol ,红细胞压积 <0 3 5 ,尿渗透压 /血渗透压 >1。结果 :16例轻症患者经限水治疗血钠恢复正常 ,5例血钠 <12 0mmol/L的患者 ,补充 3 %的高渗盐水 ,并静脉推注速尿 ,静脉点滴ACTH 5 0U后血钠正常。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早期对本病作出诊断 ,轻症患者不应补钠 ,限水治疗效果好 ,重症患者适当补充高渗盐水并同时使用速尿和ACTH。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低渗血症对肺性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低渗血症对肺性脑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9例,根据血气分析及血浆渗透压将其分为3组:①肺脑组(肺性脑病组)36例;②混合组(肺性脑病合并低渗血症组)28例;③低渗组(低渗血症组)25例。对3组的血电解质、血气、血浆胶体渗透压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低渗组和混合组的血浆渗透压(分别257.22±9.35 mOSm/L、258.83±11.20 mOSm/L)、血Na+(分别120.33±6.59 mmol/L、121. 76±5.35 mmol/L)、血K+(分别3.31±0.49 mmol/L、3.25±0.46 mmol/L)、血Cl-(分别89.36±5.67 mmol/L、87.54±4. 02 mmol/L)显著低于肺脑组(分别303.44±9.87 mOSM,L、142.85±4.12 mmol/L、4.68±0.53 mmol/L、105.51±4.30 mmol/L),均P<0.01;低渗组PaCO2(54.30±5.29 mmHg)显著低于肺脑组和混合组(分别69.40±6.02 mmHg、72.12±6. 15 mmHg),均P(0.01。低渗组和混合组病死率(分别40.0%、42.9%)显著高于肺脑组(11.11%),均P<0.01。结论:低渗血症可明显加重高原肺心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病情,使死亡率增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临床发病情况、发生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对 99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后发生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 3类 :第一类胸腰脊髓损伤患者占多数 ,平均最低血钠 (12 8 6± 6 6)mmol/L ,平均低钠持续时间 (8± 5 3)天 ,经积极补钠和 /或适当限水 ,患者的血钠水平多在两周内恢复并稳定在正常水平 ;第二类全部为颈脊髓损伤患者 ,平均最低血钠 (12 5 1± 6 0 )mmol/L ,持续时间平均 (2 6 7± 17 0 )天 ,尿钠 2 0 0mmol/2 4h ,补钠效果较差 ;第三类全部为颈脊髓损伤患者 ,平均最低血钠 (118 3± 9 4)mmol/L ,低钠血症持续时间平均 (36 8± 5 4)天 ,尿钠2 0 0— 40 0mmol/2 4h ,持续 4周以上尿量超过 40 0 0ml,补钠可使血钠进一步下降 ,限水治疗有效。结论应根据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机理和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夜间多尿与心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  刘立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8):691-692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夜间多尿症状与昼夜心钠素(ANP)水平的关系.方法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认的12例OSAS患者及非OSAS对照6例,记录夜尿量,测定夜尿渗透压和尿钠排泄量.在24h中每3h1次共计8次测定血浆ANP水平.其中8例OSAS患者经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后再次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1)OSAS患者组的夜间(23时,2时,5时)ANP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PAP治疗后ANP降至对照组水平.其它时间各组ANP无明显差异(均P>0.05);(2)12例OSAS组患者夜间ANP平均值为(142±24.5)ng/L,夜尿量为(0.075±0.019)L/h,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r=0.64,P<0.05;8例OSAS患者CPAP治疗后夜间ANP下降平均值(38.6±11.7)ng/L,夜尿量下降值(0.033±0.015)L/h,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82,P<0.01;(3)OSAS患者夜间平均ANP与夜尿渗透压(366±145)mmol/L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69,P<0.05;8例OSAS患者CPAP治疗后夜间ANP平均下降值与夜尿渗透压升高值(220±90)mmol/L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84,P<0.01.(4)OSAS患者夜间平均ANP与尿钠排泄量(1.6±0.35)mmol/h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59,P<0.05;CPAP治疗后夜间ANP平均下降值与夜尿钠排泄量降低值(0.51±0.11)mmol/h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81,P<0.01.结论OSAS患者夜间ANP明显升高;OSAS患者夜尿量增多、夜尿渗透压降低以及夜尿钠排泄量增多与ANP升高有关;CPAP治疗后夜尿量减少、夜尿渗透压增高和夜尿钠排泄量降低与治疗后ANP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坚  杨燕 《中国血液净化》2003,2(2):104-104,106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2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29~68岁,除2名为Ⅰ型糖尿病患者外,其余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确诊糖尿病肾病5~9年。所有患者全身高度浮肿,较病前体重增加8-15kg。经临床体检,胸部X线片,腹部B超检查提示存在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胸、腹腔积液。血生化检查:血肌酐(137.14±28.86)μmol/L,尿素(9.59±4.25)mmol,血钠(133.1±5.09)mmol,血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素依赖型血液透析患者 ,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煎剂后血浆肾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 32例肾素依赖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煎剂 ,对照组口服色素水液加心痛定 ,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浆肾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浆肾素水平服药后为 (0 .30± 0 .0 8)nmol/L ,较服药前 (0 .5 6± 0 .2 3)nmol/L明显下降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对照组血浆肾素治疗后水平 (0 .4 4± 0 .12 )nmol/L与治疗前 (0 .5 4± 0 .17)nmol/L相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煎剂可有效地降低肾素依赖型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肾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渗盐水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稀释性低钠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胜先  方卫华 《临床荟萃》2001,16(12):538-539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治疗组 3 4例和对照组 3 1例CHF稀释性低钠血症进行对比分析。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用 3 %高渗盐水治疗 ,在使用盐水前和使用盐水过程中分别静注西地兰和静滴硝普钠 ,使用盐水后静注速尿。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血钠浓度分别为 ( 12 0 .5± 7.1)mmol/L和 ( 12 1.6± 6.8)mmol/L、( 13 3 .8± 4.7)mmol/L和 ( 12 5 .9± 7.6mmol/L) (P <0 .0 0 1) ;两组血钠改善时间、心功能改善时间和水肿消退时间分别为 ( 5 .9± 2 .8)天和 ( 10 .4± 3 .1)天 (P <0 .0 0 1)、( 8.6±6.4)天和 ( 12 .2± 7.0 )天 (P <0 .0 5 )、( 11.9± 4.4)天和 ( 16.3± 5 .9)天 (P <0 .0 1)。结论 :在保护性措施下 ,用高渗盐水治疗CHF稀释性低钠血症 ,其低钠血症和心功能改善快 ,水肿消退快。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胡蜀红  张建华  蔡仕林 《临床荟萃》2003,18(12):677-67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方法 以 5 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 (5 2 .2 7± 11.93)岁 ,男 33例 ,女 2 6例 ;1型糖尿病 10例 ,2型糖尿病 4 9例。 2 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年龄 (5 5 .5 7±11.6 1)岁 ,男 18例 ,女 11例。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12 2 .16± 38.2 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 (4 8.93±9.91)ng/L ,P <0 .0 0 1。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有视网膜病变组 (30例 )和无视网膜病变组 (2 9例 ) ,结果发现前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14 3.6 4± 5 2 .38)ng/L ,明显高于后者 (10 0 .6 8± 2 4 .10 )ng/L ,P <0 .0 0 1。同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平均动脉压 (10 5 .5 2± 2 1.5 4 )mmHg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 (94 .2 2± 15 .0 0 )mmHg ,P <0 .0 5 ,两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 ,分别为 (13.6 3± 6 .5 7)mmol/L和 (13.72± 6 .5 8)mmol/L ,P >0 .0 5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无明显差异 ,分别为(9.2 8± 1.5 1) %和 (9.13± 2 .12 ) % ,P >0 .0 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 ,内皮素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高脂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非家族性、难治性高脂血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2 0例非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接受二重滤过血浆置换疗法 ,其中 14例患者治疗前血浆总胆固醇 (TC)大于6 .8mmol/L或甘油三脂 (TG)大于 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均高于 3.1mmol/L。取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的血样 ,分别测量血浆TC、TG、LDL、Apo(A)、Apo(B)、Lp(a)、HDL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结果11例患者具有完整的记录 ,其平均年龄 (4 5 .2 5± 8.33) (2 6~ 5 9)岁 ;平均病程为 6 .7年。单次治疗总置换量为 (4 183± 6 6 7) (30 0 0~ 5 0 0 0 )ml,治疗前后TC、TG、LDL、Apo(A)、Apo(B)、Lp(a)、HDL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 (6 .86± 1.17)mmol/Lvs (3.4 2± 0 .6 3)mmol/L、(3.92± 2 .13)mmol/Lvs (3.5 7± 1.82 )mmol/L、(4 .0 3± 0 .86 )mmol/Lvs (1.13± 0 .6 6 )mmol/L、(1.34± 0 .37)g/Lvs (0 .85± 0 .30 )g/L、(1.34± 0 .5 7)g/Lvs (0 .70± 0 .34)g/L、(176 .14± 75 .5 3)mg/Lvs (98.4 3± 4 4 .0 8)mg/L、(1.0 3± 0 .2 8)mmol/Lvs (0 .6 8±0 .2 2 )mmol/L、(2 6 3.6± 86 .4 9)mg/dlvs (15 4 .88± 4 4 .12 )mg/dl。TC平均下降 5 1% ;LDL下降约 72 % ;Apo(a)和Apo(b)分别下降 32 %和 4 4 %左右。L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