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伸平衡(牙合)是指全口义齿患者下颌作前伸咬切运动时,上下前牙切缘及后牙相对牙尖皆保持接触的现象。在(牙合)架上则指当上颌体沿髁导面和切针尖端沿切导面向后上方运动时,下前牙切缘与上前牙舌面,下后牙近中斜面与相对的上后牙远中斜面间始终保持接触的现象。关于前伸平衡(牙合)的同心圆学  相似文献   

2.
咬合问题,包括下颌位置、下颌运动和牙齿接触三个问题,三者密切相关。本文着重讨论全口义齿的牙齿接触形态。本文所指的牙齿接触形态是下颌侧运动时的接触形态。多数人认为全口义齿的平衡(牙合)是标准(牙合)。1966年Gerbor提出的髁式后牙是根据杵和臼的原理设计的,特点是上颌牙的舌尖和下颌牙的中央窝在正中咬合时接触,而上下颊尖不接触。1973年Pound介绍了舌侧咬合,是由上颌牙的舌尖和下颌牙  相似文献   

3.
<正> 五、人造牙的排列排牙是全口义齿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固位和咬合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符合规定的要求,才能确保义齿达到良好的镶复效果。 (一)排前牙应注意的问题: 1.前牙应避免深覆(牙合)或超(牙合)过大:全口义齿前牙的排列以美观为主,同时也要注意与后牙(牙合)曲线的协调,)上下前牙要排成浅覆(牙合)或中度覆(牙合),避免深覆(牙合)。如果前牙排成深覆(牙合),将不利于前伸(牙合)和侧(牙合)的平衡。因为覆(牙合)过深,则下颌作前伸运动时,下前牙的切缘向下运行的距离就长,往往超过后牙的牙尖高度,难以取得前伸(牙合)的平衡;前牙覆(牙合)深必然切道斜度大,  相似文献   

4.
正锁(牙合)是上颌后牙被锁结在下颌后牙的颊侧,(牙合)面无咬合接触[1].个别后牙正锁(牙合)及单侧多数后牙的正锁(牙合)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锁(牙合)对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影响都很大,因此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及早矫治锁(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结合咬合纸印记指导全口义齿调[牙合]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无牙颌患者21人,常规制作全口义齿,去除明显的咬合干扰点,戴入2周后,指导患者从下颌姿势位(MPP)咬合达牙尖交错位(ICP)。用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析诊断患者的咬合情况,结合咬合纸印记,对早接触点及胎力异常大的接触点进行调[牙合],达到牙尖交错位的广泛接触,对调胎前后的咬合接触时间、后牙接触点、后牙接触面积,胎力分布平衡度进行比较,同时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21例患者在调[牙合]前后的咬合接触时间明显缩短短(P〈0.05),后牙接触点明显增加(P〈0.05),后牙接触面积增加,[牙合]力分布平衡度明显减小(P〈0.05);患者满意度〉9.0分。结论:咬合纸印记结合T-Scanm咬合分析仪指导全口义齿调[牙合]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全口义齿偏[牙合]表现为偏[牙合]侧上、下颌后牙同名牙尖相对,对侧后牙异名牙尖相对,下颌向对侧适当滑动时,可见义齿正中咬合紧密,而当下颌回到正中[牙合]位时则出现中线偏斜、咬合关系错乱现象。笔者尝试通过对义齿重换基托(以下简称换托)来纠正偏[牙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留了原人工牙的解剖形态并避免了重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制作全口义齿,颌位记录是一个关键步骤。有些无牙颌病人习惯前伸下颌及其它不良习惯的咬合,往往使(上合)关系记录不准确,造成全口义齿失败。今年我们用验平面磨牙区加蜡完成正中验关系记录。由于下颌无蜡堤,病人下颌活动自如,咬合时只有上颌磨牙区的蜡块与下颌牙嵴接触,病人就会主动意识向后咬合,下颌自然退到正中(牙合)位。加上的蜡块只在(牙合)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侧咬合型(牙合)及牙接触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牙合)基础.材料方法:活体观察146名青年人侧咬合(牙合)型及牙齿接触关系.结果:侧咬合时,(牙合)型分组牙功能(牙合)最多(45.21%),尖牙保护次之(34.25%),混合型最少(20.54%);组牙功能(牙合)时,上下牙接触关系分为七种类型,其中以(牙合)最多(31.06%).结论:青年人侧咬合时以组牙功能(牙合)最多,尖牙保护(牙合)次之,混合型最少;组牙功能(牙合)时,上下颌牙齿接触关系分为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锁牙合是指上后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后牙颊尖的颊斜面相咬合,或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与下后牙舌尖的舌斜面相咬合,咬合面无接触,以正锁牙合更为多见。锁牙合主要表现在牙弓后段,早期不影响美观,常常不易被家长或患者本人发现。而多数牙正锁牙合所表现的牙齿颊舌向、垂直向及近远中方向的异常,易引起颞下颌关节异常、咬合平面偏斜以及颜面部不对称等。多数牙正锁牙合侧咀嚼功能较非锁牙合侧低,且这种错牙合畸形并不能随生长发育自行调整和改善,久而久之会增加骨性畸形程度和正畸治疗难度。多数牙正锁牙合早期通过简单装置将牙齿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可建立良好的咬合诱导,建立口周肌肉平衡,以诱导下颌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口颌功能与健康。  相似文献   

10.
全口义齿偏表现为偏侧上、下颌后牙同名牙尖相对,对侧后牙异名牙尖相对,下颌向对侧适当滑动时,可见义齿正中咬合紧密,而当下颌回到正中位时则出现中线偏斜、咬合关系错乱现象.笔者尝试通过对义齿重换基托(以下简称换托)来纠正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留了原人工牙的解剖形态并避免了重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研究青年正常(牙合)者前伸(牙合)颌位和侧(牙合)颌位的(牙合)接触情况.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按纳入标准,从福建医科大学1350名本科生中筛选162名正常(牙合)志愿者,男55名,女107名,年龄18~23岁.用Bausch咬合膜拉出法检测前伸(牙合)及侧(牙合)颌位的(牙合)接触牙位,分别归纳、统计两种颌位的(牙合)接触情况分布.结果 前伸(牙合)颌位:前牙接触、后牙无接触者111人(68.52%),前、后牙均有接触者49人(30.25%),后牙接触、前牙无接触者2人(1.23%).侧(牙合)颌位:工作侧接触、非工作侧无接触241人(74.38%),工作侧、非工作侧均有接触75例(23.15%),非工作侧接触、工作侧无接触8人(2.47%),其中双侧一致者142人(87.65%),双侧不一致者20人(12.35%).结论 在正常(牙合)人群,前伸(牙合)颌位时,可能出现仅有前牙接触和前、后牙均有接触及仅有后牙接触的(牙合)接触情况,其中仅有前牙接触的(牙合)接触情况最常见;侧(牙合)颌位时,可能出现仅有工作侧接触和工作侧、非工作侧均有接触及仅有非工作侧接触的(牙合)接触情况,其中仅有工作侧接触最常见.在侧(牙合)颌位,大部分人为双侧一致.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学者认为肌力闭合道终点是建牙合的最适位,作者根据颌位决定牙合的接触状态,上下牙齿尖窝相对可达最稳定颌位的机理,将排有下后牙的牙合托戴入口中,嘱患者下颌处于姿势位时,反复自然咬合,下牙合托上的后牙与上颌堤牙合面反复咬合的印记,即为肌力闭合道终点位。在此位制作的全口义齿患者戴上感觉舒适,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在肌力闭合道终点建牙合的方法  作者单位:050081石家庄,解放军52997部队卫生所(贺小红);石家庄和平医院口腔科(刘淑红、贺砚田)  1.制作牙合托:在上下唇自然闭合的口裂线以下2mm~3mm与磨牙后垫中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种对功能性反牙合患者头颅侧位描记片的修正方法,获得患者正中关系位时的X线头影测量,用以正确评价功能性反牙合患者真实的颌骨前后向位置关系。1资料与方法患儿,男,8岁。替牙牙合,两侧磨牙关系均为中性,前牙覆牙合-3.0 mm,覆盖-1.5 mm,下颌可以自由后退至前牙对刃关系。首先拍摄患者在下颌后退位时的头颅侧位片。(在下颌后退位时,前牙对刃,后牙无咬合接触)。用硫酸纸直接描记下颌后退位(MR)头颅侧位片的头影图。注意头影图必须包括上下颌尖牙以及后牙牙冠的轮廓线。用第2张硫酸纸将先前所绘头影图中下颌部分描记下来。注意必须…  相似文献   

14.
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的咀嚼运动轨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16 名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12 名正常(牙合)对照,K6-Ⅰ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测试分别以左、右侧重复咀嚼5次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①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锁(牙合)组多为垂直出入形(59.38%)或咀嚼侧出入型(同出同入型, 21.88%)咀嚼环;②锁(牙合)组咀嚼时向后运动的幅度、咬合引导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随意咀嚼终点平均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可以影响咀嚼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相似文献   

15.
侧向(牙合)指下颌侧向咬合运动中上下颌牙齿的接触关系,对咀嚼功能的发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侧向(牙合)接触特征,侧向(牙合)对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髁突运动的影响以及侧向胎在咬合相关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人造后牙的咬(牙合)面能改良以适合天然牙咬(牙合)面的机械特性。本文介绍了在活动义齿上改良人造牙咬(牙合)面的方法。一、有金属嵌入体的解剖形塑胶牙: 在塑胶后牙的咬(牙合)面嵌有金属的嵌入体,适用于对颌为天然牙,或有金属(牙合)面的活动部份义齿或全口义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全口义齿上、下颌人工牙列咬合位置关系确定和重建的数字化方法。方法:应用非接触式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数字化技术,采用上、下颌共6个定位球,对10副全口义齿人工牙列牙合面进行三维扫描,同时对正中牙合时上、下颌人工牙列咬合位置关系的确定和重建进行研究。结果:初步建立了全口义齿咬合接触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结论:本研究对三维确定和重建全口义齿咬合位置关系作了初步尝试,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全口义齿人工牙列的三维咬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口义齿下颌排牙法:前牙排列完成后,先排下后牙,使下后牙形成一定的司匹氏曲线和下横(牙合)曲线,然后再根据已排好的下后牙排列上后牙,形成与之相吻合的补偿曲线和上横(牙合)曲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 :16名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 ,12名正常牙合对照 ,K6 Ⅰ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测试分别以左、右侧重复咀嚼 5次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 :①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 ,锁牙合组多为垂直出入形 ( 5 9.3 8% )或咀嚼侧出入型 (同出同入型 ,2 1.88% )咀嚼环 ;②锁牙合组咀嚼时向后运动的幅度、咬合引导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随意咀嚼终点平均速度 ,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 ,可以影响咀嚼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T-Scan Ⅱ对由不同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的咬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对12例口颌系统基本正常的无牙颌患者在相同垂直高度的条件下,同时制作了由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哥特式弓轨迹顶点直向前lmm以及自然咬合法确定的三种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分别记作义齿A、B、C),用T-ScanⅡ咬合力计检测义齿调(牙合)前、后左右两侧(牙合)力百分比的差值、(牙合)力中心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以及咬合接触时间三项指标,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牙合)前,义齿A、B左右两侧(牙合)力百分比的差值、(牙合)力中心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相比义齿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A咬合接触时间明显长于义齿B和C(P<0.05).义齿A调(牙合)前后只有咬合接触时间显著减少,其他两项指标调(牙合)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义齿B调(牙合)前后三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义齿C左右两侧(牙合)力百分比的差值、(牙合)力中心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调(牙合)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咬合接触时间调(牙合)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哥特式弓轨迹定点前lmm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的咬合更能与肌肉、关节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