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肺部炎性假瘤是非特异性炎症细胞聚集所致的肺内肿瘤样病变,CT影像表现为肿块样病变,有类似肺癌的表现。我院2000年6月~2003年10月经CT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7例,后经病理证实为炎性假瘤。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胸壁肿瘤、肿瘤样病变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提高对胸壁肿物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胸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15例加增强扫描。结果根据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分型:位于肋骨内侧突向肺野的软组织肿块(Ⅰ型):胸膜转移瘤7例,恶性胸膜间皮瘤3例,胸膜结核2例;以肋骨、胸骨骨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病变(Ⅱa型):肋骨、胸骨转移瘤共6例,肋骨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肉芽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各2例;发生于肋间隙的软组织肿块(Ⅱb型):肋间神经鞘瘤2例,脂肪瘤1例;发生于肋骨、胸骨外侧胸壁软组织肿块(Ⅲ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瘤、乳腺癌各1例。结论对于胸壁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应先将其分型,再细致观察其影像学特征,从常见病变入手,逐一排除,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骨样骨瘤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  黄耀华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2):875-876,F0004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CT扫描6例。分析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3例和6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2cm瘤巢,周围可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和100%。结论: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及临床综合确诊的胸壁肿物133例的CT表现,男72例,女61例,年龄13~76岁,平均45岁,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平扫检查,71例加做CT增强扫描。结果按照病变的性质分为三组:(1)胸壁结核组52例;(2)软组织肿瘤组51例:包括脂肪瘤13例,神经鞘瘤5例,血管瘤3例,纤维瘤2例,表皮样囊肿3例,脂肪疝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软组织转移瘤20例;(3)骨组织肿瘤组30例:骨软骨瘤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软骨肉瘤1例,骨髓瘤2例,骨转移瘤24例。结论 CT,尤其是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判断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有无、来源、部位及范围等,对肿物的良恶性、原发或继发以及组织学定性均有重要价值,是目前诊断胸壁肿物最主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CT对主动脉夹层瘤的诊断价值及特点。方法 对我院近两年来所检查的13例主动脉夹层瘤的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CT对主动脉夹层瘤真假腔的显示特点。结果 CT对主动脉瘤真假腔的分辨、病变部位和范围显示清楚,较MRI、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快速、便捷、准确和无创。结论 CT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瘤的一种可靠、易行、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眼眶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眶常见肿瘤的CT特征。材料与方法:以35例经临床,病理及手术证实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肿瘤9例,炎性假瘤8例,血管瘤7例,泪泉混合瘤及淋巴瘤及淋巴瘤各2例。脑膜瘤,泪腺癌,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各1例,继发性眼眶肿瘤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炎性假瘤及血管瘤最多见(65.7%)。结果:眼眶肿瘤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CT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结合临床及CT检查即可作出一定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鼻腔鼻窦病变误诊为鼻息肉的原因及避免措施。方法:对916例住院手术,病理明确诊断,资料完整的单侧鼻腔鼻窦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鼻腔鼻窦病变中以鼻息肉居首,误诊率约为1%。易误诊为鼻息肉的疾病有: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外皮瘤,恶性黑色素瘤,腺样囊性癌,恶性淋巴瘤,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结论:详询病史,仔细专科检查包括鼻内窥镜,CT、MRI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颌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各种病变的影像特点。结果:68例患者中,牙源性囊肿19例,造釉细胞瘤1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混合性牙瘤4例,上皮瘤1例,间叶性肿瘤1例,鳞癌13例,腺样囊腺癌4例,软骨肉瘤3例,淋巴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良性病变多表现为颌骨膨胀性改变,病灶密度不均,边缘光整.类圆形或分叶状:恶性者常有骨质破坏改变及邻近软组织肿胀。结论:CT能够明确肿瘤范围、骨质改变,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9.
脑转移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分析脑转移瘤时所起的作用.方法 收集了我院2000~2005年CT检查的27例脑转移瘤患者的完整资料.结果 27例脑转移瘤患者中,25例原发肿瘤为肺癌,以脑部症状为首诊者11例(40.7%).结论 CT发现脑部占位性病变后常规胸部X线检查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是有帮助的.CT增强扫描能显示比平扫更多的瘤灶,肿瘤周围指样脑水肿是其显著的一个征象,而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当属增强的MRI.  相似文献   

10.
随着B超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增加。为了解此病变良、恶性的鉴别,本文对138例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我院1982年1月至1992年1月经B超检查、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共138例,占同期2745例胆囊切除病例的5%。男性66例,女性72例。年龄11~76岁,平均45.3岁。术前均作B超检查;作口服胆囊造影65例;CT扫描8例。B超检查息肉样病变113例,检出率82%,口服胆囊造影检出病变13例,检出率20%,CT扫描8例均查出病变。病理证实胆囊瘤样病变121例,胆囊癌15例,癌变2例。138例中症状以腹痛为主共91例,黄疸34例,发热28例。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见表1。  相似文献   

11.
刘斌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7):917-919
【目的】探讨罕见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报道罕见直肠肛管恶性肿瘤15例.包括非何杰金氏淋巴瘤3例.平滑肌肉瘤9例,脂肪肉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15例中12例做了CT检查,9例进行了气钡灌肠检查。【结果】气钡灌肠示该类肿瘤主要表现为直肠下端或肛管隆起性病变.肠腔明显狭窄.可伴不规则龛影.肉瘤常较大.而恶性淋巴瘤常表现多发。CT表现为直肠或肛管肠壁增厚或局部肿块,肉瘤肿块常较大,多伴更低密度坏死区。邻近组织或器官可受累及。【结论】罕见直肠与肛管恶性肿瘤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为气钡灌肠与CT.其表现仅具有相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M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valuating pathologic conditions that affect the orbit. MR appears to be superior to ultrasound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intraocular tumors and fluid collections. In evaluation of noncalcified intraorbital tumors, MR can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orbital apex involvement and intracranial extension. Inflammatory lesions, particularly orbital pseudotumor, can be differentiated from metastatic disease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signal intensity providing greater specificity than CT. Specific prognostic information may be obtained regarding potentially treatable cases of Graves' disease. Using MR, vascular lesions of the orbit can be assessed for patency or thrombosis without use of intravenous contrast. Demonstration of secondary extension by para-orbital sinus tumors by MR is often helpful in evaluating involvement of the soft tissue structures of the orbi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valuation of orbital trauma include characterization of orbital hematomas and orbital blow-out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3.
胃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以及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25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5例胃间质瘤的主要螺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内密度均匀或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较明显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25例胃间质瘤中,良性7例,肿块直径多小于5cm,边界清楚,多均匀强化;恶性18例,肿块直径多大于5cm,边界多不清楚,17例肿块内有坏死,6例出现转移灶。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显著提高了胃间质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8例小肠病变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资料,均经手术或活检(37例)以及3年内随访(1例)证实,将18F-FDG 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患者,FDG高摄取病变33例(另外2例SUVmax分别为1.6、2.3,在小肠生理性低摄取的背景下亦能准确发现病灶),其中肿瘤性病变占87.9%(29/33),良恶性病变代谢SUVmax值无统计学意义。CT以小肠新生物为肿瘤性病变最主要征象,包括肠管的局限性增厚(17/31)和软组织肿块(20/31)。3例假阳性(均有明确高代谢病灶,均发生肠梗阻)和1例假阴性(新生物及高代谢均不明显),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原发性小肠病变的敏感度96.8%(30/31),特异度57.1%(4/7),假阳性率42.9%,假阴性率3.2%,准确度89.5%(34/38)。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但对于部分代谢较高的良性病变和代谢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误诊,需引起相关诊断工作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长骨骨端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长骨骨端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资料完整曾行CT检查并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端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中骨肿瘤29例,其中良性肿瘤24例,恶性5例,肿瘤样病变16例。良性肿瘤包括:巨细胞瘤12例,软骨母细胞瘤4例,骨样骨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各3例,内生软骨瘤及骨母细胞瘤各1例,恶性肿瘤包括:恶性巨细胞瘤、软骨肉瘤各2例,纤维肉瘤1例,肿瘤样病变包括:骨囊肿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发病部位包括骺板闭合前28例(其中骨骺4例,干骺端24例)闭合后骨端17例,主要CT表现为端囊样骨破坏,包括膨胀性改变34例伴皮质断裂13例,骨性包壳形成21例,瘤内钙化13例,液-液平2例,骨膜反应及软组织增厚(或肿块)分别为5例和4例,结论:CT能清晰显示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囊”壁、“囊”内及周围结构的细微表现,因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因表现有重叠,定性诊断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腮腺肿块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块89例CT表现。结果89例肿块包括:良性肿瘤44例,潴留囊肿7例,炎性病灶8例,恶性肿瘤30例。CT定位准确89例。良性肿瘤和囊肿多表现为轮廓光整,边缘规则,界限清楚(49/51);而恶性肿瘤多表现为轮廓不规则,边界模糊(22/30),和向周围组织侵犯(11/30)(P<0.01);4例结核和2例脓肿病灶周围腮腺组织出现“磨玻璃”样改变,而其他病灶未见该征象。4例腺淋巴瘤表现为多发灶(4/7)。术前CT对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正确率82%(73/89)。结论CT对腮腺肿块定位准确,CT对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基本可靠,但组织学的分类价值有限。“磨玻璃”样改变是腮腺炎性团块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颌骨恶性肿瘤的X 线、CT 与三维CT 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颌骨恶性肿瘤影像学的征象特点,常规X线、CT和三维CT三种检查方式对颌骨病变显示的优缺点及互补点。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颌骨恶性肿瘤的常规X线、CT和三维CT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颌骨大部分原发恶性肿瘤、转移瘤和周围组织恶性肿瘤颌骨侵犯均不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三种影像学检查均较难确定其组织学性质,但三种影像学检查相互结合可以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三维CT通过减影和旋转对腭板和眶下壁的骨质改变显示得最为理想,CT对病变的软组织成分及病变翼腭窝及咽壁侵犯的情况显示得最为有利。结论 三种影像学检查相互结合可以提高对颌骨恶性肿瘤显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分析了49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CT表现,非赘生性囊肿和囊腺瘤的特征为边界清晰的囊性肿物,壁与间隔薄且规则。CT可识别囊内新近出血。肿物内含有脂肪成份,囊壁隆起的实性结节处见有结节状钙化或牙齿是囊性畸胎瘤定性诊断的特征性表现。恶性囊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为囊壁与间隔不规则增厚,其内明显的乳头状或不规则实性软组织成份。肿物的大小对判断良恶性肿瘤意义不大。对腹膜种植转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各种成像技术(传统消化道钡餐、CT、血管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价值,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3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影像资料。结果:病变包括腺癌17例,平滑肌肉瘤6例,淋巴瘤20例。消化道钡餐主要X线表现为胸腔狭窄,肠腔内充盈缺损,管壁僵硬,粘膜破坏,环状皱壁消失,肠梗阻或肠套叠,肠管扩张及溃疡形成。CT检查11例,均确诊为小肠恶性肿瘤。血管造影2例,均拟诊为小肠血管畸形。结论:凡临床疑有小肠恶性肿瘤通常首选胃肠造影法,若诊断不明或为手术前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范围宜用CT检查,对不明原因反复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F DG P ET/CT显像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的颅脑及体部18F-F DG P ET/CT显像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P ET/CT诊断脑转移瘤29例,经手术、内镜或穿刺病理学证实原发灶者24例,病理确诊脑转移瘤未明确原发灶者4例,病理证实为结核1例;PET/CT诊断颅内原发恶性肿瘤19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瘤8例,胶质瘤5例,2例随访中发现原发灶证实为转移瘤,余4例临床随访1年均未见颅外恶性病灶。结论 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人行18F-F DG PET/CT显像可有效发现原发病灶,并根据体部及颅脑显像特点初步判定转移性肿瘤和原发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