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种电阻抗断层动态成像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基于有限元仿真模型,对三种算法的图像分辨率、抗噪性能和运算速度分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反投影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牛顿一步重建法的图像分辨率最佳,灵敏度矩阵重建算法整体性能适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具有大脑真实外形的脑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仿真研究大脑生物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方法:利用曲线拟合方法模拟大脑外形曲线,借助有限元方法和等位线反投影算法完成脑EIT仿真成像。结果:电阻率变化的位置、面积和大小能准确重构出来,但成像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为脑EIT成像应用于临床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EIT技术对颅内不同区域病变的敏感性。方法:建立一个可相对准确地模拟脑部电阻率分布及其变化的物理模型,并通过实际的数据测量、图像重构与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EIT技术对于颅内不同位置处的弱电阻率扰动的检测敏感程度。结果:当电极系统与扰动处于同一平面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敏感性;而选择模型的中间层电极进行EIT数据采集时,可以保证对模型内各位置处的扰动检测效果。结论:通过合理的电极位置选择,EIT技术可以实现颅内病变的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4.
详细论述了扫频式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激励信号源、恒流源、模拟开关阵列以及信号解调等环节。设计了基于高速混合信号(ISP-FLASH)微控制器的扫频式电阻抗断层成像的数据采集系统。利用高速混合信号(ISP-FLASH)微控制器实现电极选通、数据采集以及与PC机之间的数据通信;PC机作为主控机控制下位机工作,接收测量数据,并进行图像重建。最后总结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生理学基础和实际应用中对于三维结构的一种标示方法、物体内部电阻抗分布重建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电阻抗断层成像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成像和图像监护技术.提出了我国EIT应用技术研究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涉及电极性能与评价方法,数据采集与图像增强,成像算法和特征信息识别与诊断判据等.希望能对我国EIT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前列腺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模型,并开展仿真实验研究.方法:依据前列腺位置、尺寸和EIT要求,仿真建立基于经直肠电阻抗断层成像(transrectal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TREIT)方法的场域模型...  相似文献   

8.
实时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的成像算法及软件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广泛研究的一种新的医学成像手段。本文主要介绍国内自主开发的一套实时电阻抗断层成像实验系统的核心算法及软件实现,并用这一系统进行了初步成像实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一种基于开放式电阻成像的高精度测量系统,用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为临床试验奠定基础。方法:开放式电阻抗成像(OEIT)采用固定电极阵列,克服了封闭式电阻抗成像(CETT)在应用上电极间隔不等、放置不方便等问题:测量系统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产生激励信号,采用FPGA与ADC实现数字相敏检波,检测出电极间的正弦电压幅值与相位.经成像算法得到试验图像。结果:该测量系统的信噪比达104dB,在300mS/m背景电导率情况下.可区分电导率分别为400mS/m和200mS/m的双目标。结论:该测量系统满足开放式电阻抗成像对测量信噪比的要求.水槽和琼脂物理模型的双目标成像试验结果表明,OEIT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定位准确度,可以应用于区分低电导率差异的组织。  相似文献   

10.
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学检测客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测手段已从过去的人工主观检测逐步发展到今天的主观检测和客观检测指标相结合,特别是医学影像技术的出现,使疾病诊断更加客观、准确。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有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它们都可以给医生显示患者体内组织的分布及解剖结构特征信息。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基于生物组织电学特性的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ImpedanceTomography,EIT),这种EIT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用于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的信号源,提高现有系统的高频特性,同时降低其噪声水平。方法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代替原信号源中所有的通用数字集成器件。结果所建立的信号源可在高达60MHz的时钟信号下正常工作,从而保证系统可产生0~117kHz的单频信号。输出的毛刺也被有效地降到4mVp-p以下。结论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替代通用数字集成器件,可提高系统的高频率特性,并提高信号源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种适用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系统的多电极非正常连接的实时检测方法,便于及时发现不良电极,减少因电极造成的数据损失,为EIT提供可靠的成像数据。方法:基于正常测量数据的相似性,利用采集的测量数据计算电极的相关系数并加权后循环判断,实现非正常连接电极的检测,并开展物理模型实验和人体实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物理模型实验和人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检测出多个脱落电极,并能够有效避免正常电极被误判为非正常连接的情况。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非正常电极的实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种电阻抗断层成像的图像后处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阻抗断层成像的图像处理方法,改善图像显示效果.方法:先利用相邻三角形单元的电导率估计节点的电导率,然后根据三角形单元3个顶点的电导率进行二维线性插值获得单元内任意点的电导率.结果:原始的按三角形单元分块显示的电阻抗断层成像的图像,可转换为光滑的图像.结论:图像显示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此方法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剖分的电阻抗断层成像的图像处理.  相似文献   

14.
阻抗成像实用化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阻抗成像(EIT)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它和其他成熟技术一样,需要一个从方法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发展过程。需要理论—技术—应用—技术—理论的多次反复、循环,才能日趋成熟。我国从EIT方法学研究向应用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过渡的时机已经成熟。提出了我国EIT实用化应用技术研究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涉及电极性能与评价方法,成像算法和数据采集与图像处理方法等。希望能对我国EIT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逆问题是一个病态性问题,空间先验信息的提供可改善这个问题。介绍了一种提供脑部EIT成像先验信息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头部检测断面的轮廓外形,以及颅内不同组织的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家兔脑急性出血时脑阻抗的定性变化及频率特性。方法:采用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电子工程教研室研制的阻抗监护系统,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兔脑实质出血模型后对7只家兔进行脑阻抗监测。结果:出血初期,阻抗实部明显下降,虚部变化不明显,但随时间推移,脑阻抗实部、虚部绝对值均明显升高。对兔脑阻抗出血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有统计学意义。在150s时阻抗实部、虚部、模变化率绝对值随频率升高而升高;900s时,在20kHz频率点,阻抗模变化率绝对值最大(|-3.12%|)。结论:采用电阻抗技术对脑急性出血进行监测是可行的,采用不同的测量频率会得到不同的脑部电阻抗变化量,阻抗最大变化率频率点随时间推移向低频转移。随着时间推移,脑急性出血后阻抗实部、虚部和模变化率的频谱特性在变化中,这意味着以往单一频率的监测并不能全面反映脑急性出血后的阻抗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一种数字式电阻抗血流容积描记仪,它利用数字系统来测量人体肢体段的组织阻抗和动脉容积变化。50KHZ频率的阻抗信号在它的峰值被采样,包络用来跟随容积变化,因而不需要相敏解调器来提取容积变化的包络信号。仪器又提高了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的稳定性,并且改善了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