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晶体后囊缺损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不适合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35例病人(35只眼)进行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切除包括玻璃体基底部在内的前部玻璃体,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固定术。对术后视力、眼压、人工晶体偏位情况和眼底表现随访观察。结果病人裸眼视力均提高,其中0.04-0.1者6只眼,0.2-0.3者18只眼,0.4-0.6者5只眼,大于0.6者6只眼。术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是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最佳补救措施,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外伤眼行玻璃体和晶体切除手术后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对8例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的无晶体眼行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 巩膜隧道切口确保了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过程平稳;全部(100%)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采用自闭性的角、巩膜隧道切口对玻璃切除术后的无晶体眼行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手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向无后囊支撑的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恢复双眼单视。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襻和下襻于睫状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 5例 2 5只眼 ,木后随访 6~ 4 8个月 ,平均2 4 .5个月。视力 0 .5以上者 18眼 ,0 .2~ 0 .4者 6眼 ,0 .1者 1眼。结论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 ,避免了需要配戴接触镜等引起的不便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巩膜缝线固定术,对10例(10眼)白内障囊内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获得较好视力,这表明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较好者均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5.
周亮 《衡阳医学院学报》1996,24(4):324-325,296
本文应用巩膜缝线固定术,对10例(10眼)白内障囊内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获得较好视力,这表明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较好者均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向无后囊支撑的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恢复双眼单视。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襻和下襻于睫状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5例25只眼,术后随访6 ̄48个月,平均24.5个月,视力0.5以上者18眼,0.2 ̄0.4者6眼,0.1者1眼。结论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避免了需要配戴接触镜等引起的不便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曹征  陈硕  叶锦华 《微创医学》2002,21(2):160-161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外伤性白内障因后囊破裂不能按常规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而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23例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例人工晶体轻度倾斜;5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经散瞳、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后逐渐吸收,术后视力达0.2~0.6.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因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硅油取出联合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硅油取出联合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硅油取出联合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组病人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油取出联合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是合理、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方法 28例(28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晶状体摘除和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4眼同时行后囊膜切除术.术后随访2 ~ 25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眼,占39.29%;视力0.1 ~ 0.4者,14眼,占50%;视力<0.1者,3眼,占10.71%.结论一次完成晶状体摘除、前部玻璃体切割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应证的选择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钟凌  刘盛春  潘丽梅 《四川医学》2013,(9):1371-137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9月~2012年7月住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眼球挫伤晶体脱位病例17例(17只眼).观察其术前,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15只眼(88.24%)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术前提高1行及以上;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眼压均正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手术前平均减少4.57%.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固定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外伤性晶体脱位能够较大程度降低手术源性角膜内皮损伤,同时获得一个较为良好的术后视力与满意的眼压.  相似文献   

11.
刘盛春  王利群 《海南医学》2014,25(6):888-89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眼挫伤导致的晶状体重度不全脱位24例(24眼),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或超声粉碎吸除,同时行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距上方角膜缘2mm处做巩膜切口,于3点、9点位角膜缘后2mm处分别做巩膜穿刺口及该处的巩膜板层隧道,从上方巩膜切口送入人工晶状体,从3点、9点位巩膜穿刺口将其两襻夹出,塞入巩膜板层隧道内固定。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21例(87.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眼压高,经药物治疗后降至正常。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均无人工晶状体脱位,1例人工晶状体轻度偏斜,3例人工晶状体夹持,3例虹膜局部后粘连。结论对外伤性晶状体重度不全脱位,尽早处理晶状体并行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能有效恢复视功能并控制眼压,人工晶状体固定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粉碎处理脱入玻璃体腔的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16眼)脱入玻璃体腔的晶状体行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脉冲式高负压超声乳化粉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结果 术后病人随访1~20个月,平均5.5个月.术后视力均提高,矫正视力0.5~0.8者11眼,1.0者5眼,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脱位入玻璃体腔内的晶状体采用超声乳化粉碎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E)在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有玻璃体疝者先用玻璃体切割器切除前房内及晶状体赤道部玻璃体。连续环形撕前囊,植囊袋张力环于晶状体囊袋内,然后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合并青光眼者同时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结果术后19例患者人工晶状体均为正位。随访3~6个月。矫正视力〉0.8者6只眼,0.4~0.8者12只眼,0.3者1只眼,全部患者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自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使手术过程更为安全,它阻挡玻璃体前移,避免人工晶状体偏位。并可防止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减少手术并发症.并且有助干视力快诛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7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7例均一次悬吊成功,术后人工晶体正位。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但应注意术中技巧,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黄雄高  陈又珍  张秀妮  王玲 《湖南医学》2014,(10):1898-1899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除重水辅助下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治疗晶状体后脱位的疗效。【方法】11例11眼晶状体脱位患者,行23G玻璃体切除后重水浮起脱位晶状体至虹膜平面,常规透明角膜切口行标准超声乳化摘除脱位晶状体。液体‐重水置换吸除重水。连续环形撕囊完整者,植入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位或将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于巩膜,线结埋于巩膜瓣下。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提高,其中大于0.5者5眼,0.3~0.5者3眼,0.1~0.3者3眼。无术后高眼压,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23G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下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5例挫伤性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例行晶体摘除加前玻切,3例行闭合式扁平部三切口玻切。结果:术后矫正视力最好为0.6,最差仅1例视力不能矫正。结论:挫伤性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时,应采用手术治疗,但要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作者施行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发现的106例后囊破裂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水中处理进行了分析.其中外伤性白内障的22例术前已存在后囊的裂孔,多是由穿通性眼外伤所致.裂孔的边缘较厚,在晶体皮质抽吸过程中无扩大和玻璃体的脱出,并顺利植入了后房人工晶体.另外84例为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术中新鲜形成的后囊破裂,其边缘较薄,术中有扩大的趋势,其中47例(56%)经处理后植入了后房人工晶体.术中后囊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性损伤.本文对后囊破裂的术中处理,粘弹性物质及玻璃体切割在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导致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3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其中35眼保持后囊膜完整、1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33眼行PCCC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AV)。51眼I期植入人工晶体(IOL)。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30眼(34.48%)发生PCO,其中后囊完整组19眼(54.29%)、PCCC组5眼(26.32%)、PCCC+AV组6眼(18.18%)。PCO的形成与术中未行PCCC+AV(P<0.01)、手术年龄小于1岁(P<0.05)及I期植入IOL(P<0.05)有关。结论:手术年龄越小、I期植入IOL及保持后囊完整是PCO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25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4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为5.44%,其中有18例伴有玻璃体脱出,发生率为2.88%,后囊膜破裂伴玻璃体脱出占后囊膜破裂的52.94%.有8例破口较小,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例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发现人工晶状体明显偏斜移位,后将人工晶状体取出。后囊膜破裂的原因:术前降眼压不充分;上直肌吊线过紧;结膜囊过浅者睑裂撑开过大使眼内压升高;截囊口过大或悬韧带断离;娩核时切口过小或手法用力不正确;水分离不充分;注吸皮质时前房消失误吸后囊膜;注吸时前房过深、压力过大撑破后囊膜等。结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膜破裂是常见的操作性并发症,与手术者手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如果破口不大仍可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如有玻璃体脱入前房,则应行前段玻璃体切除以解除瞳孔区玻璃体牵引,防止术后高眼压、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瞳孔重度上移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探究后巩膜葡萄肿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57 例(63 眼)行白 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伴高度近视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后巩膜葡萄肿分研究组(26 例共 28 眼,合 并后巩膜葡萄肿)和对照组(31 例共 35 眼,单纯白内障伴高度近视)。对比两组术前眼轴,术后 3 个月眼轴、中轴区晶状 体后囊膜至视网膜距离、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最佳矫正视力(BCAV)、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人工晶状体囊袋偏心量 及倾斜角。结果 研究组术前及术后 3 个月眼轴长度、术后 3 个月BCAV、裸眼视力数值(logMAR)、MAE、水平及垂直 方向的倾斜角、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 或 0.05)。结论 高度近视合并巩膜葡萄肿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时应关注 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