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劲松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38-223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1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以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使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和缬沙坦口服.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压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FBG、HbA1c、UAER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uAER的改善尤其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可有效调控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是治疗DN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01~2009-12因Ⅱ型糖尿病合并早期DN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2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糖尿病教育,患者均接受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安氯地平5~10 mg/d控制血压,观察组在此基础替米沙坦80 mg口服,1次/d;西洛他唑50 mg,2次/d,12周为一疗程。结果: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尿素氮(BUN)(P〉0.05),治疗后观察组UAER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HbA1C、Cr、BUN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无心脑、低血压事件发生,替米沙坦组出现一例头痛,能够耐受,所有患者均完成整个疗程治疗。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西洛他唑可显著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排泄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将12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降糖、饮食控制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片20 mg/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片20 mg/d和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FBG、HbA1c、TC、TG、LDL-C和UAE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C、TG、LDL-C及UAER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 与单用贝那普利相比,瑞舒伐他汀钙联合贝那普利能更好地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马荣炜  姚媛  刘苔 《武警医学》2014,(5):491-493,496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影响.方法 2005-05-12选择门诊和住院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入组前均未诊治.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丹参组(33例).比较治疗期间UAER变化,并分析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等关系.结果 (1)第5年、7年时对照组患者血总胆固醇(T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低(P<0.05),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1DL-C)治疗5年后与治疗前比较降低明显(P<0.05).丹参组治疗7年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7年前后的空腹血糖(FPG)、HbA1c、血压及血脂水平同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UAER均逐渐增高,治疗5年、7年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7年后丹参组(22.31±3.14)mg/24 h增高低于对照组(25.81 ±3.83)mg/24 h.(3)治疗7年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发生率(33.3%)高于丹参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加丹红注射液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及血糖、血脂等的效果。方法:选择尿微量蛋白排泄率〉20μg/min糖尿病。肾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每次30m1加人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3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栓素B2(TxB2)、内皮素(ET),以及空腹血糖(FPG)、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肌酐(Set)、尿素氮(BUN)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AER、ET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TC、TG、BUN、Scr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结论:胰岛素加丹红注射液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血脂等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A组加厄贝沙坦片;治疗B组加厄贝沙坦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疗程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 MG)等.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组FPG、2 hPG、HbA1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A组、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治疗前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对照组、治疗A组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明显减少U-mAlb、U-β2MG,保护肾脏、减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同时对脂代谢紊乱也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农村老年糖尿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常规糖尿病饮食。对照组给予一般糖尿病知识宣教;观察组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住院和家庭健康管理措施,并监督患者和家属落实。两组均随访6个月,测定两组出院6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采用自我管理评定量表(DCP)和糖尿病知识问卷(DKT)测评两组自我管理等6项指标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FBG、P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等6项指标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健康管理利于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黄芪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 B组为治疗组,灯盏花素、黄芪、贝那普利联合应用.疗程均为4 w,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空腹血糖.结果 A、B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UAER、血β2-MG均下降,B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灯盏花素、黄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DN,可明显地减少DN患者尿蛋白,对肾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延缓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血CysC 及Hcy水平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将其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A组,50例)、单纯型糖尿病肾病组( B 组,5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C 组,5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D组)。测定并比较不同组研究对象的血CysC及Hcy水平,分析其与尿清蛋白排泄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CysC及Hcy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其中A组患者血CysC 及Hcy水平显著高于B组患者( P<0.05);C组患者显著高于A组( P<0.05);三组患者的血CysC及Hcy水平和尿清蛋白排泄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r=0.654,0.791,0.652)。结论血CysC及Hcy可以作为敏感指标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损伤,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二者水平随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DN0组、DN组、DN1组、DN2组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DN组患者女性的比例、SBP和HOMA-IR较DN0组高,DN2组患者中糖尿病病程、HbA1c、SBP、DBP和HOMA-IR等指标均高于DN0和DN1组(P〈0.05);②TG和LDL-C与DN正相关(P〈0.05);③女性、TC、HOMA-IR、UA与DN正相关(P〈0.01),HDL-C与DN负相关(P〈0.01)。结论5年以上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尿酸等代谢紊乱、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女性可能是T2DM患者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和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治疗及控制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空腹采集静脉血2ml,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检测HbA1c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结果:实验组FPG和HbA1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断、控制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巧 《西南军医》2008,10(4):93-94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2h)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5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FBG及PBG2h检测并作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83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75例,男性35例,女性40例;年龄60-78岁,平均(69±9)岁。结果DR组HbA1c、FBG、PBG2h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与FBG、PBG2h三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治疗,治疗组应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脂(T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值。结果治疗前,两组MAP、TC、TG、SCr、BUN、UAER的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MAP、Scr、BUN、UAER的值下降(P〈0.01),治疗组的Tc、TG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替米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降血脂、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判定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损伤中的意义及与DN进展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15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性DM组(SDM)、早期DN组(EDN)和临床DN组(CDN),另设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所有待测者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CysC、Hcy和hs-CRP,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分析CysC、Hcy和hs-CRP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各DM组的四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EDN组的CysC、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DM组,CDN组则高于EDN组(P〈0.05或0.01)。各DM组患者的UAER和CysC、HCY和hs-CRP均呈正相关(r=0.783、0.651、0.663,P均〈0.05)。结论血清CysC、Hcy和hs-CRP水平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随着UAER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在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依存性。方法 50例初发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进行为期12周临床观察,分别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12周相比,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相比,餐后2h血糖(2hFP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相比,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阿卡波糖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那格列奈(120mg,3次/日)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与阿卡波糖(50mg,3~4次/日)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2hFPG)、HbA1c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依存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社区普查的34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831例,女性1 514例.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lbuminto-creatinine ratio,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ACR<0.03 mg/g)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组:ACR≥0.03 mg/g).计算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痛肾病的发生率,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等指标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为15.44%.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5.5%和15.4%,不同性别早期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DN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WHR、HbA1c、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三酰甘油(TG)及血尿酸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BMI、WHR、血尿酸、平均收缩压及TG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空腹血糖、BMI、WHR、血尿酸、平均收缩压及TG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微量尿清蛋白(mALB)、血尿素(BUN)和血肌酐(Cr)水平变化,探讨各指标在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86例(观察组)和健康者30例(对照组)进行HbAlc、mALB、BUN和Cr水平测定,探讨各指标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bAlc、mALB、BUN和C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HbAlc、mALB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BUN、Cr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观察B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观察A组)。结论:HbA1c和mALB等指标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肾损害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糖控制、控糖方式与老年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行2次头颅MRI检查的伴或不伴T2DM的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模型FPG、HbA1c、血糖控制和控糖方式对WMH进展影响。结果:共纳入394例患者,其中糖尿病175例,非糖尿病219例。非糖尿病组基线水平WMH体积及WMH体积年变化(ΔWMH/y)均低于糖尿病组(均P<0.05)。不同模型中,HbA1c与WMH体积和WMH体积年变化均显著相关;糖尿病患者WMH进展主要受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P<0.05),与控糖方式无关(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WMH体积年变化高于血糖控制良好和非糖尿病组(均P<0.05)。结论:T2DM与WMH进展相关,HbA1c可作为其进展的一种标志物。无论采取何种控糖方式,良好的血糖控制将有利于延缓WMH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来得时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1C指标经统计学比较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来得时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与单独使用瑞格列奈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明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bA1C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体重增加也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来得时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徐磊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4):458-459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以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予瑞格列奈1mg餐前15min口服,每日3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1%,43.3%,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未观察到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格列奈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