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明确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及sHLA-G水平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60例RGH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H LA-G水平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表达。结果:RGH患者血浆sH LA-G水平治疗前后分别为(11.03±14.57)U/mL和(0.41±0.45)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治疗前后分别为(15.01±5.89)%和(17.7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sH LA-G及NK细胞表达可能与RGH患者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香蓝驱毒颗粒对扁平疣患者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照组60例扁平疣患者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组60例扁平疣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香蓝驱毒颗粒,均用药6周。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治疗组及对照组扁平疣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群组血清IL-10及IFN-γ水平。结果治疗前扁平疣患者组IL-10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IFN-γ水平低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IL-10及IFN-γ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IL-10水平下降,IFN-γ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IL-10及IFN-γ水平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香蓝驱毒颗粒治疗扁平疣,可能与增强扁平疣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6例带状疱疹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患者不同年龄组间、不同病程组间CD3~+T细胞、CD4~+T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带状疱疹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升高,提示特异性细胞免疫得以重建。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9,(10):111-114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表达差异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四川省武胜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不同时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梅毒分期分为三组,梅毒Ⅰ期患者为A组(40例)、梅毒Ⅱ期患者为B组(41例)和梅毒Ⅲ期患者为C组(39例)。检测三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4+T和Th1水平以及IL-6、IL-8、IL-17和TNF-α表达,并进行不同梅毒分期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指标之间的TRUST滴度对比。结果①A组年龄(35.17±8.26)岁、B组年龄(36.42±9.43)岁、C组年龄(35.36±7.68)岁,三组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时期梅毒患者CD3~+、CD4~+、CD4+T和Th1表达: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CD3~+和CD4~+显著增高;B组和C组的CD4+T和Th1显著下降。不同时期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不同时期梅毒患者CD3~+、CD4~+、CD4+T和Th1的TRUST滴度对比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CD3+和CD4~+的TRUST滴度TRUST滴度显著增高;B组和C组的CD4+T和Th1的TRUST滴度显著下降。不同时期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滴度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不同时期梅毒患者IL-6、IL-8、IL-17和TNF-α表达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IL-6、IL-8、IL-17和TNF-α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不同时期梅毒患者IL-6、IL-8、IL-17和TNF-α的TRUST滴度对比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IL-6、IL-8、IL-17和TNF-α的TRUST滴度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期的梅毒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IL-6、IL-8、IL-17和TNF-α表达会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其表达量升高,但CD4+T和Th1的表达会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减少,因此对梅毒患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自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应用自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研究患者T细胞亚群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以及疣体脱落的病理和免疫学特征。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对反应期疣体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外周血CD4+细胞数、CD4+/CD8+比值及IL-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反应期疣体组织中见淋巴细胞浸润,伴棘细胞水肿、溶解。免疫组化显示,反应区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呈CD45RO+、CD6+、CD4+、CD8+、CD20-和Mac387-;在表皮基底层及反应区可见S-100蛋白阳性的朗格汉斯细胞。结论 自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通过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使CD8+亚群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导致疣体脱落。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科学》2015,(6):56-58
目的:探讨HAART治疗对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AIDS患者90例,分为A、B、C三组,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检测,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CD4+亚群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A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3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治疗后6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治疗后12个月B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治疗后24个月C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亚群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CD4+/CD28+亚群水平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3、6、12及24个月T淋巴细胞CD4+/CD28+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ART治疗有助于恢复AIDS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这与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阿维A对尖锐湿疣复发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及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冷冻疗法去除皮损.治疗组加口服阿维A胶囊(0.5 mg/kg·d)1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Ang-2含量的变化,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23.3%,对照组53.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 T细胞升高,CD8+ T细胞下降,CD4+/CD8+比值升高,Ang-2含量降低.结论:阿维A能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和降低血管生成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56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50例PPRO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孕妇设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并用MRFlow流式细胞分析软件自动行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绝对计数。研究组孕妇于产后将胎盘、胎膜送病理科,根据是否感染HCA分为非HCA组21例和HCA组29例。采用ROC曲线分析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对HCA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A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均明显低于非HCA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高于非HCA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重度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最低、CD8~+水平最高,中度组次之,HCA轻度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最高、CD8~+水平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预测孕妇发生HC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913、0.856、0.903,CD4~+/CD8~+诊断效能最佳,灵敏度为82.80%、特异度为90.50%。结论 PPROM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与HCA发生、发展有关,及时检测上述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HCA。  相似文献   

9.
将扁平疣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治疗1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γ-IFN水平.治疗组总有效率89.70%,明显优于对照组(78.33%),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4+/CD8+值和γ-IFN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自体疣包埋术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表达不同细胞因子T细胞群的频数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表达不同胞质内细胞因子(包括IL-4、IL-5、IFN-γ、TNF-α)的CD4+ T、CD8+ T、CLA+ T细胞亚群的频数。利用特应性皮炎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积分法方法,获取特应性皮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积分,分析其与表达不同细胞因子的T细胞频数的相关性。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胞质内表达IL-4和IL-5的CD4+ T、CD8+ T、CLA+ T细胞频数均高于对照组,胞质内表达IFN-γ的CD4+ T、CLA+ T细胞频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与正常人对照组中,TNF-α在不同T细胞亚群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严重程度与IL-4+CD4+ T细胞和IL-5+CLA+ T细胞群的表达频数相关。结论 患者外周血T细胞存在免疫偏移,表达某些细胞因子的T细胞亚群水平可能作为检测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药香蓝驱毒颗粒对扁平疣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照组60例扁平疣患者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组60例扁平疣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用香蓝驱毒颗粒,均用药6周。测定治疗组及对照组扁平疣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群组血清IgG、IgA及IgM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IgG、IgA与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gG、IgA及IgM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gG、IgA与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香蓝驱毒颗粒治疗扁平疣,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与提高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关,可以提高患者的体液免疫效应,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皮肤性病科门诊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74名,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用微波将疣体彻底去除,并予以肌注干扰素(100万u/d)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1mg/d)肌注,疗程30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上升,CD8+T淋巴细胞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有所上升,CD8+T淋巴细胞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CD8+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五肽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型的动态平衡,提升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 b凝胶联合伐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选择复发性GH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伐昔洛韦胶囊300mg,2次/d,饭前空腹口服,连用4周。观察组患者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局部涂擦,4次/d,连用10d。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随访6个月及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水平和CD4+/CD8+比值较前明显上升,CD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及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6.19%和47.6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2%和73.81%(χ2=4.14和6.04,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 b凝胶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GH能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能降低其复发率,具有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白细胞介素10、6(IL-6,10)、干扰素-γ(IFN-γ)在梅毒血清固定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112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5例梅毒血清转阴患者和5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因子Foxp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IL-6,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的表达为(1.95±0.66%),而其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24.5±7.63%),较两组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CD4+T细胞内转录因子Foxp3表达量(2272.7±876.8)明显高于两组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L-6、IFN-γ水平较低而IL-10水平较高(P〈0.01);血清转阴患者与健康献血者三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升高以及Th1/Th2比例失衡可能导致了梅毒血清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三组散发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评价三种治疗方案对散发型白癜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①组:单用吡美莫司治疗;治疗②组:吡美莫司联合中药方剂治疗;治疗③组:吡美莫司联合白芍总苷治疗,用流式细胞仪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三组散发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值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吡美莫司联合白芍总苷组变化水平高于单用吡美莫司组,但低于联合中药方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案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散发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复发性尖锐湿疣(CA)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和感染模式,以及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据纳入标准,选择135例初诊CA患者,将治疗3个月后疣体复发患者81例设为复发组;疣体治疗消失后,随访3个月内未复发患者54例设为治愈组;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HPV亚型;在治疗和随访3个月的截止点采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和治愈组HPV感染均以低危亚型HPV6/11为主。复发组单一亚型感染40例(49.38%),混合亚型感染41例(50.62%);治愈组单一亚型感染36例(66.67%),混合亚型感染18例(33.33%),两组HPV感染模式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2=3.93,P0.05)。复发组外周血T细胞与治愈组比较,CD3+总T细胞[(68.13±8.03)%]降低,CD4+T细胞百分率[(32.42±4.88)%]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38.61±4.19)%]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复发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PV亚型混合感染模式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异常是促使尖锐湿疣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军事训练对武警某部新兵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全自动免疫分析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军事训练前后武警某部新兵,外周血细胞因子含量、血清IgG、IgM水平以及T细胞亚群数量进行检测。结果军事训练前后,新兵免疫学指标存在一定变化。新兵训练应激期血清IL-2含量明显底于基础期(P〈0.05),血清IL-6、IL-8含量明显高于基础期(P〈0.05),新兵训练恢复期血清IgG含量明显高于基础期(P〈0.05),新兵训练应激期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基础期(P〈0.05),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军事训练可改变新兵免疫功能状态,免疫学指标检测,可作为军事应激机体生理功能监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黄芪颗粒对斑秃患者临床疗效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对照组55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日3次。治疗组58例,加服黄芪颗粒,4g/次,日2次,疗程共3个月。流式细胞仪检测斑秃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CD4~+T细胞明显高于疗前和对照组,(P0.05;P0.01)。结论:黄芪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