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弹性包绕式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9例,平均年龄8.1±1.5岁,患者前牙反,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应用弹性树脂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包绕式垫,中部连接螺旋扩弓器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矫治反。在头颅侧位片上测量矫治前后牙、牙槽骨及颌骨的变化。结果弹性包绕式垫固位良好,腭中缝在2~3周内打开,前牙反在6~11个月内解除;上颌骨前移,下颌骨轻度向下后旋转,SNA平均增大1.9°,ANB角平均增大2.8°;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在替牙期采用弹性包绕式垫加前方牵引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简便、有效地治疗替牙期骨性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弹性包绕式垫加螺旋扩弓器矫治替牙期后牙反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反病例11例,平均年龄9.1±1.6岁,后牙反,上颌缩窄,发育不足。应用弹性树脂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包绕式垫,中部连接螺旋扩弓器;快速扩弓法解除后牙反。在头颅正位定位片上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基骨宽度的变化。结果:弹性包绕式垫固位良好,后牙反在2~3周内解除,腭中缝打开。在牙弓宽度的增加中,骨改变所占的比例接近50%。结论:弹性包绕式垫加螺旋扩弓器能简便、有效地治疗替牙期后牙反,促进上颌横向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4矫治技术在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中的作用、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2×4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后牙[牙合]垫和Ⅲ类牵引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结果2×4矫治技术可以改正前牙反[牙合],缩短疗程。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复诊的次数。结论2×4矫治技术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弹性包绕式[牙合]垫加螺旋扩弓器矫治替牙期后牙反[牙合]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反[牙合]病例11例,平均年龄9.1±1.6岁,后牙反[牙合],上颌缩窄,发育不足。应用弹性树脂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包绕式殆[牙合],中部连接螺旋扩弓器;快速扩弓法解除后牙反[牙合]。在头颅正位定位片上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基骨宽度的变化。结果:弹性包绕[牙合]殆垫固位良好,后牙反[牙合]在2-3周内解除,腭中缝打开。在牙弓宽度的增加中,骨改变所占的比例接近50%。结论:弹性包绕式[牙合]垫加螺旋扩弓器能简便、有效地治疗替牙期后牙反[牙合],促进上颌横向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牙期重度骨性前牙反前方牵引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替牙期轻中度和重度骨性前牙反患者,单纯使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每例患者在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传统头影测量方法和Pancherz头颅参照系统对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方牵引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前牙反解除,建立了正常的覆覆盖关系,磨牙关系基本中性,Ⅲ类骨面型明显改善。结论:①同时伴有上颌骨后缩和下颌骨前突的重度骨性前牙反病例,应早期进行前方牵引。②重度骨性前牙反前方牵引后,骨性变化(26%)明显小于轻中度组骨性变化(42%)。③单纯采用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重度骨性前牙反病例,其软组织侧貌及骨骼改形均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方牵引在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应用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9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正畸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SNA角增大4.2°,ANB角增加5.4°,NA-PA增加5.0°,A-VL增加6.1mm,SNB角减少1.2°,B-VL减少0.2mm,1-SN增加6.2°。结论:前方牵引可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同时可导致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上前牙唇倾,下切牙轻度舌倾。  相似文献   

7.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7):432-434
目的探讨上颌"2×4"技术和下颌(牙合)垫附拉钩施行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病例,上颌用"2×4"技术,下颌用带有拉钩的(牙合)垫式矫治器,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均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典型病例直观展示了矫治前后的形态改变.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4技术配合(牙合)垫式矫治器实施Ⅲ类牵引为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矫治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8.
孙俊鹏 《口腔医学》2010,30(6):373-375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并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变化。方法 对26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儿,使用口内垫活动矫治器配合双杆式可调式前方牵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下向生长;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到抑制并顺时针旋转,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骨性安氏Ⅲ类错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粘接牙合垫伴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矫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3例替牙期骨性反牙合儿童,采用牙列粘接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进行矫治,进行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3例患儿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SNA平均增加了2.47°±0.43°,ANB平均增加4.01°±0.27°,MP-SN平均增加1.06°±0.67°.结论牙列粘结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颌"2×4"技术和下颌(牙合)垫附拉钩施行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病例,上颌用"2×4"技术,下颌用带有拉钩的(牙合)垫式矫治器,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均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典型病例直观展示了矫治前后的形态改变.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4技术配合(牙合)垫式矫治器实施Ⅲ类牵引为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矫治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4"技术配合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方法选择10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病例,上颌用"2×4"技术配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0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4"技术配合前方牵引是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骨性Ⅲ类错是正畸治疗中难度最大的错畸形之一,随着个体的生长,畸形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在替牙期采用前方牵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替牙早期,由于牙冠萌出不足及牙齿处于替换的不稳定状态,使牵引的口内矫治器部分制作较为困难,固位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我科采用新型的弹性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牙槽骨的夹板式垫,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4-09—2005-02到我院就诊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病人7例,其中男4人,女3人,年龄6~10.2岁,均为前牙反,上颌相对下颌后缩,无明显的功能性前移位。1…  相似文献   

13.
潘平  王珊  顾月光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12,(11):688-689
目的探讨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机制。方法选择临床16例替牙期前牙反患者,使用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结果经过6~11个月的治疗,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16例替牙期前牙反解除。L1-NB、IMPA、SNB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Y-axis、MP-SN、Co-S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机制是内收下前牙,下颌向后移动及顺时针旋转,同时释放了上颌及上前牙向前的生长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4矫治技术在矫正替牙期前牙反中的作用、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2×4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后牙垫和Ⅲ类牵引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结果2×4矫治技术可以改正前牙反,缩短疗程,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复诊的次数。结论2×4矫治技术矫正替牙期前牙反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期矫治术矫治替牙期及恒牙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替牙期及恒牙早期上颌骨发育不足致骨性前牙反[牙合]病例,采用面具式前方牵引+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32例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矫治结果,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面具式前方牵引+直丝弓固定矫治术可有效的治疗因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骨性前牙反[牙合]。  相似文献   

16.
前牙反牙合是乳替牙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儿童口腔医生常常需要面对的临床问题。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有骨性和非骨性之分,其鉴别诊断对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乳牙期常用的前牙反牙合治疗技术包括乳尖牙调牙合、咬翘法、下颌联冠斜面导板、上颌牙合垫舌簧矫治器及不良习惯去除。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是替牙期最为常用的前牙反牙合矫治技术。随着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不断进行,前牙反牙合可能会出现加重或复发。  相似文献   

17.
张进军 《口腔医学》2013,(2):140-141
目的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骨性Ⅲ错。方法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对替牙期16例,恒牙早期4例的骨性Ⅲ类错进行矫治。结果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具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患者矫治前后的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建立了基本正常的前牙覆、覆盖关系。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对矫治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颌“2× 4”技术和下颌牙合垫附拉钩施行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病例 ,上颌用“2× 4”技术 ,下颌用带有拉钩的牙合垫式矫治器 ,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均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典型病例直观展示了矫治前后的形态改变。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 4技术配合牙合垫式矫治器实施Ⅲ类牵引为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矫治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机制.方法 选择临床1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使用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结果 经过6~11个月的治疗,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1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解除.L1-NB、IMPA、SNB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Y-axis、MP-SN、Co-S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下颌(牙合)垫矫洽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机制是内收下前牙,下颌向后移动及顺时针旋转,同时释放了上颌及上前牙向前的生长力.  相似文献   

20.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正畸治疗中难度最大的错[牙合]畸形之一,随着个体的生长,畸形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在替牙期采用前方牵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替牙早期,由于牙冠萌出不足及牙齿处于替换的不稳定状态,使牵引的口内矫治器部分制作较为困难,固位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我科采用新型的弹性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牙槽骨的夹板式[牙合]垫,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