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子宫内膜腺鳞癌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在1980年1月到1999年12月共收治子宫内膜腺鳞癌104例,其中78例采用手术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本文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按FIGO1988年分期Ⅰ期22例,Ⅱ期17例,Ⅲ期30例,Ⅳ期9例,中位随访时间43.7个月(1-216个月)。总的5年生存率61.1%,Ⅰ、Ⅱ、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7.2%,35.8%,0,病理分级G1、G2、G35年生存率100%,73.0%,34.1%(P=0.0003)。病灶侵及子宫内膜,浅肌层,深肌层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41.8%(P=0.0000)。COX模型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手术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腺鳞癌总的预后较典型内膜腺癌差;但其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并不低,可见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手术病理分期,吸瘤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动脉化疗加全身化疗有利于改善晚期患者的预后。其确切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谢建华 《浙江肿瘤》2000,6(2):87-88
「目的」探讨了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方法」对102例经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进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分析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0.8%,其中Ⅰb期(20.0%)高于Ⅰa期(4.8%),内膜样腺癌、浆液性腺癌、腺鳞癌及透明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为8/8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方法]对102例经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进行临床分期与手术 病理分期对照 ,分析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0 8% ,其中Ⅰb 期(20 0%)高于Ⅰa 期(4 8%) ,内膜样腺癌、浆液性腺癌、腺鳞癌及透明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为8/88、1/4、1/5、1/5,盆腔淋巴结转移还与肿瘤细胞分级及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 05)。[结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与手术 病理分期有较大差异。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明确分期 ,尤其对Ⅰa(G2、3)期、Ⅰb(G1、2、3)期及特殊病理类型(如浆液性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韩立薇  王永来 《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3):1766-1769
目的:研究β-连环素(β-ca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基因突变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SSCP-PCR法检测31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β-cat的表达及基因突变,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子宫内膜癌74%为质/核聚集表达,明显大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其中,Ⅰ期为84%,明显高于Ⅱ、Ⅲ期(16%),P〈0.05;内膜样腺癌为88%,明显高于非内膜样腺癌,P〈0.01,且60%分化良好,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P法检测出5例突变条带,均为FI-GOI期的子宫内膜癌,且4例为内膜样腺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均伴有肛cat聚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聚集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尤其与早期、分化良好的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基因突变是β-cat聚集的重要分子事件,是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划分高危人群。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80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收治以手术或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78例。应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PI)方程,根据预后指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计算不同危险组的期望生存曲线。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为6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病理分期(FIGO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预后指数PI=1.089(FIGO分期)+0.970(病理分级)+1.367(浸润深度)。根据PI值将患者划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3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74%、0,P<0.001。3组的5年生存率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I值计算简单,可根据PI值对患者进行合理化分层,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和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189 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附件转移等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术后病理类型中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13.1% 、44.4% 、8.3% ,各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G1、G2、G3 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是2.3% 、14.2% 、31.3% ,各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层浸润深度中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8.0% 、35.4% ,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附件转移者与无附件转移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1.5% 、6.4%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 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只有各肌层浸润深度及附件转移与否引起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腺鳞癌、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肌层浸润深度及附件转移与否是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周卫强  孙敏 《肿瘤学杂志》2001,7(4):223-224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通过86例Ⅰ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治疗随访,对年龄、细胞分化、肌层浸润、脉管癌栓、受体、手术方式、C-erbB-2、p53等因素及生存率进行COX模型统计分析。[结果]总5年生存率为90.7%。单因素分析结果细胞分化、肌层浸润,受体、C-erbB-2、p53与预后有关,但多因素分析仅细胞分化、肌层浸润、PR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低、肌层浸润深患者预后差,治疗时需足够重视;而PR阳性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宫颈鳞癌预后因素的层别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将其按预后风险水平层别化,并建立预后预测系统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287例FIGO Ⅰ bI-Ⅱb期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并层别化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87例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81.3%多重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1)和宫旁切缘阳性(P=0.013)(A级因素)、宫颈深肌层浸润(P=0.035)(B级因素)、具有A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局部伴远处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7.4%、4.1%和13.7%:具有B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为20.0%,局部伴远处转移率为1.1%,远处转移率为1.1%:无A级或B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为9.2%.局部伴远处转移率为1.7%,远处转移率为0.8%,根据A级和B级因素建立预后预测系统,高危组患者具有A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25.0%~61.3%;中危组患者无A级因素但具有B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83.7%;低危组患者无A级或B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93.9%,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切缘阳性、宫颈深肌层浸润为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具有上述不同因素的患者预后风险及复发模式有所不同,有必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与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 B  Wu LY  Li SM  Zhang WH  Zhang R  Ma SK 《癌症》2004,23(9):1085-1088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但其中仅有少数因素对预后构成独立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初治时行手术治疗的2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预后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并进行逐步筛查。结果:本组病例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4.3%。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淋巴结转移、腹腔液性质、脉管瘤栓及附件转移与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显著性相关(P<0.05),年龄、合并症因素与预后无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得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4个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临床分期仅对5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P<0.001),而对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影响(P=0.074)。肌层浸润>50%者远处转移率(12.9%)明显高于≤50%者(0.6%)(P<0.001)。宫颈受累者的淋巴结转移率(21.1%)明显高于宫颈未受累者(3.6%)(P<0.001)。结论:FIGO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在估计预后方面,手术-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在50例Ⅰb~Ⅱa期宫颈鳞癌术后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和宫旁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 高表达率为44.0%,Vimentin 阳性率为36.0%。E-cadherin表达与分化程度和脉管瘤栓密切相关(P<0.05),Viment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鳞癌5年生存率与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及E-cadherin表达情况密切相关(P<0.05); Vimentin 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阳性者(87.4% vs. 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adherin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程度与早期宫颈癌侵袭转移相关;E-cadherin表达、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沈飚  高俊  樊天友  王健 《肿瘤学杂志》2010,16(9):732-734
[目的]探讨影响Ⅱ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肿瘤医院胸外科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296例单纯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257/296)、54.0%(160/296)、42.9%(127/296)。ⅡA期和Ⅱ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3%(99/193)和27.2%(28/103)(P〈0.001)。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及组织分化程度均为预后影响因素(P〈0.05),而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长度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影响Ⅱ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缘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及组织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预后的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辅助3D-CRT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以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3、5 a总生存率分别为54.1%和45.0%,3、5 a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1.1%、44.6%.中位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分别为46个月和4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N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引流区域转移组数是影响食管癌术后3D-CRT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的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癌栓(P=0.010)、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009)和N分期(P=0.014)是影响Ⅱ~Ⅲ期胸段食管癌术后3D-CRT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脉管癌栓(P=0.024)、N分期(P=0.001)和切缘(P=0.034)是影响Ⅱ~Ⅲ期胸段食管癌术后3D-CRT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3D-CRT能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脉管癌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N分期是预测食管癌术后3D-CRT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Hope AJ  Saha P  Grigsby PW 《Cancer》2006,106(1):196-200
BACKGROUND: The authors wished to determine whether pretreatment pathologic evidence of endometrial invasion correlated with 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DG-PET) findings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METHODS: Pretreatment whole body FDG-PET was performed in 58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who also underwent pathologic evaluation of the endometrium by biopsy or dilation and curettage. FDG-PET lymph node status, disease 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irty seven (64%) patients had pathologic evidence of endometrial invasion.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three times more frequent in patients with evidence of endometrial invasion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endometrial invasion (70% vs. 23%, P < 0.001).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invasion also had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of paraaortic and 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 metastases at presentation (30% vs. 0% P = 0.006). Endometrial inva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d 2-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78% vs. 58%, P = 0.046) and overall survival (92% vs. 65%, P = 0.047). CONCLUSIONS: Endometrial extension in cervical cancer correlated strongly with risk of FDG-PET detected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this study's population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再生基因Ⅳ(RegⅣ)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eg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方法 检测 13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5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3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RegⅣ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RegⅣ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3/31)、32.0%(8/25)和60.1%(8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gⅣ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RegⅣ表达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RegⅣ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指导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factors in the prognosis of endometrial cancer. Methods: From 1991 to 1999, 125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mong them, 96 cases were received operation. Their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at 5-year were 77.6%, stage I to stage IV were 85.9%, 68.8%, 53.8% and 0%, respectively. The survival rates at 5-year in histological grade 1, grade 2 and grade 3 were 100%, 77.1% and 38.1% respectively. Ther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ade 1 and grade 2 (P 〉 0.05). As to grade 1 and grade 3, grade 2 and grade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survival rate was 100%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um or superficial myometrial invasion and 35.3% in cases of deeper invasion (P 〈 0.01). Conclusion: Therapy based on operation is presently accepted as the first line manage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 Clinical stage, histological grade, depth of myometrial inva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re relative factors of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并划分高危人群。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1980年 1月 1日~ 1999年 12月 3 1日收治以手术或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 78例。应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建立预后指数 (prognosticindex ,PI)方程 ,根据预后指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 ,计算不同危险组的期望生存曲线。结果 :患者 5年生存率为 61 1%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病理分期 (FIGO分期 )、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P <0 0 5。预后指数PI =1 0 89(FIGO分期 ) 0 970 (病理分级 ) 1 3 67(浸润深度 )。根据PI值将患者划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 ,3组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10 0 %、77 74%、0 ,P <0 0 0 1。 3组的 5年生存率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病理分级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子宫内膜腺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PI值计算简单 ,可根据PI值对患者进行合理化分层 ,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和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9例子宫内膜癌、4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ER2与BRCA1的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这2个指标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7.5%、67.1%(P=0.000),BRCA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2.5%、31.7%(P=0.000)。子宫内膜癌中,HER2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BRCA1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HER2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HER2阴性表达患者(69.8%vs 92.3%,P<0.05),BRCA1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6%vs 72.2%,P>0.05);BRCA1与HER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无相关性(r=-0.103,P>0.05)。结论 BRCA1的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ER2蛋白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侵袭性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4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6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中uPA、uPAR、PAI-1的表达,并分析与良恶性、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基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uPA、uPAR、PAI-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而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uPA、uPAR、PAI-1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uPA、uPAR、PAI-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